Loading AI tools
中共中央属下媒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環球時報》(英語:Global Times),是中共中央直屬事業單位人民日報社主辦的國際新聞報紙[5][6][7][1],於1993年1月在北京創辦,擁有《環球時報》中文版、英文版、環球網、環球輿情調查中心及子報《生命時報》《諷刺與幽默》[6],在中國大陸具有相當的影響力。有分析認為《環球時報》帶有強烈的中國民族主義和官方意識形態色彩[8],語言風格較其他官方媒體更為通俗、直白和激進。石英財經網的一篇報道中指出,環球時報是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好戰的小報,以其鷹派、侮辱性的社論而聞名。[9]《外交學者》在一篇題為《中國對美國民主的虛偽態度》的文章中稱,環球時報的語氣帶有「報復、嘲笑、譏諷和不那麼隱蔽的威脅」。[10]
此條目應避免有陳列雜項、瑣碎資料的部分。 (2022年9月4日) |
1993年1月3日,由《人民日報》國際部主辦的周報《環球文萃》創刊,每周出版一期,版式為四開八版。
1997年,更名為《環球時報》,擴至四開十六版[11][5][6]。1999年擴至二十四版,發行量突破100萬份。
2000年,推出《環球時報周二版》,2001年正式改為每周發行兩期,發行量突破200萬份。
2003年,推出《環球時報·生命周刊》,由每周兩期增至每周三期。
2005年1月5日,人民日報社把漫畫報紙《諷刺與幽默》劃轉《環球時報》管理。7月22日,《環球時報》發行第1000期報紙[12]。
2006年1月起,《環球時報》由每周三期增至每周五期,改為日報形式,逢周一至五出版,周一至四16版,周五24版。旗下子報《環球時報·生命周刊》改名為《生命時報》。
2007年11月15日,《環球時報》官方網站環球網正式開通。
2009年4月20日,《環球時報》英文版創刊,這是中國第二份面向全國發行的英語綜合性報紙,目標讀者群主要為外籍人士和在中國的英文讀者[13]。
2010年7月,該報開通新浪微博,2013年開通微信公眾號,並形成了正能量品牌「耿直哥」[14]。
2011年,《環球時報》改為周一到周六出版,周一到周五16版,周六8版。
2018年,報紙入選2017年全國百強報紙推薦名單[15]。
《環球時報》中文版對日本、美國及台灣的新聞較為關注,具民族主義而時常招致爭議,被稱為「中國的霍士新聞頻道」[16]、「商業民族主義」報紙[17],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認為其成功方式「部分在於吸引中國新的民族主義,為擁護增強中國軍力和批評西方的某些做法提供版面」[18]。在解讀中國外交政策領域具有一定權威性。因《人民日報》在全球各地派駐人數眾多的特派或特約記者,《環球時報》也以此為獨家特色資源,使之刊發的文章受到中國大陸與海外同行的高度關注[19]。
《環球時報》中文版的報道如《美國又叫嚷受中國排擠》、《日美相互慫恿防中國》、《美國你別瞎攪和》、《日本右翼人性何在》等,因使用強烈的煽動性標題而引來多方批評。為此報社在2004年由社委會召開了一次重要會議,時任總編何崇元要求採編人員轉變思想,達成共識,「摒棄冷戰心態,客觀看待中外矛盾;避免情緒化,文章標題、內容、措辭要穩妥、平和、客觀;消息和資料來源要真實、可靠」。[20]
《南方人物周刊》援引觀點指,《環球時報》在對外抗爭上,採用發展新聞學的姿態,強調民族利益、國家立場,是有合法性和政治意義的。但是在國內報道時,中國很多苦難、社會危機和階層衝突,在《環球時報》中甚少被涉及,有時還在故意遮掩。因此,有讀者會在讀《環球時報》時,假設其作為外交宣傳的選擇性發聲有正當性,而同時也會認定:其作為內政新聞的選擇性遮蔽有不正當性。[21]曾在環球任職的Richard Burger透露,就在艾未未剛被捕時,他被要求參與發起一場「假冒獨立評論」的運動來將艾描述成一個「標新立異者」[22]。
自由派人士、北京外國語大學新聞系教授展江曾批評,《環球時報》中文版在國際摩擦報道中表現出強大的民族主義等做法。身為自由派的展江以他最近所看到《環球時報》關於中國和印度媒體的文章為例,《環球時報》改變了原文詞彙的意思,他希望中國媒體在國際事務的報道中同樣要嚴格遵守客觀、公正追求真相的職業底線[23]。石英財經網記者Zheping Huang認為,《環球時報》可以反映包括外交部和國安部門等中國官員實際認同但不便於公開發表的觀點。[2]
《Global Times》(《環球時報》英文版)內容基本與中文版一致,但會刊登一些中文版不會報道的新聞、獨家採訪和比起中文版相對溫和、甚至立場相反的報道,如訪問防火長城之父方濱興(Great Firewall father speaks out)[24];藝術家艾未未2010年在北京長安街的遊行等[25]。2012年3月英文版刊登報道稱民調中63%的受問者希望中國實行西方式民主。[26]
《南方報業》刊登的一篇評論文章在談論一名中國在美留學生寫信表示要放火燒學校而被起訴的事件時,稱《環球時報》將罪名「恐嚇威脅」(Terroristic Threats)報道成了「恐怖主義威脅」(Terrorist Threats)。[27]。
在日評論家鄭若思曾指出2005年奧斯威辛集中營解放60周年期間,《環球時報》發佈不實報道稱日本不報道奧斯威辛解放周年。[28]
2012年5月下旬,《環球時報》發表了一篇要求中國民眾正確看待中國目前的腐敗現象無法徹底壓制的評論文章,引發「適度腐敗」論,遭到許多網民、著名改革派知識分子與《中國青年報》、《中國改革》雜誌、騰訊等其他媒體同行的批評,認為這是在為腐敗開脫和誤導國人;而主編胡錫進則反駁稱,文章的意思是被人歪曲並「妖魔化」了[29]。
2012年,澳洲國立大學國家安全學院院長羅里·梅德卡爾夫曾經受《環球時報》訪問,但在他從未答應寫作評論文章的情況下,《環球時報》英文版以他的名義發表了評論文章,並被他認為扭曲了自己的觀點。之後,《環球時報》英文版發表了道歉聲明。[30][31]
2013年,據《南方人物周刊》報道,2011年3月30日,英文版以「Three outspoken academics」(三個敢言無諱的學者)為題對張鳴、陳丹青和賀衛方作了報道。賀衛方在微博上說,「我們又一次看到,在中國,媒體管理尺度的『內外有別』。該報中文版也能如此坦率真誠,尊重事實,遵循傳媒倫理,那該多好。」[21]
2013年5月,《環球時報》英文版刊登了一篇作者署名Amulet Mok的文章《不要和處女睡覺》,內容涉嫌侮辱中國人和歧視女性。文章中有這樣的字句:「有時候中國女人和北京的霧霾一樣有毒」、「安全套就像女人,它們有時候很討厭,但你做愛時不能沒有它們」[32],引起輿論譁然[33]。
2013年6月,環球時報社與德國羅伯特·博世基金會合作舉辦第四屆「中德媒體論壇」,論壇活動結束後,《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在未經報批情況下,擅自變更路線組織參會嘉賓到波蘭活動3天,並利用公款報銷相關經費。2015年9月,人民日報編委會發佈文件,決定給予公款旅遊責任人胡錫進警告處分[34][35][36]。2016年1月28日,中紀委、監察部網站發佈的《人民日報編委會關於巡視整改情況的通報》中確認了相應的整改情況[37]。
2013年8月,《環球時報》網站刊載以「女囚死刑實錄 揭世界最黑暗一面」為題的圖輯新聞,聲稱揭露死囚接受死刑的情況,而圖片則顯示一個穿着性感的女子被綁在手術床上掙扎的情形,[38]《新華網》等多家大陸媒體轉載。後來有網站發現,圖片並非死刑實錄,而是外國一部色情電影《Lethal Injection》的截圖。[39]
2013年9月,環球網轉載據稱出自伊朗法爾斯通訊社的消息:「普京下令若西方攻敘利亞,俄羅斯將打擊美國盟友沙特」[40],但這條消息之後被俄羅斯之聲(現俄羅斯衛星廣播電台)的新浪微博指出是美國程式設計師David Booth偽造的[41][42]。
2014年8月雲南魯甸地震,央廣旗下的中國之聲前線記者報道救災前線的官兵用污水泡麵的情況。環球時報稱這一報道「別有用心」,是虛假新聞[43]。隨後,中國之聲放出現場視頻反駁,證明前方記者親歷此事,新聞絕對真實,並指環時記者沒有經過調查就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44][45]。環球時報要聞版主任郝珺石才以個人名義道歉[43]。
2015年10月,哈佛大學歷史和政治學教授馬若德在北京大學主辦的首屆世界馬克思主義大會上談及「中國夢」時表示,習近平的中國復興說「在智識上是一個不連貫、不廣泛、缺乏力量的理念,不足以與西方思想抗衡。」但《環球時報》英文版把馬若德的話改成了,「中國夢」將會對人類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發揮積極影響。之後,馬若德在電子郵件中稱這個引述「完全是捏造的」。隨後《環球時報》英文版刪除了這句話。[30]
2015年11月,習馬會在新加坡開幕,環球時報在微博上稱台灣總統馬英九點名的提問記者「也是安排好的」,台灣前立委、媒體人陳文茜對此解釋稱台灣政客對記者比較熟悉,能夠叫出名字。美國之音引述網友言論稱,「也」字用得好[46]。
2016年5月12日,中央網信辦向各大新聞網站傳達對《環球時報》下屬環球網的批評意見。根據傳達的通報內容,中央網信辦在5月9日約談《環球時報》、環球網有關領導,批評《環球時報》和環球網屢次渲染炒作涉美國、朝鮮、南海、台灣、香港的敏感事件,擾亂互聯網傳播秩序。網信辦要求環球網用一個月時間整改,規範有關管理制度,進一步健全稿件編發審核流程,對全體采編人員進行教育,以提高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和看齊意識。[47][48]
2016年9月,環球時報刊登了一篇題為《不結盟運動首腦會新加坡妄提南海仲裁》的新聞。新加坡駐華大使羅家良批評該文「胡編亂造」[49],引發軒然大波,羅還要求《環球時報》全文刊登他致該報總編輯信函的中英文版本,以讓讀者了解事實,避免新中兩國的親密友誼受影響。主編胡錫進則反駁大使,稱該報記者來源可靠,根據參加會議的知情人士介紹寫成的,但此報導中沒有刊登羅家良所要求的信函。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也透過發言人表達對報紙言論的認同之意。[50]對此回應,新加坡方面則依舊如故,重申所謂匿名人士的指控報導不實,羅家良並指出,對於他之前回覆中所附上的信函,胡一字未提。在此,他重新附上此信,以便胡錫進關注。[51]
2017年3月28日,環球時報刊登了《俄羅斯每年代孕十萬嬰兒 是否禁止代孕引發爭論》。並且將數據來源歸結為「俄人類生殖協會公佈的數據顯示」。[52]但是俄羅斯人類生殖協會RAHR並沒有記載如此誇張的數據。[53]
後在2022年5月26日俄羅斯禁止外國人在俄代孕時,環球時報又強調「在過去幾年裏,外國人從俄羅斯帶走了4.5萬名代孕母親所生的孩子。而俄羅斯人類生殖協會估計,實際情況是這一數字的10倍。」然而RAHR在2019年就已沒有更新相關數據。[54]
該消息一度被在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中親烏克蘭的中國網友引用,但後被發現這些數據都沒有證據。
2017年9月,時值澳門特區舉行第六屆立法會選舉,環球時報刊出一篇題為《積極支持「台獨」「港獨」 企圖引入激進抗爭 澳門「獨派分子」想進立法會》的文章,直指「新澳門學社蘇嘉豪被視為泛民象徵,企圖將香港的所謂抗爭手法帶到澳門社會及立法會」,是企圖宣揚「澳門獨立」[55]。香港01指出,把反對派扣帽子成主張獨立或者受到外國勢力支配,是北京常用的政治技倆。研究澳門問題的專家譚志強說,選舉前多年來從未聽過「澳獨」或「獨派分子」,認為有關文章的指控是「完全冤枉」,澳門大學政府與行政學系副教授余永逸擔心如此挑起「獨派」討論會把本身不存在的議題變成存在,情況就像港獨本來是沒有人討論的議題,但當前香港特首梁振英提出「警惕港獨」後,梁振英立即成為「港獨之父」,導致愈來愈多人討論香港獨立的問題,余永逸又指出,港澳兩地政治氣氛不同,澳門人多不認同激進路線,在澳門「反中」或「反共」並無市場[56]。
2018年10月,《環球時報》發表社論《社評:中日社會需調整心理重塑彼此認識》,[57]聲稱確立「彼此尊重和共存共榮的大原則」,「中日因釣魚島的紛爭惡化兩國全面關係,不能不說是挺滑稽的一件事」,引起網友的強烈反響。[58][59]
2019年8月31日晚,環球時報記者見到有一名模樣像黃之鋒的男子被警察逮捕,而其他現場目擊者指認被抓捕者為黃之鋒。該記者隨即報導黃之鋒被捕並附上影片。後來黃之鋒出面否認自己被捕,警方也證實環球時報報導的被捕男子並非黃之鋒。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其後在新浪微博貼文就誤報致歉[64]。
2020年1月8日,伊朗發生擊落烏克蘭客機事件,11日《環球時報》以頭版通欄大標題的形式引述伊朗革命衛隊及伊朗政府部門、交通運輸組織的說法,稱伊朗政府否認擊落客機,文章引述了伊朗政府發言人拉比伊「西方說法不合邏輯」、伊朗民航組織主席阿巴德扎德「美國害怕給波音帶來更多損失」的言論,並引述二人列舉的西方媒體誤導大眾試圖使之相信客機為伊朗擊落的證據[65]。結果當日伊朗政府改口承認擊落客機。[66]
2020年6月16日,《環球時報》記者王雯雯發推稱2020年中印邊境衝突中6月15日至6月16日,解放軍死亡5人、數十人受傷。隨後,她發推稱消息來源為推@NewsLineIFE。此消息也被《蘋果日報》引用。[67][68]
2020年9月19日,印度逮捕61歲的記者拉吉夫·夏爾馬(Rajeev Sharma)和一對中國夫妻,原因是這幾個人涉嫌違反《官方機密法》替中國從事間諜活動。夏爾馬曾為《環球時報》撰稿。胡錫進在社交媒體上評論印方對該記者的指控「給此案增加噱頭,非常不應該」。[69]
2021年9月,有網友發現環球時報所撰寫的《重大線索!華南海鮮市場疫情前收到可疑美國海鮮》[70]實際上採用了一個2021年9月14日所註冊的個人公眾號作為消息來源,並沒有記者實地調查與核實。[71]
2021年10月環球時報發表文章《以色列暗網情報:美士兵通話記錄里發現真相——美國科學家研究並泄漏了新冠病毒[72]。實際上僅僅引用了一個人推特賬號就認定其為以色列情報官員,並未調查核實,且此賬號曾經發佈過中文內容[73]。
2021年10月12日,環球網英文版在一篇推文中說,
無論台灣問題的最終解決方案(the final solution of Taiwan question)是否和平,台灣分裂主義者將會收到審判、譴責以及懲罰。
其中「最終解決方案」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對猶太人實施種族滅絕的方案。德國議員、外交委員會委員Frank Müller-Rosentritt評論稱,「如果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宣傳媒體使用帶有歷史色彩的詞彙,那麼有鑑於我們的歷史背景,我們所有的警鐘都應該敲響」。以色列中國媒體中心創始主任Alexander Pevzner指出,環球時報經常使用「煽動性的言辭」。[74]
環球時報沒有作出任何回應。
2021年11月25日,環球時報發表文章《立陶宛首都是白俄羅斯領土?這個主張我們可以支持!》,文內提到「明道加斯的事跡大多來自於上世紀90年代立陶宛一個歷史學家的「成果」,當時正值蘇東劇變、立陶宛獨立,歷史「成果」摻了多少歷史,可想而知」[75]。
2022年2月1日,全球伊瑪目理事會就《環球時報》於1月28日發表的標題為「抵制冬奧的組織:我們被「世維會」騙了」文章發表聲明,譴責《環球時報》「編造謊言」,試圖「轉移公眾對北京侵犯人權行為的注意力」。全球伊瑪目理會發表公告否認有宗教領袖反對簽署抵制北京奧運會聲明的說法,並披露北京政府通過其駐外使節向該理事會的兩名伊瑪目施壓。最後重申,沒有任何伊瑪目或成員向《環球時報》或任何其他記者提供過「採訪」[76]。
2022年5月15日,美國紐約州的布法羅市發生了一起白人18歲男子Payton Gendron的槍擊案。環球時報以「美國媒體大概率不會報道這件事,但我們必須指出來」為標題[77],指出兇手曾經發佈一張胸前畫有新納粹主義標誌「黑太陽」的圖片。但是「黑太陽」標誌是納粹分子希姆萊所發明,而環球時報卻將此案毫無證據地歸結給曾經使用過黑太陽標誌作為旗幟符號的烏克蘭亞速團。
2022年6月22日,《環球時報》透過其英文推特賬號發佈題為「比利時抗議者擠滿布魯塞爾街道,俄媒:有人喊'阻止北約'!」的視頻與報道的推文[78]。經查證,該遊行實為比利時多家工會聯合發動的示威活動,目的為反對高昂的生活費用,與北約或烏克蘭沒有任何關係。歐洲議會議員Samuel Cogolati譴責《環球時報》的虛假報道行為[79]。比利時外交部和比利時駐華使館更在其推特和新浪微博上發佈該推文被打上紅色交叉的截圖,並稱這是虛假新聞[80][81]。
2023年5月5日,韓國駐中大使館就韓國總統尹錫悅訪問美國期間,連遭《環時時報》在中英文版發文批判表達抗議。韓國駐中大使館發函批評,《環時時報》相關社評以偏頗的視角和煽動性、刺激性的失當措辭,對韓國元首和韓國政府追求地區和平穩定的外交政策進行了毫無客觀依據的一股腦貶低,對此表示強烈遺憾,並敦促涉案媒體採取措施避免類似情況再次發生。韓國大使館指責,該報以低俗到難以啟齒的表達方式,無端指責韓國元首,甚至令人懷疑這還能否稱得上是有體面的媒體發佈的稿件。韓國大使館也指出,若韓國媒體以同樣的方式連日刊文指責中國領導人,中國人民又會作何感想,奉勸其將心比心,慎重地換位思考[82]。
2023年5月27日,環球時報發表題為《美議員稱「俄羅斯人正在死亡」所以援烏成功,網友:美政策真面目》的報道,報道中根據英國《太陽報》發佈的視頻且將《今日俄羅斯》作為第二消息來源,闡述在會晤中格雷厄姆告訴澤連斯基,「俄羅斯人正在死亡,我們從未這麼成功地花過錢」一事,並搭配短視頻。[83]RFA旗下的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檢查完整影片後發現,格雷厄姆表達"我們還從未有這樣成功的花過錢"是回應澤倫斯基感謝美國的援助。至於"俄羅斯人將會死去"一說,則是回應澤倫斯基表達烏克蘭會為自由奮戰至最後一刻的說法,兩者並無關聯,流傳的影片是經剪輯和拼接的結果,並標籤其報道為移花接木。[8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