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doNet,中譯為「惠多網」,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三藩市人Tom Jennings於1984年創立其協定(Protocol)支援站際通訊功能,解決了 BBS 各站之間無法往來的問題,促使 BBS 網絡化,在 Internet 尚未普及之前,FidoNet 是世界上最為著名使用人數最多的網絡系統[1]。據說Fido一詞的來源是Tom Jennings愛犬的名字。

                   __
                  /  \
                 /|oo \
                (_|  /_)
                 _`@/_ \    _
                |     | \   \\
                | (*) |  \   )) 
   ______       |__U__| /  \//
  / FIDO \       _//|| _\   /
 (________)     (_/(_|(____/

舊版 FidoNet 標誌

組織結構

FidoNet自上而下分為洲區(Zone),地區(Region),網絡(Network),次網 (Hub),站台、節點(Node),點站(Point)[2]

洲區是最進階的區劃

1988 年一共3個洲區:

  • 洲區1北美洲
  • 洲區2歐洲
  • 洲區3大洋洲 (包含澳洲、亞洲)

1991年重新劃分有6個洲區:

  • 洲區1北美洲
  • 洲區2歐洲(包括俄羅斯)
  • 洲區3澳洲
  • 洲區4南美洲
  • 洲區5非洲
  • 洲區6亞洲(除俄羅斯)

一個站台編號格式為:zone:net/node.pointzone:region/node.point 所有的區域劃分、站點編號可能會隨着 FidoNet 組織結構異動而變動,而非一成不變
例如:

  1. 以 Modem Way BBS 站台為例,於 1988 年加入 FidoNet 時 NodeList.253 列表顯示位於 Zone3 (大洋洲), Region56 (台灣), Host720 (台北), Node13 (站台) 故站台編號為 3:720/13.0,但於 1991 年時 FidoNet 重新劃分為 Zone6 (亞洲), Region56 (台灣), Host720 (台北), Node13 (站台) 故站台編號為 6:720/13.0。
  2. 以GuQiKai站為例,它位於亞洲(洲區號5)中國(地區號65)上海(網絡號654),並被授予節點號1005,於是它的站點編號就是6:654/1005。

每個洲區,地區,網絡都有其協調人(Coordinator),也就是洲區協調人(ZC)、地區協調人(RC)和網絡協調人(NC)。通常也使用諸如R65C這樣的形式來稱呼65地區的協調人。

除此之外,另有洲區協調人議會國際協調人IC)。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