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幟學協會國際聯盟
国际组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旗幟學協會國際聯盟(法語: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s associations vexillologiques,英語: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Vexillological Associations,縮寫FIAV)是一個研究旗幟學的國際組織,成員為55個國家、地區及國際旗幟學協會及研究會。根據旗幟學協會國際聯盟章程,這一組織成立的目的是「建立並發展關於所有旗幟的樣式及功能的學說,並依此總結出科學規律」。[4]
歷史
旗幟學協會國際聯盟最早在1967年9月30日於瑞士呂施利孔第二屆旗幟學國際會議時暫時成立,1969年9月7日在波士頓的第三屆旗幟學國際會議上正式成立。
由於政治和歷史原因,旗幟學研究在中國長期處於小眾,而且中國一直沒有自己的旗幟學組織,在2013年之前中國未曾參與世界旗幟學大會。
直至2013年8月4日在荷蘭鹿特丹舉行的第25屆世界旗幟學大會,中國代表得以首次參加世界旗幟學大會。當時北京新風旗幟文化傳播中心主任趙新風(後成為中國旗幟學研究中心理事長)等4人代表中國參加此次會議。同時趙在會議上宣稱「國旗最早起源於中國」。[5]
2019年3月23日,趙新風在北京成立中國旗幟學研究中心。同年7月16日,第26屆FIAV會員大會通過表決,接納中國旗幟學研究中心為正式成員。同時獲得北京第30屆世界旗幟學大會主辦權。這標誌着,中國將首次主辦世界旗幟學大會。[6]30屆大會後,中國旗幟學研究中心遭北京市民政局取締。[7]
成員
目前旗幟學協會國際聯盟的成員為[2]:
阿根廷旗幟學協會(AAV)(阿根廷)
委內瑞拉象徵學協會(委內瑞拉)
加泰羅尼亞旗幟學協會(ACV)(西班牙加泰羅尼亞)
三角旗數據庫(BDA)(加拿大)
加拿大旗幟學協會(CFA)(加拿大)
比利時-歐洲旗幟研究中心(比利時)
意大利旗幟學研究中心(CISV)(意大利)
智利旗幟學團體(CONAVEX)(智利)
世界旗幟中心(波蘭)
捷克旗幟學協會(CVS)(捷克)
切薩皮克灣旗幟協會(CBFA)(美國特拉華、哥倫比亞特區、馬里蘭州、新澤西、賓夕法尼亞、弗吉尼亞州、西弗吉尼亞州)
德國旗幟學會(DGF)(德國)
旗幟遺產基金會(FHF)(美國)
旗幟研究所(FI)(英國)
旗幟研究中心(FRC)(美國)
斯里蘭卡旗幟研究中心(FRCSL)(斯里蘭卡)
澳大利亞旗幟社群(FSA)(澳大利亞)
世界國旗網站(FOTW)(總部設在加拿大)
跨學科文化研究基金會(阿根廷)
大湖旗幟學協會(GWAV)(美國伊利諾伊、印第安納州、肯塔基、密歇根州、俄亥俄州 )
斯洛文尼亞紋章學協會(HS)(斯洛文尼亞)
「三葉草」紋章學協會(德國)
馬耳他紋章學和旗幟學協會(HAVSOM)(馬耳他)
克羅地亞紋章學和旗幟學協會(克羅地亞)
印度旗幟學協會(IVA)(印度)
旗幟學和紋章研究會(IHW)(波蘭)
布列塔尼旗幟學協會(法國布列塔尼)
匈牙利旗幟學協會(匈牙利)
馬其頓紋章學學會(北馬其頓)
毛里裘斯圖書出版組織(MBV)(德國)
國旗基金會(NFF)(美國)
荷蘭旗幟學協會(荷蘭)
新英格蘭旗幟學協會(NEVA)(美國康涅狄格、緬因州、馬薩諸塞州、新罕布什爾州、羅得島、佛蒙特州)
新西蘭旗幟協會(NZFA)(新西蘭)
日本旗章學協會(日本)
北歐旗幟學協會(NF)(丹麥、芬蘭、冰島、挪威、瑞典)
北美旗幟學協會(NAVA)(加拿大、美國)
紋章學協會(PH)(芬蘭)
波蘭旗幟學協會(波蘭)
俄羅斯旗幟學和紋章學研究中心(俄羅斯)
瑞士旗幟學協會(瑞士)
西班牙旗幟學協會(SEV)(西班牙)
比利時旗幟學協會(SVB)(比利時)
「保羅·戈爾」家譜、紋章、檔案學學會(SGHAPG)(摩爾多瓦)
羅馬尼亞旗幟學協會(SRV)(羅馬尼亞)
法國旗幟學協會(法國)
南部非洲旗幟學協會(SAVA)(安哥拉、博茨瓦納、萊索托、馬達加斯加、馬拉維、莫桑比克、納米比亞、南非、斯威士蘭、贊比亞、津巴布韋)
格魯吉亞議會紋章院(SCHG)(格魯吉亞)
荷蘭國旗博物館基金會(SVN)(荷蘭)
鹿特丹遊行旗幟基金會(SVPR)(荷蘭)
旗幟數據中心(捷克)
翻滾水域旗幟博物館(TWMF)(美國)
烏克蘭紋章學學會(烏克蘭)
瑞典西部紋章學協會(VSHS)(瑞典)
中國旗幟學研究中心(VRCC)(中國)
德克薩斯州旗幟學協會(VAST)(美國德州)
世界旗幟學研究所(WVRI)(德國)
世界旗幟學大會
世界旗幟學大會(International Congresses of Vexillology,ICV)是旗幟學協會國際聯盟主辦的國際旗幟學研討會議,大會每兩年舉辦一次,通常為期一周。自1965年以來共舉辦29屆大會。議程分為旗幟學演講、FIAV會員大會、旗幟展覽。
- 第1屆 1965
荷蘭默伊德貝赫
- 第2屆 1967
瑞士蘇黎世、呂施利孔
- 第3屆 1969
美國波士頓
- 第4屆 1971
意大利都靈
- 第5屆 1973
英國倫敦
- 第6屆 1975
荷蘭艾瑟爾湖
- 第7屆 1977
美國華盛頓
- 第8屆 1979
奧地利維也納
- 第9屆 1981
加拿大渥太華
- 第10屆 1983
英國牛津
- 第11屆 1985
西班牙馬德里
- 第12屆 1987
美國三藩市
- 第13屆 1989
澳大利亞墨爾本
- 第14屆 1991
西班牙巴塞隆拿
- 第15屆 1993
瑞士蘇黎世
- 第16屆 1995
波蘭華沙
- 第17屆 1997
南非開普敦
- 第18屆 1999
加拿大維多利亞
- 第19屆 2001
美國紐約
- 第20屆 2003
瑞典斯德哥爾摩
- 第21屆 2005
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
- 第22屆 2007
德國柏林
- 第23屆 2009
日本橫濱
- 第24屆 2011
美國華盛頓
- 第25屆 2013
荷蘭鹿特丹
- 第26屆 2015
澳大利亞悉尼
- 第27屆 2017
英國倫敦
- 第28屆 2019
美國聖安東尼奧
- 第29屆 2022
斯洛文尼亞盧布爾雅那
- 第30屆 2024
中國北京
註釋
- ^ 原定於2021年舉行,因受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影響而延期至2022年。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