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85新潮,又稱85美術新潮85新潮美術運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的第一次當代藝術運動,興起於1985年前後,至1989年到達高峰[1][2][3]。85新潮是二十世紀中國美術界的一次重要轉折,由黃永砯王廣義等當時的一批青年藝術家主導,「現代主義」和現代藝術風格開始流行,標誌着中國當代藝術的誕生[4][5][6][7]。85新潮美術具有文化啟蒙、政治批判以及思想解放的基本特質,成為1980年代「新啟蒙」的有機組成部分[5][6][8][9]

Remove ads

歷史背景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中國大陸進入撥亂反正時期,民間「新啟蒙」思潮湧現[10][11][12]。1979年,北京民間的美術團體「星星畫會」連同朦朧詩派的《今天》編輯部共同舉辦了《星星畫展》,展出了以追求自由與自我表現、帶有現代主義風格的實驗作品,引起巨大社會反響,成為中國當代美術的開闢者[13][14][15]

此後,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和民間新啟蒙運動的發展,當時的一批青年藝術家不滿於沿襲蘇聯模式的藝術風格以及當時流行的陳舊寫實主義路線,轉而從西方現代主義的風格中尋求出路,同時也對當時官僚的美展機制提出挑戰[2][5][7][16]。伴隨着保守的社會風氣鬆動,一場「先鋒」的美術運動在不斷醞釀中[2][3]

85新潮美術運動的一個直接導火索,是1984年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周年而舉辦的「第六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這是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美展,在批判文革「極左」思潮的同時,要求倒退回到文革以前去,但年輕一代不願回頭,他們想要展示自己的東西[4][17][18]。此外,1985年,美國畫家、「波普藝術」運動代表人物羅伯特·勞森伯格中國美術館舉辦了個人美術展,給當時的中國藝術界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吸引了逾30萬人次的觀眾,進一步催生和推動了85新潮[19][20][16]

Remove ads

運動概況

Thumb
前身為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是85美術新潮的策源地之一[2][7]

位於浙江省杭州市中國美術學院(前身為浙江美術學院),是85美術新潮的策源地之一[2][7][21]。1985年前後,大量西方文化與思潮的湧進中國大陸,中國美院當年的畢業生作品及答辯突破了文革意識形態的重壓,將藝術迅速帶進波普藝術的厭世和冷漠的表達,呈現出對傳統藝術風格的逆反,也遠離了當時學院教師對學生展現藝術熱忱的期望,繼而引起廣泛討論[2][7][22]。1985年《美術》雜誌第九期刊登了題為《浙江美院的一場辯論》的文章,對此進行了綜合報道,並將這一屆的畢業作品幾乎全部刊發,引發全國性影響[2][7][21][22]

此後,1985年至1989年,中國的新生藝術對以往的官方「現實主義」進行強力反撥,從文化觀念上展開了對社會現實和傳統文化的歷史批判,期間更多借鑑的是西方現代藝術的觀念與手法,同時也導致了一些「去中國化」現象的出現[6][23][24]。僅在1985年和1986兩年間,即有大約80多個新興藝術群體成立,遍佈中國大陸20多個省市,包括內蒙古甘肅寧夏西藏青海等邊遠地區[24]

1985年12月2日,張培力、耿建翌、宋陵等十幾位藝術家在浙江省杭州市舉辦「85新空間畫展」,展覽一共展出了50餘件作品,引發轟動[21][25]。1983-1986年興起的以黃永砯為代表的「廈門達達」,是85新潮運動的重要流派,也是最具顛覆精神的一個藝術流派,他們受到「達達主義」的影響,曾在完成作品後又把作品全部焚燒[8][26][27][28][29]。此外,較為活躍的中國南方藝術團體還包括「池社」、「南方藝術家沙龍」、「M藝術群體」等[6][9]。新潮運動的代表作品還包括「北方藝術群體」的王廣義創作於1989年的《國際會談-必要的會談》、谷文達創作於1984年至1985年的《遺失的王朝-靜則生靈》、紅色幽默小組創作於1986年的《75%的紅,20%的黑,5%的白》、張培力創作於1987年的《X》等[2][7][30]

1989年2月,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中國現代藝術展」將85新潮運動推向了高潮,共展出全國186名藝術家的293件作品,包括「中國第一代當代藝術家最重要的代表作」,回顧與總結了85新潮美術[3][4][6][31][32]。但同年爆發的「六四事件」導致85新潮美術運動戛然而止[8][33]

Remove ads

代表人物

Thumb
黃永砯等人創立的「廈門達達」,是85新潮運動中最具顛覆精神的一個藝術流派,受到「達達主義」的影響,他們曾在完成作品後又把作品全部焚燒[7][26][28][29]

85美術新潮的代表人物和重要推動者包括:

Remove ads

影響及後續

Thumb
2012年建立的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由2010年上海世博會未來館擴建而成,其前身是1985年的上海南市發電廠主廠房及煙囪[36]

85美術新潮標誌着中國當代藝術的誕生和文化轉型的開始,具有啟蒙和思想解放特質,是中國藝術史上的一次創作高潮和重要轉折點[1][2][4][5][6]。期間湧現出了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作品和藝術家,影響和改變了中國藝術的走向和格局,以及其與世界藝術的關係[4]高名潞等人認為,85新潮運動是激烈的「反傳統」運動,它反的不僅僅是毛澤東時代的藝術傳統,而是全部的文化傳統,而這種激進的思潮可以追溯至二十世紀初呂澂陳獨秀魯迅等人發起的「美術革命」[24][37]

在1989年「六四事件」之後的數年間,乃至整個1990年代,新潮美術都處在一個「地下」或「半地下」的狀態[8][18][33]。自1990年代起,85新潮時期的大量作品或被遺棄,或散落在海外,已經構成中國文化史上一個巨大空白[1]。與此同時,90年代之後,市場化對85新潮美術的一代藝術家帶來了較大衝擊,他們不適應批量生產,自身被邊緣化,但藝術產業需要明星,這和他們「不搭界」[32]

2006年,深圳OCT當代藝術中心曾舉辦「創造歷史:中國20世紀80年代現代藝術紀念展」[31]。2007-2008年,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舉辦了85新潮藝術作品展覽,成為自1990年代以來關於新潮藝術作品的第一次深入、完整的展覽[1][31]。此後,中國國家近現代美術研究中心、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美術館於2013年11月在北京舉辦了「85與一所藝術學府」展覽[2][7][38]。如今,85美術新潮在某些時候被用來指向反學院、反體制的意識形態思潮[7]

Remove ads

參見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Remove ads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