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國際汽車聯合會三級方程式錦標賽是國際汽聯三級方程式錦標賽的首個賽季。它是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及國際汽聯二級方程式錦標賽的墊場系列賽,於2018年由GP3系列賽和國際汽車聯合會歐洲三級方程式錦標賽合併而成。[1]
2019年國際汽聯三級方程式錦標賽 | |
車手冠軍:羅拔·舒華文 車隊冠軍:寶利瑪車隊 | |
上屆:2018 (歐洲F3) 2018 (GP3) |
下屆:2020 |
車隊及車手
所有參賽者都使用相同的達拉拉F3 2019底盤、梅卡克羅姆的3.4 L(207 cu in)自然吸氣V6引擎和派拉利輪胎。[2]每支車隊被要求以三輛賽車參賽。[3]
車隊 | 車號 | 車手 | 場次 |
---|---|---|---|
ART大獎賽車隊 | 1 | 達維德·貝克曼 | 全部 |
2 | 馬克斯·菲特雷爾 | 全部 | |
3 | 克里斯蒂安·倫高 | 全部 | |
MP車隊 | 4 | 利亞·羅臣 | 全部 |
5 | 西莫·拉克索寧 | 全部 | |
6 | 里哈德·費斯霍爾 | 全部 | |
哈勞茲沙巴青年車隊 | 7 | 利里姆·曾代利 | 全部 |
8 | 法比奧·舍雷爾 | 全部 | |
9 | 拉烏爾·海曼 [注 1] | 全部 | |
HWA車隊 | 10 | 本特·菲斯卡爾 | 全部 |
11 | 傑克·休斯 | 全部 | |
12 | 凱萬·安德烈斯 [注 2] | 全部 | |
延策車隊 | 14 | 角田裕毅 | 全部 |
15 | 阿爾喬姆·彼得羅夫 | 1 | |
喬治·卡拉拉[注 3] | 3, 5–7 | ||
費代里科·馬爾韋斯蒂蒂 | 4 | ||
梁瀚昭 | 8 | ||
16 | 安德烈亞斯·埃斯特納 | 全部 | |
三叉戟車隊 | 17 | 德夫林·德弗朗切斯科 | 全部 |
18 | 佩德羅·皮蓋 | 全部 | |
19 | 尼科·卡里 | 全部 | |
高科技大獎賽車隊 | 20 | 萊昂納多·普爾奇尼 | 全部 |
21 | 於里·維比斯 | 全部 | |
22 | 葉一飛 | 全部 | |
金保斯車隊 | 23 | 亞歷克斯·佩羅尼 | 1–7 |
大衛·舒麥加 | 8 | ||
24 | 阿萊西奧·德萊達 | 全部 | |
25 | 塞瓦斯蒂安·費爾南德斯[4] [注 4] | 全部 | |
寶利瑪車隊 | 26 | 馬庫斯·阿姆斯特朗 | 全部 |
27 | 傑漢·達魯瓦拉 | 全部 | |
28 | 羅拔·舒華文 | 全部 | |
卡林巴茲車隊 | 29 | 名取鐵平[5] | 全部 |
30 | 菲臘比·杜高治 | 全部 | |
31 | 羅根·沙俊 | 全部 | |
來源:[3][6][7][8][9] |
賽程
以下九輪比賽將作為2019年錦標賽的一部分舉行。其中八輪比賽是從2018年GP3系列賽的賽程中抽出的。2018年在亞斯碼頭賽道舉辦的第九輪被省略,以便車隊和車手們能夠參加作為三級方程式非錦標賽賽事的2019年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
規則變更
在錦標賽的首個賽季,所有車隊都獲得了一個名為達拉拉F3 2019的底盤,並且由梅卡克羅姆開發的3.4 L(207 cu in)自然吸氣直噴V6發動機提供動力,曾於2016年至2018年在錦標賽的前身GP3系列中使用。另外所有車隊需要使用派拉利輪胎,並且還需要配備在一級方程式和二級方程式中使用的Halo保護裝置。
錦標賽引入了一條規則,以限制比賽中可用的下壓力。車隊可以在自由練習和排位賽中自由選擇自己想要的下壓力,以找到理想的賽車設置,但是後翼的最小和最大允許角度由比賽前的賽會確定。
Drag Reduction System (DRS)的使用不受限制,而錦標賽的前身GP3系列在常規賽中限制使用六次,在衝刺賽中限制使用四次。
分站成績及積分榜
場次 | 賽道 | 杆位 | 最快圈速 | 冠軍車手 | 冠軍車隊 | 報告 | |
---|---|---|---|---|---|---|---|
1 | R1 | 加泰羅尼亞賽道 | 羅拔·舒華文 | 克里斯蒂安·倫高 | 羅拔·舒華文 | 寶利瑪車隊 | 報告 |
R2 | 傑漢·達魯瓦拉 | 傑漢·達魯瓦拉 | 寶利瑪車隊 | ||||
2 | R1 | 保羅·理察賽道 | 傑克·休斯 | 菲臘比·杜高治 | 傑漢·達魯瓦拉 | 寶利瑪車隊 | 報告 |
R2 | 馬庫斯·阿姆斯特朗 | 羅拔·舒華文 | 寶利瑪車隊 | ||||
3 | R1 | 紅牛賽道 | 馬庫斯·阿姆斯特朗 | 於里·維比斯 | 於里·維比斯 | 高科技大獎賽車隊 | 報告 |
R2 | 克里斯蒂安·倫高 | 傑克·休斯 | HWA車隊 | ||||
4 | R1 | 銀石賽道 | 於里·維比斯 | 羅根·沙俊 | 於里·維比斯 | 高科技大獎賽車隊 | 報告 |
R2 | 羅拔·舒華文 | 萊昂納多·普爾奇尼 | 高科技大獎賽車隊 | ||||
5 | R1 | 匈牙利賽道 | 克里斯蒂安·倫高 | 克里斯蒂安·倫高 | 克里斯蒂安·倫高 | ART大獎賽車隊 | 報告 |
R2 | 馬庫斯·阿姆斯特朗 | 馬庫斯·阿姆斯特朗 | 寶利瑪車隊 | ||||
6 | R1 | 斯帕-弗朗科爾尚賽道 | 傑漢·達魯瓦拉 | 佩德羅·皮蓋 | 佩德羅·皮蓋 | 三叉戟車隊 | 報告 |
R2 | 馬庫斯·阿姆斯特朗 | 馬庫斯·阿姆斯特朗 | 寶利瑪車隊 | ||||
7 | R1 | 蒙沙國家賽道 | 克里斯蒂安·倫高 | 羅拔·舒華文 | 羅拔·舒華文 | 寶利瑪車隊 | 報告 |
R2 | 於里·維比斯 | 角田裕毅 | 延策車隊 | ||||
8 | R1 | 索契賽道 | 羅拔·舒華文 | 傑克·休斯 | 馬庫斯·阿姆斯特朗 | 寶利瑪車隊 | 報告 |
R2 | 馬庫斯·阿姆斯特朗 | 於里·維比斯 | 高科技大獎賽車隊 |
常規賽的前10名和衝刺賽的前8名能夠獲取積分。常規賽的杆位也會獲得4分,在常規賽和衝刺賽中做出最快圈速並在前十名完賽的車手會獲得2分。衝刺賽的杆位不會獲得額外積分,因為其起步順位由常規賽的成績決定。
- 常規賽積分
- 衝刺賽積分
名次 | 第1名 | 第2名 | 第3名 | 第4名 | 第5名 | 第6名 | 第7名 | 第8名 | 最快圈速 |
---|---|---|---|---|---|---|---|---|---|
積分 | 15 | 12 | 10 | 8 | 6 | 4 | 2 | 1 | 2 |
|
粗體 – 杆位 |
註記:
- † – 車手未完成賽事,但完成原定里程90%,因而有排名。
|
粗體 – 杆位 |
註記:
- † – 車手未完成賽事,但完成原定里程90%,因而有排名。
註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