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10年吉爾吉斯革命,或稱第二次吉爾吉斯革命(相較於2005年之「鬱金香革命」),是2010年4月6日至7日吉爾吉斯反對派推翻庫爾曼別克·巴基耶夫的革命。源於該國民眾對政府和總統巴基耶夫的不滿,特別是政府關閉多家媒體的行為。示威者4月6日控制了位於塔拉斯的政府辦公室,4月7日示威者與首都比什凱克的警察之間的衝突演變為暴力事件,並迅速蔓延至全國各地。至少已經造成100人死亡。[3][4]至4月7日晚,反對派已經成功推翻巴基耶夫政府,並組建了臨時政府,由前外長羅薩·奧坦巴耶娃擔任臨時總統。巴基耶夫已經通過他的私人飛機從首都逃離至南方城市奧什。 [5] 吉爾吉斯3任總統阿爾馬茲別克·阿坦巴耶夫係於2011年經該國人民直接普選產生。
巴基耶夫政府的腐敗和任人唯親,以及國家糟糕的經濟狀況,民眾不滿政府的經濟政策並要求降低物價、各種費用和稅收。[6] 在革命發生前幾天一些新聞媒體被政府關閉,這些媒體被視為傷害了總統和他的兒子。
4月6日,西部城市塔拉斯大約有1,000名示威者佔領了政府總部,當天晚上早些時候政府又重新奪回了政府大樓,然後又被示威者逼出。[7]兩名主要反對黨領袖塔克巴耶夫和阿爾馬茲別克·阿坦巴耶夫被政府逮捕。
4月7日早晨,一小群示威者在社會民主黨位於比什凱克的總部被逮捕,然後成千上前的示威者相擁而來包圍了警察,並控制了2輛裝甲車和自動武器。示威者7日晚間,佔領了國會大樓,並且衝到檢察總長辦公室,從地下室開始放火,焚燒檢察總長的四層樓辦公室。[8]
6月10日23時吉爾吉斯奧什市的一家賭場發生吉爾吉斯和烏茲別克不同種族群毆事件,次日凌晨臨時政府宣佈奧什市及周邊地區實施宵禁,時間為晚8時至次日晨6時,直到6月22日為止。[10]此次騷亂已造成77人死亡,977人受傷。[1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