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世界士碌架錦標賽(英語:1988 World Snooker Championship)又稱1988年使館世界士碌架錦標賽(1988 Embassy World Snooker Championship),是1988年4月16日至5月2日在英格蘭錫菲克魯西布劇院舉辦的職業士碌架比賽,也是1987至1988年士碌架球季第六和最後一場排名賽。賽事由世界職業桌球與士碌架協會組織,是1977年起連續在克魯西布劇院舉辦的第12屆士碌架世錦賽。
1988年3月22日至4月2日,113名選手在普雷斯頓公會堂參與五輪資格賽,決出16強打入正式賽,與賽事邀請的16名種子選手同台競技。大賽經英國廣播公司向英國轉播,使館香煙公司贊助,獎金總額47.5萬英鎊,冠軍可得9.5萬英鎊。
衛冕冠軍史提芬·戴維斯已四奪世錦賽冠軍,再度打入決賽後遇到的對手是1979年世錦賽冠軍泰瑞·格里菲斯。決賽采三十五局十八勝制,兩人第一天打成八平,戴維斯次日以18比11衛冕。史提夫·占士在首圈比賽以140分拿下本屆賽事最高度數分獎,比賽期間共有18次單杆破百分。
概述
世界士碌架錦標賽是世界職業桌球與士碌架協會主辦的年度職業士碌架賽事[1]。士碌架源自19世紀駐印英國軍人[2],20世紀20至30年代在不列顛群島非常流行[1]。1969年世錦賽改為淘汰賽制,士碌架進入現代發展期[3],逐漸風靡世界,在中國大陸、香港、泰國等東亞和東南亞國家及地區特別流行[4][5][6]。
桌球協會與管理委員會1927年舉辦首屆世錦賽,喬·戴維斯在英格蘭伯明翰坎金大廳的決賽勝出[7][8]。英格蘭錫菲克魯西布劇院1977年開始舉辦士碌架世錦賽[9]。1988年世錦賽由32名職業選手按單敗淘汰制一對一競爭,每輪比賽至少有十餘局並分多個階段。參賽選手半數由1988年3月22日至4月2日在普雷斯頓公會堂舉行的資格賽選拔,另一半名額邀請世界士碌架排名位居前列的選手。[10]五輪資格賽均采十九局十勝制,其中包括單場外圍賽。113名選手參加資格賽,前16名打入正式賽首圈,與世界排名16強同台競技[11]:200[12]。本屆賽事由使館香煙公司贊助,冠名「使館世界士碌架錦標賽」[13],克魯西布劇院的正式比賽經英國廣播公司向英國轉播[14]。
- 冠軍:9.5萬英鎊
- 亞軍:5.7萬英鎊
- 四強:2.8萬英鎊
- 八強:1.425萬英鎊
- 十六強:7125英鎊
- 三十二強:4007.81英鎊
- 最高度數分:9500英鎊
- 第四圈:3117.19英鎊
- 第三圈:1632.81英鎊
- 最高度數分:2375英鎊
賽程概況
資格賽1988年3月22日至4月2日在普雷斯頓公會堂舉行[10],均采十九局十勝制,113名選手經過單場外圍賽等五輪淘汰賽決出十六強[11]:200。首次參加士碌架比賽的美國桌球選手史提夫·米澤拉克在外圍賽三比十不敵安東尼·夏里斯[16]。比利·凱利在資格賽首日對陣托尼·科尼的第六局打出單杆141分,重新整理世錦賽資格賽紀錄[17]。他還以單杆76分拿下第14局,以十比四進入下一輪[18]。法蘭克·喬尼克因背痛退賽,阿蘭·羅賓度自動晉級,再加上南非選手羅比·格雷斯未能前來,羅賓度進入第三圈,這也意味着他至少可得一點排名分,下個球季擁有職業選手資格[19]。羅賓度以二比十敗給比爾·奧利華止步第三圈[20]。
1987年打入八強的丹尼·奧凱恩以九比八拿下賽點之際卻被埃迪·冼奇連扳兩局淘汰[21]。奧利華以十比四戰勝六獲世錦賽冠軍的雷·里爾頓,隨後以六比十不敵克里夫·韋爾遜[22]。這還是里爾頓從業以來首次未能打入正式賽[23]。吸食可卡因成癮的柯克·史蒂文斯在加拿大診所治療四個月後首度回歸士碌架,以十比七戰勝馬克·貝內特[24]。八度登頂世錦賽的74歲老將佛雷德·戴維斯以十比八和十比四分別淘汰積·菲茨莫里斯與占·比爾,但在最後一輪不敵約翰·坎貝爾[25][11]:26–27。三屆世錦賽冠軍約翰·史賓沙同樣在最後一輪以七比十敗給華倫·金[23]。
史提夫·占士、鮑勃·查珀隆、托尼·德拉戈、彼得·法蘭西斯科都是首次打入正式賽[26]。占士首圈因特里·惠特里德沒有出席自動晉級,隨後連續戰勝喬·奧博伊、帕迪·布朗、尤金·休斯;查珀隆先後擊敗羅拔·馬歇爾、杜米·梅菲、大衛·泰萊;德拉戈淘汰托尼·查珀爾,法蘭西斯科戰勝羅比·福爾德瓦里[11]:26–27。
正式賽首圈采十九局十勝兩階段制,4月16至21日舉行[11]:26–27。珊瑚博彩公司認為在本球季前五場排名賽拿下三場的衛冕冠軍史提芬·戴維斯最具勝算,賠率5/4。拿下另外兩場排名賽的史提芬·亨得利緊隨其後,賠率4/1。第三和第四分別是占美·韋德8/1,約翰·帕洛特10/1。[26]
戴維斯與約翰·維爾戈的比賽一度勢均力敵,最終他以十比八晉級。邁克·哈雷特首階段打出八比一,第二階段前三局結束就以十比二進入下一輪。[27]1972和1982年世界士碌架錦標賽冠軍艾力克斯·希堅斯因在1986年英國錦標賽頭撞賽事總監等行為遭世界職業桌球與士碌架協會禁止參加本季前兩場排名賽[28][29],他在首階段二比七落後德拉戈[27],第二階段又連失三盤淘汰,導致1976年士碌架開始採用排名制後首次跌出16強[28][30][注 1]。1985年世錦賽冠軍丹尼士·泰萊第一階段四比五落後比爾·溫本紐克[32],次日早上兩人的比賽因拖延時間太長且溫本紐克多次在比賽時上廁所暫停,賽程恢復後泰萊以十比八勝出[32]。這是溫本紐克最後一次參與世界士碌架錦標賽正式賽[33]。
1986年世錦賽冠軍和1987年亞軍祖·莊遜十比七淘汰韋爾遜[34]。占士九天前遭遇駕車報廢的重大交通事故,但比賽未受影響,以十比六擊敗雷克斯·威廉士並打出單杆140分和104分[35]。帕洛特以十比四戰勝金,其中第一局打出單杆80分,但此後十三局沒有突破單杆40分[34]。1980年冠軍並在1983年達成世錦賽史上第一個滿杆的克里夫·索本在1988年英國公開賽未通過藥檢[36],靠律師推遲紀律處分聽證才得以參賽[35][37]。他以十比六擊敗自願接受可卡因成癮治療、本球季從排名第四跌出32強的史蒂文斯[37][38]。
尼爾·富爾茲對陣韋恩·瓊斯時一度打成三平,首階段結束時以六比三領先,第二階段以十比七拿下[34]。道格·芒特喬伊十比六戰勝巴里·韋斯特,與威利·索恩淘汰法蘭西斯科的比分相同。史提夫·朗沃斯一比十不敵1979年世錦賽冠軍泰瑞·格里菲斯。[34]
托尼·諾爾斯十比八擊敗丹尼·福勒[11]:26–27。西爾維諾·法蘭西斯科首圈打出單杆91、109、105分,但仍以四比五落後艾迪·查爾頓[27],後者手持本季才開始使用的球杆以十比七晉級[35]。亨得利首階段以六比三領先,迪恩·雷諾茲一度追至六比七,但亨得利隨即連下三城[27]。韋德對陣坎貝爾時先下七城,最後以十比三勝出[27]。
4月21至25日舉行的第二圈采二十五局十三勝三階段制[11]:26–27。戴維斯單杆106分拿下第14局,以十三比一大勝哈雷特,比分差距之大追平他在1983年決賽以十八比六打敗索本創下的克魯西布劇院世錦賽歷史紀錄[39]。德拉戈首圈淘汰前世界冠軍希堅斯,第二圈又以十三比五戰勝前冠軍泰萊[40][11]:26–27。占士第一階段以單杆112分收尾,七比一大幅領先約翰遜[11]:26–27。第二階段打到十一比三後約翰遜扳回兩局,第三階段又連下四城,但占士隨即回敬兩盤,以十三比九晉級八強[40]。索本與帕洛特先後戰成六平、七平,索本最後以十三比十獲勝[15]。
富爾茲以十三比一淘汰芒特喬伊並打出單杆102分追平戴維斯的勝幅紀錄[40],芒特喬伊因此掉出16強排名[41]。格里菲斯與索恩打成九平後連下四城,連接第五年進入八強,其中第22局以單杆101分收宮[41]。諾爾斯前兩階段結束時以十二比四領先,最後以十三比七戰勝查爾頓[40]。
韋德每一階段以五比三領先亨得利,兩人打法都傾向大膽進攻而非保險持重。第二階段韋德先下一城,亨得利連追六局並打出單杆52、79、125、56、101分,以九比六反超,韋德拿下第二階段最後一局。亨得利第三階段先勝一局,韋德以單杆62、50、78、71分還以顏色,總比分十一比十再反超。亨得利單杆108分追平後在第23局未得一分,韋德再度領先。第24局韋德打出單杆43分時擊球失誤,亨得利以單杆48分拿下。韋德在決戰局靠長距離擊紅球入袋打開局面,以單杆86分勝出。[42]這場比賽共出現20次單杆不低於50分,三次單杆破百分[43]。2020年世界士碌架錦標賽因新冠疫情推遲,英國廣播公司第二台4月23日在《克魯西布經典》系列節目重播韋德與亨得利的交鋒[44]。兩人此後十年還有包括四場決賽在內的六次交鋒,韋德僅在最後一次、1998年世錦賽第一圈獲勝[42]。
4月26至27日的八強制采二十五局十三勝三階段制[11]:26–27。戴維斯以三比二領先德拉戈後連剃四局光頭共得271分,德拉戈雖拿下第十局追至三比七,但戴維斯又連勝五局拿到賽點。第16局戴維斯在單杆61分時自做士碌架犯規,德拉戈拿下,第二階段結束時戴維斯以十二比四領先。第三階段戴維斯僅用一局就結束比賽,以十三比四躋身四強。[45]索本與占士首階段戰成四平[45],博彩公司賽前看淡占士表現,奪冠賠率達五百倍。他與索本打成六平並打出單杆103分,最後以十一比十三敗北。本屆世錦賽他共四次單杆破百分。[46]
格里菲斯一度以一比三落後富爾茲,但憑十三比九笑到最後,自1979年奪冠以來首次挺進準決賽[46]。韋德首階段僅第一局落敗[45],第二階段以十比二領先諾爾茲後得意忘形,事後自承不該去和觀眾互動,如此荒謬之舉實在沒法再錯[46]。諾爾斯連扳四盤並打出單杆124分,但已無力回天,韋德連下三城以十三比六晉級[46]。
4月28至30日的準決賽采三十一局十六勝四階段制[11]:26–27。索本第一局以單杆32分清掉綵球拿下,第二局打出單杆62分,但在重設黑球時不敵戴維斯。接下來戴維斯連贏三盤並打出單杆103分,索本扳回剩餘兩局,首階段以三比四領先。[47]第二階段兩人戰成六平,戴維斯拿下剩餘兩局,第三階段又連下三盤以十一比六領先。索本第18局打出單杆77和49分,第19局以微弱優勢勝出追至八比十一。第20局索本一度領先57分,但打安全球時失誤未碰到紅球被罰四分,戴維斯打出單杆54分,加上罰分剛好超過對手拿下該局,隨後又下兩城,以十四比八結束第三階段。[48]第四階段開始後戴維斯比賽連勝兩局,以十六比八挺進決賽[49]。
韋德先下兩城,第二局打出單杆83分,格里菲斯拿下第三局,前四局以一比三落後。格里菲斯單杆114分拿下第五局,但第六局因擊紅球失手落敗,隨後連追兩局打成四平。[47]韋德第二階段開始後打出單杆44、77、83分以七比六領先,格里菲斯最後兩局以單杆32、71、61分還以顏色,總比分八比七反超[48]。第三階段開始後韋德在第17局打出單杆119分,但格里菲斯仍以十二比十領先[11]:26–27。第四階段第一局格里菲斯靠運氣紅球落袋打開局面,以單杆78分勝出;韋德隨即憑單杆69分扳回一盤。第25局格里菲斯靠重設黑球拿下,隨後再下兩城以十六比十一拿到決賽名額。[50]
5月1至2日的決賽采三十五局十八勝四階段制[11]:26–27,是戴維斯連續第六次決賽[51],也是格里菲斯1979年奪冠後首次問鼎[52]。兩人此前交手19次,戴維斯勝15次[53]。
格里菲斯拿下第一局後在第二局擊打很簡單的藍球時失手,戴維斯起身追平總比分並達成五連勝,格里菲斯扳回首階段最後一局以二比五落後[54]。格里菲斯以單杆34分拿下第二階段首局,戴維斯馬上還以顏色,以單杆83和81分連贏兩盤,以七比三領先。格里菲斯馬上反擊,以單杆30、49、63、55分追至七平,戴維斯單杆66分拿下第15局,格里菲斯在第二階段最後一局靠紅色運氣球和戴維斯擊紅球失誤再度扳平。[53]
第三階段開始後戴維斯幾次在很好打的球上失誤[55],但在格里菲斯也多次失誤的情況下贏得前三局[56]。格里菲斯以單杆46分拿下第20局,戴維斯單杆33和36分贏得第21局[56]。第22局格里菲斯為取勝做士碌架得手,但卻在打黑球時失手,戴維斯的領先幅度擴大到十三比九[51]。格里菲斯以單杆57分贏得下一局,第24局先得41分,但戴維斯起身以單杆92分拿下,第三階段結束時總比分十四比十[56]。
戴維斯第四階段以單杆46分拿下首局,此後三局以單杆118、123分勝出兩盤[56]。第29局格里菲斯擊黑球入袋失誤,戴維斯起身以單杆66分拿下,總比分十八比十一贏得比賽[11]:26–27[51]。
資格賽選手克里夫·艾佛頓在《衛報》指出,格里菲斯連扳四盤追至七平,但比賽精彩程度還算不上經典[51]。《金邊臣士碌架年》看法類似,認為決賽不過再度「凸顯戴維斯在職業士碌架界的優勢和掌控能力」[52]。格里菲斯是1982年裏爾頓後最年長的世錦賽決賽選手,他自認是靠長距離擊球入袋打進決賽,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史提夫的安全球可謂滴水不漏,長距離擊球入袋必須一擊得手,但我沒能做到,在決賽的發揮最讓人失望。」[57]這是戴維斯第五次折桂世錦賽,距士碌架運動進入現代發展期后里爾登六次奪冠的紀錄僅一步之遙。戴維斯表示每次贏得世錦賽都很高興,但他當時沒想過要破什麼紀錄,只是一次又一次地回歸世錦賽,熬過兩周半的痛苦、焦慮、創傷。[56]
戴維斯在1987至1988年球季拿下1988年大師賽和愛爾蘭大師賽等四場排名賽[55],是首位單球季贏得士碌架三大賽的球員[58]。他全季共獲42.5萬英鎊獎金[57],年底以59分高居榜首,比第二名韋德(44分)高15分之多。33分的格里菲斯排第五,比上屆排名高一位[30]。
正式賽圖表
下表列出本屆世錦賽正式賽結果,球員姓名旁邊括弧中的數字代表種子選手排名,比賽由16名種子選手和16名資格賽晉級選手參加[11]:26–27:
第一圈 | 第二圈 | 半準決賽 | 準決賽 | |||||||||||
---|---|---|---|---|---|---|---|---|---|---|---|---|---|---|
19局10勝 | 25局13勝 | 25局13勝 | 33局17勝 | |||||||||||
4月16日 | ||||||||||||||
史提芬·戴維斯(英格蘭)(1) | 10 | |||||||||||||
4月21至22日 | ||||||||||||||
約翰·維爾戈(英格蘭) | 8 | |||||||||||||
史提芬·戴維斯(1) | 13 | |||||||||||||
4月16至17日 | ||||||||||||||
邁克·哈雷特 (16) | 1 | |||||||||||||
邁克·哈雷特(英格蘭)(16) | 10 | |||||||||||||
4月26至27日 | ||||||||||||||
鮑勃·查珀隆(加拿大) | 2 | |||||||||||||
史提芬·戴維斯(1) | 13 | |||||||||||||
4月17至18日 | ||||||||||||||
托尼·德拉戈 | 4 | |||||||||||||
艾力克斯·希堅斯(北愛爾蘭)(9) | 2 | |||||||||||||
4月22至23日 | ||||||||||||||
托尼·德拉戈(馬耳他) | 10 | |||||||||||||
托尼·德拉戈 | 13 | |||||||||||||
4月17至18日 | ||||||||||||||
丹尼士·泰萊(8) | 5 | |||||||||||||
丹尼士·泰萊(北愛爾蘭)(8) | 10 | |||||||||||||
4月28至30日 | ||||||||||||||
比爾·溫本紐克(加拿大) | 8 | |||||||||||||
史提芬·戴維斯(1) | 16 | |||||||||||||
4月18至19日 | ||||||||||||||
克里夫·索本(4) | 8 | |||||||||||||
祖·莊遜(英格蘭)(5) | 10 | |||||||||||||
4月23至25日 | ||||||||||||||
克里夫·韋爾遜(威爾斯) | 7 | |||||||||||||
祖·莊遜(5) | 9 | |||||||||||||
4月19至20日 | ||||||||||||||
史提夫·占士 | 13 | |||||||||||||
雷克斯·威廉士(英格蘭)(12) | 6 | |||||||||||||
4月26至27日 | ||||||||||||||
史提夫·占士(英格蘭) | 10 | |||||||||||||
史提夫·占士 | 11 | |||||||||||||
4月19至20日 | ||||||||||||||
克里夫·索本(4) | 13 | |||||||||||||
約翰·帕洛特(英格蘭)(13) | 10 | |||||||||||||
4月24至25日 | ||||||||||||||
華倫·金(澳洲) | 4 | |||||||||||||
約翰·帕洛特(13) | 10 | |||||||||||||
4月20至21日 | ||||||||||||||
克里夫·索本(4) | 13 | |||||||||||||
克里夫·索本(加拿大)(4) | 10 | |||||||||||||
柯克·史蒂文斯(加拿大) | 6 | |||||||||||||
4月20至21日 | ||||||||||||||
尼爾·富爾茲(英格蘭)(3) | 10 | |||||||||||||
4月24至25日 | ||||||||||||||
韋恩·瓊斯(威爾斯) | 7 | |||||||||||||
尼爾·富爾茲(3) | 13 | |||||||||||||
4月20日 | ||||||||||||||
道格·芒特喬伊(14) | 1 | |||||||||||||
道格·芒特喬伊(威爾斯)(14) | 10 | |||||||||||||
4月26至27日 | ||||||||||||||
巴里·韋斯特(英格蘭) | 6 | |||||||||||||
尼爾·富爾茲(3) | 9 | |||||||||||||
4月19日 | ||||||||||||||
泰瑞·格里菲斯(6) | 13 | |||||||||||||
威利·索恩(英格蘭)(11) | 10 | |||||||||||||
4月23至25日 | ||||||||||||||
彼得·法蘭西斯科(南非) | 6 | |||||||||||||
威利·索恩(11) | 9 | |||||||||||||
4月18至19日 | ||||||||||||||
泰瑞·格里菲斯(6) | 13 | |||||||||||||
泰瑞·格里菲斯(威爾斯)(6) | 10 | |||||||||||||
4月28至30日 | ||||||||||||||
史提夫·朗沃斯(英格蘭) | 1 | |||||||||||||
泰瑞·格里菲斯(6) | 16 | |||||||||||||
4月17至18日 | ||||||||||||||
占美·韋德(2) | 11 | |||||||||||||
托尼·諾爾斯(英格蘭)(7) | 10 | |||||||||||||
4月22至23日 | ||||||||||||||
丹尼·福勒(英格蘭) | 8 | |||||||||||||
托尼·諾爾斯(7) | 13 | |||||||||||||
4月17至18日 | ||||||||||||||
艾迪·查爾頓 | 7 | |||||||||||||
西爾維諾·法蘭西斯科(南非)(10) | 7 | |||||||||||||
4月26至27日 | ||||||||||||||
艾迪·查爾頓(澳洲) | 10 | |||||||||||||
托尼·諾爾斯(7) | 6 | |||||||||||||
4月16至17日 | ||||||||||||||
占美·韋德(2) | 13 | |||||||||||||
迪恩·雷諾茲(英格蘭)(15) | 6 | |||||||||||||
4月21至23日 | ||||||||||||||
史提芬·亨得利(蘇格蘭) | 10 | |||||||||||||
史提芬·亨得利 | 12 | |||||||||||||
4月16日 | ||||||||||||||
占美·韋德(2) | 13 | |||||||||||||
占美·韋德(英格蘭)(2) | 10 | |||||||||||||
約翰·坎貝爾(澳洲) | 3 | |||||||||||||
決賽:三十五局十八勝制,1988年5月1至2日錫菲克魯西布劇院,裁判約翰·威廉士[11]:26–27, 159 | ||||||||||
史提芬·戴維斯(1) 英格蘭 |
18:11 | 泰瑞·格里菲斯(6) 威爾斯 | ||||||||
第一階段: 5–2 | ||||||||||
局數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戴維斯 | 46 | 53† | 64† | 76† | 80† | 78†(61) | 1 | N/A | N/A | N/A |
格里菲斯 | 71† | 52 | 21 | 25 | 22 | 0 | 86†(50) | N/A | N/A | N/A |
第二階段: 8–8 | ||||||||||
局數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戴維斯 | 56 | 83†(83) | 81†(81) | 22 | 9 | 60(59) | 61 | 67†(66) | 8 | N/A |
格里菲斯 | 60† | 6 | 0 | 79† | 82†(63) | 63†(55) | 70†(57) | 9 | 111†(65) | N/A |
第三階段: 14–10 | ||||||||||
局數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戴維斯 | 60† | 56† | 74† | 10 | 70† | 79† | 9 | 92†(92) | N/A | N/A |
格里菲斯 | 53 | 33 | 8 | 68† | 9 | 31 | 78†(57) | 41 | N/A | N/A |
第四階段: 18–11 | ||||||||||
局數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戴維斯 | 70† | 118†(118) | 28 | 123†(123) | 66†(66) | N/A | N/A | 無 | N/A | N/A |
格里菲斯 | 46 | 4 | 87† | 1 | 35 | N/A | N/A | N/A | N/A | N/A |
123 | 最高度數分 | 65 | ||||||||
2 | 單杆破百分 | 0 | ||||||||
7 | 單杆超50分 | 6 | ||||||||
括弧內數字代表不低於50的單杆得分。
† = 本局獲勝 |
資格賽圖表
資格賽分外圍賽和四輪比賽,3月22日至4月2日在普雷斯頓公會堂舉行[11]:200:
第一圈 十九局十勝制 |
第二圈 十九局十勝制 |
第三圈 十九局十勝制 |
第四圈 十九局十勝制 | |||||||||||
保羅·吉遜(英格蘭) | 10 | 馬塞爾·高維羅(加拿大) | 9 | |||||||||||
德西·希恩(愛爾蘭) | 9 | 保羅·吉遜(英格蘭) | 10 | 保羅·吉遜(英格蘭) | 9 | 約翰·維爾戈(英格蘭) | 10 | |||||||
米克·費沙(英格蘭) | 4 | 史提夫·杜根(英格蘭) | 10 | 史提夫·杜根(英格蘭) | 10 | 史提夫·杜根(英格蘭) | 5 | |||||||
安東尼·夏里斯(英格蘭) | 10 | 安東尼·夏里斯(英格蘭) | 4 | |||||||||||
科林·羅斯科(威爾斯) | 10 | 杜米·梅菲(北愛爾蘭) | 10 | |||||||||||
埃迪·麥克勞林(英格蘭) | 1 | 科林·羅斯科(威爾斯) | 8 | 杜米·梅菲(北愛爾蘭) | 5 | 大衛·泰萊(英格蘭) | 6 | |||||||
羅拔·馬歇爾(英格蘭) | 自動勝出 | 鮑勃·查珀隆(加拿大) | 10 | 鮑勃·查珀隆(加拿大) | 10 | 鮑勃·查珀隆(加拿大) | 10 | |||||||
葛瑞格·詹金斯(澳洲) | 退賽 | 羅拔·馬歇爾(英格蘭) | 3 | |||||||||||
格雷厄姆·邁爾斯(英格蘭) | 10 | 羅渣·巴爾斯(英格蘭) | 7 | |||||||||||
丹尼士·休斯(英格蘭) | 3 | 格雷厄姆·邁爾斯(英格蘭) | 10 | 格雷厄姆·邁爾斯(英格蘭) | 7 | 托尼·德拉戈(馬耳他) | 10 | |||||||
奈傑爾·基拔(英格蘭) | 10 | 托尼·查珀爾(威爾斯) | 10 | 托尼·查珀爾(威爾斯) | 10 | 托尼·查珀爾(威爾斯) | 7 | |||||||
約翰·雷亞(英格蘭) | 5 | 奈傑爾·基拔(英格蘭) | 8 | |||||||||||
伊恩·威廉遜(英格蘭) | 自動勝出 | 馬爾甘·布拉德利(英格蘭) | 10 | |||||||||||
喬·卡吉亞內洛(加拿大) | 退賽 | 伊恩·威廉遜(英格蘭) | 9 | 馬爾甘·布拉德利(英格蘭) | 8 | 托尼·米奧(英格蘭) | 4 | |||||||
布萊恩·羅斯韋爾(英格蘭) | 10 | 比爾·溫本紐克(加拿大) | 10 | 比爾·溫本紐克(加拿大) | 10 | 比爾·溫本紐克(加拿大) | 10 | |||||||
保羅·桑利(加拿大) | 7 | 布萊恩·羅斯韋爾(英格蘭) | 6 | |||||||||||
比爾·奧利華(英格蘭) | 10 | 雷·里爾頓(威爾斯) | 6 | |||||||||||
戴夫·查默斯(英格蘭) | 9 | 比爾·奧利華(英格蘭) | 10 | 比爾·奧利華(英格蘭) | 10 | 克里夫·韋爾遜(威爾斯) | 10 | |||||||
阿蘭·羅賓度(加拿大) | 自動勝出 | 羅比·格雷斯(南非) | 退賽 | 阿蘭·羅賓度(加拿大) | 2 | 比爾·奧利華(英格蘭) | 6 | |||||||
法蘭克·喬尼克(加拿大) | 退賽 | 阿蘭·羅賓度(加拿大) | 自動勝出 | |||||||||||
比利·凱利(愛爾蘭) | 10 | 帕迪·布朗(愛爾蘭) | 10 | |||||||||||
托尼·科尼(英格蘭) | 4 | 比利·凱利(愛爾蘭) | 8 | 帕迪·布朗(愛爾蘭) | 1 | 尤金·休斯(愛爾蘭) | 6 | |||||||
史提夫·占士(英格蘭) | 自動勝出 | 喬·奧博伊(英格蘭) | 7 | 史提夫·占士(英格蘭) | 10 | 史提夫·占士(英格蘭) | 10 | |||||||
特里·惠特里德(英格蘭) | 退賽 | 史提夫·占士(英格蘭) | 10 | |||||||||||
保羅·瓦克頓(愛爾蘭) | 10 | 華倫·金(澳洲) | 10 | |||||||||||
馬特·吉遜(蘇格蘭) | 7 | 保羅·瓦克頓(愛爾蘭) | 4 | 華倫·金(澳洲) | 10 | 約翰·史賓沙(英格蘭) | 7 | |||||||
馬田·克拉克(英格蘭) | 10 | 佐治·史葛(英格蘭) | 4 | 馬田·克拉克(英格蘭) | 9 | 華倫·金(澳洲) | 10 | |||||||
邁克·達靈頓(英格蘭) | 5 | 馬田·克拉克(英格蘭) | 10 | |||||||||||
吉諾·里吉塔諾(加拿大) | 10 | 馬克·貝內特(威爾斯) | 10 | |||||||||||
約翰·鄧寧(英格蘭) | 7 | 吉諾·里吉塔諾(加拿大) | 4 | 馬克·貝內特(威爾斯) | 10 | 柯克·史蒂文斯(加拿大) | 10 | |||||||
積遜·史密夫(英格蘭) | 10 | 占·威奇(加拿大) | 10 | 占·威奇(加拿大) | 5 | 馬克·貝內特(威爾斯) | 7 | |||||||
占·唐納利(蘇格蘭) | 4 | 積遜·史密夫(英格蘭) | 3 | |||||||||||
格倫·威爾金森(澳洲) | 10 | 韋恩·瓊斯(威爾斯) | 10 | |||||||||||
克里夫·艾佛頓(威爾斯) | 2 | 格倫·威爾金森(澳洲) | 4 | 韋恩·瓊斯(威爾斯) | 10 | 戴夫·馬田(英格蘭) | 5 | |||||||
馬里奧·莫拉(加拿大) | 10 | 雷·埃德蒙茲(英格蘭) | 8 | 馬里奧·莫拉(加拿大) | 8 | 韋恩·瓊斯(威爾斯) | 10 | |||||||
史提夫·米肯(英格蘭) | 5 | 馬里奧·莫拉(加拿大) | 10 | |||||||||||
馬田·史密夫(英格蘭) | 10 | 積·麥克勞克林(北愛爾蘭) | 3 | |||||||||||
維克·夏里斯(英格蘭) | 6 | 馬田·史密夫(英格蘭) | 10 | 馬田·史密夫(英格蘭) | 9 | 巴里·韋斯特(英格蘭) | 10 | |||||||
艾力·勞勒(英格蘭) | 自動勝出 | 史提夫·紐伯里(威爾斯) | 10 | 史提夫·紐伯里(威爾斯) | 10 | 史提夫·紐伯里(英格蘭) | 8 | |||||||
占美·范·雷斯伯格(南非) | 退賽 | 艾力·勞勒(英格蘭) | 3 | |||||||||||
伯尼·米克森(加拿大) | 10 | 馬克·懷爾德曼(英格蘭) | 10 | |||||||||||
傑基·雷亞(北愛爾蘭) | 3 | 伯尼·米克森(加拿大) | 5 | 馬克·懷爾德曼(英格蘭) | 1 | 彼得·法蘭西斯科(南非) | 10 | |||||||
羅比·福爾德瓦里(澳洲) | 10 | 托尼·瓊斯(英格蘭) | 9 | 羅比·福爾德瓦里(澳洲) | 10 | 羅比·福爾德瓦里(澳洲) | 5 | |||||||
占·倫佩(美國) | 4 | 羅比·福爾德瓦里(澳洲) | 10 | |||||||||||
占·梅多克羅夫特(英格蘭) | 10 | 格雷厄姆·克里普西(英格蘭) | 10 | |||||||||||
伯納德·貝內特(英格蘭) | 5 | 占·梅多克羅夫特(英格蘭) | 3 | 格雷厄姆·克里普西(英格蘭) | 10 | 史提夫·朗沃斯(英格蘭) | 10 | |||||||
戴夫·基拔(英格蘭) | 10 | 帕特·胡里漢(英格蘭) | 自動勝出 | 帕特·胡里漢(英格蘭) | 4 | 格雷厄姆·克里普西(英格蘭) | 2 | |||||||
德里克·希頓(英格蘭) | 2 | 戴夫·基拔(英格蘭) | 退賽 | |||||||||||
保羅·梅達蒂(英格蘭) | 10 | 萊斯·多德(英格蘭) | 10 | |||||||||||
加里·威爾金森(英格蘭) | 9 | 保羅·梅達蒂(英格蘭) | 6 | 萊斯·多德(英格蘭) | 8 | 默多·麥克勞德(蘇格蘭) | 3 | |||||||
伊恩·布萊克(蘇格蘭) | 自動勝出 | 丹尼·福勒(英格蘭) | 10 | 丹尼·福勒(英格蘭) | 10 | 丹尼·福勒(英格蘭) | 10 | |||||||
約翰·哈格里夫斯(英格蘭) | 退賽 | 伊恩·布萊克(蘇格蘭) | 1 | |||||||||||
帕齊·法根(愛爾蘭) | 10 | 鮑勃·夏里斯(英格蘭) | 10 | |||||||||||
大衛·格雷夫斯(英格蘭) | 3 | 帕齊·法根(愛爾蘭) | 1 | 鮑勃·夏里斯(英格蘭) | 10 | 艾迪·查爾頓(澳洲) | 10 | |||||||
埃迪·冼奇(蘇格蘭) | 10 | 丹尼·奧凱恩(紐西蘭) | 9 | 埃迪·冼奇(蘇格蘭) | 0 | 鮑勃·夏里斯(英格蘭) | 4 | |||||||
帕斯卡·伯克(愛爾蘭) | 2 | 埃迪·冼奇(蘇格蘭) | 10 | |||||||||||
大衛·羅(英格蘭) | 10 | 肯·歐沃斯(英格蘭) | 10 | |||||||||||
伯特·德馬科(蘇格蘭) | 2 | 大衛·羅(英格蘭) | 7 | 肯·歐沃斯(英格蘭) | 8 | 史提芬·亨得利(蘇格蘭) | 10 | |||||||
占·錢珀斯(英格蘭) | 10 | 喬恩·賴特(英格蘭) | 10 | 喬恩·賴特(英格蘭) | 10 | 喬恩·賴特(英格蘭) | 4 | |||||||
邁克·沃特森(英格蘭) | 3 | 占·錢珀斯(英格蘭) | 2 | |||||||||||
占·比爾(加拿大) | 10 | 謝夫·福爾茲(英格蘭) | 2 | |||||||||||
德里克·米尼(南非) | 4 | 占·比爾(加拿大) | 10 | 占·比爾(加拿大) | 4 | 約翰·坎貝爾(澳洲) | 10 | |||||||
積·菲茨莫里斯(英格蘭) | 10 | 佛雷德·戴維斯(英格蘭) | 10 | 佛雷德·戴維斯(英格蘭) | 10 | 佛雷德·戴維斯(英格蘭) | 3 | |||||||
莫里斯·帕金(英格蘭) | 6 | 積·菲茨莫里斯(英格蘭) | 8 |
單杆破百分
本屆世錦賽共有18次單杆破百分,其中史提夫·占士打出的140分最高[59][11]:162。世界職業桌球與士碌架協會授予占士年度最難忘表現獎,表彰他在1988年世錦賽的出眾發揮,他還與1987年國際士碌架公開賽上打出單杆140分的史提芬·戴維斯同獲年度電視轉播最高度數分獎[60][61]。
- 140分、112分、104分、103分:史提夫·占士
- 125分、108分、101分:史提芬·亨得利
- 124分:托尼·諾爾斯
- 123分、118分、106分、104分:史提芬·戴維斯
- 119分:占美·韋德
- 114分、101分:泰瑞·格里菲斯
- 109分、105:西爾維諾·法蘭西斯科
- 102分:尼爾·富爾茲
資格賽階段共有20次單杆破百分[20],比利·凱利的141分最高[15]:
- 141分:比利·凱利
- 132分:史提夫·占士
- 131分:韋恩·瓊斯
- 125分:巴里·韋斯特
- 120分、109分:比爾·溫本紐克
- 113分:大衛·羅
- 112分、104分:馬特·吉遜
- 110分、100分:大衛·泰萊
- 108分:彼得·法蘭西斯科
- 105分:帕齊·法根
- 104分:約翰·史賓沙
- 104分、102分:丹尼·奧凱恩
- 102分:加里·威爾金森
- 100分:托尼·查珀爾
- 100分:杜米·梅菲
- 100分:羅比·福爾德瓦里
註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