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987年歐洲歌唱大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987年歐洲歌唱大賽(荷蘭語:Eurovisiesongfestival 1987,法語:Concours Eurovision de la chanson 1987)是第32屆歐洲歌唱大賽,在桑德拉·金奪冠之後,於1987年5月9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本屆主持人是桑妮雅·多尼耶。她同意參加歐洲歌唱大賽,但條件是她可以自己演唱一首歌曲《喘不過氣來》"Breathless"。強尼·羅根憑藉自己的作品《抱緊我》"Hold Me Now"贏得了愛爾蘭大獎。這使他成為第一位(也是直到2020年)兩次贏得比賽冠軍的表演者,這也是他在1980年同樣獲得的冠軍。
Remove ads
Remove ads
主辦場地

布魯塞爾是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首都大區是比利時法語社區的一部分[1]以及佛蘭芒社區,[2] 但與法蘭德斯和瓦隆大區分開。[3][4]
該屆比賽在百年宮舉行,本棟建築做為展覽中心,建於1930年,以慶祝比利時獨立一百週年在海塞爾公園建成。百年宮(法語:Palais du Centenaire,荷蘭語:Eeuwfeestpaleis)是1935年世界博覽會的其餘建築物之一。目前,它仍被用於貿易展覽會。
格式
最初,比賽將由兩家比利時公共廣播公司聯合舉辦:講法語的比利時法語區電視台及電台(RTBF)和講荷蘭語的弗拉芒廣播電視公司(BRT),目的是使比利時具有統一國家的形象。但是很快,兩個廣播公司之間就出現了分歧,尤其是在比賽的主持人和比賽地點。最終BRT退出了該項目,RTBF獨自組織了比賽。[5] 必要的預算是如此重要,以至於必須通過一項新法律,允許使用廣告來資助比利時的公共渠道。 這是讚助商首次協助製作比賽並出現在屏幕上。必要的預算是如此重要,以至於必須通過一項新法律,允許使用廣告來資助比利時的公共渠道。 這是讚助商首次協助製作比賽並出現在屏幕上。[6] 與其他所有奇數年份一樣,BRT負責比利時大賽的參賽作品的選擇。
比賽總覽
1987年的歐洲歌唱大賽是當時最大的比賽,共有22個國家/地區參加。在過去參加比賽的所有國家中,只有馬爾他,摩納哥和摩洛哥未能參加比賽。由於國家/地區的數量以及舉行比賽所花費的時間,歐廣聯盟將參賽國家/地區的上限設置為22個。在接下來的幾年中,由於新的和返回的國家表示有興趣參加比賽,這成為了無法容納問題。[7]
在他們的歌曲被Lazy Bums選為「 Shir Habatlanim」之後,以色列爆發了爭議。 喜劇表演受到該國文化部長的批評,他威脅說,如果二人前往布魯塞爾,他們將辭職。 他們繼續為以色列表演,排名第八。 然而,文化部長的威脅沒有實現。[7]
參賽國

參賽國
過去參賽過,但本年未參賽國
每個國家(除了瑞士以外)的演出都會有一個負責指揮管弦樂團的指揮。
挪威 - 特耶·菲耶恩
以色列 - 科比·奧什拉特
奧地利 - 理查德·奧地利(Richard Österreicher)
冰島 - 賈馬爾·H·拉格納森(Hjálmar H. Ragnarsson)
比利時 - 弗雷迪·桑德(Freddy Sunder)
瑞典 - 庫特·埃里克·霍姆奎斯特
意大利 - 吉安弗蘭科·倫巴第
葡萄牙 - 海梅·奧利維拉(Jaime Oliveira)
西班牙 - 愛德華多·萊瓦(Eduardo Leiva)
土耳其 - 加洛·馬菲揚
希臘 - 耶爾戈斯·尼亞喬斯(Yiorgos Niarchos)
荷蘭 - 羅傑·范·奧特盧
盧森堡 - 亞歷克·曼森(Alec Mansion)
英國 - 羅尼·哈茲勒赫斯特
法國 - 讓·克洛德·皮蒂
德國 - 拉斯洛·本克(Laszlo Bencker)
塞浦路斯 - 喬·卡里爾(Jo Carlier)
芬蘭 - 奧西·倫內
丹麥 - 亨里克·克羅格斯高(Henrik Krogsgaard)
愛爾蘭 - 諾埃爾·凱勒漢
南斯拉夫 - 尼卡·卡洛吉拉(Nikica Kalogjera)
瑞士 - 無指揮
Remove ads
結果
備註
- 1.^ 以上歌曲包含英文。
Remove ads
得分
Remove ads
以下為各國在投票中給予最高12分的參賽國列表:
重返賽場的歌手
蘇聯參與的可能性
2009年,前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教育部的前僱員愛德華·福明(Eduard Fomin)透露,1987年,蘇聯教育部長喬治·維斯洛夫(George Veselov)提出了蘇聯參加歐洲歌唱大賽的想法由於蘇聯共產黨總書記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爾巴喬夫在1980年代後期進行了多次政治改革。這個想法主要是政治上的想法,認為在蘇聯的競選中獲勝將影響蘇聯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關係。瓦列里·列昂季耶夫被建議為蘇聯首次參加的歌手,但是維塞洛夫的想法並未得到蘇聯共產黨或戈爾巴喬夫本人的認同,認為這樣做太過激進了,因此沒有蘇聯參與。[10] 曾經做為前蘇聯的十個加盟國後來將在1990年代和2000年代自行參加比賽:俄羅斯,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烏克蘭,白俄羅斯,摩爾多瓦,亞美尼亞,喬治亞和阿塞拜疆,其中五個國家正在進行贏得比賽。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