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文化馬來亞文化是一種融合馬來族華族印度族和其他原住民族文化特色的「多元文化」。

種族

馬來西亞三大種族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民族,多文化,多語言的社會,許多種族保持着獨特的文化身份,世世代代共同生活在馬來西亞,有華人、馬來人、印度人,還有許多其他族群。這些文化相互影響,塑造出真正屬於馬來西亞的文化。馬來西亞半島有大約14萬土著居民,包括幾個不同的種族社區。

馬來西亞三大族群是華人、馬來人和印度人。沙巴砂拉越住着各種原住民,各自有獨特的文化和遺產。

馬來人是馬來西亞最大的族群,佔總人口的50%以上。在馬來西亞,馬來人是指祖先是馬來人,信奉伊斯蘭教和馬來傳統,並且說馬來語的人。他們原本信奉印度教和小乘佛教,直到1400年代,由於馬六甲蘇丹王朝的決定,才轉而信奉伊斯蘭教。

馬來西亞華裔是馬來西亞的第二大族群,約佔總人口的 25%。他們大多是清朝移民的後代,以勤勞、富有商業頭腦著稱。馬來西亞華裔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中華文化的元素,如佛教道教

馬來西亞印度人是三大族群中數量最少,約佔總人口的10%。他們大多是講淡米爾語的南印度移民的後代,早期為了擺脫印度的種姓制度,於英屬馬來亞時期來到馬來西亞。印度移民帶來了印度教和錫克教文化,將多姿多彩的本土文化帶到了馬來西亞,例如華美的廟宇、香辣的食物和精美的莎麗。印度教傳統在馬來西亞印度社會中仍然是主導地位。

本地族群

原住民

半島原住民是對馬來半島本地族群的統稱。他們主要包括三個部落:尼格利陀族(Negrito)、色諾族(Senoi)和原馬來族(Proto-Malay)。尼格利陀族一般住在北部,色諾族住在中部,原馬來族住在南部,每個族群或亞群都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化。有些以打漁為生,有些種田,有些是半游牧。

沙巴州最大的本地族群有卡達山杜順族巴瑤族和毛律族(Murut)。

卡達山杜順族是沙巴州最大的族群,約佔該州人口的30%。該族群其實包括兩個部落:卡達山族和杜順族,因為語言和文化相同,所以合二為一。不過,卡達山族主要住在平坦的河谷三角洲,那裏適合種植水稻,而杜順族過去住在沙巴州內陸的丘陵和山區。

沙巴州的第二大族群是巴瑤族,約佔該州人口的 15%。他們曾經是崇拜海神(Omboh Dilaut)、四處遷移的航海者,因此又被稱作海上吉普賽人。後來一部分人離開大海,以耕田養牛為生。這些登陸定居的巴瑤人騎術高明,俗稱「東方牛仔」,每年在古打毛律(Kota Belud)的大斗磨(Taumu Besar)上,總能見到他們公開表演。

毛律族作為沙巴州的第三大族群,約佔全州人口的3%。過去他們住在婆羅洲的北部內陸,是沙巴州最後一個放棄獵頭習俗——割取敵人頭顱——的族群。現在,他們主要在山中耕種水稻和木薯,為了豐富餐桌,有時也用吹鏢打獵和捕魚。與沙巴州的大多數原住部落一樣,他們的傳統服裝點綴着各具特色的珠飾。

統稱為達雅克人的伊班族比達友族和烏魯族是砂拉越州的主要少數民族。達雅克意為上游或內陸,是沿海地區的伊斯蘭人口用以稱呼200多個部落群體的總稱。他們一般都居住在長形房屋內,這種傳統的社區房屋可以容納20到100個家庭。

伊班族是砂拉越最大的少數民族,占砂拉越州人口的30%。由於他們十分擅長操縱小艇,有時被誤稱為海上達雅克,而事實上他們是來自婆羅洲 中心的上游部落。在過去,他們是一群令人恐懼的戰鬥隊伍,因獵取人頭和海上掠奪而臭名昭著。過去他們崇拜三位一體的神,服從鳥戰神 Singalang Burung 的統治。雖然今天的大部分族人都信奉基督教,但依然秉承很多傳統。

砂拉越的比達友族是一個熱愛和平、和藹友善的溫和民族,因熱情好客和製造 tuak(米酒)而聞名。他們居住在砂拉越的山區,大部分以務農和狩獵為生。在過去獵殺人頭的時期,他們將作為戰利品的頭顱儲藏在大約1.5米高的 baruk(圓形房屋)中。族人從前信奉萬物有靈論,如今大部分已皈依基督教。

烏魯族也是知名的砂拉越上游部落。烏魯族人大約佔砂拉越人口的5.5%,現有十萬多個不同的烏魯族部落。烏魯族人可以稱得上是婆羅洲最具藝術天分的民族,他們寬大的長形房屋都裝飾着華麗的壁畫和精美至極的木雕;他們的器皿都點綴着花樣複雜的珠飾品;貴族女性都在自己的軀體上紋了精美細緻的紋身。

土著普南人是被歸納入烏魯族裏但是普南人是原屬於游牧民族,組織小家庭移動性的居住在樹林裏。今時,總計的一萬六千人口的普南人居住在長形社區屋,孩子有機會上學。像其他的土著一樣,普南人從萬物有靈論轉為伊斯蘭教或基督教信仰。

語言

馬來西亞多元種族語言包括馬來語英語華語印度語,其中以馬來語為馬來西亞官方語言,而英文可被視為實際行政語言。對馬來西亞華人而言;有泉漳話福州話廣東話客家話潮州話海南話淡米爾語是馬來西亞印度人的通用語言,也有部分印度人使用泰盧固語馬拉雅拉姆語旁遮普語語言。

宗教

Thumb
馬來西亞吉隆坡四大宗教場所(左上角順時鐘)國家回教堂樂聖嶺天后宮馬里安曼興都寺天主教吉隆坡總教區

馬來半島從二世紀至十四世紀,歷經七個王朝,大約有一千多年的時間,深受印度文化的影響。十五世紀末,出現了由蘇門達臘印尼人所建的馬六甲蘇丹王朝。馬六甲王朝的建立,對馬來半島的「馬來化」,具有相當的影響與歷史意義,除第一代統治者拜里米蘇拉創立王獨尊印度文化,採取印度化的體制與國號外,第二代統治者伊斯干達沙開始,因隨其婚姻關係而改信回教,尤其是在1446年時,第五代統治者蘇丹目扎法沙回教為國教,以「蘇丹」為王號,一切典章制度沿襲回教體制,出現馬來半島「回教化」的局面。馬來西亞為世俗回教國家,確保其他民族的信仰自由。其他被接受的宗教有佛教道教印度教天主教基督新教等。馬來西亞境內的教堂、佛寺、廟宇及印度教廟堂相當多。 華人信仰佛教、道教為多;也有部分的華人信仰基督宗教。印度人大部分信仰印度教,少數信仰伊斯蘭教與基督宗教。

教育

馬來西亞教育的形成是基於英國教育。在馬來西亞,政府小學分成3個源流,即以馬來語(國語)為主要教學媒介語的國型小學(國小);以華語為主要教學媒介語的國民型華文小學(華小);及以淡米爾語為主要媒介語的國民型淡米爾小學(淡小)。這三種源流的小學雖然教學媒介語不一樣,但都採用共同的課程綱要,而且馬來文和英文都是華小和淡小的必修必考科。

中學則分為:國民中學(以馬來語作為主要教學媒介語的公立中學)、國民型中學(以馬來語和華語作為教學媒介語的公立中學)、華文獨立中學(以華語作為主要教學媒介語,亦同時把馬來語和英語列為必學且必考科目,是獨立的公共民辦中學)。

國際學校主要是以英語作為主要教學媒介語的私立學校,此校課程同時銜接部分歐美國家的教育系統。

建築特色

Thumb
布城首相署

馬來西亞的建築融合了多種風格的結合,從伊斯蘭文化,中國風格到歐洲殖民者的風格。房屋的形狀和大小因州而異。馬來西亞半島的房屋是為熱帶地區而建造的,常見的元素包括高高的屋頂、陽台、天花板和窗戶的設計,主要是使空氣流通,保持屋內涼爽。在近代,馬來西亞政府推動了各種項目,從整個布城雙峰塔建築和城市公園等計劃。馬來西亞建築公司正在開發專門為熱帶氣候設計的摩天大樓。

馬來建築

Thumb
馬來傳統木屋

馬來西亞傳統的馬來建築工藝精湛,非常適合熱帶環境,例如高腳樓,既能利用自下而上的穿堂風保持屋內涼爽,又能避免被偶爾到來的洪水淹沒。大斜度屋頂和寬敞的窗戶不僅有利於穿堂風流動,而且採用複雜的雕刻技藝,顯得異常精美。

Thumb
神安池舊皇宮

森美蘭的傳統房屋採用硬木搭建,不用一顆釘子。房屋由橫樑搭成,橫樑之間用楔子連接固定。森美蘭的神安池舊皇宮(Old Palace of Seri Menanti)建於1905年前後,它是此類建築的優美典範。

現今許多馬來或伊斯蘭建築吸收了摩爾式建築設計風格,例如伊斯蘭藝術博物館(Islamic Arts Museum)、行政首府布城的許多建築,以及全國各地的許多清真寺。

華人建築

Thumb
檳城極樂寺在農曆新年夜晚的燈光

馬來西亞的中華建築大致分為兩類:傳統建築和峇峇娘惹建築。傳統建築包括遍佈全國的中國寺廟,例如建於1646年的青雲亭(Cheng Hoon Teng)。

Thumb
海峽華人珠寶博物館;峇峇娘惹風格的帶室內庭院

許多舊建築尤其是馬六甲和檳榔嶼的舊建築均為峇峇娘惹風格,帶室內庭院和漂亮的彩瓦。

Thumb
東圭納清真寺

馬六甲的東街納(Terengkera)清真寺是東西方建築風格相融合的產物,這在馬來西亞非常少見。它的外形像一座寶塔,具有典型的中式屋頂樣式,而欄杆上的細節裝飾則是西方風格。

印度建築

Thumb
吉隆坡市中心的印度教馬里安曼興都寺

馬來西亞的印度教徒大多來自南印度,這裏的印度教寺廟也具有南印度彩色建築的風格。

吉隆坡的馬里安曼興都寺(Sri Mahamariaman Temple)建於十九世紀末,是國內最華麗最精美的印度寺廟。寺廟的細節裝飾融合了精緻的雕刻、黃金裝飾、手繪圖案,以及來自意大利西班牙的精美地磚。

儘管錫克教徒人數不多,全國不少地方仍能見到他們的寺廟,其特點是沉穩莊重。

沙巴和砂拉越的原住民

Thumb
Thumb
沙巴和砂拉越長屋,上圖是傳統式長屋,下圖是較現代化民屋

沙巴和砂拉越的原住民有自己的獨特建築風格,最具特色的是長屋和水上村落。 長屋是傳統的群居式住宅,住在這裏的是內陸河流沿岸的部落。這是一排長長的高腳樓,一般用砍下的木材搭建,再用藤蔓綁緊,屋頂蓋着聶帕櫚葉或茅草,可容納20到100戶人家。

在河流沿岸和海邊,常常還能見到搭建在高高支柱上的古樸的水上村落。房屋之間有木板鋪成的道路,路旁拴着小船。村內的交通工具一般是舢板或獨木舟。

殖民時期建築

建於1511至1957年的許多建築帶有不同殖民國的建築風格,主要集中在馬六甲和檳城,大部分建築依然保存至今。

  • 葡萄牙風格

在馬來西亞,最著名的葡萄牙建築是馬六甲的聖地亞哥古堡,它建於1511年,修建者為阿爾法索(Alfonso d'Albuquerque)。這座古堡幾乎被荷蘭人徹底摧毀,現在只剩下一小部分矗立在山頭,俯視着馬六甲市、舊港口和馬六甲海峽。

Thumb
馬六甲廣場上的荷蘭紅屋
  • 荷蘭風格

馬六甲市區的荷蘭紅屋有着沉重的木門、厚厚的紅牆和鍛鐵鉸鏈,是荷蘭殖民時期留下的最壯觀的遺蹟。它是荷蘭人精湛的石工和木工技藝的最佳範例。它修建於1641至1660年,據稱是東方最古老的建築。

Thumb
吉隆坡獨立廣場前的蘇丹阿都沙末大廈
  • 英國風格

英國人修建過許多宏偉建築,其中最著名的是蘇丹阿都沙末大廈(Sultan Abdul Samad Building),它巍峨聳立,俯視着吉隆坡的獨立廣場(Merdeka Square)。這是一座漂亮的摩爾式建築,於1897年落成,在英國人統治時期,曾經是殖民政府的辦公樓。

時至今日,獨立前修建的商鋪仍然散發着當年的氣息和魅力。最能體現英國人巧思的是五腳基(five-foot-way),一種能為行人遮陽擋雨的行人路。

馬六甲與檳城經過超過五百年的東西馬六甲海峽海域的貿易形成了獨特的文化交流特色。因亞洲與歐洲的影響,這些城市新城了特殊的多文化遺產,包括政府大廈,教堂,廣場與其它建築。馬六甲體現了十五世紀的早期馬來蘇丹,葡萄牙與荷蘭文化歷史。檳城的建築特色體現了十八世紀到二十世紀中的英殖民時期歷史與文化。這些獨特文化綜合成特別的文化建築城市景觀在東南亞任何地方平行並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認可, 「馬六甲海峽的歷史名城。 」

風俗文化

馬來西亞為多元種族國家,其中馬來人大多信奉回教,其風俗生活習慣與回教徒國家相似,惟並非十分嚴謹,華人社會與一般華人社會相似。一般而言,馬來西亞因受英國人長期統治並無特殊風俗習慣,多元化及國際化應屬其特徵。

馬來人是熱情、謙恭、大方、講究禮節的民族,交往切忌用左手,傳統上馬來人認為左手是不乾淨的象徵。對女士不可先伸出手要求握手,更不可隨便以食指指人。馬來人忌諱摸頭,除了老師和宗教儀式外,不可隨意觸摸馬來人背部,進馬來人房間或參加禮拜式時須脫鞋。另外,回教徒不吃豬肉,所以不可隨意在馬來人面前吃豬肉或者說豬的玩笑。回教徒視為不淨的動物,所以很少(基本上沒有)馬來人會養狗當寵物,在公眾用具上(如手推車)不可隨意讓狗接觸。

休閒與體育文化

休閒

馬來西亞的流行運動包括羽毛球,保齡球,足球,壁球和曲棍球。馬來西亞有多項小型的傳統運動。

Thumb
馬來西亞傳統風箏
  • 風箏(Wau)

是一種傳統風箏,在馬來西亞東海岸的吉蘭丹州尤為盛行。過去的人們常在收割稻米後放風箏,普遍上巨大的風箏不遜人的高度——長達 3.5 米。之所以叫做 wau,是因為它的形狀非常像讀作「wow」的阿拉伯字母。五彩繽紛的風箏上畫滿了當地的動植物圖案,令人賞心悅目。這些風箏可以達到近500米(1,640英尺)的高度,由於有竹子附着,它們在飛行時會發出聲音。

Thumb
兩名馬來男子進行藤球競技
  • 藤球(Sepak Takraw)

這是一種傳統球類運動。藤球是用竹條編成,除了前臂和手,比賽者可以用身體任何部位傳球。藤球有兩種玩法:圍成一圈(bulatan)或踢過網(jaring)。最初的玩法是比賽者圍成一圈,確保不讓藤球落地。現代玩法是場地中間設有球網,雙方將球踢到另一方的半場。

Thumb
馬來西亞陀螺
  • 陀螺(Gasing)

是一種巨大的陀螺,重達 5 公斤(10 磅),大小像個盤子。過去的人們常在收割稻田前玩陀螺,它需要力量、協調性和高超的技巧。先將一條繩子繞在陀螺上,然後猛拉繩子,陀螺便開始旋轉。這時用一根中間開叉的木棍將陀螺挑起來,送到一個帶金屬容器的矮樁上。如果拉繩動作熟練,陀螺可以一直旋轉 2 個小時。

Thumb
兩名馬來人示範馬來武術
  • 馬來拳(Silat)

一種馬來武術,也是一項國際運動和傳統舞蹈形式。它在馬來群島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其特點是用行雲流水般的步法,讓對手暈頭轉向。據說,通過練習馬來拳,能增強伊斯蘭教所推崇的心靈力量。每逢婚禮和節慶活動,馬來人常常伴着鑼鼓表演這種古老的武術。

  • 打花杆(Sepak Manggis)

打花杆是沙巴州巴瑤族和依拉農族(Iranun)男子的一種戶外遊戲。參賽者面對面圍成一圈,目標是擊打 10 米高杆上掛着的山竹花車。獲勝者將贏得花車中裝着的獎金、禮物或食物。

Thumb
帶有兩排九個方格和兩個收集方格的馬來播棋
  • 鍾格(Congkak)

鍾格是古代女性的一種數學遊戲,當時的道具很簡單:在地上挖幾個洞,再找一些羅望子種子。現在是用一塊橢圓形木塊,上面有兩排洞,每排各有 5 個、7 個或 9 個洞,末端的洞叫做「家」。鍾格是一種兩人遊戲,可以用貝殼、彈珠、小石子或羅望子種子來玩。

  • 茶文化(Teh)

馬來西亞自古就是世界交通中樞,在此時發生了東西方的文化交流。茶也是之一。唐人在這裏居住,帶來了中國的茶葉,也於此分發銷售中轉。後來英殖民年代,英國人也在這裏開拓了一些茶園,至今存在。比如金馬倫高原的茶山。馬來西亞華人也是大中華地區以外,最大的中國茶葉消費群。大馬茶人,茶文化已發展出自己的一套。茶|De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正是其一發掘走訪大馬在地茶文化的平台。

體育

許多國際體育運動在馬來西亞非常受歡迎,例如馬來西亞的羽毛球比賽。馬來西亞、印尼和中國自1949年以來一直舉辦湯姆斯杯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觀眾。馬來西亞選手由馬來西亞羽毛球協會代表出席國際賽事,其中著名的參與者包括李宗偉

壁球運動是由英國軍隊帶到馬來西亞,於1939年舉行第一次比賽。馬來西亞壁球協會(SRAM)成立於1972年6月25日,並在亞洲壁球比賽中大獲成功。其中馬來西亞草地滾球協會(PLBM)成立於1997年,並已成為強大的國際團隊領域,並取得了很大進步[1]

Thumb
馬來西亞球迷在2017年東南亞運動會男子足球決賽上揮舞着國旗

足球在馬來西亞的程度很受歡迎,馬來西亞各州屬都有自身的足球俱樂部,並2004年後都會舉辦馬來西亞超級足球聯賽進行互相較量。馬來西亞也是東南亞足球協會主要成員之一。

曲棍球在馬來西亞很受歡迎,馬來西亞隊在2010年世界排名第14位。馬來西亞在主辦第十屆世界盃之前,在吉隆坡默迪卡體育場舉辦了第三屆曲棍球世界盃[2]。馬來西亞有自己的一級方程式賽道;雪邦國際賽車場,並於2000年舉行了第一屆世界摩托車錦標賽高爾夫球也正變得流行,全國各地大多都有高爾夫球場。其他運動包括舞龍和賽龍舟,馬來西亞的海岸線以潛水,帆船,水上運動和其他活動而聞名。

自1950年以來,馬來西亞就以「馬來亞」名義參加了英聯邦運動會,而1966年以馬來西亞名義來參加了英聯邦運動會,在羽毛球運動中佔主導地位,並於1998年在吉隆坡舉辦了一次比賽。1998年的英聯邦運動會,馬來西亞的火炬手人數首次超過東道主英國[2]

音樂和舞蹈

Thumb
Thumb
馬來人在各式慶典上演奏的傳統樂器

最能展現馬來西亞多元文化和多種族傳統的,莫過於音樂和舞蹈。無論是本地馬來人、原住民還是沙巴和砂拉越的各個族群的舞蹈都各有其獨有特色。華人、印度人和葡萄牙人遷居馬來西亞後,他們的家鄉傳統舞蹈也隨着融入了馬來西亞的文化和傳統。

  • 管弦樂隊

馬來西亞有兩支傳統管弦樂隊:gamelan 和 nobat。源自印尼的 gamelan 是一支傳統管弦樂隊,使用鑼和弦樂器,演奏的旋律歡快飄渺。nobat 是皇家管弦樂隊,使用 serunai 和 nafiri 管樂器,為皇室演奏較為莊重的音樂。

Thumb
熱巴那大鼓
  • 熱巴那大鼓(Rebana Ubi)

熱巴那大鼓體型巨大,在古代的馬來王國,響亮而富有節奏的鼓聲用於傳遞各種消息,例如報警和宣佈婚禮。後來,這種鼓作為樂器,出現在各種節慶表演中。

  • 馬來手鼓(Kompang)

馬來手鼓是最流行的馬來傳統樂器,在各種節慶活動中廣泛使用,例如國慶遊行、各種公務活動及婚禮中。它有些像鈴鼓(tambourine),只是沒有叮噹作響的金屬圓片。馬來手鼓最常用於大型樂隊,通過重疊多個層次的節奏,產生富於變化的節奏組合。

  • 甘布思(Gambus)

甘布思又叫做阿拉伯烏得琴,由波斯和中東的商人傳入馬來西亞。它可以演奏不同風格的馬來民間音樂,主要在 Ghazal 音樂中擔任主樂器。甘布思的製作工藝考究,採用多種木料,聲音柔和,有些像大鍵琴。

  • 沙辟(Sape)

沙辟是 Orang Ulu 族(砂拉越上游部族)的傳統長笛。它是用一段木料掏空而成,再繪上彩色花紋,堪稱木雕精品。過去它用於長屋內的治病儀式,而且是獨奏,後來逐漸用於各種娛樂表演。它奏出的主題音樂通常用於伴舞,例如英雄舞和犀鳥舞。

  • 馬來瑪蓉舞(Mak Yong)

瑪蓉舞源於泰國南部的北大年(Patani)。據說當年每逢打仗,皇室女子、皇后和公主的丈夫出征在外,她們便以瑪蓉舞作為消遣。瑪蓉舞是一種極具感染力的戲劇形式,通過浪漫的劇情、舞蹈和詠唱,講述馬來王國鼎盛時期的故事。

  • 騎馬舞(Kuda Kepang)

騎馬舞是爪哇移民傳到柔佛州的一種傳統舞蹈。舞蹈生動表現了伊斯蘭聖戰的凱旋場景,舞者騎在道具馬上,踏着打擊樂(通常包括鼓、鑼和竹琴)的節拍翩翩起舞。

  • 雜賓舞(Zapin)

伊斯蘭文化對馬來西亞的傳統舞蹈影響甚大,最明顯的例子是盛行於柔佛州的雜賓舞。這種舞蹈最初是由中東的穆斯林傳教士傳入,表演時伴以伊斯蘭聖歌,旨在普及伊斯蘭文明的歷史知識。

  • 久賈舞(Joget)

一種活潑熱烈的舞蹈,是馬來西亞最盛行的傳統舞蹈。久賈舞原是葡萄牙民間舞蹈,於香料貿易時期傳入馬六甲。這是一種雙人舞,舞步優雅輕快,又不乏俏皮和幽默。

  • 燭光舞(Tarian Lilin)

一種女子舞蹈,跳舞的同時要保持小盤中的蠟燭不倒。

  • 馬來拳(Silat)

最古老的馬來傳統之一,既是一種能致人死地的武術,也是一種舞蹈藝術。

  • 舞獅

舞獅表演一般是在華人春節期間進行,特點是虎虎生風、威風八面。舞獅者需要極高的協調性、優雅的氣質和鋼鐵般的意志,表演時總是踏着響亮的鼓點和銅鈸聲。

  • 舞龍

舞龍表演一般是在華人春節時進行,據說能為來年帶來好運和興隆。一支舞龍隊通常有60多人,表演展示了完美的協調性、高超的技藝和優雅的氣質。

  • 印度婆羅多舞(Bharata Natyam)

印度的一種經典舞蹈,堪稱是流動的詩歌。舞蹈取材於古印度史詩,有 100 多種舞步和舞姿,顯得張力十足、生動熱烈。

  • 邦拉舞(Bhangra)

邦拉舞是錫克教的一種民間音樂和舞蹈。最初這是一種豐收舞,不過時至今日,許多節慶活動中都能見到它,例如婚禮和新年。邦拉舞圍繞着浪漫主題展開,表演者踏着朵爾鼓(dhol,一種雙桶鼓)的隆隆鼓聲載歌載舞。

  • 英雄舞(Ngajat)

英雄舞是沙巴砂拉越伊班族的傳統舞蹈。它通常出現在鳥神慶典(Gawai Kenyalang)上。伊班族曾是砂拉越最令人生畏的獵頭者,他們戴着精美頭飾,手持華麗的長盾,威風凜凜地來回跳躍,令人為之陶醉。 這種舞蹈就是獻給凱旋歸來的部落勇士的,英雄舞的表演者均為男性。

  • 犀鳥舞(Datun Julud)

犀鳥舞是砂拉越肯雅族(Kenyah)女性的傳統舞蹈。舞蹈的主題是歡樂和感恩,其創作者是肯雅族王子 Nyik Selong。過去,每逢部落勇士獵頭歸來或每年的豐收慶典,族人都會跳起犀鳥舞以示慶賀。這是一種用沙辟(sape)伴奏的單人舞,舞者手持犀鳥翎毛做成的漂亮羽扇,象徵這種神鳥的翅膀。

  • 蘇馬紹舞(Sumazau)

蘇馬紹舞是沙巴州卡達山族的傳統舞蹈。這種舞蹈一般是在宗教儀式和平時生活中表演,用來慶祝水稻豐收、驅趕邪靈和治病。它是一種男女合舞,以輕柔舒緩的舞姿模仿鳥兒飛翔。

Thumb
沙巴州伊班族人表演竹竿舞
  • 竹竿舞(Bamboo Dance)

竹竿舞也是一種非常盛行且頗具觀賞性的傳統舞蹈。人們手持兩根長竹竿,在腳踝高度平行於地面。隨着快節奏的鼓點,竹竿相互拍擊。跳舞的人要越過竹竿或跳入竹竿之間,這需要身手矯捷,否則腳會被夾住。

  • 原住民(Orang Asli)

馬來半島原住民的傳統舞蹈深深紮根於他們的信仰。巫醫常常通過舞蹈儀式與魂靈溝通。此類舞蹈有瑪美里族的Genggulang,Jah-Hut族的Berjerom,以及Semai族和 Temiar 族的 Sewang。

  • 法拉佩拉舞(Farapeira)

馬六甲葡萄牙人流傳下來的一種歡快的雙人舞蹈,舞者穿着葡萄牙傳統服裝,通常以結他和鈴鼓伴奏。

  • 布蘭樂舞(Branyo)

同樣是葡萄牙人流傳下來的一種舞蹈,與法拉佩拉舞相比,布蘭樂舞顯得較為沉穩。男性舞者穿着牛仔裝,女性舞者穿着傳統的卡巴雅(baju kebaya),配以蠟染布裁成的紗籠,隨着鼓和小提琴的沉穩節奏左右搖擺。

中文歌

馬來西亞有800萬左右的華人人口,有着完善的華文教育體系以及龐大的華社支持,固保留了大量富含中華文化的音樂傳統。此外,馬來西亞也有多名享譽國際的音樂人和歌手,如:尤長靖,黃明志,梁靜茹,王光良,品冠,張智成,宇恆,曹格等,還有演技的國際演員,如:朱咪咪,張慧儀,莊思敏,楊秀惠,戴祖儀,林宣妤,李銘順,王冠逸,巫啟賢,李美玲,章證翔,馬藝瑄,張耀東,陳泓宇,吳俐璇,童繽毓,羅美儀等。

馬來歌

Thumb
以創作眾多歌曲而聞名的詞曲作家比南利(1929—1973)

馬來西亞占人口大部分的馬來族也出了許多有名的歌手,如比·南利莎羅馬蘇迪曼茜蒂·諾哈麗莎等。其中比南利因其多才多藝的表現而被銘記,他於1950年代至1960年代演唱的眾多歌曲至今仍是經典老歌[3]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