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祥(1877年—1921年)[1][2],字寶賢,號敬民[3]貴州修文縣人,清朝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中華民國國會眾議院副議長。

Thumb
眾議院副議長陳國祥君
快速預覽 陳國祥, 個人資料 ...
陳國祥
Thumb
個人資料
出生1877年?月?日
逝世1921年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日(1921歲—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00)(43—44歲)
關閉

生平

陳國祥是丁酉科舉人,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進士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編修,加侍講銜。[4][3]早年他留學日本法政大學[5][4]在日本時,他和蹇念益等人參加了梁啓超組織的政聞社的活動。[6]歸國後,他任河南全省法政學堂校長,河南諮議局籌辦處總辦,河南地方自治籌辦處總辦,河南行政公署會議廳審查法律委員長。[4]1911年武昌起義後,他發起成立國民協進會,支持改革。後來該會併入共和黨。南北統一後,他任北京臨時參議院議員。[5]

Thumb
1915年10月,蔡鍔(中)與友人戴戡(左)、陳國祥(右)在天津密謀討袁時合影。10月梁啓超在其天津住所召集最後一次秘密會議,梁啓超、蔡鍔、戴戡、陳國祥、王伯群湯覺頓蹇念益等與會,作出「武裝討伐袁世凱,堅決維護共和國體」的決定。會後,戴戡、蔡鍔、陳國祥到山本照相館合影留念。[7]

1913年民元國會召開,他任眾議院議員,並任眾議院副議長(議長為湯化龍)。1913年,他還曾任代理憲法會議審議長(當時審議長為王正廷[8]。1914年,國會被袁世凱解散。此後他任參政院參政,約法會議成員。他還獲授上大夫。[9]1914年9月,日本藉口對德國宣戰,出兵中國山東,並襲擊了「戰區之外」的濰縣站。10月2日,在參政院第十五次會議上,梁啓超就此提出「緊急動議」,要求袁世凱政府同日本進行交涉,會議最終還通過了由梁啓超、陳國祥、熊希齡王家襄寶熙五人起草的質問書。[10]1914年,他作為贊助人之一,促成久大精鹽公司成立。[11]1915年12月袁世凱稱帝,他受梁啓超的委託,將蔡鍔戴戡從北京護送到天津,使他們擺脫了危險。[12]他還在天津參加了策劃反對袁世凱的會議,與會的有梁啓超蔡鍔戴戡徐佛蘇蹇念益、陳國祥、湯覺頓,時稱「天津會議七君子」。[13][14]

Thumb
民國之精華》中的陳國祥照片

1916年,民元國會復會,他繼續任眾議院副議長(議長為湯化龍)。[12]1916年9月1日,梁啓超派系的陳國祥和王家襄率領一部分進步黨成員組織的憲法研究同志會成立,並於9月4日發表了《簡章》,內稱「研究憲法,舉其所得,以供國會參考為宗旨」。[15]1917年府院之爭湯化龍辭去眾議院議長職務,此後眾議院副議長陳國祥、參議院議長王家襄以及研究系的其他議員先後辭職,使大總統黎元洪陷入困境。[16]當時部分議員南下廣州召開廣州國會非常會議,由於陳國祥和王家襄不願意南下廣州,故廣州國會非常會議1918年9月16日選舉褚輔成為眾議院副議長,10月9日選舉林森為參議院議長。[17]在1918年安福國會議員選舉中,他曾經到奉天活動,企圖爭取原立憲派人士支持,以增加研究系當選議員數量。[18]後來他當選為安福國會議員。1920年出版的《最近官紳履歷匯錄》還載有其生平。

陳國祥病故後,1922年民元國會第二次復會時,於1922年9月6日改選張伯烈為副議長。[19]

家庭

  • 父:陳後琨(1854年-1895年),字耀先,清朝道光三十四年(1854年)生,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去世。光緒九年進士。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