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é梵語आचार्य羅馬化:Ācārya巴利語Ācariya),簡單說,就是導師或上師,佛教印度教術語,又譯為闍梨、奢梨、阿奢黎、阿闍梨、阿奢梨、阿舍梨、阿祗利、阿遮利、阿遮梨夜、阿遮梨耶、阿查里亞等,意為是教授佛法的師父,是「用其智慧與道德教授弟子,使之行為端正合宜,而自身又堪為弟子楷模之師」,故又稱導師或上師

概論

原為婆羅門教婆羅門教授吠陀祭典規矩與儀式之師。後為佛教採用,作為佛教徒對其師長的尊稱,與和尚喇嘛意義相近。

漢傳佛教顯教的使用可見於受出家戒的場合。漢傳密宗日本真言宗則以阿闍黎作為上師與傳授密教儀軌者的名號。

密宗一些典籍稱釋迦文佛為「阿闍黎」,意思一如漢傳的「本師釋迦牟尼佛」之意。

南傳佛教中的泰國佛教常稱教師為「阿姜」(泰語:อาจารย์,羅馬化:Ajahn),例如阿姜查尊者,而阿姜即轉化自阿闍梨。

釋義

四分律》及《五分律》中將阿闍黎分為五種,

  • (一)出家阿闍梨,出家時授十戒師,故又作十戒阿闍梨、親教師、得戒和尚、和尚。
  • (二)受戒阿闍梨,受具足戒時之羯磨師,又作羯磨阿闍梨、羯摩和尚。
  • (三)教授阿闍梨,受具足戒時之授威儀師,故又作威儀阿闍梨、教授和尚。
  • (四)受經阿闍梨,教授佛教經典讀法、意義之師。
  • (五)依止阿闍梨,與出家僧人共居,指導其起居之師,出家僧人僅依止一宿,共同起居時的老師,即可稱之。又稱依止阿闍梨、依止師,也可稱為和尚[1]

阿闍黎與和尚,大致上可以視為相同的名詞,在使用時也常互換使用。如出家阿闍黎與依止阿闍黎,可稱為和尚[2]。得戒和尚,又稱為十戒阿闍黎[3]。《梵網經》中以和尚及阿闍黎為八福田之一[4]

佛教出家眾,受具足戒時,需要有三師七證在場,其中的三師,指的是指「出家阿闍梨」、「羯磨阿闍梨」、「教授阿闍梨」。

註釋

參閲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