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大獎賽(西班牙語:Gran Premio de Argentina)曾是一級方程式賽車巡迴錦標賽,共舉辦21屆,均位於胡安與奧斯卡·加爾韋斯賽道,並分為三個階段:1953年至1960年、1971年至1981年、和1995年至1998年,其中1959年和1976年未舉辦。[1]
阿根廷大獎賽獲得最多冠軍是阿根廷車手胡安·曼努埃爾·范吉奧(4次),同時也是唯一獲得冠軍的阿根廷本土車手。[1]
歷史
布宜諾斯艾利斯大獎賽在科斯塔內拉賽道於1930年開始進行,自1941年改到雷蒂羅賽道進行。在大獎賽中斷六年後和胡安·裴隆上任後,在自由方程式規則下,1947年雷蒂羅賽道兩度進行比賽。
大獎賽經常吸引巴西和歐洲車手以及在歐洲參賽的阿根廷車手,例如胡安·曼努埃爾·范吉奧和何塞·弗萊爾蘭·岡薩雷斯。1948年大獎賽賽季,大獎賽移至巴勒莫賽道進行。1951年賽季北科斯塔內拉賽道舉辦其最後三場大獎賽。1953年至1960年、1972年至1981年以及1995年至1998年期間,大獎賽在10月17日賽道舉行。
1940年代末,隨着戰後歐洲復辦大獎賽,幾位阿根廷車手決定前往歐洲積累經驗,在1947年阿根廷汽車俱樂部邀請歐洲車手來到阿根廷參賽。那次經歷如此成功,以至於在1949年,當時歐洲最偉大的車手(如路易吉·維洛雷西、阿爾貝托·阿斯卡里、朱塞佩·法里納)又來參賽。當時的比賽都在公園和公共道路上舉行。
阿根廷曾被考慮到參與1950年一級方程式世界錦標賽,但缺乏合適賽道。為了使錦標賽具有世界性,只好納入印第安納波利斯500。[2]受阿根廷車手胡安·曼努埃爾·范吉奧鼓舞,時任阿根廷總統胡安·多明戈·庇隆推動了賽道建設。[3]
賽道的首場賽事是1952年3月的庇隆杯(西班牙語:Copa Perón),冠軍是范吉奧。1953年,首場非歐洲賽道的F1大獎賽在此舉行。當年,瑪莎拉蒂車手范吉奧因波箱故障退賽。首場比賽冠軍由法拉利車手阿爾貝托·阿斯卡里。[4]一場不幸的事故導致了九人死亡
次年,范吉奧獲得冠軍,並在連續三屆獲得冠軍。1958年,士他令·莫斯駕駛Cooper T43獲得勝利。范吉奧退役後,阿根廷大獎賽從1961年F1賽歷中消失,在十年後回歸。
1971年,阿根廷大獎賽進行了一場無積分比賽,其中Matra車手克里斯·阿蒙奪得第一、Henri Pescarolo第二,而阿根廷車手卡洛斯·瑞特曼獲得第三。1972年,阿根廷大獎賽正式回歸賽歷,阿根廷車手瑞特曼也在周六排位賽奪得杆位,並在周日正賽落後兩圈獲得第七,而積奇·史釗活奪得正賽冠軍。
1974年大獎賽,瑞特曼駕駛Brabham BT44表現出色,但在最後一圈因燃油耗盡不得不退賽。新西蘭人丹尼·哈默奪得冠軍。
一級方程式阿根廷大獎賽一直舉辦到1981年。
1991年,一家私人財團買下賽道並進行翻修。時任總統卡洛斯·梅內姆想要復辦阿根廷大獎賽[來源請求]。阿根廷大獎賽最終在1995年回歸,並由戴蒙·希爾獲得冠軍。1996年戴蒙·希爾也拿下冠軍(同年拿下總冠軍),1997年由雅各·韋侖諾夫獲得冠軍。不幸的是1998年往後,因管理方原因不再舉行大獎賽。[5],而1998年是阿根廷大獎賽最後一次舉辦,當屆冠軍是法拉利車手米高·舒麥加。[6][7]1999年,阿根廷大獎賽出現在臨時賽歷中,但最終被排除在外。[8]
冠軍
粗體表示該車手現在仍參加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
次數 | 車手 | 年度 |
---|---|---|
4 | 胡安·曼努埃爾·范吉奧 | 1954、1955、1956、1957 |
2 | 埃默松·菲迪帕迪 | 1973、1975 |
戴蒙·希爾 | 1995、1996 |
粗體表示該車隊現在仍參加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
粉紅色背景表示該賽事不屬於一級方程式世界錦標賽
年份 | 車手 | 車隊 | 賽道 | 報告 |
---|---|---|---|---|
1953年 | 阿爾貝托·阿斯卡里 | 法拉利 | 第二胡安與奧斯卡·加爾韋斯賽道 | 報告 |
1954年 | 胡安·曼努埃爾·范吉奧 | 瑪莎拉蒂 | 報告 | |
1955年 | 胡安·曼努埃爾·范吉奧 | 梅斯特斯 | 報告 | |
1956年 | 路易吉·穆索 胡安·曼努埃爾·范吉奧 |
法拉利 | 報告 | |
1957年 | 胡安·曼努埃爾·范吉奧 | 瑪莎拉蒂 | 報告 | |
1958年 | 士他令·莫斯 | 庫珀–頂點 | 報告 | |
1959年 | 停辦 | |||
1960年 | 布魯斯·麥拿倫 | 庫珀–頂點 | 第二胡安與奧斯卡·加爾韋斯賽道 | 報告 |
1961年 – 1970年 |
停辦 | |||
1971年 | 克里斯·阿蒙 | 馬特拉 | 第九胡安與奧斯卡·加爾韋斯賽道 | 報告 |
1972年 | 積奇·史釗活 | 蒂勒爾–福特 | 第九胡安與奧斯卡·加爾韋斯賽道 | 報告 |
1973年 | 埃默松·菲迪帕迪 | 蓮花–福特 | 報告 | |
1974年 | 丹尼·哈默 | 麥拿倫–福特 | 第十五胡安與奧斯卡·加爾韋斯賽道 | 報告 |
1975年 | 埃默松·菲迪帕迪 | 麥拿倫–福特 | 報告 | |
1976年 | 停辦 | |||
1977年 | 朱迪·謝科特 | 和夫–福特 | 第十五胡安與奧斯卡·加爾韋斯賽道 | 報告 |
1978年 | 馬里奧·安德烈提 | 蓮花–福特 | 報告 | |
1979年 | 雅克·拉菲特 | 利吉耶–福特 | 報告 | |
1980年 | 阿倫·鍾斯 | 威廉士–福特 | 報告 | |
1981年 | 尼爾遜·畢奇 | 伯拉咸–福特 | 報告 | |
1982年 – 1994年 |
停辦 | |||
1995年 | 戴蒙·希爾 | 威廉士–雷諾 | 第六胡安與奧斯卡·加爾韋斯賽道 | 報告 |
1996年 | 戴蒙·希爾 | 威廉士–雷諾 | 報告 | |
1997年 | 雅各·韋侖諾夫 | 威廉士–雷諾 | 報告 | |
1998年 | 米高·舒麥加 | 法拉利 | 報告 |
參考列表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