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佛列·諾思·懷特黑德(英語:Alfred North Whitehead;1861年2月15日—1947年12月30日),OM英國數學家哲學家。他是歷程哲學英語Process philosophy學派的奠基者,[43]目前已被視為可應用到多種學科,包括生態學神學教育學物理學生物學經濟學心理學及其他領域。

Quick Facts Alfred North Whitehead阿爾弗雷德·諾思·懷特黑德, 出生 ...
Alfred North Whitehead
阿爾弗雷德·諾思·懷特黑德
出生(1861-02-15)1861年2月15日
英格蘭肯特郡拉姆斯蓋特
逝世1947年12月30日(1947歲—12—30)(86歲)
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
時代20世紀哲學
地區西方哲學
學派歷程哲學英語Process philosophy
歷程神學英語Process theology
主要領域
數學形而上學
著名思想
歷程哲學英語Process philosophy
歷程神學英語Process theology
影響於
Close

在他的職業生涯早期懷特黑德主要研究數學邏輯和物理。他最引人注目的是與前學生伯特蘭·羅素合著的三卷《數學原理》(1910年至1913年)。《數學原理》認為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數學邏輯作品之一,在現代圖書館英語Modern Library出版社所列的二十世紀前100本英文非小說書籍名單中,獲得第23名。

1910年代末至1920年代初,懷特黑德逐漸把他的注意力從數學轉移至科學哲學形而上學。和柏格森一樣,他關注直覺體驗與生命本身,但他採取不同的進路來解決這個問題,進而構建了一個全面的形而上學的系統。懷特黑德認為現實是由事件構成,而不是物質;這些事件不能脫離彼此關係而定義,因此拒絕獨立存在的物質理論。[28]今天懷特黑德的哲學著作——特別《歷程與實在英語Process and Reality》——被視為歷程哲學的經典。

懷特黑德的歷程哲學主張:「緊迫地將世界視為一個具有相互關聯歷程的網絡,而我們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我們的所有的選擇和行動都影響我們周圍的世界。」[28]因此,近年來懷特黑德思想最有前途的應用之一是在小約翰·柯布英語John B. Cobb開創的生態文明和環境倫理領域。[44]

生平

懷特黑德出生於英國的肯特郡,在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逝世。1885-1911年任教於劍橋大學,1924-1937年任教於哈佛大學

歷程哲學

懷特黑德與羅素共同成完《數學原理》之後,便前往美國,他遠離形式的哲學概念,並且開始懷疑--如同維根斯坦的懷疑--整個西方哲學思潮。之後,懷特黑德甚至認為,哲學的目的在於將神祕主義理性化,「以有限的語言表達宇宙的無限」,並且對「不可說明的深刻性產生直接的洞察」。這明顯不是過去那位與羅素合著《數學原理》的哲學數學家會有的語言或情感 (羅素後來坦承,他完全無法理解懷特黑德的新哲學)。

根據懷特黑德的歷程哲學,大多數西方傳統哲學家使用的模式與隱喻,都是對永恆與無限時間的靜態隱喻;只有從數學邏輯基礎中,以及曾經虜獲早期希臘哲學家無時間真理的一般幻想中,這些隱喻得到助力。西方哲學一直以「實體」、「本質」與「客體」這類範疇為基礎,並以永久的邏輯必然性為其理想;然而,西方哲學史上還存在着另一種隱喻,一種反潮流,此即變遷、進展、歷程的隱喻。人們可以在赫拉克利圖斯身上找到這種隱喻,甚至也能在亞里士多德、黑格爾、達爾文與尼采身上找到。

懷特黑德的歷程哲學可以說是起因於牛頓物理學的崩解;這是他所親自見證的,使他大為震撼。他的形而上學見解出現於他的《自然之概念》(The Concept of Nature, 1920年)。而在他的《科學與現代世界》(Science and the Modern World, 1925年)的論文中他的形而上學就已架構完成了;這本書也是對思想史,對科學和數學在西方文明興盛過程中的角色之重要研究。懷特黑德的形而上學受到柏格森變的哲學之影響,但他也是一個柏拉圖主義者,認為「諸事件(events)之特徵源於超時間單體(entities)對其之契入(ingression)」。[45]

1927年,懷特黑德受邀在愛丁堡大學季福講座演說。1929年講稿出版為《歷程與實在英語Process and Reality》(Process and Reality)一書,為歷程哲學奠基,是對西方形而上學的重大貢獻。除了英國外,歷程哲學在世界各處都引人跟隨,較著名的有哈特雄英語Charles Hartshorne(Charles Hartshorne),還有歷程神學英語Process theology約翰‧科布英語John B. Cobb(John Cobb, Jr.)。

《歷程與實在》(大陸:《過程與實在》)一書因其護衛有神論而著名,不過懷特黑德的上帝和亞伯拉罕的啟示性上帝是根本不同的。懷特黑德的機體哲學(philosophy of organism)帶起了歷程神學英語Process theology,在這方面有貢獻的除了哈特雄及科布外,還有格里芬。有些基督徒和猶太人認為歷程神學對認識上帝和宇宙是很有效果的進路。就如整個宇宙是一直在流轉改變,做為宇宙起源的上帝也被視為是在成長與改變的。

1933年出版的《觀念之歷險》(The Adventure of Ideas)對懷特黑德形而上學的主要見解作了摘要,是他最後也最可讀的一本著作。此書中也對美、真理、藝術、冒險與和平作了定義。他認為「沒有全部的真理;所有真理都是一半的真理。想把他們當作全部的真理就是在扮演魔鬼。」

著作

  • 伯特蘭·羅素. 《數學原理》(Principia Mathematica)第一卷. 劍橋,1910.
  • 伯特蘭·羅素. 《數學原理》第二卷. 劍橋,1912.
  • 伯特蘭·羅素. 《數學原理》第三卷. 劍橋,1913
  • 《教育與科學理性的功能》(The Organization of Thought Educational and Scientific). 倫敦,1917.
  • 《自然的概念》(The Concept of Nature). 劍橋,1920.
  • 《科學與近代世界》(Science and the Modern World) 紐約,1925.
  • 《宗教的形成》(Religion in the Making). 紐約,1926.
  • 《過程與實在》(Process and Reality: An Essay in Cosmology). 紐約,1929.
  • 《教育的目的》(The Aims of Education and Other Essays). 紐約,1929.
  • 《觀念的冒險》(Adventures of Ideas). 紐約、劍橋,1933.
  • 《思維的方式》(Modes of Thought). 紐約,1938.
  • 《科學與哲學論文集》(Essays in Science and Philosophy). 倫敦,1947.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