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歷史防護服; 穿在身上的盔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盔甲,是人類在武力衝突中保護身體的器具,也叫甲冑、鎧甲。其中盔與冑都是指保護頭部的防具;鎧與甲是保護身體的防具,主要用來保護胸腹的重要臟器。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5年9月27日) |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0年11月11日) |
自從人類穿上皮衣抵擋敵人武器的攻擊,盔甲和武器就展開了彼此間永無止盡的競爭。
考古學家猜測盔甲最早有可能是用獸皮、柳條、有墊襯材料的布套、木頭和石頭製成的。中國神話中皮甲據說是夏朝帝杼發明的。
後來發展出青銅技術,而目前出土的青銅盔甲中,最早出現於歐洲,西元前1500年左右的希臘底比斯 (希臘)。再來中亞的斯基泰人獨步全球首先發明了鐵器以及世界最早的鋼鐵技術。在盔甲的普及過程中,還出現了頸甲、面甲、腕甲、胸甲、護手等防護特定部位的配套甲具。
到了歐洲古典時代,以金屬環製成的鎖子甲被發明,中世紀的封建時代更推進到防護更全面的板甲。盔甲在歐洲和日本等地格外受到重視。
鎖子甲在歐洲使用了約1000年,從十四世紀開始,發明了用熟鐵澆鑄的板甲,受限於鍛製技術,需要彎曲的關節部份為鎖子甲代替,為板金甲與鎖子甲的混裝。到了15世紀與16世紀,甲冑關節處理工藝的改善,鍛打工藝的更精進,使軟鋼製全板甲出現成為可能。板金甲防護力比鎖子甲更優秀,且鎖子甲雖然是軟的,但其關節活動仍會受到許多影響,而全板甲的關節部份是可活動的,盔甲工藝的進步使得關節遠比早期板金甲更為靈活,也就逐漸取代鎖子甲。板金甲的胸甲厚約2mm,由軟鋼鍛打,其防護力可抵禦稱雄歐洲300年的英國長弓,在1415年Agincourt戰役與1513年Flodden 戰役,都可以看到長弓對板金甲的作用可以說是微乎其微。後來只有靠機械發射的火槍及弩才有可能打穿板甲,依賴人力射擊的長弓已經很難達到破甲的要求,因此英國於1595年頒佈了「終止長弓法令」。
十五世紀開始,火器逐漸成為戰場常客,子彈的貫穿力使得當時的盔甲難以適應,所以由全身甲慢慢演變為四分之三甲,又變為半身甲,後來更簡化為胸甲或護心甲。隨着護甲不斷增加厚度以防禦愈發進步的火器,防護範圍也迅速減少。
十八世紀時盔甲幾乎完全消失在歐洲戰場上,雖然也有如拿破崙青睞胸甲騎兵的例子,並一時取得了相當的戰術價值;但隨着時代演進,槍砲威力成長急速,笨重又無法抵禦砲火射擊的金屬盔甲全面退出戰場,不再使用。
現代護甲完全為針對槍彈與炸藥碎片所製作,各式防彈衣對遠程子彈射擊與尖銳碎片有一定抵禦作用,頭部則以鋼盔保護。
日本的盔甲也是東方國家的代表之一,早期日本盔甲與其他東亞民族的相互影響,打造出的盔甲該地區的典型盔甲相近。而日本獨具特色的大鎧則於平安時期開始出現,可以很好的適應當時武士騎射的需要。後來,戰爭的規模越來越大,戰爭型態也日趨複雜,盔甲也因此有了長足的發展,防護越來越全面。在十六世紀又吸收了西洋甲的要素,例如直接使用防護火槍優良的西式胸甲的南蠻甲。日本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起連接大件和防護作用草摺,它的名字可能會引起誤解,但它是用金屬或皮革的甲片串成。[1][2]同樣的戰國時期的日本甲雖然會有竹或木製成的部件,但胸腹部一直是用鐵製造。[3]此外日本的盔甲還有個特色,就是華麗誇張的頭飾以及恐怖的面頬護具(描繪鬼怪的模樣等)。豐臣秀吉派兵侵略朝鮮時,據說朝鮮的軍隊在黑夜裏第一次目睹這些牛鬼蛇神似的軍隊登陸,紛紛不戰而逃。這時期的日本盔甲與日本刀也因為製品的精良,成為一個重要的貿易外銷品。[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