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市
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地级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地级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鄂爾多斯市(蒙古語:ᠣᠷᠳᠣᠰ
ᠬᠣᠲᠠ,漢語拼音字母:Ôrdôs hôt,中蒙胡都木文轉寫:Ordos xota)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下轄的地級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前身為伊克昭盟(蒙古語:ᠶᠡᠬᠡ
ᠵᠤᠤ
ᠠᠶᠢᠮᠠᠭ,漢語拼音字母:Ih Jûû Aimag,中蒙胡都木文轉寫:Yexe Juu ayimag)。市境東臨呼和浩特市、山西省忻州市,南鄰陝西省榆林市、寧夏吳忠市,西界阿拉善盟、烏海市、寧夏石嘴山市、銀川市,北接包頭市、巴彥淖爾市。地處鄂爾多斯高原,西北部為庫布其沙漠,南部為毛烏素沙漠,東部為丘陵溝壑,北部為黃河沖積平原。黃河環繞市境東、北、西三面邊界。全市漢族人口佔90%,蒙古族人口佔9%。「鄂爾多斯」之名來自所處的鄂爾多斯高原,可追溯蒙古部落——鄂爾多斯部,為蒙古語「眾多的宮帳」之意。市人民政府駐市府南街。
鄂爾多斯市 · ᠣᠷᠳᠣᠰ ᠬᠣᠲᠠ | |
---|---|
地級市 | |
烏蘭木倫景觀湖 | |
綽號:伊盟、河套、梁外 | |
鄂爾多斯市在內蒙古自治區的地理位置 | |
坐標:39°36′30″N 109°46′53″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自治區 | 內蒙古自治區 |
設立 | 2001年2月26日 |
語源 | 鄂爾多斯部,該部得名於「眾多的宮殿」 |
政府駐地 | 康巴什區 |
下級行政區 | 2個市轄區、7個旗 |
政府 | |
• 市委書記 | 李理 |
• 人大常委會主任 | 張占林 |
• 市長 | 杜匯良 |
• 政協主席 | 蘇忠勝 |
面積 | |
• 地級市 | 86,882 平方公里(33,545 平方英里) |
• 市區 | 2,526 平方公里(975 平方英里) |
面積排名 | 全區第5位(佔全內蒙古自治區7.53%) |
海拔 | 1,250 公尺(4,100 英尺) |
最高海拔 | 2,149 公尺(7,051 英尺) |
人口(2022) | |
• 常住 | 220.07萬人 |
• 排名 | 全區第7位 |
• 密度 | 23.5人/平方公里(61人/平方英里) |
• 市區(2015) | 65.88萬人 |
• 城鎮(2015) | 149.55萬人 |
語言 | |
• 官方語言 | 普通話、內蒙古標準蒙古語 |
• 方言 | 晉語、北京官話、蘭銀官話、中部蒙古語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郵政編碼 | 017000 |
電話區號 | 477 |
車輛號牌 | 蒙K |
氣候 | 溫帶大陸性氣候 |
• 年均溫 | 7.3 ℃ |
• 年降水 | 349.9毫米 |
行政區劃代碼 | 150600 |
舊稱 | 伊克昭盟 |
本地生產總值(2022) | ¥5613.44億(全區第1位) 698.48億美元(匯率) 1347.81億國際元(平價) |
• 人均 | ¥228,710(全區第1位) 33,874美元(匯率) 65,364國際元(平價) |
HDI(2016) | 0.821 極高 [1] |
網站 | 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網站 |
>象徵 | |
花 | 丁香 |
樹 | 白楊 |
本表面積、人口、經濟數據參考《內蒙古統計年鑑-2016》 |
鄂爾多斯煤炭資源豐富,全市約八成面積蘊含煤炭,石油、天然氣、稀土等儲量亦豐,自上世紀末得到開發以來,經濟總量一直迅速攀升,因其強勁的經濟發展勢頭而聞名[2][3][4][5]。2015年,鄂爾多斯市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排行全國第一。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
「鄂爾多斯」源自鄂爾多斯萬戶。該部得名於斡耳朵(蒙古語:ᠣᠷᠳᠣ)的複數形式。斡耳朵本義為宮帳,亦是成吉思汗「八白室」守陵部隊的代稱。
在鄂爾多斯草原南端,有一條河流,它源於陝西西北定邊縣境內,流經內蒙古鄂托克旗、烏審旗,然後從八吐灣村東折流入陝北境內,與響水河匯合後向東南方向流入黃河的支流無定河。在地層鬆散的毛烏素沙漠上,沖刷出一條「U」字形河谷。這條河流就被稱為薩拉烏蘇河。薩拉烏蘇,蒙語的意思是黃色的水,由此可知這裏的河水終年渾黃;在河的兩岸長滿了搖曳多姿的紅柳,所以人們也稱這條河為「紅柳河」。就是在這條河流一帶。
1922年,法國天主教神父桑志華,首次在這裏發現了一顆「河套人」的門齒化石,此後中國考古學家又多次親臨實地考察。發掘出的大量文物證明,早在35000年前,「河套人」就在這裏生活着。而「河套人」所創造的物質文化現在被稱為「薩拉烏蘇文化」。經過對地質、動物化石和石器的綜合分析研究,薩拉烏蘇文化被認定為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
河套文化是草原文化和黃河文化的融會之產物,其自身漫長的生成發育以及複雜的嬗變傳承過程,特別是與烏拉特、鄂爾多斯蒙古文化的關係,也說明了河套文化與黃河文化的關係。河套文化是北方草原主流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草原文化中,河套文化既是源又是流。作為源,河套文化有與北方草原文化共生共長的歷史積澱。作為流,它與內蒙東部的紅山文化,科爾沁文化等蒙古經典文化不同,有其獨特的發展走向。在草原文化的源流中,它是一個淵源於舊石器時代晚期,濫觴於古代少數民族的興盛,生成於秦漢明清的軍屯墾殖,綿延於現當代新型文明的文化體系,是豐富的草原文化的一個獨立的單元文化圈,是一個完整的區域文化體系,在草原文化構成中佔有重要的位置。
周朝以前是鬼方、林胡、樓煩等遊牧民族地區,前5世紀末,今鄂爾多斯東部的準格爾旗一帶為魏國上郡。秦惠文王十年(前328年),魏被秦戰敗,把上郡割讓於秦。此後,秦國在鄂爾多斯西南部的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及其相鄰地區設置了北地郡,其餘地域為樓煩等游牧部落的聚居區。趙武靈王二十年(前306年),趙國打敗林胡、樓煩,在鄂爾多斯東北部一帶設置雲中郡、九原郡。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在今鄂爾多斯一帶設立郡、縣: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一帶屬北地郡,準格爾旗、伊金霍洛旗東部一帶屬雲中郡,達拉特旗、準格爾旗北部一帶屬九原郡,烏審旗、鄂托克前旗、伊金霍洛旗南部一帶屬北地郡,四郡下轄34個縣。鄂爾多斯在秦漢之時產生了兩個古稱:「河南地」與「新秦中」,「河南地」指位於黃河以南,白羊國王曾稱河南王。而秦漢曾多次向「河南地」即河套地區移民和戍卒,原秦中地區人大量北移至河套地區,便有了「新秦中」這一稱號。
秦始皇於前212至前210年命蒙恬監修重要軍事要道秦直道。秦直道南起京都咸陽軍事要地雲陽林光宮,北至九原郡,秦直道從鄂爾多斯市穿過,經過三個旗,一個區,現鄂爾多斯市設立秦直道遺址保護單位;朔方郡是漢代的北方邊郡之一,朔方郡設置於西漢武帝時期。前127年(元狩二年)武帝派遣衛青、李息率兵出擊匈奴,—自雲中郡出兵,西經高闕,再向西直到符離(今甘肅北部),收復了河套以甫原秦王朝的轄地(通稱「新秦中」),並在陰山以南的河容地帶設置了朔方郡,其中已查明朔方縣城址在今鄂托克旗西北部。
漢元朔二年(前127年),西漢在今鄂爾多斯達拉特旗北部地區設五原郡,郡下設河陰、曼柏、高興三縣;杭錦旗一帶設朔方郡,郡下設臨戎、沃野、臨河、廣牧、朔方、呼遒、渠搜等縣;準格爾旗北部地區設雲中郡,郡下設沙南縣;在今準格爾旗東部及東勝區、伊金霍洛旗相關地區設西河郡,郡下設谷羅、富昌、美稷、增山、虎猛、大成6個縣;在今烏審旗一帶設上郡,郡下設奢延、白土、高望3縣。西漢元狩二年(前121年),西漢為了管理投降漢朝的匈奴人,在鄂爾多斯地區設立五個郡,即上郡、西河郡、五原郡、朔方郡、雲中郡。始建國二年(10年),王莽篡權後,為控制今鄂爾多斯地區,將朔方郡改為渠搜郡,五原郡改為獲降郡,雲中郡改為受降郡,西河郡改為歸新郡。鑑於國家財政困難,漢光武帝劉秀決定減少一些地方行政機構,於東漢建武十一年(35年)和東漢建武二十年(44年)先後撤銷朔方郡、五原郡,將今鄂爾多斯地區歸併州(今太原市)領有。東漢建武二十六年(50年),東漢又將今鄂爾多斯地區分隸於朔方郡、五原郡、雲中郡、河西郡、上郡。朔方郡轄有今鄂爾多斯杭錦旗南部、鄂托克前旗一帶,下轄朔方縣、廣牧縣、大成縣;五原郡轄有達拉特旗和準格爾旗的北部一帶,下轄河陰縣、曼柏縣;雲中郡轄有今準格爾旗東北部地區;下轄沙南縣;河西郡轄有今東勝市、伊金霍洛旗和準格爾旗西南部一帶,下轄美稷縣、平定縣;上郡轄有今伊金霍洛旗南部和烏審旗一帶,下轄榆林縣、奢延縣。
漢趙光初二年(319年),後趙在今杭錦旗北部建立朔州。夏國龍升元年(407年),匈奴首領赫連勃勃稱「天王,大單于,在今烏審旗南部薩拉烏素河畔建立大夏國,鳳翔元年,驅役十萬各族人民,採用「蒸土築城」法在朔方水(今紅柳河)之北黑水之南營建都城。取名「統萬城」寓「統一天下,居臨萬郡」之意。這座城歷時7年建成。城基厚25米,城高23.33米,寬11.16米。其遺址至今可見。北魏始光二年(425年),北魏在今伊盟北部沿邊一帶設置沃野、懷朔、撫冥、柔玄、懷荒、武川六鎮,統萬城改為統萬鎮。在今準格爾旗黃河沿岸一帶建立朔州,在今鄂托克前旗一帶建立西安郡。以統萬鎮為中心設夏州,夏州下轄化政郡,該郡下轄革融縣、岩綠縣;熙部下轄山鹿縣、新囶縣;金明郡下轄永豐縣、啟寧縣、廣洛縣;代名郡下轄呼酋縣、渠搜縣;靈州轄今鄂托克前旗一帶,鹽州大興郡轄今鄂托克前旗南部一帶,五原郡轄今鄂托克前旗城川一帶,東夏州上郡沃野鎮、悅跋城轄今鄂托克前旗西部一帶。北魏正光六年(525年),裁朔州,將朔州在今鄂爾多斯的地盤歸入并州。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北魏在今鄂爾多斯南部設夏州。
隋朝開皇九年(589年),隋朝在今準格爾旗、達拉特旗、東勝區一帶設榆林郡、下轄榆林縣、富昌縣、全河縣;在今烏審旗和鄂托克旗相鄰地區設朔方郡,下設岩綠縣、寧朔縣、德靜縣、長澤縣;在今達拉特旗和杭錦旗的部邊沿設五原郡,隋朝開皇五年(585年)曾在這裏設豐州,下轄九原縣、永豐縣、安化縣、大同城;在今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沿黃河地區設靈武郡,下轄杯遠縣、靈武縣、回樂縣、弘靜縣、豐安縣;在今鄂托克旗和鄂托克前旗一帶設鹽川郡,下轄五原縣。今天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最北端十二連城鄉,至今遺存着一座古城舊跡,古城的名字叫十二連城。十二連城是由十二座城連接而成。據《元和郡縣》記載,十二連城原為隋唐勝州榆林城,始建於隋文帝開皇三年,即583年,當時該城地處戰略要點。
唐王朝建立後,唐高宗於唐朝咸亨三年(672年)將今鄂爾多斯地區劃入關內道領屬,在今準格爾旗、東勝區東部設勝州,下轄榆林縣、河濱縣;在今伊金霍洛旗南部及烏審旗一帶設夏州,下轄岩綠縣、德靜縣、寧朔縣、長澤縣;在今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設宥州,下轄延恩縣、歸仁縣、懷德縣、長澤縣;在鄂托克前旗的南部設鹽州,下轄五原縣;在今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西部地區設靈州,下轄懷遠縣;在杭錦旗北部設豐州,下轄九原縣、永豐縣。唐末,鄂爾多斯分別被靈武節度使(亦稱朔方節度使或靈鹽節度使)、振武節度使佔領。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北宋在今鄂爾多斯東部地區設麟州新秦郡,下轄新秦縣;在今鄂爾多斯南部地區設夏州、宥州,在西南部設鹽州。
遼神冊元年(916年),遼朝在今準格爾旗、達拉特旗、東勝區、伊金霍洛旗東部地區設振武軍,廢棄勝州。遼天顯四年(929年),在今達拉特旗、準格爾旗北部置西南面招討司(治天德軍),下轄富民縣、振武縣;在今達拉持旗西南部、東勝區東部置河清軍;在今準格爾旗南部及東勝市東部一帶設全肅州;在今達拉特旗、準格爾旗東部設東勝州,下轄榆林縣、河濱縣;在今達拉特旗、準格爾旗北部設雲內州,下轄柔服縣、寧人縣。
「鄂爾多斯」漢語直譯為「八白室」,為了方便理解,一般譯作「眾多的宮殿」。成吉思汗在一次行軍中路過今鄂爾多斯地區時,馬鞭落地,成吉思汗感嘆於這裏水草豐美,便說願死後葬在這裏。1227年8月,成吉思汗征戰西夏途中病逝,成吉思汗三子窩闊台汗將成吉思汗的靈柩和遺物置於白色氈帳中進行供奉,統稱八白室。到元世祖忽必烈時,規定了八白室的祭禮和祭文細則,並頒佈聖旨,一年四季舉行祭祀,成為蒙古帝國的大祭祀。八白室中,成吉思汗和幾位夫人的靈柩組成了三個白室。成吉思汗生前用過馬鞍、弓箭、奶桶 、史料書籍和受過成吉思汗膳封的轉世白神馬組成其他五個白室。並命令達爾扈特人世世守護,八白室是蒙古民族朝拜的聖地,查干蘇魯克祭祀是八白室一年中的大祭禮,成吉思汗曾用九九八十一匹牝馬隊伍向蒼天祭灑,並將轉世白神馬用白緞披掛,加以供奉。八白室是可以移動的靈堂,是成吉思汗黃金家族權力的象徵。
到了元代,忽必烈入主中原,八白室也隨之遷到大都。十五世紀七十年代,滿都魯汗率鄂爾多斯部入黃河以南一帶。八白室遷到鄂爾多斯。不久,滿都魯汗的傳子滿都來為稱霸草原,背叛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將八白室控制在自己手中。直到十六世紀初,成吉思汗第十五代孫巴圖蒙克統一蒙古各部,八白室才重新歸屬於成吉思汗黃金家族。
清順治六年(1649年),清朝將蒙古族鄂爾多斯部落分為6個旗:鄂爾多斯左翼中旗(原郡王旗),方位在河套內正中近東,扎薩克駐敖西喜峰;鄂爾多斯左翼前旗(現準格爾旗),方位在河套內東南,扎薩克駐紮拉谷;鄂爾多斯左翼後旗(現達拉特旗),方位在河套內東北,扎薩克駐巴爾哈遜湖;鄂爾多斯右翼中旗(現鄂托克旗),方位在河套內正西近南,扎薩克駐錫拉布里多諾爾;鄂爾多斯右翼前旗(現烏審旗),方位在河套內西南,扎薩克駐巴哈諾爾;鄂爾多斯右翼後旗(現杭錦旗),方位在河套內西北,扎薩克駐鄂爾吉虎諾爾河;後增設鄂爾多斯右翼前未旗(原扎薩克旗)。方位在河套內中西部,扎薩克駐忽雞圖希里。後鄂爾多斯部六旗會盟於王愛召,是為伊克昭盟。
在內蒙古鄂爾多斯伊金霍洛鎮,一支原本由當年軍中勇士和王朝重臣組成的守陵隊,世代傳承地780年從未間斷地守護着已故成吉思汗的靈帳。這支隊伍被人稱作「達爾扈特」(漢語意思為「擔負神聖使命者」)。從成吉思汗逝世之日起,一支精銳之師便從戰功卓著、最最忠誠於成吉思汗的部將及其後代中選拔出來,擔負起守護和祭奠「奉祀之神」的使命,這支特殊部隊就是後來被稱為「達爾扈特」的成吉思汗的守陵人。目前,達爾扈特人已超過6000多人。 在大殿內參與主持日常和重大祭祀的達爾扈特被稱為「亞門特」,他們實行世襲制,有主持祭祀的,有演奏音樂的,還有唱誦的等等。現今在成吉思汗陵工作的達爾扈特人每月按時領取公務員標準的工資。
清時屬漠南蒙古的一部分,後置歸綏道,屬山西省。清順治六年(1649年),清朝將蒙古族鄂爾多斯各部落分成六個旗:鄂爾多斯左翼中旗(原郡王旗),位置在河套內正中近東,扎薩克駐敖西喜峰;鄂爾多斯左翼前旗(現準格爾旗),方位在河套內東南,扎薩克駐紮拉谷;鄂爾多斯左翼後旗(現達拉特旗),方位在河套內東北,扎薩克駐巴爾哈遜湖;鄂爾多斯右翼中旗(現鄂托克旗),方位在河套內正西近南,扎薩克駐錫拉布里多諾爾;鄂爾多斯右翼前旗(現烏審旗),方位在河套內西南,扎薩克駐巴哈諾爾;鄂爾多斯右翼後旗(現杭錦旗),方位在河套內西北,扎薩克駐鄂爾吉虎諾爾河;後增設鄂爾多斯右翼前未旗(原扎薩克旗)。方位在河套內中西部,扎薩克駐忽雞圖希里。後鄂爾多斯部六旗會盟於王愛召,是為伊克昭盟(漢意為大廟),其行政建制一直延續到本世紀初。
清代是中國人口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清初通過康雍乾三世的恢復發展,到乾隆朝全國人口突破三億大關。人地矛盾尖銳,大量內地貧民迫於生活壓力,走西口、闖關東,及下南洋,是當代三股移民潮。「走西口」是指清代以來成千上萬的晉、陝等地的百姓向鄂爾多斯、歸化城、土默特,和察哈爾等地移民。「走西口」改變了蒙古的社會結構、經濟結構和生活方式。山西人占移民比例相對較高,將山西的晉文化帶到了內蒙古中西部地區。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設綏遠特別區,後改為綏遠省,設伊克昭盟。一九三七年盧溝橋事變之後,1937年10月14日,日軍佔領歸綏,10月17日佔領包頭。日軍與偽蒙軍第四師、第八師南渡黃河進佔了達拉特旗沿灘地區、準格爾旗東河套川、大營盤、七卜窯子,以及東勝城郊、杭錦旗王府、鄂托克旗桃力民等地。伊克昭盟七旗王公貴族也人心浮動。達拉特旗王爺康達多爾濟、達拉特旗保安司令章景文和該旗保安團團長森蓋林慶投日,被任命為「鄂爾多斯蒙古挺進隊司令」。鄂爾多斯由大後方一躍變為抗日第一線。1938年1月21日,趁黃河結冰,偽蒙軍第八師明更巴彥爾團長帶領500餘人從包頭突然入侵杭錦旗王府;1月23日杭錦旗王爺阿拉坦敖其爾去了包頭,成立了偽伊盟公署任副盟長。杭錦旗王府建立了日偽據點,修了機場,敵機活動頻繁。傅作義部的國民兵司令部副司令李大超邀請綏遠省工委書記李仲權(李致光)中校任政訓處主任。1938年2月,國民兵司令部接受了李仲權建議和桃力民自衛軍的申請令五原的國民兵騎兵第三旅(旅長孟文仲少將)率六個連的300名兵力進軍伊盟,與共產黨領導的桃力民自衛軍百餘人,共400多人,在四十里梁的阿木龍貴一帶共同打擊盤據在杭錦旗王府的日偽軍。杭錦旗護理札薩克色登多爾濟召開衙門官員會議,聲討揭露日本駐包頭特務機關和蒙奸的賣國罪行,說:「我們絕不能把祖宗留下來的土地拱手送給外國侵略者,誰也不能做對不起子孫後代的事情。」 1938年初,榆林高雙成的第22軍第86師的高致凱的第515團保衛東勝城。1938年3月15日,在日本軍事顧問的指揮下,駐達拉特旗大樹灣的偽蒙軍第8師與投日的達拉特旗保安團,兵分兩路進攻東勝縣城。最終敗退。1938年4月中共少數民族工委改為綏蒙工委,率八路軍警備騎兵第一團開赴伊盟前線,進駐桃力民,發動蒙、漢、回各族群眾,迎擊日寇,保衛邊區。綏蒙工委由白如冰任書記兼宣傳部長,李衡(李致光)任組織部長,趙通儒任蒙民部長,徐子猷任統戰部長,於占彪任軍事部長,白凌雲負責婦救會工作,白成銘負責青救會工作。委員有雲澤(烏蘭夫)、白海峰、孔令甫、劉興源等。綏蒙工委對外不公開,設在克泊爾廟(現木凱淖爾鎮大克泊爾村),以八路軍綏蒙游擊司令部政治部的名義開展工作,白如冰是政治部主任。1938年6月,綏蒙工委為創建桃力民抗日根據地,決定組建了桃力民工委具體領導桃力民地區的抗日救亡運動,任命白成銘為桃力民工委書記,委員有白凌雲、張治華、楊子華等人。到1939年春天,桃力民地區共發展黨員60餘名,建立了木凱淖爾、大克泊爾、東桃楞(小地名,現屬木凱淖爾鎮烏素加汗村),木花稍、紅石頭井(小地名,現屬木凱淖爾鎮烏素加汗村)、五台塔並(驛站地,現屬烏審旗浩勒報吉鄉)等6個地下黨支部。1939年春,國民黨新編第三師第一團進駐桃力民,這支部隊實為以烏蘭夫為首的地下黨委領導的一支蒙族抗日軍。1939年11月隨着在大青山建立綏遠省委,綏蒙工委撤離桃力民,在桃力民的烏素加汗村組建伊盟工委,受西北局領導,對外以八路軍聯絡參謀處名義開展黨的工作。1941年2月,八路軍騎兵第三營撤出桃力民地區,伊盟工委撤銷。
1939年春,日軍飛機轟炸杭錦王府、沙日特莫圖、烏蘭阿貴廟。1939年11月,日偽軍再次進犯達拉特旗新城,狂轟猛炸下,抗日軍民被炸死100多人,新城失守。臘月底,日偽軍佔領昭君鎮柴登灘。1941年正月十五日,日軍擊退在王愛召的守軍後,大肆洗劫燒毀了王愛召。3月,日軍攻佔新民堡。
蒙疆政府脅迫蒙古王公把八白室移往包頭。當時伊克昭盟盟長沙格都爾扎布和各旗王爺發誓絕不東遷。因為成吉思汗八白室是全體蒙古人信仰的神明。當時形勢所迫,無奈之下,八白室只好西遷到甘肅興隆山。1939年6月9日,八白室踏上了西遷的漫漫長路。6月21日,八白室途經延安,中共向靈柩敬獻了花圈。靈堂對聯上寫着「蒙漢兩大民族更緊密得團結起來,繼承成吉思汗精神抗戰到底」,橫幅為「世界巨人」。6月25日,八白室抵達西安,沿街香案羅列,20萬人列隊歡迎。國民政府遵照蒙古民族的習俗舉行了盛大隆重的國祭。1939年7月1日,八白室被安放於甘肅省興隆山。1949年,因時局混亂,民國政府又將八白室遷到青海塔爾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劃入內蒙古自治區至今。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將八白室遷回伊金霍洛旗[6]。
2001年,撤消伊克昭盟,成立地級鄂爾多斯市。
2016年6月8日,設立康巴什區,將鄂爾多斯市東勝區的哈巴格希街道、青春山街道、濱河街道劃歸康巴什區管轄。
鄂爾多斯市面積86,882平方公里。鄂爾多斯高原是地形主體。溫帶半乾旱氣候,較為乾燥,境內主要是毛烏素沙漠。地勢起伏不平,西北高東南低,地形複雜,東北西三面被黃河環繞,南與黃土高原相連。地貌類型多樣,有芳草如茵的草原和開闊坦蕩的波狀高原;鄂爾多斯市境內五大類型地貌,平原約佔總土地面積的4.33%,丘陵山區約佔總土地面積的18.91%,波狀高原約佔總土地面積的28.81%,毛烏素沙地約佔總土地面積的28.78%,庫布其沙漠約佔總土地面積的19.17%。黃河流經本市北邊,沿岸是本市的精華區。
鄂爾多斯屬北溫帶半乾旱大陸性氣候區,冬夏寒暑變化大。多年平均氣溫6.2℃,日最高氣溫38℃,日最低氣溫-31.4℃。多年平均降水348.3毫米,降水多集中於7、8、9三個月,佔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多年平均蒸發量2506.3毫米,為降水量的7.2倍,以5~7月份為最大。全年多盛行西風及北偏西風,年平均風速3.6米/秒,最大風速可達22米/秒,最大風速的風壓0.6千牛/平方米。
鄂爾多斯市氣象數據(1971年至2000年)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溫 °C(°F) | 7.8 (46.0) |
13.9 (57.0) |
19.4 (66.9) |
32.2 (90.0) |
32.9 (91.2) |
32.2 (90.0) |
35.3 (95.5) |
33.3 (91.9) |
33.3 (91.9) |
24.4 (75.9) |
18.2 (64.8) |
10.6 (51.1) |
35.3 (95.5) |
平均高溫 °C(°F) | −4.8 (23.4) |
−1.3 (29.7) |
5.2 (41.4) |
14.1 (57.4) |
20.8 (69.4) |
25.0 (77.0) |
26.7 (80.1) |
24.5 (76.1) |
19.4 (66.9) |
12.6 (54.7) |
4.0 (39.2) |
−2.9 (26.8) |
11.9 (53.5) |
日均氣溫 °C(°F) | −10.5 (13.1) |
−7.2 (19.0) |
−0.5 (31.1) |
7.7 (45.9) |
14.6 (58.3) |
19.1 (66.4) |
21.0 (69.8) |
19.1 (66.4) |
13.8 (56.8) |
6.8 (44.2) |
−1.7 (28.9) |
−8.3 (17.1) |
6.2 (43.1) |
平均低溫 °C(°F) | −14.7 (5.5) |
−11.5 (11.3) |
−5.4 (22.3) |
1.9 (35.4) |
8.4 (47.1) |
13.0 (55.4) |
15.8 (60.4) |
14.3 (57.7) |
8.8 (47.8) |
2.1 (35.8) |
−5.9 (21.4) |
−12.3 (9.9) |
1.2 (34.2) |
歷史最低溫 °C(°F) | −28.4 (−19.1) |
−27.5 (−17.5) |
−22.8 (−9.0) |
−11.6 (11.1) |
−4.8 (23.4) |
1.7 (35.1) |
9.1 (48.4) |
4.3 (39.7) |
−2.1 (28.2) |
−13.6 (7.5) |
−21.8 (−7.2) |
−25.3 (−13.5) |
−28.4 (−19.1) |
平均降水量 mm(吋) | 2.1 (0.08) |
4.4 (0.17) |
10.8 (0.43) |
11.4 (0.45) |
25.8 (1.02) |
44.8 (1.76) |
105.7 (4.16) |
105.5 (4.15) |
44.7 (1.76) |
19.4 (0.76) |
5.3 (0.21) |
1.3 (0.05) |
381.2 (15) |
平均降水天數(≥ 0.1 mm) | 2.1 | 2.9 | 4.3 | 3.4 | 5.9 | 8.7 | 12.2 | 11.9 | 8.1 | 4.4 | 2.6 | 1.9 | 68.4 |
數據來源:中國天氣網[7] |
鄂爾多斯羊絨製品產量約佔全國的三分之一,世界的四分之一。已探明天然氣儲量約1880億立方米,佔全國三分之一,產量佔全國六分之一。已探明稀土高嶺土儲量佔全國二分之一。東勝煤田在其境內。已探明煤炭儲量1496億多噸,約佔全國總儲量的六分之一,中國煤炭產量最大的城市,全市870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70%的地表下埋藏着煤。鄂托克旗境內現已探明油氣儲量 11億立方米。鄂爾多斯還有品種齊全、蘊藏豐富的化工資源,主要包括天然鹼、芒硝、食鹽、硫磺、泥炭等,還有伴生物鉀鹽、鎂鹽、磷礦等。
|
|
鄂爾多斯市行政區劃圖 | ||||||||||
---|---|---|---|---|---|---|---|---|---|---|
區劃代碼[12] | 區劃名稱 傳統蒙古文 |
漢語拼音 拉丁字母轉寫[13] |
面積[註 1][14] (平方公里) |
常住人口[註 2][15] (2020年普查) |
政府駐地 | 郵政編碼 | 鄉級行政區劃[16] | |||
街道 辦事處 |
鎮 | 鄉 | 蘇木 | |||||||
150600 | 鄂爾多斯市 ᠣᠷᠳᠣᠰ ᠬᠣᠲᠠ |
È'ěrduōsī Shì Ordos qota |
86,881.61 | 2,153,638 | 康巴什區 | 017000 | 26 | 43 | 2 | 6 |
150602 | 東勝區 ᠳ᠋ᠦᠩᠱᠧᠩ ᠲᠣᠭᠣᠷᠢᠭ |
Dōngshèng Qū Düngšëng toγoriγ |
2,160 | 574,242 | 天驕街道 | 017000 | 12 | 3 | ||
150603 | 康巴什區 ᠬᠢᠶᠠ ᠪᠠᠭᠰᠢ ᠳᠤᠭᠤᠷᠢᠭ |
Kāngbāshí Qū Kiy-a baγsi toγoriγ |
372.55 | 118,796 | 濱河街道 | 017010 | 4 | |||
150621 | 達拉特旗 ᠳᠠᠯᠠᠳ ᠬᠣᠰᠢᠭᠤ |
Dálātè Qí Dalad qosiγu |
8,241.07 | 328,593 | 工業街道 | 014300 | 6 | 8 | 1 | |
150622 | 準格爾旗 ᠵᠡᠭᠦᠨᠭᠠᠷ ᠬᠣᠰᠢᠭᠤ |
Zhǔngé'ěr Qí J̌egünγar qosiγu |
7,550.79 | 359,184 | 興隆街道 | 010300 | 4 | 7 | 2 | 1 |
150623 | 鄂托克前旗 ᠣᠲᠣᠭ ᠤᠨ ᠡᠮᠦᠨᠡᠳᠦ ᠬᠣᠰᠢᠭᠤ |
Ètuōkè Qián Qí Otoγ-un emünedü qosiγu |
12,220.86 | 92,724 | 敖勒召其鎮 | 016200 | 4 | |||
150624 | 鄂托克旗 ᠣᠲᠣᠭ ᠬᠣᠰᠢᠭᠤ |
Ètuōkè Qí Otoγ qosiγu |
20,367.18 | 162,726 | 烏蘭鎮 | 016100 | 4 | 2 | ||
150625 | 杭錦旗 ᠬᠠᠩᠭᠢᠨ ᠬᠣᠰᠢᠭᠤ |
Hángjǐn Qí Qangγin qosiγu |
18,814.30 | 110,824 | 錫尼鎮 | 017400 | 5 | 1 | ||
150626 | 烏審旗 ᠦᠦᠰᠢᠨ ᠬᠣᠰᠢᠭᠤ |
Wūshěn Qí Üüsin qosiγu |
11,674.14 | 158,566 | 嘎魯圖鎮 | 017300 | 5 | 1 | ||
150627 | 伊金霍洛旗 ᠡᠵᠡᠨ ᠬᠣᠷᠣᠭᠠ ᠬᠣᠰᠢᠭᠤ |
Yījīnhuòluò Qí Eǰen qoroγ-a qosiγu |
5,486.81 | 247,983 | 阿勒騰席熱鎮 | 017200 | 7 | |||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1,940,653人[17],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545,212人,增長39.07%。年平均增長率為3.35%。其中,男性人口為1,105,638人,佔56.97%;女性人口為835,015人,佔43.03%。常住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32.41。0-14歲人口為273,341人,佔14.09%;15-64歲人口為1,550,878人,佔79.91%;65歲及以上人口為116,434人,佔6.00%。
2015年末,常住人口204.51萬人;戶籍人口157.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49.55萬人,鄉村人口54.96萬人,城鎮化率為73.13%。出生人口1.88萬人,出生率為9.21‰;死亡人口0.9萬人,死亡率為4.41‰;自然增長率為4.8‰[18]。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2,153,638人[19]。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940,653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212,985人,增長10.97%,年平均增長率為1.05%。其中,男性人口為1,154,944人,佔總人口的53.63%;女性人口為998,694人,佔總人口的46.37%。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15.65。0-14歲的人口為389,275人,佔總人口的18.08%;15-59歲的人口為1,440,422人,佔總人口的66.88%;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323,941人,佔總人口的15.04%,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211,059人,佔總人口的9.8%。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1,667,962人,佔總人口的77.45%;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485,676人,佔總人口的22.55%。
2021年末,常住人口216.8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2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69.3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39萬人;鄉村人口47.53萬人,比上年末下降1.11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78.08%,比上年提高0.63個百分點。出生人口1.71萬人,出生率為7.91%;死亡人口1.18萬人,死亡率為5.4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47%[20][21]。
2022年末,常住人口220.07萬人,同比增加3.23萬人[22]。
2010年的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1,748,549人,佔90.10%;蒙古族人口176,912人,佔9.12%;其他少數民族人口15,192人,佔0.78%。
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1,924,091人,佔89.34%;蒙古族人口208,259人,佔9.67%;其他少數民族人口21,288人,佔0.99%。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175,542人,增長10.04%,佔總人口比例下降0.76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37,443人,增長19.49%,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76個百分點。其中,蒙古族人口增加31,347人,增長17.72%,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55個百分點。
除蒙古族使用蒙古語(鄂爾多斯土語)外,鄂爾多斯境內的漢語方言多屬晉語大包片,、而在市區北京官話(普通話)的使用率較高,西南部極少數人使用蘭銀官話和晉語五台片[24]。
由於已知的技術原因,圖表暫時不可用。帶來不便,我們深表歉意。 |
從1994年開始鄂爾多斯的經濟規模強勁擴張,整個九五期間國民生產總值是以年均20%的速度飛增,增長速度連續7年居內蒙古之首,9年內經濟總量翻三番。
2004年鄂爾多斯市人均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增長額、羊絨、煤炭產量均為全國城市排名第一名。以其驚人的發展速度和效益形成「鄂爾多斯現象」。
鄂爾多斯GDP總量由2000年的150億元攀升到2005年的550億元。到2010年,經濟總量超過800億,財政收入80多億,城鎮居民人均收入接近2萬元。根據《2009年鄂爾多斯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09年鄂爾多斯市GDP達到2161億元,人均GDP達到134361元,折合19672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83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803元。現為內蒙古第二大經濟中心,經濟實力僅次於區內最大城市包頭,GDP總值全區第一。
2011年,初步核算,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突破3000億元,達到3218.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5.1%[26]。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83.2億元,增長4.9%;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933.6億元,增長16.8%;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201.7億元,增長13.2%。全市地方財政總收入繼續實現高速增長,完成796.5億元,同比增長48.0%。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346.2億元,同比增長44.8%。其中,市本級33.1億元,同比增長65.4%;旗縣區級313.0億元,同比增長42.9%。
202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為3533.66億元,連續三年為內蒙古自治區GDP第一名,財政收入為464.9億元。
2022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為5613.4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扣除價格因素)5.4%。按數據計算,鄂爾多斯市人均GDP為256,908元人民幣,按該年平均匯率折算為38,196美元。鄂爾多斯市該年的經濟總量為內蒙古第1位、全國地級市第45位,人均GDP為全國首位,超越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是上海和北京的1.4倍左右。人均GDP水平也已超過日本和韓國等國家[27]。
鄂爾多斯的客運主要以公路運輸為主,主要高速公路有 包茂高速和 榮烏高速等。在鄂爾多斯市,由於公路客運壓力大,有時會有高速公路或國道堵車。
鄂爾多斯市是內蒙古自治區鐵路里程最長的地級市,但目前多數主要用於貨運,實際客運能力有待開發。鄂爾多斯也是中國民營資本鐵路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其中鄂港鐵路是中國最長的民營資本鐵路。
鄂爾多斯市有1個區域性樞紐機場,4個通勤機場,鄂爾多斯伊金霍洛國際機場場址位於伊金霍洛旗布爾台格鄉,北距東勝區45公里,距康巴什區18公里,為4D級區域性樞紐機場,有兩個航站樓,開航城市達30多個,並開通有前往韓國、泰國等地的國際航班,是內蒙古自治區第四個開放的航空口岸。
出租車簡單價格計算法:起租價7元,超出部分1.5元/公里,20km以上回程無客收取50%空駛費
2020年8月,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實施「關愛女生健康進校園」民生項目,免費為近萬名13周歲以上中小學在校女學生接種了HPV疫苗[28],創下中國內地首地免費接種HPV疫苗的歷史[29]。
2020年12月17日,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發佈《鄂爾多斯市適齡女性「兩癌」防治項目實施方案》,方案要求政府為轄區內自2021年起,為該市戶籍的13至18周歲女性群體免費接種宮頸癌疫苗;從2022年起,為該市戶籍當年新滿13周歲的女性群體免費接種宮頸癌疫苗。 免費為35至64周歲適齡女性開展宮頸癌、乳腺癌檢查[30]。
鄂爾多斯市施行從小學到高中的十二年免費義務教育,對貧困蒙古族讀蒙授學生施行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全部免費義務教育,對任何考取本科的大學生根據批次提供資金獎勵補助。
鄂爾多斯市圖書館、東勝區圖書館、東勝區少兒圖書館、伊金霍洛旗圖書館、達拉特旗圖書館、準格爾旗圖書館、鄂托克旗圖書館、烏審旗圖書館、杭錦旗圖書館、鄂托克前旗圖書館。
鄂爾多斯博物館、鄂爾多斯青銅器博物館、蒙古文化博物館、鄂爾多斯農耕文化博物館、匈奴文化博物館、東勝區青銅器博物館、鄂爾多斯革命歷史紀念館、秦直道博物館、東聯農耕博物館、鄂爾多斯文藝中心、鄂爾多斯會展中心、鄂爾多斯美術館、鄂爾多斯國土資源展覽館、鄂爾多斯城市規劃展覽館、東勝區美術館(松齡苑)、東勝區會展中心、紡織展覽館、東勝區科技館、東勝區少年宮、沙漠博物館、庫布奇沙漠植物博物館、未來世界青少年教育中心。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