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洋定期船

旨在將人員從一個港口運送到另一個港口的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遠洋定期船

遠洋定期船(英:ocean liner)或稱「遠洋班輪」,是主要用於橫渡海洋交通的載客船隻。一些班輪在運送旅客的同時也運載貨物及郵件,並有時可以派做他用(例如娛樂用遊船或戰時醫療船等)。[1]

Thumb
皇家郵船瑪麗皇后號遠洋班輪(服役時期照片),現為加利福尼亞長灘的水上博物館,是少數保存下來的大西洋定期船之一。

在中國大陸「郵輪」這一名詞常被各類主流媒體作為對海上大型客船的統一稱呼,但‌「郵輪」並非規範的船舶類型用語,2024年12月1日起執行的《船舶登記種類與船舶檢驗類型對照表》(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印發)未將「郵輪」列入「客船」的登記種類中‌。[2]國產大郵輪愛達·魔都號屬於遊輪(英:Cruise ship[3]

上世紀七十年代至本世紀初期中國大陸出版的船舶工程類辭典內並不存在「郵輪」這個名詞,直到2010年前後被各類主流媒體廣泛使用。[4]

遠洋班輪作為一種獨立的船隻類別出現於19世紀中葉,通常構造堅固,乾舷較高,以應對遠洋航行中常見的大浪和惡劣天氣。相比遊輪,遠洋班輪的船體殼板更厚,燃料淡水和其他補給容量更大,以滿足長期航行的需求。隨着蒸汽機和鋼殼板等技術的進步,遠洋班輪的規模和速度不斷提升,各國尤其是英國德國之間掀起了建造遠洋班輪的競爭。

語言邏輯推理

人們常常因鐵達尼號的前綴「皇家郵輪」從而將鐵達尼號稱作「一艘皇家郵輪」,但類比參考胡德號戰列巡洋艦會發現其中的邏輯性錯誤[5]:

更多資訊 名稱中文, 胡德號 ...
名稱中文 胡德號 鐵達尼號 諾曼第號
名稱英文 HMS Hood RMS Titanic SS normandie
前綴字母 HMS RMS SS
前綴全稱 Her/His Majesty's Ship Royal Mail Ship Steamship
前綴中文 陛下之艦/皇家海軍 皇家郵輪 蒸汽機船
相互關係 軍事隸屬 商業合作 表明動力
艦種英文 Battlecruiser Ocean Liner Ocean Liner
艦種中文 戰列巡洋艦 遠洋班輪 遠洋班輪
表述艦種 胡德號是一艘皇家海軍 鐵達尼號是一艘皇家郵輪 諾曼第號是一艘郵輪
正確表述 胡德號是一艘戰列巡洋艦 鐵達尼號是一艘遠洋班輪 諾曼第號是一艘遠洋班輪
關閉

遠洋班輪使用過的其他前綴

艦種與前綴是兩個不同概念,因鐵達尼號的前綴「皇家郵輪」就將同類海上大型客船表述為「郵輪」是一件十分荒謬的事情,英語中不存在這樣的叫法。除RMS之外,與皇家郵政公司合同關係的遠洋班輪還使用過RMMV(「皇家郵政內燃機船舶」)和RMMS(「皇家郵政內燃機船」)作為前綴:歷史上「RMS」最初只限於蒸汽動力船使用,而「RMMV」和「RMMS」則表示該船使用柴油動力。[6]

近代使用情況

在「大成故紙堆」這一收錄了從清末至1949年間出版的7000多種報刊,涵蓋了13萬多期,總計180萬篇文章的老舊期刊數據庫,通過使用「郵輪」、「客輪」、「遊船」等關鍵詞在該數據庫中進行檢索,結果如下表所示。[4]

名詞出現頻率統計
主題詞 出現的篇次 出版時間
郵輪[4] 2 「四海」雜誌( 1932) 、華商報( 1941)
客輪 9 1873—1948 年
班輪 13 1931—1952 年
客船 24 1878—1933 年
遊船 34 1873—1948 年( 含公園遊船和大型海上環球遊船)
輪船 [4] 21300 清末至 1949 年以前( 含各類大小船舶)
遊輪 0

綜上所述「郵輪」在中國近代並未得到大規模的使用,使用頻率最高的是「輪船」。因此部分自媒體流傳的「郵輪是一個被約定俗成沿用下來的名詞」 等說法並不成立。[7]

中英對照

在對外宣傳中愛達·魔都號英文被稱為"Cruise Ship" [6]

遊輪是一種客船,通常從一個港口出發,隨機訪問幾個港口,最終到達出發的港口。 [8]

鐵達尼號則被歸納為"Ocean Liner",中文:遠洋班輪

遠洋班輪是一種從a地到B地的客船,它主要用於運輸,主要穿越大洋。[8]

詞根釋義
cruise:n.巡遊,乘船遊覽;v.乘船遊覽;以平穩的速度行駛;緩慢巡行,兜風
ship:n.(大)船,艦;三(或多)桅帆船;v.(用船、飛機、卡車)運送,運輸;遣送(某人);
ocean:n.<美>海洋,大海(the ocean);(五大洋之一的)洋;
line:n.線,線條;(運動場地的)場界,場地線;皺紋,褶子;分界線,邊界線;
均無法從字面翻譯出郵政:"mail""postal service""dawk"

解釋

遠洋班輪是指按照固定航線和時間表運行的定期船,只運用於長途海運,其主要目的是運送乘客和貨物抵達目的地,因此不包括以下幾類船隻:[9]

  1. 渡輪(ferry)及其他用於短途海運的船隻。
  2. 遊輪(Cruise ship),因為遊輪的旅行目的主要是航程本身而非抵達某個目的地。
  3. 不定期航運(Tramp Line),即那些僅在有貨物需要運送時才出航的船隻,即使它們能搭載少量乘客。

一些定期運行的貨運船(尤其是集裝箱船)也可以稱為定期船或班輪,這些船隻由輪船公司經營,並按照既定的航線和時刻表運作。這些公司通常自稱為「某某航線」(Shipping Line),其運作模式稱為「定期航班」(Line Voyage)。[10]

「Liner」一詞來源於「Shipping Line」,最初是指經營定期運輸的輪船公司及其船隻。歷史上,這個詞也用來指代參與海上炮戰列隊的戰列艦(Ships of the Line),但這一用法如今已經很少見。在現代英語中,「定期船」幾乎成為「遠洋班輪」的同義詞,但仍可包括貨運定期船或客貨兩用定期船。[9]

需要注意的是,中文中「郵輪」一詞曾經用來指代「遠洋班輪」,因為歷史上許多遠洋班輪兼負郵政運輸的功能。然而,隨着「郵輪」與「遊輪」在漢語中的讀音相同,「郵輪」一詞的意義逐漸演變為「遊輪」的代名詞,與原本的含義偏離甚遠。[11]

Thumb
1907年皇家郵船盧西塔尼亞號遠洋班輪到達紐約。在一個多世紀的時間跨度內,作為跨洋航行的主要工具,遠洋定期船成為各國政府、企業及大眾交通需求的必要工具。

歷史發展

在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50年代的一個多世紀裏,遠洋班輪是洲際旅行的主要方式,直到被遠程航班取代。除了運載乘客,班輪還負責運輸郵件和貨物,特別是黃金等高價值貨物。與英國皇家郵政簽約運送郵件的船隻被冠以「皇家郵船」(RMS)的稱號,但並非所有郵政船都是橫渡大洋的客船,例如聖赫勒拿號貨輪也被冠以該稱號。

北大西洋航線是遠洋班輪最繁忙的航線,使用的是最快、最大、最先進的班輪。儘管當代人通常將遠洋班輪與類似鐵達尼號的超級巨輪聯繫在一起,歷史上大多數遠洋班輪是中型船,主要負責普通乘客和貨物運輸。在噴氣式飛機普及前,這些班輪服務於歐洲與殖民地、保護國,以及亞洲、非洲、南美洲的航線,同時也承擔從歐洲前往北美洲的移民運輸(19世紀至20世紀20年代)和二戰後加拿大澳大利亞的移民任務。

Thumb
保存在日本的冰川丸。雖然公眾意識中「遠洋班輪」所聯繫的是北大西洋航線上的超級巨輪,實際上大多數遠洋班輪是像冰川丸一樣擔當普通客貨運功能的中型船。

二戰後,隨着長途飛機的發展,遠洋班輪逐漸被淘汰。汽車火車技術的進步也加速了定期船的衰退。許多遠洋班輪被改造為遊輪以維持盈利,例如伊利沙伯皇后二號法蘭西號。然而,較老的班輪因油耗高、吃水深、不適合淺水港口,以及客艙設計更注重載客量而非舒適性等原因,不適合作為遊輪使用。例如,意大利輪船公司的米開朗琪羅號拉斐羅號便因無法經濟地改裝為遊輪而服役時間短暫。

進入21世紀,只有少數遠洋班輪得以保存,有些被改為近海遊船(如挪威號),有些成為博物館(如瑪麗皇后號遠洋班輪),還有一些長期停泊在港口(如合眾國號)。2008年伊利沙伯皇后二號退役後,唯一仍在運營的遠洋班輪是2003-2004年建造的瑪麗皇后2號,負責點對點航行和旅遊巡航。


現存的遠洋班輪

Thumb
2016年,內燃機船亞士多利亞號(原斯德哥爾摩號)作為遊船運營。其外型大多保留原樣,包括舷弧

現存船隻

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建造的遠洋班輪有四艘保留至今,作為博物館或水上旅館使用。日本的遠洋貨客船冰川丸自1961年以來作為博物館船橫濱市山下公園瑪麗皇后號遠洋班輪在1967年退役後得到保存,是現存排水量最大的蒸汽機船,現在在加利福尼亞長灘作為博物館船兼水上旅館使用。70年代,蒸汽機船大不列顛號也作為博物館船得到保存,現存於英國布里斯托[12]保存下來的戰前遠洋輪船中最大的內燃機船多洛斯號,在印度尼西亞民丹島干泊並作為旅館使用。[13][14]

二戰之後建造的遠洋定期船中保存的有蒸汽機船合眾國號(1952年建造,1996年起停泊在費城),蒸汽機船鹿特丹號(1958年建造,2008年起停泊在鹿特丹作為博物館和旅館使用),[15]

兩艘原遠洋班輪現在仍然作為遊船使用:[16]內燃機船馬可波羅號(1965年由蘇聯建造,原亞歷山大·普希)一直服役至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並在閒置一年後於印度的阿蘭拆解; [17]內燃機船亞士多利亞號(1948年造,原斯德哥爾摩號),其以1956年與意大利班輪安德里亞·多利亞號碰撞事故著名。[18]

相關謠言

Thumb
瑪麗皇后2號遊輪(2003年建造)

曾有傳言丘納德航運公司旗下的瑪麗皇后二號是唯一一艘執行定期跨洋航線並擁有正式「RMS」冠名的遠洋班輪,但據該公司官網資料顯示,這艘船並沒有被冠以「RMS」這一前綴,且自身定位是「cruise ship "而非「ocean liner」。按照丘納德公司的傳統該船每年都定期進行跨大西洋穿越如連接南安普頓紐約的航線,但她的主要運營模式是沿海度假旅遊。跨大西洋航線更多的是作為品牌特色和歷史延續的一部分,而非盈利的主要來源,因此並不能看作一艘真正意義上的遠洋班輪,實際的重點還是在於提供豪華的度假旅行體驗。[19]此外,1969年下水的伊利沙伯皇后二號Queen Elizabeth 2自身定位也是「cruise ship ",並非所傳的「ocean liner」。[20]2018年起停泊在杜拜的米納拉什德作為旅館和博物館使用。[21]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