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赫伯特·查爾斯·布朗(英語:Herbert Charles Brown,1912年5月22日—2004年12月19日),烏克蘭裔美籍猶太人化學家,1979年因將硼化合物用於有機合成之中而與格奧爾格·維蒂希分享諾貝爾化學獎。
1912年5月22日,赫伯特·布朗生於英國倫敦一個來自日托米爾的烏克蘭裔猶太人家庭。1914年,在其兩歲時,舉家遷往美國芝加哥。1930年代初,布朗先後就讀於Crane Junior College和Wright Junior College兩個學院。1935年秋,他進入芝加哥大學。1936年,僅三個學期後,他便取得了理學學士學位。同年成為美國公民。
1937年2月6日,他與薩拉·貝倫(Sarah Baylen)結婚。1938年,他又快速地從芝加哥大學取得理學博士學位。由於無法在工業界找到合適的職位,赫伯特·布朗接受了一份博士後工作,這成為了他學術生涯的開端。1939年,他成為芝加哥大學的一名講師;1943年,他又前往韋恩州立大學任助理教授,1946年晉升為副教授。1947年,他成為普渡大學的無機化學教授( Professor of Inorganic Chemistry),此後31年一直在任,直到1978年退休成為榮譽教授。
2004年12月19日,赫伯特·布朗因心臟病在印第安納州拉法葉的一家醫院去世。普渡大學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赫伯特·布朗化學實驗室(Herbert C. Brown Laboratory of Chemistry)。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赫伯特·布朗與他的導師赫爾曼·歐文·施萊辛格(Hermann Irving Schlesinger)的合作中,布朗發現了一種生產硼氫化鈉的方法,得到的硼氫化鈉可用於製造單質硼和氫氣。他研究出的手性硼烷化合物可用於還原某些有機化合物得到純的不對稱對映體,這是當時第一種得到純的不對稱對映體化合物的方法。
日本科學家根岸英一與鈴木章曾在布朗門下作博士後研究。布朗曾預言兩人將獲諾貝爾獎,根岸與鈴木也確實於2010年共享了諾貝爾化學獎。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