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義德·本·泰穆爾·布賽義迪(阿拉伯語:سعيد بن تيمور البوسعيدي;1910年8月13日—1972年10月19日),賽義德王朝的馬斯喀特和阿曼蘇丹,於1932年至1970年統治阿曼。
生平統治
賽義德於1927年自英屬印度阿傑梅爾的馬約學院畢業,習得英語及烏爾都語。回到馬斯喀特後,賽義德計劃前往黎巴嫩貝魯特進修,但其父蘇丹泰穆爾·本·費薩爾擔心賽義德受基督教影響,未能成行,而改往巴格達學習阿拉伯文學和歷史[1]。1929年,賽義德進入政府,擔任大臣會議主席,並和英國人建立了緊密關係。1932年,泰穆爾與日本女子大山清子成婚,決定退位,讓位予時年21歲的長子賽義德[2][3]。賽義德即位之初,國家欠債纍纍。為贏取經濟獨立,賽義德自1933年起親自掌控政府開支,進而控制財政大權,一直持續到其統治結束[3]。賽義德改組內閣,設立內務部和外交部,任命王室成員出任地方長官[4]:283。1940年,其二妻誕下獨子卡布斯[2]。
1938年,賽義德應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邀請,與其父一同訪問美國[1]。二戰期間,賽義德允許英國王家空軍在阿曼內地建設機場,以保障印度至主戰場的補給線[1]。
1951年,馬斯喀特和阿曼蘇丹國正式脫離英國保護而成為獨立國家,但仍保留英國的經濟特權,以此穩固其統治。1958年,賽義德將阿曼於南亞俾路支斯坦地區的領地瓜達爾港出售給了巴基斯坦[5],結束了阿曼作為殖民國家的歷史。1963年,阿曼內陸發現石油。阿曼自1967年起開始出售石油,賽義德於同年和阿曼石油公司達成協議,平分石油貿易利潤[4]:307,但利潤皆流入賽義德王族內部,阿曼在賽義德統治下仍維持着經濟拮据、社會封閉、政治保守的狀態,傳統秩序根基深重[4]:311。
在其統治期間,馬斯喀特蘇丹和阿曼本部的伊瑪目勢力的矛盾依然尖銳,後者於1954年和1957年兩度發動起事,反抗馬斯喀特蘇丹名義上的主權,稱為綠山戰爭。賽義德在英國幫助下平定了反叛,因而同支持伊瑪目的沙特阿拉伯和埃及交惡。1962年開始,佐法爾省的反抗組織發動了曠日持久的佐法爾叛亂,且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蘇聯和南也門等共產主義國家支持。1966年,反抗者企圖刺殺賽義德未遂,導致賽義德開始推行極為高壓的政策。賽義德禁止公眾之間有超過15分鐘的交談,同時禁止公眾戴太陽鏡、踢足球及公開吸煙[6],甚至將其子卡布斯軟禁[7]。1970年7月23日,卡布斯發動宮廷政變,罷黜賽義德,即位為新任蘇丹,同年8月改稱阿曼蘇丹、建立現代阿曼蘇丹國,並終於在1976年平定內亂。
賽義德遭罷黜後,被卡布斯流放至英國。賽義德在倫敦多徹斯特酒店度過其人生的最後兩年,於1972年逝世[8]。賽義德的遺體葬於倫敦,後被轉運至阿曼,改葬於馬斯喀特的蘇丹陵墓[9]。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