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嘉街站
伦敦地铁车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伦敦地铁车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必嘉街站(英語:Baker Street tube station)是一個位於英國倫敦必嘉街和慕禮波恩路交叉路口的倫敦地鐵車站,屬倫敦第1收費區並設有5條路綫服務[2]。此站是其中一個大都會鐵路的原初車站,於1863年啟用,是全世界第一條地下鐵路[3]。
本站在環線和咸默史密夫及城市線上介於大砵蘭街站和埃奇韋爾路站之間,在大都會線位於大砵蘭街站和芬奇利路站間,在必嘉老線介乎攝政公園站和慕禮波恩站間,在銀禧線上則介於龐德街站和聖約翰伍德站間[2]。
車站在必嘉街、慕禮波恩路和奇爾特恩街(只限有票者)設有出入口。附近名勝包括攝政公園、羅德板球場、福爾摩斯紀念館和杜莎夫人蠟像館。
大都會鐵路的所有原初車站中,淺層環線和咸默史密夫及城市線月台保存得出口。月台的石碑顯示車站的舊計劃和照片[4]。
此車站結構比較複雜。淺層車站與大都會線車站連結。此站也是部分大都會線列車的總站,但亦設有連接彎道在月台過後接上環線路軌,容許大都會線列車開進倫敦市的阿爾德門。在此以下是必嘉老線和銀禧線的深層地鐵站,並佈置成跨月台轉車站[5],而兩條路綫在車站北端設有連接路軌。然而,進入必嘉老線和銀禧線只可使用扶手電梯[6]。
車站設有十個月台,成為倫敦地鐵最多月台的車站[7]。自從瑞士屋站和聖約翰伍德站取代大都會線上介乎芬奇利路和必嘉街的三個車站後,平均需時5分半鐘來往[8]。
1980年代必嘉街站的最舊部分重置工程將其帶回1863年的外觀[9]。
2008年TfL提出了一項計劃,在淺層月台提供無障礙通行。整個計劃是倫敦運輸局資助計劃(但並不是特地進行的工程,而是成功申辦2012年奧運會的結果)[10][11]。
與大都會線1至4號月台(服務來往芬奇利路的列車)會由一條由必嘉老線和銀禧線票務廳的一條橋提供,並在每個島式月台都設有一部升降機。透過一條由1和2號月台的通道,亦將提供到5號月台的無障礙通行(環線和咸默史密夫及城市線東行列車)。而6號月台(環線和咸默史密夫及城市線西行列車)將由拆除車站外面、位於慕禮波恩路北側的三角形大廈,並取代慕禮波恩路下方的公共行人隧道以提供一條來往5號月台到該隧道的升降機連接和另一端連往6號月台的升降機。取代三角形大廈亦同時作為車站的緊急出口[12]。
倫敦運輸局在2008年10月1日申請計劃許可,但後來徹回計劃(由於計劃提供無障礙通行往1至4號月台的部分屬交通局許可發展權,因此不需計劃許可)[13]。然而交通局在2009年3月31日宣佈受財政緊絀影響推遲無障礙通行計劃[14]。
為了容許較新和較長的S型列車,並於2010年8月開始在大都會線營運,1號和4號月台已經延長[15]。然而,環線和咸默史密夫及城市線的5號和6號月台受到月台的密封影響並未延長以容納新的S7型列車,而採取了選擇性車門操作的方法。
在19世界前半,倫敦的人口和面積都大規模發展[note 1]。繁忙的街道和該城距離西面和北面許多火車站的距離促使許多國會提案,以興建新鐵路綫進入倫敦市內[note 2]。1852年,查爾斯·皮爾遜計劃了一條由法靈頓到英皇十字站的鐵路。雖然該計劃獲得倫敦市的支援,但鐵路公司對此不感興趣,而公司掙扎着推進計劃[21]。卑士窩打、柏靈頓及霍本橋鐵路公司成立,以連接大西部鐵路的柏靈頓車站和皮爾遜在英皇十字的路綫[21]。一項法案於1852年11月發表[22],並於1853年1月其領導人首次與委任的約翰·福勒作為其工程師[23],並提交了幾個來往柏靈頓車站和法靈頓站路綫的法案[24] 。公司名亦更改為大都會鐵路[21][25][note 3],而路綫在1854年8月7日獲得通過[24][26]。
工程於1860年3月開工[27],而從柏靈頓到英皇十字絕大部分都採用明挖隨填方式建造,從那以東以一條短隧道,接着沿開口的暗渠菲利特河前往新的斯密斯菲爾德肉市場[28][29]。工程因一些意外而延誤[30],但在1862年末以130萬英鎊完工[31]。鐵路於1863年1月10日星期六向公眾開放[32][note 4]。大都會線在1861年獲准加入兩條由英皇十字到法靈頓街的軌道(城市擴闊線),以及在1864年四軌東延至沼澤門[34][35][36][note 5]。往阿爾德斯門街及沼澤門街(現時巴比肯和沼澤門)的延線於1865年12月23日啟用[38][note 6]。1868年4月13日,大都會鐵路啟用了大都會及聖約翰伍德鐵路的第一段,作為現有路綫的支線[40]。此線服務開放式月台,並於1892年逐步北延至威爾斯登綠地並再北延至艾爾斯伯里鎮和維爾尼交匯站(距離必嘉街超過80公里)[40]。大都會鐵路車站主要和尤斯頓競爭,該處倫敦及西北鐵路提供慢車前往美度石士和屈福特,後來與慕禮波恩競爭,該處大中央鐵路在同線提供快車前往艾爾斯伯里甚至更遠。
接下來的幾十年,此段大規模重建以提供四個月台。現時的大都會線配置多為1925年,而部分由建築師查爾斯·沃特·克拉克設計的地面大樓亦由此時開始。作為Transported by Design活動計劃的一部分,2015年10月15日經過兩個月的公眾投票後,必嘉街地鐵站月台被倫敦人選為其中一個十大最喜愛的交通設計標誌[41][42]。
1860年11月,一項法案提交至國會,以興建一條由大西部鐵路總站柏靈頓前往牧者叢和咸默史密夫的鐵路[43][44][note 7]。1861年7月22日授權為咸默史密夫及城市鐵路[45][note 8],於1864年6月13日開放[47][note 9]。1871年,介乎西邦爾公園和柏靈頓之間、與大西部鐵路平行的兩條軌道由咸默史密夫及城市鐵路使用[46]。
大都會鐵路由柏靈頓南延至南肯辛頓和由沼澤門東延塔丘的計劃在1864年7月29日獲許[49][note 10]。為了確保充足通風,除近康普登山421碼一段隧道外均為明挖隨填[51]。1868年10月1日通車至布朗普頓(告羅士打路)(現時為告羅士打路)[52][48]。三個月後的1868年12月24日,大都會東延至南肯辛頓[note 11]。
兩間公司自此開始聯合營運「內環線」服務,由市長官邸開始經南肯辛頓和柏靈頓前往沼澤門街,每十分鐘一班[note 12],另有區域線的輔助服務來往市長官邸、西布朗普頓、咸默史密夫及城市鐵路和大西部鐵路介乎埃奇韋爾路和沼澤門街一段[53]。該線的另一端,南肯辛頓站以南的區域線於1871年7月10日開放[54][note 13],而西布朗普頓延線的伯爵宮站於1871年8月30日啟用[48]。
1891年11月,必嘉街及窩打老鐵路(現時必嘉老線)的興建私人法案提交至國會[56]。鐵路在慕禮波恩站以後將完全位於地下[57]經必嘉街和窩打老前往象堡[58][56]。路綫於1900年獲批[59][60]。工程在本傑明·貝克爵士、W·R·加爾布雷斯和R·F·徹奇的指示下於1898年8月展開[61][62]。這些工程由堡區Perry & Company of Tregedar Works進行[62][note 14]。在1905年末開始進行測試運行[66]。必嘉街及窩打老鐵路於1906年3月10日由埃德溫·康和爵士揭幕[67]。必嘉街及窩打老鐵路第一段於必嘉街至琳寶北(當時名為「肯寧頓路」)運行[68]。必嘉街當時是臨時北端總站,直至1907年3月27日延長至慕禮波恩[3][68]。原初車站大樓位於必嘉街,並以升降機連接地鐵月台,但於1914年加入扶手電梯輔助,利用大都會線下方挖掘的新大堂連接大都會線和必嘉老線月台[69]。
1939年11月20日,加入了額外南行月台,並將必嘉街和芬奇利路站的隧道連接後,必嘉老線取代了大都會線停靠芬奇利路和溫布萊公園一段和史丹摩支線[40]。現時必嘉老線票務處和前往下大堂的扶手電梯亦於同日起提供[70]。
1925年6月18日,電力機車4號在通過一個正在由綠燈轉為紅燈的信號後與一列客車相撞,六名乘客受傷[72]。
1973年8月23日,票務廳一個購物袋內發現一個炸彈[73]。炸彈隨即被爆炸品處理拆除雷管。一週後,在8月30日,一名職員在天橋再發現有人留下另一枚炸彈,同樣未造成任何傷亡[74]。
必嘉街站的整體佈局算是比較複雜者,除大都會線使用地面月台之外,其他路綫的軌道都深入地底。儘管必嘉街是大都會線中途的一個站,但有時亦作為部份大都會線列車的南端終點站,以本站作為終點的大都會線列車通常從1號及4號月台發車,在月台之後甚至有聯絡環線及大都會線的軌道。其下則是必嘉老線及銀禧線的深層月台,兩者間可行同月台平行換乘。此外本站也是倫敦地鐵中月台最多的一站。
必嘉街站的月台是早期大都會鐵路諸站中,保存最完善者,沿着月台邊緣甚至有顯示舊時計劃及照片的紀念匾。而由於本站接近柯南·道爾小說中名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的住所,因此在瑪莉勒本路出口外設立了一尊其雕像以茲紀念。在1980年代的一次翻修工程中,將本站最古老的部份恢復至1863年甫通車時的樣貌。
在必嘉老線上,此站位於攝政公園與慕禮波恩之間[2]。北行列車可以以昆士柏、石橋公園或哈羅及韋特史東為總站,而南行列車可以以皮卡地里迴旋處、琳寶北或象堡為總站[75]。 一般班次如下[76]:
在銀禧線上,該站位於龐德街站以南和聖約翰伍德站以北之間。南行列車通常以史特拉福站和北格林威治站為終點站,但在格林公園、窩打老、倫敦橋、金絲雀碼頭和韋斯咸設有額外的折返點。北行列車通常在斯坦莫爾、溫布萊公園和威爾斯登格林終點站停靠,但在芬奇利路、西咸斯特和尼斯登設有額外的折返點。
非高峰時段每小時列車服務為:
本線的夜間地鐵服務(周五晚上至周六早上和周六晚上至周日早上)每小時列車數量為:
大都會線是倫敦地鐵唯一一條營運快速列車的路綫,不過目前快速服務僅在高峰期運行:主要是早上繁忙南行,傍晚繁忙北行。南行快速列車在沼澤公園站、山上哈羅站和芬奇利路站之間不間斷運行,而半快速列車在山上哈羅和芬奇利路之間不停站運行。北行快速列車和半快速列車會在溫布萊公園站停靠。
該站位於大砵蘭街站(與東邊的環線和咸默史密夫及城市線共用軌道)與北邊的芬奇利路站之間。南行列車可在此終點,然後返回北邊前往厄克斯布里奇、阿默舍姆、切舍姆或屈福特,這些地方使用1號和4號月台。
非高峰時段每小時列車班次為:
在1877年10月1日至1906年12月31日期間部分咸默史密夫及城市鐵路列車經咸默史密夫(格羅夫路)站和倫敦及西南鐵路延長至列治文[80][note 15]。
倫敦巴士2、13、18、27、30、74、82、113、139、189、205、274、453[82]號線,以及夜間路綫N13、N18、N74、N113、N205[83]號線服務此站。此外,27、139、189、453號線提供24小時服務[82][8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