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謝選駿(1954年),中國學者兼自由撰稿人[1],在1980年代曾參與引起過廣泛關注的紀錄片《河殤》的相關撰稿工作[2]

快速預覽 謝選駿, 出生 ...
謝選駿
Thumb
出生1954年
學術背景
母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關閉
Remove ads

生平

謝選駿在1978年憑藉着文革前連小學都未畢業的學歷,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是當時中國年齡最小的研究生,1981年畢業,任教於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主要研究的內容集中在宗教與古代神話。1988年受邀參與中央電視台紀錄片《河殤》的撰稿工作,並獨自完成了兩萬餘字的《河殤》初稿《走出黃河心理》,以及紀錄片第一集和第六集的分鏡頭稿。《河殤》播出後引起巨大反響,特別是在大學生群體中間。

1989年六四事件後,《河殤》遭禁播並被定性為「反革命的藍圖」,謝選駿也因參與《河殤》的製作過程而受到牽連,還因此入獄四個月。1991年謝選駿赴日本從事訪問研究,1994年赴美參加學術會議後滯留不歸,後擔任紐約州立大學訪問學者。謝選駿的主要研究領域為宗教和文化比較,出版的著作有《神話與民族精神》、《中國文化之源》、《中國神話》、《向東方》、《零點哲學》、《秦人與楚魂的對話》和《中國文明整合全球》等。雖然他在《河殤》中所表達的觀點被大部分人理解為對西方式民主制度的讚美和對中國文化的批判,但是謝選駿始終表示他認為自己是一位民族主義者,並且聲稱《河殤》的其中一個主題是追求文化主體性,以及將中華文化帶入全世界。

後來在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運動興起的浪潮下,謝選駿被迫移居美利堅,並且歸依了更正教,自此之後 其立場愈發偏向美國國內的頗多福音派人士所奉信的基利斯督主義[註 1],其也開始反對天主教等其他很多宗教。謝選駿近年在很多議題上都持有支配主義觀點,例如他主張消滅伊斯蘭教[3]

Remove ads

註釋

參考文獻

Remove ads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