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師宴起源自西周時期尊老敬長的「鄉飲酒禮」,目的是要人們領悟尊老敬長的概念。《禮記鄉飲酒義》記:「民知尊長養老,而後乃能入孝弟。民入孝弟,出尊長養老,而後成教。成教而後國可安也。」意思是人們懂得尊長養老的道理,就能形成良好的風教。社會有了良好的風教,國家社會就安定了。

這個宴會並非專為老師而設,但從此而生宴請長輩之概念。

現代謝師宴

現在中學生和大學生畢業時也會有謝師宴,但除了傳統上「謝師」的意義外,還增添了同學臨別時聚會的意義,因此常稱為畢業聚餐畢業舞會。每個同學都可以當謝師宴的招集人。受式畢業晚會的文化影響,參加的師生都會悉心打扮,希望有美好的回憶,多在酒樓酒店宴會廳舉行。除了吃飯之外,還有遊戲表演等節目。

爭議

謝師宴一般都在大型酒店舉行。無論選擇出席與否,所有畢業生皆需繳付租場、玩樂等費用[1],又不明文地規定必須盛裝出席[2],對一些家庭環境較差的學生而言,可能無法負擔[3]。謝師宴扭曲師生的關係,令人以為謝師只是靠物質便夠表達,因此認為不必要用這樣方式[4]。而且參加謝師宴的學生大多是入世未深的青年,此等活動錯誤灌輸他們奢侈的觀念,被喻為「一群小孩子在裝成年人」。有些學生會因為與其他同學和老師關係惡劣,而拒絕出席。但也有認為謝師宴是一種留下美好回憶的活動,也提供了讓學生歡聚的場合,因此有其意義。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4 sources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