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奧多·羅斯福號航空母艦(USS Theodore Roosevelt CVN-71),或羅斯福號航空母艦,是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四號艦,起造於1981年,於1984年正式下水。西奧多·羅斯福是美國第26任總統(任期1901年—1909年),是個海軍迷,任期內大力擴充海軍,也在他任內完成了大白艦隊計劃。暱稱「T.R.」的羅斯福號是美國海軍第一艘以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命名的航空母艦,但除了該艦外,美國海軍其實曾擁有過另一艘以羅斯福為名的航空母艦──以第32任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命名的富蘭克林·D·羅斯福號(USS Franklin D. Roosevelt CVB-42)。
西奧多·羅斯福 USS Theodore Roosevelt (CVN-71) | |
---|---|
概觀 | |
艦種 | 航空母艦 |
艦名出處 | 西奧多·羅斯福 |
擁有國 | 美國 |
母港 | 加利福尼亞聖迭戈北島海軍基地 |
艦級 |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 |
製造廠 | 紐波特紐斯造船公司 |
下訂 | 1980年9月30日 |
單艘造價 | 45億美元(2007年)[1] |
動工 | 1981年10月31日 |
下水 | 1984年10月27日 |
服役 | 1986年10月25日 |
重分類 | CVN-71 |
現況 | 服役中 |
格言 | Qui Plantavit Curabit |
綽號 | "TR" "Big Stick" |
徽章 | |
技術數據 | |
排水量 | 104,600長噸(117,200短噸)[2][3] |
全長 | 全長:1,092英尺(332.8米) 水線:1,040英尺(317.0米) |
全寬 | 全長:252英尺(76.8米) 水線:134英尺(40.8米) |
吃水 | 最大:37英尺(11.3米) 限制:41英尺(12.5米) |
動力 | 2座西屋A4W核反應堆 4座蒸汽渦輪發動機 4軸 260,000馬力(194兆瓦) |
最高速度 | 31.5節(58.3公里每小時)[4] |
續航距離 | 無限距離;20-25年 |
乘員 | 水兵:3200 飛行大隊:1500 其他:500 |
偵搜系統 | AN/SPS-48E 3-D空中搜索雷達 AN/SPS-49(V)5 2-D空中搜索雷達 AN/SPQ-9B目標截獲雷達 AN/SPN-46空中管制雷達 AN/SPN-43C空中管制雷達 AN/SPN-41着陸輔助雷達 4個Mk 91 NSSM引導系統 4個Mk 95雷達 |
武器裝備 | 2 × RIM-7海麻雀導彈 2 × RIM-116拉姆導彈 2 × 方陣近迫武器系統加特林機砲 |
電戰系統 | SLQ-32A(V)4電戰反制系統 SLQ-25A Nixie魚雷反制系統 |
裝甲 | 機密 |
艦載機 | 90架標準艦載機與直升機 |
簡介
羅斯福號雖然隸屬於尼米茲級航空母艦,但由於從它開始的第二批次五艘同級艦不同於第一批次前面的三艘,在性能規格上有相當幅度的變動,包括在艦身兩舷處設有隔艙系統,機庫、彈藥庫等重要部位的頂部和兩側裝有63.5mm厚的凱夫勒裝甲特別強化,滿載排水量突破10萬噸,吃水增加至11.8米等,以及多處大大小小的升級。因此常常也有人稱呼這五艘艦為「羅斯福級核動力航空母艦」,但美國官方雖然有這些暱稱,仍然歸類為尼米茲級。
歷史
1986年10月25日,羅斯福號正式加入美國海軍服役,並於1988年12月30日載着美國海軍第8艦載機大隊(CVW-8)啟航,執行位在地中海地區的首次部署。自此之後,該艦幾乎參與了美軍所有的海外軍事行動,
1990年12月28日,羅斯福號與CVW-8出發前往波斯灣,是美國海軍在波斯灣戰爭(美軍行動代號為「沙漠之盾」)中主要的作戰武力之一。
1993年,羅斯福號駐守於亞得里亞海,執行波斯尼亞上空的禁航管制工作(美軍代號「禁航行動」,Operation Deny Flight)。同年6月,該艦臨時受命穿越蘇伊士運河,前往紅海地區參與南方守望行動(Operation Southern Watch),執行對伊拉克的禁航工作。
1995年8月,羅斯福號與CVW-8開始進行其第四次的海外部署,分別在紅海支援伊拉克空域的南方守望行動,與在亞得理亞海域執行禁航行動(針對波斯尼亞空域的空中禁航封鎖)與犀利護衛行動(Operation Sharp Guard,北約針對南斯拉夫所執行、在亞得理亞海域的海上封鎖行動)。之後禁航行動的任務升級,由被動的禁航監視提升到主動攻擊,針對科索沃地區的塞爾維亞共和軍(Army of Republika Srpska)進行精密轟炸的慎重武力行動(Operation Deliberate Force)。
2001年9月11日發生了九一一事件,美國緊急動員包括羅斯福號在內的大規模軍力,前往波斯灣地區。在這次動員中羅斯福號提早於9月19日開始其第七次的海外部署任務,並且改搭載第1艦載機大隊(CVW-1)抵達戰區。1大隊是參與持久自由行動(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第一波攻擊的部隊之一,自北阿拉伯海海面上的羅斯福號起飛,轟炸位於阿富汗境內的阿爾蓋達組織據點。在這次部署中羅斯福號連續值勤了159天,打破美國海軍部隊自二戰結束以來的任務執行期長度紀錄。
之後羅斯福號持續地在波斯灣地區活躍,參與美軍在此地區的大小任務,例如2003年3月開始的伊拉克戰爭(美軍方面代號「伊拉克自由行動」,Operation Iraqi Freedom)。
2009年3月21日,羅斯福號將任務轉移給姊妹艦艾森豪號,於4月18日返抵母港諾福克。同年8月26日國防承包商諾斯洛普·格拉曼(Northrop Grumman)獲得一紙24億美元的合約,進行羅斯福號的更換燃料棒與複雜檢修工程(Refueling and Complex OverHaul, RCOH),進行核燃料棒的更換與大規模的艦身結構與艦上設備檢修。2011年5月,羅斯福號離開船塢重新入水,整個工程預計要在2013年8月時完成。
2020年3月,艦長布雷特·克羅澤(Brett Crozier)向上級反映船員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日趨嚴重的情況被披露出去,這是第一起海軍艦艇染疫被廣泛報導的事件。3月26日,美國國防部公佈,航母「羅斯福號」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人員增加,但沒透露確診者人數。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絡(CNN)則引述美國海軍內部消息稱,艦上病患已達25名。隨後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米高·吉爾代上將承認,羅斯福號已停泊在關島進行消毒,全艦官兵僅限在碼頭檢疫,不會進入社區,其他人也不得靠近,吉爾代強調現時無人病情嚴重,並同時聲稱該航艦仍具戰鬥能力。同時作為揭發者的艦長布雷特·克羅澤被免職,其撤職後受到下屬歡呼走下艦艇的畫面經網絡放出後,引發美國媒體軒然大波,海軍部代理部長托馬斯·莫德利解釋,克羅澤未循「不安全、未加密」的方式把這封求援信件寄出指揮鏈之外,使得媒體取得信件而公開,不必要地提高水手軍眷們的憂慮,不僅讓外界關切羅斯福號的作戰能力與任務安全,恐進一步增長對手氣勢、藉此尋求佔便宜[5],才是他被處分的原因。克羅澤在下船後被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6],而他也遭到撤換確定。因應此嚴重的影響海軍形象事件,美國海軍代理部長托馬斯·莫德利表示,已安排為羅斯福號艦上約5000名官兵進行病毒測試,艦上仍會保留400名骨幹成員負責維持核反應堆的運作。4月底從公開消息透露得知,共檢測出約千名水手染疫,艦上因疫情損失1人,為美海軍首例官兵死亡,5月21日,經過兩個月的波折後,羅斯福號航母離開關島,駛入菲律賓海[7]。
2024年1月-10月,羅斯福號航母艦隊在印太和中東地區進行了長達9個月的部署,足跡遍佈東亞、東南亞、南亞和中東,包括菲律賓海、南中國海、東中國海、泰國灣、蘇祿海、馬六甲海峽、印度洋、阿曼灣、霍爾木茲海峽和波斯灣,到訪了關島、新加坡、林查班港和釜山。[8] 7-9月,羅斯福號曾被增派至中東地區,以應對2024年以色列和哈馬斯、伊朗的軍事衝突。在2024年的印太部署期間,羅斯福號分別和林肯號和卡爾文森號舉行了雙航母聯合演習。[8]
圖片集
-
一架法國海軍的疾風戰鬥機正在降落在美國航艦羅斯福號
資料來源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