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蓋達組織(新加坡作卡伊達組織,中國大陸作「基地」組織,香港作阿爾蓋達組織,台灣作蓋達組織)(阿拉伯語:القاعدة,羅馬化:al-Qāʿidah,意為「基地」)是奧薩馬·本拉登在1988年成立的伊斯蘭聖戰武裝組織,因被指策劃了多宗主要針對美國的恐怖襲擊,被聯合國安理會列為世界恐怖組織之一。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19年11月14日) |
阿爾蓋達 القاعدة | |
---|---|
領導人 | 奧薩馬·本拉登 †(1988年-2011年) 艾曼·查瓦希里 †(2011年-2022年) |
活躍期 | 1988年—今 |
活躍地區 | 全球(主要位於大中東地區) |
意識形態 | |
人數 | |
盟友 | |
對手 | |
戰役、戰爭 | 包括但不限於反恐戰爭
列表
|
「阿爾蓋達組織」的各地常用名稱 | |
---|---|
中國大陸 | 「基地」組織 |
臺灣 | 蓋達組織 |
港澳 | 阿爾蓋達組織、阿蓋達組織 |
星馬 | 卡伊達組織 |
歷史
阿爾蓋達組織出現於蘇聯-阿富汗戰爭後期,[69]一些成員參加了阿富汗聖戰者抵抗蘇聯入侵者的鬥爭。其宗旨為消滅全世界入侵伊斯蘭世界的西方國家,以建立一個純正的統一的伊斯蘭國家;它尤其不遺餘力地對中東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進行批評和針對。
因其參與九一一恐怖襲擊而引發美國入侵阿富汗,其最為知名的領導人奧薩馬·本·拉登於美國東部時間夏令時2011年5月1日周日下午04:00(巴基斯坦標準時間2011年5月2日周一凌晨01:00),在美國軍隊於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的海神之矛行動中被擊斃。
美國國務院於2012年發表的報告認為,隨着阿爾蓋達的領導人奧薩馬、第二號人物拉赫曼和其他高級頭目在2011年陸續被擊斃後,該組織陷入難以逆轉的衰落狀態。但是仍然對美國構成「持久與嚴重威脅」。[70]
2022年7月31日,組織首領艾曼·查瓦希里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被美軍無人機擊斃,導致組織成為群龍無首的狀態。據稱藏匿於伊朗的賽義夫·阿德爾在查瓦希里死後事實上領導阿爾蓋達組織。[71]
活動分佈
根據阿富汗戰爭前聯合國安理會的資料,阿爾蓋達組織在阿富汗擁有10個大本營,專門訓練成員使用武器、通訊設備和動員組織。由1980年代至今,接受過訓練人員達逾3萬,成員有4,000—5,000名;組織各成員會利用傳真、流動電話及互聯網,協調其在世界各地的支持者。一般對外發放新聞訊息,也是使用互聯網或錄影片段形式公佈。阿爾蓋達組織與包括黎巴嫩、埃及、利比亞、也門、敘利亞、伊拉克、菲律賓、埃塞俄比亞等國的其他伊斯蘭組織有聯繫,爭取脫離俄羅斯的伊奇克里亞車臣共和國及反華的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有關的聖戰組織也支持阿爾蓋達組織。
阿爾蓋達組織有下列直接分部:
- 阿拉伯半島阿爾蓋達組織(AQAP)
- 阿爾蓋達組織印度次大陸分部(AQIS)
- 伊斯蘭馬格里布阿爾蓋達組織(AQIM)
- 青年黨 (索馬里)
- 沙姆解放組織
- 伊斯蘭後衛(JNIM)
- 阿爾蓋達組織波黑分部[72]
- 伊瑪目沙米勒營
- 聖戰獨一
- 阿爾蓋達組織的庫爾德營[73]
- 阿卜杜拉·阿扎姆沙希德旅
- 阿布·哈夫斯·馬斯里旅
- 美索不達米亞聖戰阿爾蓋達組織
- 阿爾蓋達組織西奈半島分部
下列組織被認為與阿爾蓋達組織有間接聯繫:
相關事件
阿爾蓋達組織由成立至今已被指策動過多宗恐怖襲擊:
- 1998年美國大使館爆炸案:1998年美國駐東非國家肯雅大使館遭受汽車炸彈襲擊,200多人死亡。事後美國以巡航導彈轟炸東非蘇丹部分被指與阿爾蓋達組織有關的武器庫。
- 2000年也門遇襲:2000年10月,阿爾蓋達組織發動自殺式炸彈襲擊,轟炸美國駐中東的船艦,17名美國士兵死亡。
- 2001年九一一恐怖襲擊事件:美國政府一直聲稱此事件是由阿爾蓋達組織策動,阿爾蓋達組織最早否認這一指控。但隨後的情報資料,包括阿爾蓋達組織的文件、錄像帶、磁帶記錄,加上本·拉登後來發表聲明承認自己策劃[79],顯示本·拉登可能參與了這一行動的策劃。然而FBI官員在2006年表示無足夠證據證明本·拉登涉案[80][81],因此始終沒有正式起訴本·拉登。[82][83][84]2011年本·拉登被殺後,FBI在其官方網站表示本·拉登是九一一襲擊的主謀。[85]
- 倫敦七七爆炸案:2005年7月7日早上交通尖峰時間,倫敦連環發生的至少7起爆炸案。爆炸造成的死亡人數共52人,傷者逾百。
- 2011年利比亞內戰導致卡達菲政權勢危,卡達菲指責阿爾蓋達組織是利比亞危機的幕後策劃者,其目的是想在利比亞建立伊斯蘭王國。而利比亞反政府武裝成員在接受西方媒體採訪時,只承認他們內部的確有人來自阿爾蓋達組織。[87][88]
- 2011年5月2日,領袖奧薩馬·本·拉登因為行蹤敗露而遭到美國三棲特戰隊第六分隊刺殺身亡。
- 2011年5月27日,佔領也門南部阿比揚省首府。
- 2011年6月7日,東非領袖法祖·穆罕默德(Fazul Abdullah Mohammed)前往索馬里恐怖組織「青年黨」控制的地區,途中司機轉錯彎,誤駛至索馬里首都摩加迪沙市郊一個檢查站被截停,與警員爆發激戰,兩人被擊斃。
- 2011年6月16日,阿爾蓋達宣佈查瓦希里接替奧薩馬·本·拉登成為領袖。
- 2014年9月3日,查瓦希里宣佈阿爾蓋達組織在印度次大陸成立新分部[89]。
- 2015年1月14日,阿爾蓋達組織通過半島電視台聲稱其策劃了發生於2015年1月7日的查理周刊總部槍擊案。[90]
- 2022年7月31日,查瓦希里在阿富汗喀布爾被美軍無人機擊斃。
近年來被捕或被擊斃的阿爾蓋達高級頭目
以下是近年被擊斃或被捕的阿爾蓋達組織高級成員:
- 2003年3月1日,當時的阿爾蓋達三號人物哈立德·謝赫·穆罕默德在巴基斯坦落網。他涉嫌參與策劃「911」恐怖襲擊。
- 2003年8月14日,杜安·伊薩布丁在泰國首都曼谷被捕。他被認為是阿爾蓋達駐東南亞代理人,涉嫌策劃2002年印度尼西亞峇里島爆炸襲擊。
- 2004年6月18日,阿爾蓋達沙特頭目阿卜杜勒-阿齊茲·穆克林在沙特首都利雅得被擊斃。
- 2005年5月2日,當時的阿爾蓋達三號人物阿布·法拉傑·利比在巴基斯坦被捕。
- 2006年2月27日,沙特阿拉伯部隊擊斃阿爾蓋達在沙特負責人法赫德·法拉傑·朱瓦伊爾。
- 2006年6月7日,阿爾蓋達伊拉克分部領導人阿布·穆薩卜·扎卡維在美軍空襲中身亡。
- 2008年1月29日,美國在巴基斯坦北瓦濟裏斯坦用導彈擊斃阿爾蓋達負責阿富汗行動指揮官阿布·雷斯·利比。
- 2010年4月18日,駐伊拉克美軍和伊軍在薩拉赫丁省首府提克裏特聯合實施軍事行動,擊斃阿爾蓋達伊拉克分部頭目阿布-奧馬爾·巴格達迪和阿布-阿尤布·馬斯里。
- 2010年5月31日,美國國際恐怖組織搜索情報集團表示,阿爾蓋達組織已承認其三號人物、負責該組織阿富汗地區事務並掌管財務工作的穆斯塔法·阿布·耶齊德被擊斃。
- 2010年9月28日,巴基斯坦官員證實,阿爾蓋達組織的巴基斯坦分部頭目謝赫·法塔赫在當月26日的一次美軍無人機空襲中身亡。
- 2011年5月2日,阿爾蓋達組織首腦奧薩馬·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國海軍海豹特種部隊擊斃。
- 2011年,阿爾蓋達對外行動部長Sheikh Younis al-Mauretani被抓 。
- 2011年6月7日,阿爾蓋達東非負責人法祖爾·阿卜杜拉·穆罕默德被索馬里軍擊斃。[91]
- 2011年8月22日,阿爾蓋達二號人物阿亞提·阿布德·拉哈曼在巴基斯坦靠近阿富汗的邊境部族地區被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無人機擊斃。[92]利比亞籍的拉赫曼在拉登死後獲晉升為阿爾蓋達第二號人物,成為新領袖查瓦希里的得力助手,負責日常指揮工作。
- 2011年9月30日,阿爾蓋達組織阿拉伯半島分部重要人物、美籍也門裔激進派教士安瓦爾·奧拉基已在也門被擊斃[93]。
- 2012年1月19日,美國和巴基斯坦情報部門官員證實巴基斯坦阿爾蓋達頭目阿斯拉姆·阿萬被美國無人機擊斃[94]
- 2012年1月21日,阿爾蓋達阿拉伯半島高級幹部法赫德·庫索被無人機擊斃。[95]
- 2012年6月5日,匿名美國官員證實,阿爾蓋達組織二號頭目阿布·亞哈·艾利比在巴基斯坦部落地區遭到美軍無人機空襲喪生。[96]巴基斯坦塔利班隨後對英國《每日電訊報》記者表示,艾利比汽車確實被摧毀,但其本人不在現場,因而逃過一劫。由於無法前往現場勘查,雙方的說法都無法得到證實。一旦艾利比確實被美軍擊斃,將給阿爾蓋達組織造成重創。[97]
- 2019年9月23日,阿爾蓋達組織印度次大陸分部頭目阿西姆·烏瑪在赫爾曼德省穆薩卡拉地區被阿富汗和美國聯軍擊斃[98]。
- 2020年10月24日,阿富汗國家安全局表示,阿富汗安全部隊在加茲尼省擊斃了據信是阿爾蓋達組織二號領導人阿布·穆赫辛·馬斯里(Abu Muhsin al-Masri)[99]。
- 2022年7月31日,阿爾蓋達組織第二位首腦查瓦希里於阿富汗喀布爾被美軍無人機擊斃。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