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幅(英語:Blood chit)是飛行員所使用的身份證明,以在被擊落的情況下向外國平民傳達資訊並請求他們的協助,有時也被稱作「人物證明書」。英文中「Chit」一詞來自於18世紀的英式英語,起源自印地語「Citthi」。[1]

Thumb
向美國志願航空隊(飛虎隊)頒發的血幅,上書「來華助戰洋人,軍民一體救護」。
Thumb
韓戰聯合國軍飛行員攜帶的血幅。

血幅最初在1793年法國熱氣球飛行員讓·皮埃爾·布朗夏爾在美國演示熱氣球時使用,由於他不會說英語,且他無法控制熱氣球的着陸地點,因此美國總統喬治·華盛頓寫了一封信給他,內容為請求所有遇到他的美國公民協助他返回費城

中國抗日戰爭中,美國志願航空隊(飛虎隊)的成員隨身攜帶着帶有中文的血幅,以告知中國民眾該外國飛行員是在中國一方作戰,並請他們協助他。[2] 以下是一個例子:

「我是一個美國飛行員,我的飛機被摧毀了。我不會說你們的語言,我是日本人的敵人。請給我食物,並將我帶到最近的盟軍軍營,你會得到獎賞。」

在1941年美國正式對日宣戰後,美軍機組成員的救生包中帶有50種不同語言的血幅,承諾協助者將會得到獎賞,並繪有美國國旗以供識別。在亞洲作戰的美軍飛行員通常將血幅縫在他們的飛行員夾克上。有些特定的部隊的飛行服上亦帶有血幅。

相冊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