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蛋白質微陣列(英語:Protein microarray,亦稱為蛋白質晶片)是一種高通量方法,用於跟蹤蛋白質的相互作用和活性,並確定它們的功能,並大規模確定的功能[1]。 它的主要優勢在於可以並行跟蹤大量蛋白質。 該晶片由載玻片、硝酸纖維素膜、珠子或微量滴定板等支持表面組成,捕獲蛋白陣列結合到該支持表面上[2]。通常用熒光染料標記的探針分子被添加到陣列中。 探針和固定化蛋白質之間的任何反應都會發出熒光信號,激光掃描儀可以讀取該信號[3]。蛋白質微陣列是快速、自動化、經濟且高度靈敏,消耗少量樣品和試劑[4]

該晶片將不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分別置於微量板的不同孔內來進行蛋白質功能篩選的文庫。它實質上是cDNA陣列文庫的繼續。

製作

構建蛋白質陣列文庫的第一步是建立全長cDNA表達文庫,再將cDNA文庫轉化成蛋白質文庫。原則上所有cDNA都可以用於蛋白質文庫的構建,然而大多數蛋白質因不具備體外可檢測的生物活性,因而不適於文庫篩選。目前能適用於體外高通量功能篩選的蛋白質主要有細胞膜「表面蛋白」和「分泌型蛋白」。大部分分泌型蛋白質在氨基末端含有20至40個氨基酸信號肽。而膜蛋白均含有跨膜疏水性α螺旋結構。利用電腦程式可以預測這兩類蛋白,從而挑選相應的cDNA構建蛋白質陣列文庫。一旦cDNA文庫確定後,可將cDNA克隆到表達標記蛋白的載體內,應用高通量自動化的蛋白表達系統來表達和純化帶有標記的靶蛋白。

比較

和cDNA文庫相比,蛋白質文庫穩定性差,因為蛋白質易降解和沉澱。為了保證蛋白質的活性通常需要新鮮製備用於篩選的蛋白質。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