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哈邁德·薩爾曼·魯西迪爵士,CH(英語:Sir Ahmed Salman Rushdie,/sælˈmɑːn ˈrʊʃdi/;印地語:अहमद सलमान रुश्दी;1947年6月19日—),印度裔英美雙籍作家。
此條目可參照外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
生平
生於英屬印度孟買,14歲移居英國讀書,劍橋大學英皇學院歷史系畢業。其作品風格往往被歸類為魔幻寫實主義,作品顯示出東西方文化的雙重影響。他在英國支持工黨,並批評印度的保守派政黨。魯西迪現居美國紐約,並曾經在電影《BJ單身日記》客串。
2022年8月12日,魯西迪在美國紐約州肖托夸遇襲[3]。疑犯是來自新澤西州費爾維尤的24歲嫌犯馬塔爾,疑犯犯案前曾在社群媒體發表貼文大力支持伊朗政府與伊斯蘭革命衛隊,也廣泛地支持「什葉派極端主義」。事後,許多同業協會和著名作家齊聚紐約公共圖書館,高舉大字報聲援魯西迪,認為這次的刺殺事件凸顯思想和言論自由備受仇視,呼籲民眾共同維護這項最基本的人權[4]。
作品
1989年出版,魯西迪的《撒旦詩篇》[a](The Satanic Verses,或譯《魔鬼詩篇》)因為責駡伊斯蘭教的不公平,而遭伊朗精神領袖賽義德·魯霍拉·霍梅尼下達追殺令。追殺令由霍梅尼於1989年2月14日宣佈,英國在與伊朗交涉失敗後,於3月7日宣佈與伊朗斷絕外交關係。1998年兩國恢復外交關係,作為復交的前提,以穆罕默德·哈塔米總統為首的伊朗政府宣佈「既不支持也不阻止對魯西迪的刺殺」。
- 《格里茅斯》(Grimus)1975年出版,是科幻小說。
- 《羞恥 (魯西迪)》 1983年出版,以巴基斯坦為場景的政治小說。
- 《想像的家園》(Imaginary Homelands:Essays and Criticism,1981-1991)1991年出版,「這本集結了75篇論文和書評,涵蓋了文學、政治與宗教,被視為一部『世界主義─後殖民批評』的重要宣言。」[6]。
- 《摩爾人的最後嘆息》(The Moor's Last Sigh)1995年出版,是一部大型家族史詩小說。
- 《她腳下的土地》(The Ground Beneath Her Feet)1999年出版,小說,一位現代流行音樂歌手一生的故事。
- 《憤怒》(Fury)2001年出版,屬於哲理寓言小說。
- 《小丑薩利瑪》
- 《哈樂與故事之海》
- 《東方,西方》
- 《美洲豹的微笑:尼加拉瓜之旅》
- 《綠野仙蹤 (魯西迪)》
- 《兩年八個月又二十八夜》 (Two Years, Eight Months and Twenty-Eight Nights)2015年出版 ﹝繁體中文版﹞ 2017年出版,譯者:蔡宜容,麥田出版
註釋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