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1925年至1930年間在莫斯科開辦的大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國勞動者孫逸仙大學(俄語: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трудящихся Китая имени Сунь Ятсена),1928年更名為中國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中文通稱莫斯科中山大學,是俄羅斯一所已經廢校的大學,於1925年秋季在蘇聯支持之下成立於莫斯科,因孫中山的聯俄容共政策而誕生,故以「中山」為名。1930年夏天宣佈解散,前後歷時短短5年。
1925年11月7日,十月革命八周年之際,中山大學正式成立。[1]學校開辦時,全稱是「中國勞動者孫逸仙大學」,簡稱「孫逸仙大學」或「孫大」。學員來自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的中國班,約100人。校址位於莫斯科市克魯泡特金大街16號,距離克里姆林宮步行30分鐘,原為沙俄時期的莫斯科第一省立中學。[2]
莫斯科中山大學所招生的對象並不僅僅是中國國民黨人,更多的是中國共產黨人,是為當時國共合作的中國大革命培養政治理論骨幹的特殊學校。莫斯科中山大學採用小班制上課,課程主要有俄文、歷史(主要是各種革命史)、哲學(唯物論、辯證法、政治經濟學)、經濟地理、列寧主義、軍事科學等[3]:11。學制兩年。
1927年7月26日,由於受到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清黨」(四一二事件)的影響,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發表聲明:「取締」中山大學,並與之斷絕一切關係,同時命令各級組織嚴禁再向莫斯科派遣學生。在中山大學的由國民黨派遣的學生被遣返回國。托派的校長拉狄克被副校長米夫取代,米夫同時擔任了共產國際遠東部副部長。
1927年秋被人揭發中山大學內從事地下活動的「江浙同鄉會」反動組織。蘇聯國家政治保衛總局專門對此事進行調查,調查結果認為確有這種「反革命秘密小組織」存在。1928年7月15日,被蘇聯國家政治保衛總局列為「江浙同鄉會」12名骨幹的左權、陳啟科(二人都是湖南人)向來莫斯科參加中共六大的中共領導人投訴。瞿秋白、周恩來等人調查後,認為並不存在這樣一個組織。瞿秋白於聯共政治局寫信,對蘇聯格伯烏的調查結論提出異議。後來,共產國際監委、聯共監委(書記雅羅斯拉夫斯基)、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聯合組成審查委員會審理此事,最終做出了不存在「江浙同鄉會」這樣一個組織的結論,並由周恩來在中山大學全體師生大會上宣佈。
1928年春,更名為中國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4]。
莫斯科中山大學於1930年夏天宣佈解散,前後歷時短短5年。該學校地址為莫斯科沃爾宏卡街16號(位於今哈莫夫尼基區沃爾宏卡街克里姆林加油站)。
莫斯科中山大學對中國現代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培養了諸如:中國國民黨方面的內政部長谷正綱、蔣介石之子蔣經國、馮玉祥之子馮洪國、女兒馮弗能、馮弗伐、邵力子之子邵志剛、葉楚傖之子葉楠、于右任之女于秀芝,和共產黨方面的「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鄧小平、烏蘭夫、葉劍英、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何叔衡、楊之華、楊子烈、施靜宜、趙一曼、左權等都曾經是該大學的學生。蔣經國說過,烏蘭夫是跟他當年曾坐於同一椅、旁邊的同學。
台灣共產黨的骨幹成員謝雪紅也曾經在此就讀,並與蔣經國見過面。
據劉江南所著的《蔣經國傳》中描述,中山大學實際上只是蘇聯共產黨的一個黨團組織,學生每天需上至少4小時的俄文課,內容也跟現時人們所知道的文科天差地遠、甚至幾乎完全無關;學生每天都要撰文「反省」,匯報思想。
不過,中國籍學生的待遇,例如餐飲住宿,則比蘇聯國籍的本地學生的待遇為佳;蔣經國也曾感到「不好意思」,對蘇俄學生懷有同情。
曾經為中國國、共兩黨培養政、軍幹部的兩大學校,就是黃埔軍校和莫斯科中山大學。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