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足球運動中的球員位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場(英語:Midfielder;西班牙語:Centrocampista、Volante)是足球球員位置之一,縮寫為MF。[1]
中場球員位於前鋒(FW)與後衛(DF)之間,如右圖,中場球員的功能與位置可能有很大的變化。
防守中場(DM,防守中場)位置偏後,負責截斷對方進攻,防禦性較強。正中場(CM)活躍於中線上,藉由跑動與傳球製造機會。進攻中場(AM,進攻中場)位置偏前,協同前鋒得分,防禦功能較少。廣義的中場球員還包含邊中場(WM)及翼鋒(Winger)。[2]
中場球員的數量並不固定,主要取決於球隊使用的足球陣式。職業足球聯賽中,教練通常安排一名中場球員防守,其他中場球員攻守兼備,或以攻擊為主。中場球員通常是整場球賽中跑動里程最長的角色,因此出色的中場球員需要很高的技術及體能,以應付任何球賽中的攔截、帶球、射門、調動及傳球。[3]
防守中場(Defensive midfielder, DM)或防守中場,意大利稱之為「中央」(Mediano)、西班牙稱之為「中軸」(Pivote)、葡萄牙稱之為「門閂」(Trinco)、英格蘭稱之為「錨」(Anchor),南美洲暱稱其為馬卡報中場(Volante de marca)、阿根廷稱其為「5號」(Número cinco)、法國則稱其為「6號」(Numéro 6)。[4]
防守中場的首要任務是保護己方的球門,但他不僅專司防守,在發起進攻時也有重要作用。其位置通常比後衛稍前,或者專門盯人(Man mark),若有兩列中場球員,則防守中場通常位於後列[5][6][7]。若後衛移動向前參與進攻,防守中場亦可起補位之效[8][9]。優秀的防守中場需要擁有:對局勢的警覺、對敵方行動的預判、盯防、搶斷、攔截、傳球、良好的體格及體能,尤其看重視野與跑動能力。
防守中場可見於以下足球陣式:
控球中場(Holding midfielder)又稱墮後中場(Deep-lying midfielder),站位接近同隊的後衛[11] ,通常扮演供輸角色,傳球予其他更有攻擊性的隊友。控球中場可見於4-2-3-1或4-4-2鑽石陣式[12],咸認阿根廷名帥貝爾薩是最早啟用此角色的教頭[13]。
習慣上,若一隊有兩名控球中場,通常一名擔綱絞肉機(Destroyer),另一名為組織者(Creator,法國稱之為Harceleur「騷擾者」,德國稱之為Achter「8號」)。絞肉機負責搶斷、奪取球權、傳球給組織者,組織者則負責維繫球權、推進並長傳。絞肉機的早期名將包含瓦雷拉、斯泰爾斯、哈奇與塔爾代利,近代則有馬基利尼、卡斯利、馬斯查蘭奴與沙治奧·布斯基斯。組織者在早期有熱爾松與奧利塞赫,近代則有沙比·阿朗素與卡里克。
隨着時代演進,控球中場發展出第三種類型,稱為全能型控球中場(Carrier),兼具防禦與組織的功能,能夠配球給隊友,也能自行帶球。此角色的典型名將有西多夫、舒韋恩史迪加、盧卡·莫迪歷、羅德里等人,而小費南多、赫迪拉、卡斯米路及坎特則屬於有全能傾向的絞肉機。此外,亞亞·圖雷全盛期為全能型控球中場,體能下滑後才逐漸演變為組織者。[13]
指揮官(Regista)一名衍生於意大利名帥波佐的條理陣式[14][15],英格蘭稱之為墮後組織核心(Deep-lying playmaker)或散步型10號(Strolling 10)、巴西稱之為「中心中場」(Meia-armador)[16]。
雖然屬於控球中場,比起搶斷等防守技巧,指揮官更擅長傳球[17],喜歡從墮後的位置控制節奏、指揮攻勢。這個角色不要求體格或速度,但強調技巧,其球路比其他控球中場多樣,能夠短傳、長傳及塞球,並精於一腳傳(One-touch football)。[17][18][19]
出色的指揮官需要閱讀球賽的能力,利用大範圍視野發現空位、創造機會。名將包括派路、阿伯天尼、華達拉馬、哥迪奧拿、哈維、史高斯等人。此外,莫迪歷屬於全能型控球中場,但也具有很多指揮官的特質。[13]
中衛(Centre-half)源於十九世紀英格蘭的雙後衛「金字塔」體系,可攻可守,進攻時負責派球給五名前鋒。
1930年代後,隨着金字塔陣式(2-3-5)被WM陣式(3-2-5, 3-2-2-3)取代,中衛此一角色逐漸從足球界淡出,轉由後衛抵抗敵方前鋒的進攻,但由於歷史因素,中堅(CB)仍常被暱稱為「中衛」[20]。
在條理陣式(2-3-2-3)中,正中場(Centromediano metodista)若具有相當的防禦能力,也可視為一種中衛[15]。
此位置的名球員有荷西·安德拉德、鄧肯·愛華士、艾華拿度等人。
正中場(Central midfielder)掌握隊伍的節拍(Pacing),是攻守兼備的角色。能夠傳球助攻,甚至衝進敵方禁區內自行射門,也能在鋒線後維繫球權。進可以壓迫對方持球者,退可以防守球門(特別是防止對方長射)。
正中場可見於以下足球陣式:[21]
全能中場(Box-to-box midfielder)兼具攻守技能且體力充沛,能夠攔截、傳球、射門及保持球權,穿越不同半場(Box),從禁區到禁區,連結後防與進攻,跑動範圍極廣[22][23][24][25]。
全能中場在1980-1990年代蔚為主流,但在1990年代後,隨着4-4-2陣式逐漸被4-3-3 陣式和4-2-3-1陣式取代,典型的全能中場也逐漸減少,其區位由控球中場遞補[13]。名將包含馬圖斯、西多夫、舒韋恩史迪加、謝拉特、尼斯堅斯、蘇格拉底、甘比亞素、朴智星、艾辛、韋拉、馬治斯奧、林柏特、笠臣、普巴等人。
Mezzala發源於意大利的條理陣式與WM陣式,此角色行動迅速、攻擊性強,主要移動到禁區兩側前沿,逼迫敵方後衛盯防,為隊友製造空檔,並在必要時回防。代表者為戴巴拿。在英格蘭足球中,此一角色大多由全能中場擔當。[26][27][28][29]
進攻中場(Attacking midfielder, Offensive midfielder),又稱前腰、攻擊中場,常穿着10號球衣。許多進攻中場被視為球隊的組織核心(Playmaker)。[30][31]
進攻中場位置偏前,位於己方正中場與鋒線之間,為進攻創造空間[32][33]。意大利稱呼優秀的進攻中場為「四分之三」(Trequartista)或「吉光片羽」(Fantasia),這些球員靈活、機敏、組織力強且個人技巧高超,他們講究觸球技術,能夠盤帶、妙傳及遠距離射門,因此既能為前鋒製造機會,也能個人突破戰局[34]。然而,並非每位進攻中場都是「Trequartista」。許多進攻中場的站位較深,本質上就是助攻者,負責串聯比賽、控球或提供最後一傳。根據進攻中場所在位置,可以再細分為左進攻中場、中進攻中場與右進攻中場,無論如何,他們都是鋒線後潛在的射手。[35]
進攻中場可見於以下足球陣式:
咸認美斯、迪布尼、穆勒與大衛·施華是當代最出色的進攻中場。歷史上堪稱偉大的進攻中場則有馬勒當拿、柏天尼、朗拿甸奴與波歷克。
其他優秀的進攻中場包括迪高、史尼達、香川真司、卡蘇拿、庫比利亞斯、李華度、路錫斯基、法蘭斯哥利、古烈治、雲達華治、魯爾、法比加斯、列高巴、古天奴、卡卡、連加特、柏迪、B費等人。
相對於由防守中場擔綱的指揮官(墮後組織核心),推進組織核心(Advanced playmaker)位置靠前,利用持球技巧與閱讀能力,積極突破敵方空檔。推進組織核心大多善於助攻,能夠靠傳中(Crossing)、塞球(Through ball)與頭槌(Head knockdown)替隊友製造機會,也能藉由盤帶(Dribbling)與傳切戰術(Give-and-go)衝進敵方禁區自行入球。[2]
推進組織核心在英格蘭暱稱為「Hole」,在法國稱為「球賽領袖」(Meneur de jeu)[36]。這個角色往往與十號球衣聯繫,是球隊的明星。[35]
典型的推進組織核心包含濟科、托迪、列基美、迪布尼以及奧迪加特。另外,某些推進組織核心的位置較為彈性,保留後撤餘地,例如施丹、雷·哥斯達、大衛·施華、恩尼斯達、妮絲比等人。[37][38][39][40][41]
鏈接中場(Volante de enlace)源於西班牙足球,在阿根廷與烏拉圭稱為「鈎子」(Enganche)[36],在歐洲比在南美更常見,傳統上穿着8號球衣。鏈接中場穿梭於中場與鋒線之間,兼具入球與防守的職責。相較於影子前鋒或第二射手,鏈接中場堪稱前場多面手,透過創造機會和分球製造流動性,兼具球技與戰術,能夠在鋒線後遠射,更必須有力量從中場往前線強行推進。其視野不如組織核心寬廣,但入球往往更多。
歷史上著名的鏈接中場包含「金箭頭」迪史提芬奴、「球王」比利、「小孩」華達拉馬、古烈治、迪比亞路、列基美等人。現代則有賓拿度·施華、柏基達、霍頓等名將。
偽進攻中場(False attacking midfielder)源於意大利足球的4-3-1-2陣式,看似進攻中場,卻會後撤至指揮官的深度,誘敵深入,以製造隊友突破的空檔,必要時也可以協防或遠射[42]。這個角色必須兼備技巧、組織性、跑動能力以及對局勢的判斷力。典型的偽進攻中場是韋恩·朗尼,雖然身着十號球衣,又是主要射手,但他經常撤回中線以維繫球權並調整全隊攻勢。[43]
偽十號(False 10)又稱中央翼鋒(Central winger),概念類似前鋒的偽九號。有別於通常位於鋒線後方中央位置的典型進攻中場,偽十號持球後可以大幅走位,進入兩翼,協同翼鋒或邊後衛進攻。敵方中場如果不能相應走位,己方可在單側獲得人數優勢;一旦走位,己方也能獲得中路的空檔。若己方前鋒或偽九號後撤,成功吸引對手,偽十號則從中路突襲。這類球員往往練過翼鋒,常見於偽裝成4-3-3或4-2-3-1但實為4-6-0的陣式。[44]
邊中場(Side midfielder, Wide midfielder)常被與翼鋒混淆。此角色常穿8號球衣,活躍於足球場中線兩端、瀕臨邊線處,擅長往敵方禁區傳中(Cross),並反制敵方的傳中,移動速度快,並善於盤帶,也可以控球,讓身後的閘位球員進行疊瓦式助攻(Overlap)。[48][49]
歷史上,英格蘭足球曾有類似的角色翼中場(Wing-half),但更側重於防衛,在1980年代後演變為邊後衛。[50][51]
邊中場可見於以下足球陣式:
現代足球中,廣義的翼鋒或邊鋒(Winger)指由邊路進攻的非後衛球員,包含左右邊中場(LM & RM)、左右進攻中場(LAM & RAM,又稱邊前衛)與左右前鋒,不包含左右翼衛(LWB & RWB)或左右邊後衛(LB & RB)[48]。
翼鋒主要在邊線進攻,經常需要擺脫對手邊後衛的糾纏,接駁球場中央隊友的傳球,或向攻擊球員傳中以製造攻勢,所以翼鋒一般都擁有過人的速度與節奏感、優異的盤扭技術和傳球能力,以及必要的急智。此外,有的翼鋒也能自行射門,或是帶球後撤到中場位置。[52]
在十九世紀晚期的2-3-5陣式中,翼鋒分佈於邊線附近,奪得球權後傳中給內鋒或中鋒,幾乎是純攻擊、不防守的角色[53]。史丹利·馬菲士與吉米·莊士敦是這一時期的典型代表,此時翼鋒往往被稱為「外鋒」(Outside forward)。
然而,在1966年世界盃當中,冠軍隊英格蘭在準決賽完全沒用上翼鋒,主帥藍西爵士這一調度被稱為「無翼奇蹟」,由此衍生出現代的4-4-2陣式[54][55]。此後,翼鋒在傳中攻擊之餘,也會被希望參與回防,輔助己方邊後衛夾擊對方的翼鋒(Double-marked),因此翼鋒逐漸由前鋒變為類似中場的角色。[52]
除此之外,球員的個人特色能在翼鋒這一角色上別有發揮。例如利用體格粗壯、射程寬廣的「Wide target man」擔任翼鋒,球路類似中鋒,在邊路強行推進或進行空戰,擠開邊後衛便可射門,盧卡古是這種變化的出色代表[56]。過去文迪蘇傑在尤文圖斯時,教頭艾歷尼利用文迪蘇傑的射手能力強攻左路,在邊上進行空戰並創造空間,為對手製造不少壓力。[57]
翼鋒可見於以下足球陣式:
2000年代安察洛堤麾下的AC米蘭以聖誕樹陣式見長,以邊後衛制寬,是不用翼鋒的經典案例。
當代出色的左腳翼鋒包括:美斯、傑斯、維辛迪、洛賓、柏度、迪馬利亞、巴利、馬列斯、夏薩特、盧卡古、貝拉迪等。
當代出色的右腳翼鋒包括:C朗、費高、文仙尼、祖亞昆、列貝利、哥利斯馬、蘭尼、山齊士、列奧斯、尼馬、麥巴比、史密芙等。
另外還有左右開弓的孫興慜。
傳統上,翼鋒因慣用腳而有擅長的邊路,右腳將通常走右邊路,左腳將通常走左邊路[58]。內切型翼鋒(Inverted winger)恰好相反,慣用腳靠近中央,能夠伺機切入大禁區18碼內傳球或射門[59][60],因此敵方翼衛必須後撤防守,己方因此獲得更多空間[61],並增加射門攻擊的機會[62][63][64][65][66]。因此,皇家馬德里、拜仁慕尼黑等球會很常故意把翼鋒球員「放錯邊」,例如荷西·摩連奴會將迪馬利亞配在右翼、C朗配在左翼[67][68][69];積普·希基斯將洛賓配在右翼、列貝利配在左翼[70][71]等等。
內切型翼鋒名將包含美斯[72]、美謹·韋冰露[73]、夏薩特[74]、沙拿、貝拉迪[75]等人。在德國足球當中,此一角色稱為「空間侵略者」(Raumdeuter),從邊路內切進入門前中央處,接球射門或助攻,並以穆勒作為經典代表。[56][76]
偽翼鋒(False winger),又稱七號中場(Seven-and-a-half),通常被部署在邊路上,卻會在球賽中逐漸切入中路,己方在中路取得人數優勢,對方的邊後衛則被拉進中路跟防,進而出現空檔,因此又被稱為「非中軸組織核心」(Non-axial playmaker)。代表者為拿斯利。[77][78][79][80][81][82][8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