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中国将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羅瑞卿(1906年5月31日—1978年8月3日),原名其榮,因長得高大而有羅長子之稱,四川南充人,中國工農紅軍、中國人民解放軍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之一,曾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解放軍總參謀長等黨、政、軍要職,授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軍銜。
羅瑞卿 羅其榮 | |
---|---|
第三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 | |
任期 1959年9月—1965年12月 | |
前任 | 黃克誠 |
繼任 | 楊成武(代) |
第一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部長 | |
任期 1954年9月—1959年9月 | |
前任 | 首任 |
繼任 | 謝富治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大清四川省順慶府南充縣 | 1906年5月31日
逝世 | 1978年8月3日 西德巴登-符騰堡州海德堡 | (72歲)
籍貫 | 四川南充 |
國籍 | 大清(1906年–1911年) 中華民國(1912年–1928) 中華民國(1928–194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978年) |
政黨 | 中國共產黨 |
配偶 | 郝治平 |
兒女 | 兒子:羅箭、羅宇 女兒:羅峪田、羅峪平 |
母校 | 黃埔軍校 |
職業 | 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副國級領導人 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 |
獲獎 |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二等紅星獎章(1933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八一勳章(1955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獨立自由勳章(1955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解放勳章(1955年) |
軍事背景 | |
效忠 | 中國共產黨 |
服役 | 國民革命軍 中國工農紅軍 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 |
服役時間 | 1926年-1978年 |
軍銜 | 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上校(1938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軍大將(1955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1957年) |
羅瑞卿早年考入黃埔軍校,隨後參加國民革命軍北伐,之後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後參加紅四軍,擔任紅四軍政治部宣傳部長等職位,之後改為紅一軍團保衛局局長,隨中央紅軍進行戰略轉移。抗日戰爭期間,擔任抗日紅軍大學校長、十八集團軍野戰政治部主任等職位。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羅擔任晉察冀中央局、華北軍區政治部主任兼第二兵團第一政治委員,率領第二兵團參與石家莊、太原戰役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其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首任部長、第2、3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南方大學教授等職。文化大革命期間,因羅瑞卿事件而被批判,後跳樓負重傷。文革結束後平反。1978年赴西德治療腿疾時病逝。
1906年5月31日,羅瑞卿出生於四川南充舞鳳鄉清泉壩馬家坡,此後在村中讀私塾。1920年,考入南充北區大林寺高等小學。1923年,受其外祖父資助考入南充縣立中學。1926年7月離家出走,到考入成都高等蠶桑學校,但因湊不足學費未能入學。1926年10月在重慶結識了共青團四川省委工作的任伯芳,與任伯芳一起考入國共合作創辦的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即黃埔軍校武漢分校),12月乘船東下武漢。1927年2月1日編在入伍生總隊(黃埔軍校第六期)政治第一大隊第二隊,與陳伯鈞同學。1927年四一二事件,國共合作破裂。1927年5月中旬至6月下旬,黃埔軍校武漢分校被編入葉挺指揮的中央獨立師第一團,參加討伐夏斗寅和西征楊森的戰鬥[1]。後因作戰表現出色,團長藍騰蛟調到團部當傳令兵。1927年7月中下旬,黃埔武漢分校被改編為第二方面軍軍官教導團(團長葉劍英)東征討蔣,羅瑞卿編入共產黨員葉鏞為連長的第二連任副班長。1927年8月2日教導團由武昌沿江東下,準備參加南昌暴動,船到黃石,傳來了南昌暴動的消息,張發奎擔心教導團也發生叛亂,8月4日在九江把教導團繳槍,願走願留自便。當天晚上中共在教導團的負責人陳毅召集共產黨員開會決定已暴露的黨員分散,或去南昌找叛軍,或回鄉從事農民運動。羅瑞卿領了十幾塊錢路費回到了武漢,8月中旬至9月下旬傷寒病入仁濟醫院住院一個多月。出院後住在漢口四川會館。由於武漢的白色恐怖越來越厲害,1928年1月羅瑞卿離開武漢到湖南常德。1928年2月去澧州,經任伯芳介紹在魯滌平所屬第二軍教導師政治部宣傳科任上尉宣傳員。1928年6月離開魯部隊到長沙。1928年8月羅瑞卿和任伯芳一起到上海。1928年10月,「經和黨中央接上關係的任伯芳介紹,同中央軍委的工作人員歐陽欽接上了頭,在上海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2]
1929年,受中共中央軍委派遣,離開上海赴湘鄂西蘇區紅軍,後因交通堵塞折返上海。次月,赴正在閩西的紅四軍工作,後到閩西上杭蛟洋游擊隊任教官。5月,朱德、毛澤東率部再次入閩。羅瑞卿與傅柏翠、曾省吾率部協同紅四軍作戰,掩護紅四軍向龍巖前進。同月,上杭蛟洋游擊隊改編為紅59團,傅柏翠任團長,羅瑞卿任參謀長。次月,部隊紅四軍第四縱隊,傅伯翠任司令員,張鼎丞任黨代表,羅瑞卿任參謀處主任。9月,紅4縱隊參加攻打上杭的戰鬥,被調任第二縱隊五支隊任黨代表。10月,率部隨紅四軍主力出擊東江、長汀,隨後調往二縱隊政治部任宣傳科長。12月,參加古田會議,次年改為第二縱隊政治部主任[3]。
1930年,部隊進行整編,部隊改為紅四軍第十一師,羅瑞卿任黨代表,後改任政治委員[4]。之後指揮參加攻佔吉安、峽江的戰鬥。12月,參加中共第一次反圍剿戰爭,並率部在龍岡戰鬥中與其他部隊誘敵深入,一舉全殲張輝瓚兩個旅和師部,並活捉國軍十八師師長張輝瓚。次年,羅瑞卿與曾士峨率部向東追擊譚道源師,殲滅三千餘人。3月,隨紅一方面軍主力向南轉移,參與中共第二次反圍剿戰爭;5月16日,與曾士峨奉命率紅11師搶佔觀音崖隘口,協助紅軍主力圍殲王金鈺部第28師大部和第47師,在該戰中身負重傷,直至年底才康復[5]。12月,任紅四軍政治部宣傳部長兼四軍隨營學校政治委員。
1932年3月,紅一軍團進行整編,羅瑞卿任紅四軍政治委員。次月,與王良率部參加漳州戰役,全殲張貞國軍第49師。5月,回師贛南中央蘇區。7月10日,指揮紅四軍參加南雄、水口戰役,先後擊潰粵敵15個團。8月,羅指揮紅四軍主攻樂安、宜黃,全殲國軍第27師,俘獲五千餘人。10月,率部參加建黎泰戰役,次月佔領建寧、黎川、泰寧廣大地區。11月,部隊北進,佔領資溪、金溪。1933年,羅改任紅一軍團保衛局局長,參與指揮中共第四次反圍剿戰爭。2月,羅與徐彥剛率紅七師、九師參加黃陂伏擊戰,全殲國軍第52師,活捉師長李明。3月21日,參加草台岡戰鬥,國軍第11師大部被殲。同年9月,參加中共第五次反圍剿戰爭。
1934年1月15日,羅瑞卿赴瑞金,出席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此後,隨紅一軍團參加三溪圩、廣昌、溫坊戰鬥等。10月,率領一軍團保衛局隨中央紅軍開始戰略轉移。1935年,參加強渡烏江。並為中共中央政治局遵義會議作外圍警戒工作[6]。1月,率部六渡赤水,5月19日,羅瑞卿改任中央紅軍先遣隊參謀長,並率先遣隊通過大涼山彝族區,參與指揮強渡大渡河等。此後翻越夾金山、雪山,抵達毛兒蓋,後到達班佑。9月20日,紅一方面軍和軍委縱隊整編為陝甘支隊,羅瑞卿任第二縱隊政治部主任,次月與彭雪楓、李富春率第二縱隊到達陝北吳起鎮。不久調任紅一方面軍保衛局局長,並參加直羅鎮戰役。
1936年2月至5月,羅隨紅一方面軍參加東征戰役,之後返回陝北,擔任抗日紅軍大學教育長,隨後作為中共代表團成員隨周恩來赴西安解決西安事變。1937年,擔任抗日紅軍大學校長。1938年,任抗日軍事政治大學副校長[3]。2月,赴武漢,代表八路軍總部參加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召開的政治工作會議,掛上校軍銜[7]。此後數年一直擔任抗大校長,培養中共幹部[8]。
1940年2月,抗大總校從陝北遷移到山西,此後羅瑞卿調任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野戰政治部主任。8月,協助彭德懷指揮安排百團大戰中的政治工作,並組織戰地工作巡視團赴晉冀魯豫地區幫助部隊整頓。同年10月,參加指揮關家垴戰鬥。1941年,羅瑞卿在遼縣桐峪鎮與郝治平結婚。同年4月,被任命為華北軍委分會委員。1943年,羅瑞卿奉命返回延安。1945年春,羅瑞卿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被選為候補中央委員。
1945年8月18日,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決定,組織晉察冀中央局。羅被任命為晉察冀中央局副書記、晉察冀軍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此後趕赴張家口,與聶榮臻、蕭克等組織綏東戰役。10月,擔任新組建的晉察冀第二野戰軍政治委員。次月,擔任冀熱遼中央分局第二書記、第二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9],隨即率部赴承德,指揮古北口保衛戰[10]。1946年1月,國共雙方達成停止軍事衝突的協議,並組成由國共美三方軍事調處執行部,羅瑞卿被任命為中共方面參謀長[3]。
同年秋,解放戰爭爆發,國民黨部隊進攻中原解放區。同年7月,羅瑞卿協助聶榮臻進攻山西大同,但是並未攻下[11][12]。1947年,參預指揮保南戰役,其次組織晉察冀軍區部隊整訓與補充。6月2日,羅瑞卿任晉察冀野戰軍第一政治委員,楊得志任司令員。隨後參與指揮青滄戰役,攻克青縣、滄縣、永清。隨後發起保北戰役,攻克徐水、固城。9月,率部發動大清河北戰役,重創國軍第16軍。11月,與楊得志指揮部隊發起石家莊戰役,攻佔石家莊[13]。1948年1月,與楊得志指揮晉察冀野戰軍發起淶水戰役,殲滅傅作義部32師,35軍軍長魯英麟兵敗自殺[14]。1948年5月,羅瑞卿被任命為華北軍區政治部主任兼第二兵團第一政治委員。此後,率領其部連克古北口、昌黎、石門鎮、淶水等地,殲滅國軍三萬餘人。12月,第二兵團參加平津戰役,再出平綏線,全殲國軍第35軍[8]。
1949年1月,率第二兵團進至北平北部,進行圍城。此後部隊整編,其改任華北軍區政治部主任兼第十九兵團政治委員[8]。同年3月,出席在西柏坡召開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之後,任太原前線司令部副政治委員和總前委第一副書記及太原軍管會副主任,協助徐向前組織太原戰役[15]。4月下旬,協助周士第指揮最後攻城,並佔領太原。6月,離開太原調往北平,出任中央軍委公安部部長。並於9月,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8]。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羅瑞卿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隨後,其主持召開第一次全國公安工作會議,討論公安機關的組織工作及方針政策。之後,被任命為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政務委員、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政務院政治法律委員會副主任、政法辦公室主任、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部長;次月,兼任北京市公安局局長。1951年7月,羅瑞卿以公安部長名義公佈《城市戶口管理暫行條例》,並在該年起展開全國性的三反、五反運動[16]。1953年,兼任中央人民公安學院院長。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公安軍大將軍銜及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3]。
1956年,主持召開第一次全國公安政治工作會議等,主持肅反及經濟保衛工作;次年,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戶口登記條例等法律法規等。1959年以後,任國務院副總理、國防部副部長、中央軍委秘書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國防工業辦公室主任、中央軍委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3]。1961年,與賀龍、聶榮臻主持召開國防科工委北戴河工作會議,研究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縮短國防工業生產建設戰線問題,對國防工業的科研、生產、基本建設進行調整[8]。
1962年秋,林彪病重。毛澤東指定賀龍代林彪主持軍委工作,稱:「軍隊的工作,以後靠你了!」之後,中央軍委內部日漸分裂為賀龍、羅瑞卿為首的一派和林彪、葉劍英、聶榮臻、楊成武等人的一派。雙方在林彪病情、「大學空軍」運動和全軍大比武等事件上不斷發生摩擦與鬥爭。[17]1965年12月11日,羅瑞卿由昆明臨時調往上海,參加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在會上,林彪、葉群、吳法憲、李作鵬等人在毛澤東首肯下[18],對羅瑞卿進行突然襲擊,被指責為「反對突出政治」、「反對林彪」。隨後,被調離軍事工作領導崗位[19]。1966年3月,京西賓館會議上,羅瑞卿被掛上「篡軍反黨」、「反對毛主席」、「反對毛澤東思想」而受到批判。3月18日,羅瑞卿從三樓跳下導致雙腳跟骨受傷,被送入北京醫院治療[20]。同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召開,劉少奇主持批判「彭真、羅瑞卿、陸定一、楊尚昆的『反黨錯誤』」,並決定停止和撤銷該四人全部職務[21]。羅瑞卿因此被停止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等職務。同年10月,羅瑞卿逐漸康復;但12月,被紅衛兵劫出醫院,押到海淀區羅道莊的北京衛戍區部隊駐地。1967年4月3日,因傷口長期未癒,被送入解放軍總醫院治療,治療期間經常被提訊或批鬥。1969年初,做左小腿截肢和左股骨頭切除手術。1973年1月,因冠心病、高血壓等病住院治療。之後復發再次住院。同年11月,被解除監護。12月21日,毛澤東在參加中央軍委會議時,表示其是「聽了林彪一面之辭,錯整了羅瑞卿」[22]。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政治上得到平反。1977年,參加中共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委員,並被任命為中央軍委常委、軍委秘書長。1978年,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發表後,促成《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在《解放軍報》上發表,推動了「真理標準大討論」的開展[23]。7月赴西德海德堡大學骨科醫院治療腿病,於8月3日突發心肌梗塞病逝。兩日後,中央派專機將羅瑞卿的靈柩接回北京,鄧小平、葉劍英等前往機場迎靈。1978年8月12日,中共中央召開追悼會,天安門廣場、新華門、外交部下半旗致哀,鄧小平致悼詞[24][25]。羅瑞卿的骨灰安放在北京市八寶山革命公墓。
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毛澤東評價羅瑞卿時說:「天塌下來有羅長子頂着」[20]。
1967年,葉劍英就羅瑞卿的跳樓作了一首詩,其中「將軍一跳身名裂,故人回首成永訣」套改自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追嘆西漢名將李陵的名句「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對此,周恩來嚴厲批判其「完全站到羅瑞卿一邊」[2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