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粒體外膜(英語:outer mitochondrial membrane,縮寫為「OMM」)是位於線粒體最外圍的一層全封閉的單位膜,是該細胞器的界膜。線粒體外膜厚度約為6-7nm,較線粒體內膜平整光滑。線粒體外膜中磷脂與蛋白質各自的總質量幾乎相等,兩者比例約為0.9:1(其中心磷脂與磷脂的質量比約為0.03:0.97),與真核細胞細胞膜的同一比例相近。線粒體外膜中的標誌酶是單胺氧化酶,這種酶能阻止胺神經遞質(如降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作用。
功能
線粒體外膜不僅參與膜中磷脂的合成——因為它還包含參與諸如脂肪酸鏈延伸、腎上腺素氧化以及色氨酸生物降解等生化反應的酶類,線粒體外膜也能同時對那些將在線粒體基質中進行徹底氧化的物質先行初步分解。有研究發現,線粒體外膜中的分選和組裝機器(sorting and assembly machinery,縮寫為「SAM」)在外膜蛋白質的整合與組裝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1]
通透性
線粒體外膜中含有眾多稱為「孔蛋白」的整合蛋白,這些蛋白質擁有相對較大的內部通道(寬約2-3nm),這使線粒體外膜對分子量小於5000Da的分子完全通透。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簡稱「ATP」)、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簡稱「NAD」)、輔酶A(coenzyme A,簡稱「CoA」)等分子的分子量都小於1000Da,所以這些分子都能自由進出線粒體外膜。分子量大於上述限制的分子則需通過線粒體膜轉運蛋白的主動運輸來進出線粒體。細胞凋亡過程中,線粒體外膜對細胞色素c等多種存在於線粒體膜間間隙中的蛋白質的通透性增加。[2]由於線粒體外膜的通透性非常高,所以線粒體膜間間隙的環境與細胞質基質的十分接近。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