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絕症(英語:terminal illness)是醫學意義上無法醫治的致命永久性疾病。有些疾病在以前是絕症,之後出現治療方法後就不再是絕症,所以絕症這個詞有時效性。末期疾病[1](英語:terminal illness,end-stage disease)為其近義詞,是指一種無法治癒或充分治療的疾病,並可合理預期會導致患者死亡;此術語用於進行性疾病,如癌症或晚期心臟病,而非重大創傷。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2年1月26日) |
此條目內容疑欠準確,有待查證。 (2022年1月26日) |
資料庫編號 | 發現資訊 | 控制療法 | 技術資訊 | ||||
---|---|---|---|---|---|---|---|
疾病名稱 | ICD-10 | ICD-9 | 發現年份 | 發現者 | 發明年份 | 發明者與療法 | 病原/現狀/備註 |
克雅二氏病 | A81.0 F02.1 | 046.1 | 1920年 | 德國神經學家Hans Gerhard Creutzfeldt和Alfons Maria Jakob | 2003年 | 沒有根治療法,但Pentosan polysulphate(簡稱PPS)被認為可以減緩疾病進展,但沒有發現療效證據 | 朊毒體
新變種——變種克雅二氏症(vCJD),可能透過食用或接觸患有瘋牛症的病牛而感染 |
格斯特曼綜合症 | A81.9 | 046.71 | 1936年 | 奧地利醫師約瑟夫·格斯特曼 ,恩斯特·斯特勞斯勒和伊利亞·申克 | 2020年 | 沒有根治療法,但單株抗體PRN100被認為可治療疾病,但沒有發現療效證據。 [2]金剛烷胺、阿糖腺苷等只可能舒緩病情;阿昔洛韋、干擾素和兩性黴素B對病情無效。[3] | 朊毒體 |
致死性家族失眠症 | A81.9 | 046.72 | 1983年? | 意大利神經學家/睡眠專家 Ignazio Roiter | 2015年 | 沒有任何療法;但他克莫司和阿司咪唑被認為具備潛在的可減緩疾病進展療效[4],然而缺乏後續證明。 | 朊毒體 |
有一些疾病如瘟疫的天花是以免疫療法防止感染,並無直接消滅病原體的方法,所以這些疾病只是在公共衛生領域得到控制,嚴格來說疾病作為絕症的本質並未消除(有人曾提出天花可作為生化武器,現有少部份毒病樣本在實驗室培養)。
資料庫編號 | 發現資訊 | 根治資訊 | 技術資訊 | |||||
---|---|---|---|---|---|---|---|---|
疾病名稱 | ICD-10 | ICD-9 | 發現年份 | 發現者 | 根治年份 | 根治者與療法 | 病原/現狀/備註 | |
愛滋病 | B24 | 042 | 1981年6月5日 |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 1995年( 有效療法,但不能根治 ) | 美國華人何大一醫生發明雞尾酒療法,能大幅緩解愛滋病患者的病發程度,但注意並不能完全根治該病 |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病毒源頭說
與人類的HIV病毒相同的病毒在非洲的小人猿(黑猩猩)中都有發現,但這並不能確定愛滋病的來源就從黑猩猩到人類,或人類和黑猩猩的來源是從第三方獲得的。 | |
天花 | 前1157年 | 考古學家在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木乃伊的屍體上找到了天花病患造成的傷痕 | 1796年 | 英國醫生愛德華·詹納發明牛痘接種 | 天花病毒 1980年5月8日,世界衞生組織正式宣佈「地球上的人類已免於天花疾病」。 | |||
黑死病 | 1340年代 | 在中亞或東亞初發,初次擴散到全歐洲 | 18世紀 | 自然消亡(最後一次大規模傳播是莫斯科瘟疫) | 目前被接受的推論為鼠疫桿菌,而症狀和鼠疫相近一說也被普遍接受 而黑死病病原體已無從考究,亦被認為已滅絕 | |||
白喉 | 1613年 | 初次在西班牙爆發,及後在多地傳播 | 1890-1920年代 | 初期為白喉抗毒素,及後為白喉疫苗接種(當今升級為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疫苗聯合接種),以及多種抗生素和激素被發明用於治療此病 | 白喉桿菌 致死率
致死率為5%~10%,並在小於5歲的兒童和大於40歲的成年人中可達到20%之高。 現時美國所有學童都必需接受白喉、百日咳、破傷風三合一疫苗注射。 | |||
百日咳 | 1906年 | 1906年由朱爾·博爾代和奧克塔夫·根古發現百日咳桿菌與該病的聯繫 | 1940年代 | 百日咳疫苗問世與多種抗生素被發明用於治療此病 | 百日咳桿菌 主要病患
主要病患為孩童,有一半的個案是一歲以下的嬰兒,且此病較常發生在女孩身上 | |||
破傷風 | 最早記錄於公元前四世紀,但清晰記載於1889年 | 日本醫學家北里柴三郎從人類受害者身上分離出破傷風梭菌,後來證明這種細菌為破傷風的直接原因 | 1920年代 | 破傷風疫苗的問世與多重抗生素以及重症手術介入治療 | 破傷風梭菌 主要病患、致死率與疫區
破傷風是威脅新生兒健康的一種疾病,也可能感染其他有開放性損傷的人或動物。普遍來說死亡率在20-40%。目前破傷風在發達國家已獲得控制,主要疫區幾乎都集中在第三世界國家。 | |||
惡性腫瘤(含癌症、肉瘤等) | D00 | 140—239 | 16世紀與17世紀 | 驗屍確定癌症為死因 | 1940年代後期開始 | 外科手術、放射線治療、生物療法、基因療法及藥物化學療法,以及21世紀開始流行的標靶治療、光動力療法等,但注意對出現遠端轉移的病例效果有限 | 自體異常細胞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