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圍城戰,戴潮春事件系列戰役之一,嘉義地方豪族黃豬羔、嚴辦等,偕天地會戴彩龍等反政府軍紅旗部隊,自農曆三月廿八日起至六月初八日之間包圍嘉義縣城的戰事。清軍守城指揮官為安平水師協副將王國忠,圍城期間,城內屢遭糧盡,多賴嘉義仕紳發貲賑濟、運送糧米,得以支撐至臺灣鎮總兵林向榮率兵勇解圍。[1]
背景
清領時期,朝廷以臺灣孤懸海外,唯恐將領叛亂擁兵自重,全島駐軍編制不多,甚至18世紀乾隆朝之後,全臺人口大量增長,駐軍數量調整幅度亦不高[2][3]:375-378,官民比例失衡導致有治安不佳的問題,所以當地方若有武裝械鬥衝突,政府多要求地方豪族出「團練」協助鎮壓,自嘉慶年間蔡牽事件後,透過民間自組「團練」、「聯境」參與城防、隨同營兵征戰的現象日益普遍[4]:172-175,導致臺灣地方若出現叛亂,各莊之間民間武備力量強大,單憑官軍之力往往無法直接鎮壓。[5]:96-103
郡城籌防
同治元年(1862年)春,戴潮春及天地會眾在大墩一帶搶糧倡亂。[6]三月間,臺灣道道臺孔昭慈逢春巡北上,檄召臺灣北路協副將林得成、淡水同知秋曰覲南下平亂,卻接連兵敗。三月二十日,天地會攻下彰化縣城,孔昭慈仰藥自盡。彰化縣城失陷消息傳至臺灣府城,原臺灣府知府洪毓琛原已升漢黃德道,為撫慰民心,自請改調臺灣道,留臺平叛。[1]
洪毓琛在臺灣府設籌防局,以舉人黃景祈、吳尚震、拔貢生黃應清等為籌防局長,因彰化縣至臺灣府路程綿延,中途投敵村莊甚多,如蕭壟庄有黃文滔,嘉義縣則有呂仔梓、吳仔墻、黃豬羔、嚴辦等悉揭竿響應,致使南北訊息不通,遂於各處設腰站,傳遞文書,並修築城垣,為此向洋商籌借十五萬兩[7][8][a],約以關稅抵債。[9]
過程
同治元年(1862年)農曆三月下旬,臺灣鎮總兵林向榮原駐軍臺灣府城,聞彰化城陷,為堵防臺灣府城,先遣派安平水師協副將王國忠(嘉義人)、游擊顏常春(龍溪人)前往嘉義,戍守嘉義城。[10][9][6]:280-281
顏常春率領百餘名番勇部隊途中行經柳仔林(嘉義縣水上鄉[11])遭股首黃豬羔截斷,只得一邊行軍、一邊作戰,終於至三月廿八日抵達嘉義縣城,與王國忠率領水師部隊 50 名會師,倉促備戰守城;當日入暮之際,黃豬羔率眾冒死攀堞攻城,顏常春守軍先以瓦石拋之,不退,後改以火藥拋擲,黃軍始潰,守軍開門出擊、驅逐賊黨,但周遭村莊仍慘遭搶掠、屋舍焚毀。嘉義縣城鄉紳王朝輔、陳熙年遂會同百姓至城隍廟,焚香設誓,並聯絡各庄,約同官兵,戒嚴抗賊。[1][9]
柳仔林庄黃豬羔被擊退之後,聯絡埤堵庄羅豬羔、湖仔內庄(今嘉義市湖內里)羅昌,以及同庄的黃萬基、黃大戇圍困嘉義縣城,也引介天地會戴彩龍(戴雲從)、小埔心陳弄、牛朝山嚴辦、西螺廖談的部隊參戰。[1][10]
同治元年(1862年)四月初七,總兵林向榮率 3000 兵勇自府城北上馳援,並以都司陳寶三為總帶,令甯長敬督辦軍糧[b],四月初九駐軍八掌溪南岸的崩埤庄[c](今臺南市後壁區),與據守南靖厝(今嘉義縣水上鄉[11])、後寮仔(今嘉義縣鹿草鄉)的賊軍對峙,展開崩埤戰役。天地會戴彩龍,偕陳弄、嚴辦、黃豬羔、賴阿矮、王新婦、黃房、黃山虎等數萬眾來攻,雙方鏖戰許久。[1][11]
農曆四月間雨季溪漲,清軍便將糧餉屯駐鹽水港,四月廿八日,賊軍發動進攻,佔領白沙墩庄(今臺南市後壁區,偏鹽水區),截斷清軍糧道。四月廿九日,清軍出營,意圖奪回白沙墩,過程中義首林有才火藥用盡,欲向澎湖水師部隊商借,卻被拒絕。澎湖水師部隊後被敵軍包抄夾攻、登時腹背受敵,水師協守備蔡守邦、署把總李連升、外委周得榮皆久戰不支,落水而亡。[1]
嘉義縣城膠着期間,天地會戴潮春於五月間進攻斗六門,有賴都司湯得陞死守,嘉義城守將王國忠亦出兵救援,才逼退敵軍,千總蔡朝陽戰死。[9]
同治元年(1862年)五月夏,臺灣道洪毓琛派兵增援,千總龔朝俊率領屯番 500 名、從九品陸晉帶 200 名民勇護餉北上,北上路途之中,陸晉申令鄉勇在行軍時,均將餉銀攜於身上。五月初五,援軍行經安寮溪(今臺南市後壁區),遭遇突襲,陸晉被下屬所殺,龔朝俊紮營安寮溪聚眾以守。五月初七,雙方交戰,澎湖水師把總周允魁陣亡,軍裝盡失。龔朝俊在荒野遇林向榮軍隊,身邊僅剩兩卒,並一同撤退返回安溪寮營地待救。五月初九,清軍移駐鹽水港,沿路收合潰敗的兵勇。[1]
上述龔朝俊在林豪《東瀛紀事》版本為運糧首領,但在蔡青筠《戴案紀略》之中,洪毓琛派兵運糧北上支援,主事的是澎湖水師協副將陳國銓,繼而是參將陳寶山(林豪作「陳寶三」),千總龔朝俊以及從九品陸晉僅是隨員。運糧部隊同樣在安寮溪遇襲,陳國銓見敵眾我寡,命令陸晉所帶 200 民勇負銀先行,不意途中民勇嘩變,弒殺陸晉,之後瓜分銀兩四散而去;陳國銓部隊後營被破,所載輜重皆被焚毀,500 名屯番落荒而逃,陳寶山力戰身亡,陳國銓自刎殉職[10][9],龔朝俊收殘兵退守安溪寮[1]。
五月十一日夜,嘉義發生地震,縣城西門外土牆出現崩塌數丈,賊兵趁亂入城,僅顧搶掠,百姓乘夜搬運木石、修補土牆傾圯處,持續與賊兵對峙。時嘉義縣城以圍城三個月。五月間,林向榮族弟林向皋(林向日[d])自廈門原籍招募 500 親兵來臺,清軍軍心大振。約莫同一時期,柳仔林庄黃豬羔、店仔口(今臺南市白河區[11])吳志高(吳墻)脫離天地會,率萬人自請投降。[1][9]
林向榮揀選精兵 800 名,命義首林有才、王飛琥為前鋒,另遣署守備龔朝俊、把總寧長泰、外委柯必從、勇首李志揚、李成龍分隊進擊,屯番把總段得壽、屯番外委劉尊賢另率 300 屯勇來會。[1][9]
六月初三,嘉義城被圍日久,義首林聿成率黃知等 34 位義民冒險出城,解運油米,行經好收庄(今嘉義縣民雄鄉),賊軍出沒圍搶,林聿成、黃知等 34 名義民皆力戰身亡。[9]
林向榮軍隊與嚴辨、陳弄等大戰數日,六月初八日,清軍轉戰至嘉義縣城外,敵軍股首王新婦、黃房等被擒,城中仕紳王朝輔、陳熙年亦率勇打開城門,與清軍夾擊敵軍,天地會戴彩龍率軍撤退,嘉義縣城之圍告解。城內舉人陳尚恭積勞成疾,在圍城解危後病逝。[1][9]
後續
林向榮駐軍嘉義縣城內,原欲招撫附近村莊,按部就班進兵,徐徐奪回彰化縣城,但位在臺灣府主事的道臺洪毓琛不許,屢屢催促進兵。林向榮不得已於七月出師,進駐斗六門,彰化、嘉義村莊屢降而復叛,嗣後被四面村莊合圍,糧道斷絕、孤掌難鳴,九月戰死沙場。[1]
第二次圍城
嘉義縣城圍解之後,同治元年(1862年)九月間,斗六門被天地會攻佔,戴潮春盤算乘勝追擊,攻打嘉義縣城,柳仔庄黃豬羔亦再度反叛官軍,嘉義縣城二度被圍,此次包圍時間自該年九月,迄於隔年(1863年)二月,署水師提督吳鴻源率軍來援才告終。[1]
其他
文學
嘉義文人賴時輝(1819年-1884年)曾做七言律詩一首〈潮春攻城解圍誌感三首之三〉,感懷嘉義守城的往事,收錄於《全臺詩》第伍冊:[12]
“ | 義勇堪嘉錫縣名,目前眾志已成城。 連攻不落惟斯邑,屢困能通賴眾擎。 更有褒忠鄉媲美,儘多賞卹澤榮膺。 重重浩劫疲奔命,譜入新詩老淚橫。 |
” |
相關條目
註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