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碘苷(INN:idoxuridine)是一種主要用於角膜炎的抗疱疹病毒科抗病毒藥物。碘苷與去氧尿苷的結構非常類似,可以在病毒DNA複製的過程中被使用,碘苷當中的碘原子妨礙了鹼基對的生成,從而干擾病毒的DNA複製。由於碘苷帶有心臟毒性,它僅可外用於眼睛感染。它由藥理學家威廉·普魯索夫在1950年代後期合成。[1]最初希望成為一種抗腫瘤藥,碘苷在1962年成為了第一個被發現的抗病毒藥物。[2]
臨床資料 | |
---|---|
其他名稱 | Iododeoxyuridine; IUdR |
AHFS/Drugs.com | Micromedex詳細消費者藥物信息 |
MedlinePlus | a601062 |
懷孕分級 |
|
給藥途徑 | 外用 |
ATC碼 | |
法律規範狀態 | |
法律規範 |
|
識別資訊 | |
| |
CAS號 | 54-42-2 |
PubChem CID | |
DrugBank | |
ChemSpider | |
UNII | |
KEGG | |
ChEMBL | |
NIAID ChemDB | |
CompTox Dashboard (EPA) | |
ECHA InfoCard | 100.000.189 |
化學資訊 | |
化學式 | C9H11IN2O5 |
摩爾質量 | 354.099 g/mol |
3D模型(JSmol) | |
| |
|
碘苷主要用於治療單純皰疹病毒所引起的角膜炎。[3]碘苷對上皮組織病變最為有效,特別是初起的樹枝狀潰瘍;但對於牽涉基質組織的感染卻不太有效。[4]碘苷對單純疱疹病毒2型和帶狀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感染是無效的。[3]
碘苷可配製成0.5%眼用藥膏或0.1%滴眼液。碘苷藥膏的一般用量為日間每4小時一次和在臨睡前一次。而碘苷滴眼液的一般用量為日間每小時滴結膜囊一次,夜間每2小時一次,直到病情有明顯改善;然後日間每2小時滴一次,夜間每4小時一次。以熒光素染色法確認痊癒後,治療須再持續3到4天。[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