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根達拉字母(或「瓦根德臘」、「挖金達拉」),又名瓦金德拉文(蒙古語:ᠸᠠᠭᠢᠨᠳᠠᠷᠠ ᠶᠢᠨ
ᠦᠰᠦᠭ,中蒙通用轉寫:Vagindar_a-yin üsüg,西里爾字母:Вагиндрагийн үсэг)是一種用於書寫蒙古語布里亞特方言的全音素文字。它是由布里亞特格魯派喇嘛阿格旺·多傑在20世紀早期創製的。使用時間僅有數年。
歷史
1905年,豁里布里亞特人阿格旺·多傑通過扎木斯朗·策本的協助[1]:55制定了這套字母,用來統一布里亞特各部的文化。字母的名稱「瓦根達拉」(Vagindra)是作者名字「阿格旺」的梵語翻譯[2]:79[3][4]。這套字母是由傳統蒙古文修改而來,降低了使用者學習傳統文字的難度[2]:85。1905至1910年間,大約共有10本書和小冊子使用該文字寫成,使用一種基於西部布里亞特方言的混合布里亞特語,然而此後不再有使用這種文字的出版物。1917年,布里亞特人一度考慮在民族教育中使用這種文字,但最後選擇了傳統蒙古文,用以增強與全體蒙古間的認同[2]:86。連阿格旺·多傑本人在後來的自傳中也未再提及或使用過這種文字[2]:88[1]:57。
出版家、歷史學家米哈伊爾·博格達諾夫主張令布里亞特人通過俄化學習西方文明,反對這套文字[2]:88。此外,有批評意見認為使用這套字母出版的書籍使用的語言是基於西部布里亞特各方言的混合體,對其他方言使用者來說不夠友好[5]:41,不過也有觀點認為這些書籍不難理解[2]:88。沙皇俄國將蒙古統一運動視為威脅,因而流放了一些瓦根達拉字母的支持者[2]:79,88。
字母特徵
瓦根達拉字母與托忒蒙古文一樣,都是由傳統蒙古文改造而來[6]:61,書寫順序同樣為 由上至下,並由左至右。關於字母數量有不同的解釋,尼古拉伊·阿瑪加耶夫和額勒貝格道爾吉·仁欽諾在1910年的書中認為瓦根達拉字母有7個元音字母和21個輔音字母[2]:85以及附加符號[註 1]。附加符號包括表示長元音的右側縱點[註 2]、表示顎化的圓圈和與托忒蒙古文類似的左側單點[1]:56,以及1個用來對應俄語西里爾字母Щ(歷史讀音為雙輔音/ʃt͡ʃ/)的附加字母[3][4][7]。另一種看法則認為瓦根達拉文字共有36個字母,其中8個為元音字母[6]:61。瓦根達拉文字每個字母都只表示一個音[5]:43。瓦根達拉文字有2個對應問號和感嘆號的標點符號[8]:15。
瓦根達拉字母有一個特徵與傳統蒙古文及其衍生的幾種文字(如托忒蒙古文、滿文、錫伯文等)顯著不同:字母形態沒有字首、字中、字尾的區分,僅有一種形態[6]:61。相當於在字首和字尾也使用字中形。有觀點認為字母不區分形態是因為受到西里爾字母和拉丁字母的影響[9]。僅有的一個例外是字母A,在字首為2個字牙,在字中和字尾為1個字牙。這個特徵與回鶻字母和其各衍生文字一致[2]:85[1]:56。
註釋
參考資料
擴展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