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瓦爾米亞采邑主教區[1]波蘭語Biskupie Księstwo Warmińskie[2], 德語:Fürstbistum Ermland[3]是一個半獨立的教會國,由里加大主教統治的普魯士主教區,先後作為條頓騎士團國(1243年-1466年),波蘭王國的保護國,最後於第二次托倫和約後屬於波蘭立陶宛聯邦(1466年-1772年)[4]

快速預覽 地位, 首都 ...
瓦爾米亞采邑主教區
Fürstbistum Ermland 德語
Biskupie Księstwo Warmińskie 波蘭語
Dioecesis Varmiensis拉丁語
1243年—1466年
Thumb
國徽
Thumb
約1410年的條頓騎士團國
地位條頓騎士團國保護國
首都阿倫施泰因(今奧爾什丁
常用語言波蘭語德語
宗教
羅馬天主教
政府君主制
歷史時期中世紀
• 主教成立四個普魯士主教區,
     由條頓騎士團國統治
1243年
• 帝國的采邑主教獲得帝國頭銜
1356
• 獨立
    條頓騎士團國
1466
1479
• 被普魯士吞併三分之二
1512年-20世紀豁免主教,由教皇直接管理
1466年8月5日
前身
繼承
Teutonic Knights 條頓騎士團國
波蘭王國
關閉

最初作為厄姆蘭主教區成立,[5]北方十字軍東征時期條頓騎士團征服該地後,在1243年由摩德納的威廉普魯士地區成立的。查理四世承認為采邑主教區。[來源請求]

第二次托倫和約後,撤銷了條頓騎士團控制的主教,權利也轉移到波蘭國王上面。

在1772年第一次瓜分後,瓦爾米亞被納入普魯士王國東普魯士,更名為厄姆蘭。通過華沙條約(1773年9月18日)給予的權力,腓特烈二世保證天主教徒自由從事宗教事務,但是教堂的地產被世俗化。[6] 采邑主教區被納入柯尼斯堡的軍火商會[7].

原先的采邑主教區在失去世俗權力後,現在被稱為天主教瓦爾米亞總教區

Remove ads

在條頓騎士團中

跟着庫姆波美薩尼亞諾伊馬克主教區,瓦爾米亞是普魯士的四個教區之一,於1243年由教皇特使摩德納的威廉建立。所有4個教區由來自科隆,以前的愛爾蘭阿馬大主教普魯士大主教阿爾伯特·蘇爾比爾任命的主教統治。他在1251年選擇里加作為他的住處,這在1255年被教皇歷山四世證實。那時的幾個主教為條頓騎士團的牧師。第一個當選的瓦爾米亞主教斯查台赫的海因里希不能命令他的手下,但在1251年,麥森的安塞姆進入瓦爾米亞。主教統治的統治區的三分之一由一個世俗統治者統治。1356年金璽詔書證實了這一點。該法案讓人有權獨立地選出主教。該主教區在1280年位於布蘭斯堡,後在進攻異教徒古普魯士人後轉移到弗龍堡

儘管瓦爾米亞主教維護他們的特權,並嘗試取締一切企圖削減特權和主教享有的自治權的組織,一些波蘭語文獻和德國歷史學家的意見在主教是自主的還是受條頓騎士團控制的這一問題上並不一致。事實為條頓騎士團以贊助的名義保護有自治權的厄姆蘭采邑主教區,但是它擁有采邑主教。

1410年格倫沃德戰役後,薩姆比亞和瓦爾米亞的主教一起拜見波蘭立陶宛的雅德維加,這是一個保護被徹底摧毀的領土的策略。這讓他們在條頓騎士團的作用為從波蘭,立陶宛和韃靼人的軍隊中收復失地。

在1447年,厄姆蘭采邑主教作為日耳曼國家在阿沙芬堡參加了政府大會,和1448年神聖羅馬帝國王子的政府大會。

在14世紀60年代,在條頓騎士團將要為第二次托倫和約談判時,它變得清晰,主教蘭根多夫的保爾(1458年-1467年)脫離了普魯士聯邦

Remove ads

在波立聯邦中

快速預覽 地位, 首都 ...
普魯士采邑主教區
Biskupie Księstwo Warmińskie 波蘭語
Fürstbistum Ermland 德語
Dioecesis Varmiensis拉丁語
1466年—1772年
Thumb
國徽
Thumb
1635年瓦爾米亞豁免采邑主教區(波蘭立陶宛聯邦中紅色區域)
地位波蘭王國波蘭立陶宛聯邦組成部分
首都1243年-1945年在法奧恩堡,1972年起在奧爾什丁/阿倫施泰因
常用語言拉丁語德語波蘭語
宗教
羅馬天主教
政府君主制
歷史時期中世紀
• 建立
1466年自1243年起為普魯士主教區,自1356年起為大主教區,自1466年起屬於波蘭立陶宛聯邦
• 普魯士主教區成立,由條頓騎士團保護
1243年
• 獲得帝國頭銜
1356年
1479年
• 被普魯士吞併三分之二
1525年
1772年8月5日
前身
繼承
Teutonic Knights 厄姆蘭采邑主教區
普魯士王國
關閉
Thumb
從托倫條約到併入東普魯士期間的瓦爾米亞地區區劃

第二次托倫和約使主教區撤消了條頓騎士團的保護,而接受了波蘭王冠領地的同樣的保護。主教們堅持保持他們的特權,並讓所統治的土地成為事實上的采邑主教區,雖然波蘭國王並不同意他們的意見。當波蘭國王聲稱有權利任命主教,像他在波蘭王國那樣時,這就導致了衝突。教會沒有接受這個並選舉尼古拉斯·馮·圖根為主教,這就導致在卡齊米日四世(1447年-1492年)和受條頓騎士團和匈牙利國王馬加什一世支持的尼古拉斯·馮·圖根(1467年-1489年)之間引發了牧師戰爭(Warmia Stift Feud,1467年-1479年)。 當圖根反常的同意波蘭國王作為保護者,並不得不讓教會只選舉波蘭國王同意的候選人時,波蘭國王在匹遲科夫-遲布納斯基第一條約(Piotrków Trybunalski)中同意圖根為采邑主教。可是,當圖根在1489年死時,教會選舉盧卡斯·瓦岑羅德作為主教,並且教皇諾森八世同意瓦岑羅德反對卡齊迷日四世的候選人——他的兒子弗雷德里克。這個問題最終導致1512年來自教皇尤利烏斯二世的主教區的豁免地位基於了厄姆蘭作為日耳曼民族一部分的權力。在匹遲科夫-遲布納斯基第二條約(Piotrków Trybunalski,1512年12月7日)中,瓦爾米亞承認國王亞歷山大在選舉期間給教會4個候選人的有限權利,亞歷山大不管怎樣,都不得不去做本地普魯士人。

Thumb
天文學家尼古拉斯·哥白尼長期供職於瓦爾米亞主教區的弗龍堡,他的舅舅小盧卡斯·瓦岑羅德在1489年當選為瓦爾米亞主教,積極對抗條頓騎士團。哥白尼本人曾在1521年的阿倫施泰因圍城戰中成功領導波蘭人擊敗了條頓騎士團的進攻。圖片背景為弗龍堡的聖母升天聖安德肋聖殿總主教座堂

在1525年,在騎士團大團長阿爾布雷希特因為絕大多數公民改信信義宗,在宗教改革中把騎士團的普魯士領土周圍的厄姆蘭采邑主教區完全世俗化,建立普魯士公國時,瓦爾米亞采邑主教區失去了三分之二的土地。

厄姆蘭的多姆赫恩,坎弄不得不做普魯士人,說德語並不得不在法律系統上有非常好的教育為了能做采邑主教並維護和爭取厄姆蘭教區的法律地位。

天特會議後,後來的紅衣主教斯坦尼斯瓦夫·赫西烏斯(1551年-1579年)建立了了賽諾德教區(1565年),並在同年,耶穌會來到弗龍堡。雖然普魯士幾乎所有地區都散發出新教福音派的氣息,但赫西烏斯和克羅莫采邑主教和耶穌會對保持瓦爾米亞高天主教數量上有幫助。聖嘉芙蓮教會在弗龍堡雷吉娜·波特曼成立,從事教育行業,特別是從事女子教育。然而,儘管赫西烏斯和克羅莫堅決捍衛厄姆蘭豁免地位反對波蘭國王吞併主教區到波蘭立陶宛聯邦的種種嘗試。

17世紀和18世紀早期的好幾次,普魯士和厄姆蘭被暴露於與波蘭的戰爭中,神聖羅馬帝國瑞典波蘭-瑞典戰爭中戰鬥。

直到18世紀末,采邑主教依然是全普魯士合併的參議院(Conventus generalus Terrarum Prussiae)的一部分的奧柏主教。

由於1772年的第一次瓜分,瓦爾米亞被納入普魯士王國東普魯士省,更名為厄姆蘭主教區

Remove ads

歸屬東普魯士

波蘭立陶宛聯邦被擊敗後,於1772年開始了所謂的第一次瓜分波蘭,厄姆蘭被納入到普魯士王國東普魯士。主教區不再作為一個獨立的行政單位,而且腓特烈二世沒收了它的財產。采邑主教,腓特烈大帝的私人朋友,著名的波蘭作者伊格納希·克拉斯茨基儘管失去了世俗的權力,但在1795年連任格涅茲諾大主教之前依然保留了在1795年普魯士法院的權力。

厄姆蘭采邑主教區在20世紀前仍然是一個被豁免的主教區。雖然厄姆蘭采邑主教區仍然是羅馬天主教流行的地區,宗教學校依然遭到壓制。[8]. 雖然自16世紀起學校開始教授波蘭語,但是波蘭語自1873年的法令起在瓦爾米亞所有學校被禁止教授。[9].

由於教廷發佈的《論靈魂的救贖》(De salute animum1820年6月16日)[10],普魯士的天主教遭到了改組。自從大多數普魯士人改宗信義會,所剩不多的天主教徒遷移到被擴大到包括在宗教改革中改宗的,居住在薩姆蘭教區桑比亞半島),和波美薩尼亞教區部分區域的居民的土地的瓦爾米亞教區。後來還加上馬連維爾德柯菲金)。

在1901年,該教區總人口約為2,000,000人,但只有327,567人為天主教徒。

二戰和戰後

Thumb
二戰後對東普魯士的瓜分

納粹黨衛軍讓主教馬克西米連·卡爾勒在1945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聯紅軍進攻東普魯士期間為他的安全,被迫離開他的辦公地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幾個月,波茨坦協定讓共產黨佔領的地區和郊區南部的部分地區由波蘭統治,而北部屬於蘇聯加里寧格勒州;而德國人則和最後的厄姆蘭主教受到驅逐

卡爾勒返回該地區再次開始他的主教工作,但當時的波蘭政府對當地的德意志人進行驅逐和清洗。紅衣主教奧古斯特·赫隆德阻止卡爾勒繼續行使他的職責,卡爾勒逃到了未來稱作西德的地方,但從沒卸職。在1946年,他被庇護十二世授予「被驅逐德國人主教的特別權利」。

瓦爾米亞主教的辦公地點,傳統上被認為是弗龍堡(德語稱弗勞恩堡)的聖母升天聖安德肋聖殿總主教座堂,但在1945年後,只剩下了空殼。一個新的波蘭主教區在1972年約佐夫·哲加茲加的安排下安置,搬遷至奧爾什丁

1992年3月25日,瓦爾米亞主教區被升格為大主教區埃爾賓主教區艾弗克教區也被納入該大主教區,帶來了12,000平方千米的土地和703,000個天主教徒,33個教區,253個總鐸區,446個堂區。

目前的大主教為沃耶切赫·吉姆巴,由一個輔助主教支持。根據1945年的《波茨坦協定》,厄姆蘭重返波蘭。在1972年再次為瓦爾米亞主教區,在1992年,變為天主教瓦爾米亞總教區[11]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資料

Remove ads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