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掞[1](1645年—1728年),藻儒顓庵江南太倉州(今江蘇太倉市)人,清朝官員,官至文淵閣大學士。明首輔王錫爵曾孫。畫家王時敏之子。

Quick Facts 王掞, 籍貫 ...
王掞
Thumb
滄浪亭五百名賢像》之王掞石刻像
大清文淵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
籍貫江南太倉州
族裔漢族
字號字藻儒
出生順治二年(1645年)
江南太倉州
逝世雍正六年(1728年)
江蘇太倉直隸州
配偶宋德宜次女
親屬王錫爵(曾祖父)、王衡(祖父)
王時敏(父)
王奕清王奕鴻(子)
出身
  • 康熙九年(1670年)庚戌科進士出身
Close

生平

入仕

康熙九年(1670年)甲戌科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深得掌院學士熊賜履器重。遷左贊善,充任日講起居注官。因病休養八年,起為右贊善。後出督浙江學政,革除積弊,提拔才俊。累遷侍讀學士。康熙三十年(1691年),破格提拔為內閣學士。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遷戶部侍郎,直經筵講席。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調吏部,整頓弊政,偕同尚書范承勛王鴻緒督修高家堰河工。[2]

位極人臣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王掞升任刑部尚書。歷官工部、兵部、禮部尚書。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授文淵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仍直經筵。次年,主持會試[3]

立儲風波

當時聖祖年事已高,皇太子允礽已廢,皇儲未定。王掞年愈古稀,自以屢受國恩,又念及曾祖王錫爵明神宗時曾因力主建儲而蒙受駡名,遂欲承祖之志。於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密奏請求聖祖立儲。疏上之後,留中不發。同年冬,御史陳嘉猷等八人又論及此事,聖祖不悅,於是將御史奏本連同王掞一併發往內閣,下令懲處。與王掞不和者趁機擬定嚴懲,王掞在宮門之外不敢入朝。聖祖環顧左右,問道:「王掞何在?」李光地答其在宮門待罪。聖祖稱王掞言之有理,只是不應令御史同奏,效仿晚明惡習,不應擬重罪,並召其面見。王掞聞命連忙進入,免冠謝罪。聖祖招其跪在御榻之前,秘語良久,內容不為人知。[4]

康熙六十年(1721年)春,王掞再次疏論前事,請求釋放二阿哥允礽,言辭激切。隨後,御史陶彝等十二人又連名入奏。聖祖懷疑是王掞授意,大怒,召諸王大臣,降旨譴責王掞培植黨羽,並斥其欲效仿祖父,以自己爲明神宗。聖祖命王大臣傳旨詰問王掞,語中已見殺心。滿朝文武皆失色,無人敢準備筆硯。王掞在宮門石階裁紙,以唾濡墨,上奏道:「臣伏見宋仁宗為一代賢君,而晚年立儲猶豫,其時名臣如范鎮包拯等,皆交章切諫,鬚髮為白。臣愚,信書太篤,妄思效法古人,實未嘗妄嗾台臣共為此奏。」五日之後,聖祖下詔,暫緩議罪,與諸位御史發往西部邊陲軍前效力。因王掞年老,責成其子王奕清代為前往,為父贖罪。此前,王掞曾密奏請求減免蘇州、松江額外稅款,留中已久。此次聖祖索性將兩疏一併擲還。[5]

晚景

同年冬,聖祖從熱河返回京師。王掞在石槽迎駕。聖祖遠遠望見,特派太監慰問。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元旦,群臣上表恭賀,未列王掞之名。聖祖發表,命添加其名,再爲進承。次日,聖祖在太和殿賜宴,再於西暖閣召見王掞,賜坐並慰諭有加。不久,王掞官復原職,視事如故。[6]

雍正元年(1723年),以年老乞休,世宗降旨褒獎,命以原官致仕,仍留在京師擔任顧問。雍正三年(1725年),世宗以王掞自稱曾在聖祖前奏免蘇、松稅款,但宮中並無此奏為由,譴責王掞藉此事沽名釣譽,又追究二子王奕清王奕鴻諂附年羹堯,將二人發往軍前效力。雍正六年(1728年),王掞病卒,享年八十四歲。乾隆二年(1736年),王奕清方敢在朝中奏請撫恤,高宗命按制賜祭葬。[7]

家族

兄弟有進士王揆王撰等。夫人為大學士宋德宜女。子有進士王奕清王奕鴻。侄子有清代四王之王原祁、武清知縣王原博。侄孫是舉人官成都知府王瞻,乃江南蔣氏望族雲貴總督蔣陳錫女婿,王瞻其女嫁大臣張鵬翮之孫張勤寵。

延伸閱讀

[]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清史稿/卷268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清史稿·卷286》,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