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安娜·露易絲·熱爾梅娜·德·斯塔爾-荷爾斯泰因(法語:Anne Louise Germaine de Staël-Holstein法語發音:[an lwiz ʒɛʁmɛn də stal ɔlstajn];婚前姓內克爾 (Necker);1766年4月22日—1817年7月14日),以斯塔爾夫人Madame de Staël[madam də stal])而著名。法國小說家、隨筆作者。祖籍瑞士法語區。

快速預覽 熱爾梅娜·德·斯塔爾, 出生 ...
熱爾梅娜·德·斯塔爾
Thumb
出生1766年4月22日 編輯維基數據
巴黎 編輯維基數據
逝世1817年7月14日 編輯維基數據 (51歲)
巴黎 編輯維基數據
墓地科佩城堡 編輯維基數據
職業作家、salonnière、日記作者、文學評論家、政治人物、correspondent、哲學家 編輯維基數據
配偶Albert Jean Michel de Rocca 編輯維基數據
兒女Auguste-Louis de Staël-Holstein 編輯維基數據
簽名
Thumb
關閉

概述

熱爾梅娜·德·斯塔爾的原名為安娜·露易絲·熱爾梅娜·內克爾(Anne-Louise Germaine Necker)。她的父親是瑞士日內瓦銀行家雅克·內克爾(隨後成為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財政大臣),母親蘇珊·屈爾紹是瑞士沃州人。她從小生活在一群常常光顧她母親沙龍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喬治-路易·勒克萊爾·德·布封讓-弗朗索瓦·馬蒙泰爾梅爾基奧·吉姆愛德華·吉本紀堯姆-托馬·雷納爾讓-弗朗索瓦·德·拉阿爾普)中間。1786年她嫁給了瑞典駐法國大使法語Ambassade de Suède en France埃里克·馬格努斯·斯塔爾-荷爾斯泰因公爵(Erik Magnus Staël von Holstein,1749-1802),比她年長17歲。

成為斯塔爾夫人之後,她的感情生活跌宕起伏。1794年她與作家、政治家邦雅曼·康斯坦相識,他們之間有一段尤其轟動的愛情故事。在法國,她將那些當時並不為人所知的德語作家的浪漫主義作品推廣開來,並以此而聞名。

她的文學地位因為散佈作品而奠定:

  • 《關於盧梭作品和性格的書信》 (Lettres sur les ouvrages et le caractère de Jean-Jacques Rousseau)(1788)
  • 《關於激情對於個人與國家幸福的影響》(De l'influence des passions sur le bonheur des individus et des nations)(1796)
  • 《關於受尊重的文學與社會制度的關係》(De la littérature considérée dans ses rapports avec les institutions sociales)(1800)

拿破崙認為她是令人生畏的女陰謀家,將她從法國驅逐出境。她於是定居在瑞士科佩家族城堡,在那裏與科佩家族生活在一起,出版了《戴爾芬》(1802)、《科林娜或意大利》(1807)、《關於德國》(1810/1813)。

1802年她的丈夫逝世後,她在1811年嫁給了一個年輕的日內瓦官員阿爾貝·德·羅卡(Albert de Rocca),並由於波旁王朝復辟重回巴黎,建立了她的沙龍。1817年在公爵舉辦的一場舞會上,她突然中風,不久後因此離開人世。留下了一部未完成的《關於法國大革命的主要事件的評論》(Considérations sur les principaux événements de 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這部作品在1818年被出版。

Remove ads

生平

青年時期

Thumb

熱爾梅娜·內克爾1766年4月22日出生於巴黎米歇爾伯爵大街。她由她的母親帶大。她的母親是一個新教牧師的女兒,虔誠的宗教信徒。熱爾梅娜從小接受的是跟盧梭所推崇的相反的教育方法。盧梭認為智力開發應該跟隨着感官完善而發展。而熱爾梅娜的母親認為智力的培養在於早期的大量觀點的匯集。

巴黎社會生活的審美觀和家庭在政治上的利益使她和法國的關係越來越密切。還不到14歲的時候,她就已經擁有自己的社交生活,會和母親沙龍里的賓客交談。她學習英文、拉丁文、舞蹈藝術、音樂、朗誦、演講,並常常觀看戲劇。相比接受傳統教育的同齡的女孩,博學多聞的她出類拔萃,大家都驚嘆於她的聰敏機靈。

父親的聲望為她打開歐洲貴族和文化之門。法國貴族少有新教徒,但父母也不希望她嫁給天主教徒。至於那些和他們來往的瑞士朋友,又被認為外省人。她擁有很多頗負盛名的追求者:德·費爾森、瑞典大使、梅克蘭布先生、隨後成為她情夫之一的路易·德·納博納、小威廉·皮特。最終,她傾心於年長17歲的瑞典大使斯塔爾-荷爾斯泰因男爵。婚後,他們迎來孩子古斯達文尼的誕生,孩子的教父是古斯達夫三世。另外,奧古斯特和阿爾貝可能是她與路易·德·納博納的孩子,艾伯丁,未來的德布羅伊女公爵則是她與邦雅曼·康斯坦的女兒。她與阿爾貝·德·羅卡結婚前就懷有兒子,路易-阿方斯·若加。

Remove ads

年輕的女人

第一次婚姻是父母安排好的婚姻,根本不是有愛的婚姻,甚至是不快樂的婚姻。年輕的女人開始在其他地方尋找她沒有的幸福。其實,她的整個一生都在尋找幸福,而她一生卻並沒真正找到。在她的母親之後,她也開起了自己的沙龍,在那裏接待新一代的傳播新思想的與她志同道合之士。他們當中有參加過美國獨立戰爭的人們,有拉法葉侯爵克萊蒙-托內爾德·蒙莫朗西路易·馬克·安托萬·德·諾瓦耶孔多塞。還有她那時最喜歡的三個人路易·德·納博納,她的初次熱烈的愛情;德·蒙莫朗西-拉瓦爾,她一生的朋友;夏爾·莫里斯·德塔列朗-佩里戈爾,她友誼的背叛者。

她和夏爾·莫里斯·德塔列朗-佩里戈爾一生都保持着書信聯繫。

大革命

受英格蘭的革命,盧梭和啟蒙思想的薰陶,她贊成並歡迎大革命的到來。並在1789年5月5日參加了聯合議會的開幕。然而,從1792年以後,她的處境變的困難。由於支持君主立憲制,她和許多共和派及專制主義者斷絕了往來。在1793年她不得不退居到英格蘭,在那裏和那些進出她的沙龍的朋友生活了幾個月的時間。她的流亡生活也由此開始。

熱月政變之後她重回法國,在九月出版了關於皇后的訴訟的反思(Réflexions sur le procès de la Reine), 在書中為瑪麗·安托瓦內特辯護,並向其他婦女揭露女性悲慘的社會狀況。從此,她自己出版自己的文學作品,講述過去經典的寓言故事,歷史小說,描寫古老的社會背景,用這種當時看來先進的手法來表現她所處的時代的人物特點和社會狀況。

拿破崙

1798年1月3日,夏爾·莫里斯·德塔列朗-佩里戈爾將她引薦給波拿巴將軍,這次會見讓她看到了一個能夠將大革命的理想變為現實的將軍;她隨後又與拿破崙會見了幾次。由於對拿破崙印象深刻,她用問題攻擊他:「—將軍,對您來講,女人中的第一是誰?」「—就是生的孩子最多的那個女人,夫人。」據說他是這樣回答她的。

霧月政變之後,斯塔爾夫人的幻想破滅。很多人都生活在地下狀態,而關於政治哲學的寫作寫是被禁止的。與其在沉默中自我保護,她選擇了繼續出版她的小說,這些書也為她贏來了很多聲譽。同時,她開始了越來越頻繁的流亡生活。

流亡

1803年,斯塔爾夫人必須遠離巴黎,甚至不得靠近巴黎14里(法國古里,一里約四公里),她的例子成為了這個時期作家個人與強權鬥爭的典型。在此時出版的戴爾芬(Delphine)時,她揭露了她所處時代的政治和社會問題,親英主義,新教對天主教的優越地位,離婚,從各個方面揭露大革命之後婦女在父系社會下的悲慘遭遇。這些當然不是為了討好拿破崙。成為帝王的拿破崙,在他的民法典中,他鎮壓婦女在大革命中取的權益,女性將在隨後的一百年裏為之恢復而戰鬥。

這部作品使得斯塔爾夫人聞名整個歐洲。同時也引來了代表帝國的惡意的批評。

1802年,失去丈夫以後,她與邦雅曼·康斯坦保持了一段很長時間的關係。他們是在1794年相遇,當時邦雅曼陪同她流亡。同樣是新教,同樣來自瑞士沃州,但是邦雅曼卻只喜歡生活在巴黎。他既不能定居在德·斯塔爾身邊,也不能定居在其他地方。他們之間的關係,漫長而轟轟烈烈,他們的愛情也成為文學歷史上最動人的愛情故事之一。但是德·斯塔爾支配一切的欲望和邦雅曼·康斯坦的欺騙,最終使兩人在康斯坦的一次求婚失敗之後分道揚鑣。

1811年,她與比她小22歲的祖籍瑞士的年輕官員結婚了,並有了一個兒子。

邦雅曼·康斯坦以悲劇般的激情愛上了雷卡米耶夫人。德·斯塔爾這樣寫他:一個只愛不可能的男人。

從1803年末到1804年春天,她與邦雅曼·康斯坦在德國進行了為期數月的旅行,所到之地,她都被當作國家首腦一樣接待。在那裏她學習德語,遇到席勒歌德,以及當時德國幾乎所有數得上的藝術家。她漸漸發現了法國人所不了解的德國文學。並且在她的作品關於德國De l'Allemagne)中描繪了一個感情豐富而天真純樸額德國,她的描述影響了法國人在整個19世紀對德國的看法。她同時在1803年底遊歷了意大利。用斯塔爾夫人的話說,要有歐洲精神。

回到她處於拿破崙時代唯一可以生活的科佩城堡以後,她開始動筆寫科林娜或意大利(1807),在這部作品中,女主人公尋找自身的獨立,最終死於這場找尋。在這裏,她也成為科佩城堡知識分子圈的沙龍女主人。

1810年關於德國印刷出版之後,作品當中對於帝國的強烈抨擊使她到處被追捕,1814年她真正開始了永不平靜的流亡生活。她的作品全部被禁止出版。她和活下來的兩個孩子及丈夫阿爾貝·德·羅卡一起逃亡。因為希望求助於英格蘭,她被迫取道俄國,並住在聖彼得堡,並在那裏被普希金邀請。在那裏她開始準備撰寫新書關於俄國和北部王國(De la Russie et des royaumes du Nord)—這部書只在她去世後才出版。在聖彼得堡,她同時也遇見了拿破崙的堅決反對者海因里希·弗里德里希·卡爾·馮·施泰因帝國男爵。她最終躲避在斯德哥爾摩,呆在瑞典王子卡爾十四世·約翰身邊,成為反對拿破崙聯盟的女謀士,取得了政治地位。

1813年她回到英格蘭。在倫敦遇到了未來的路易十八。她期望能夠成為實現君主立憲的領袖。1814年,她回到法國,發表了薩福(Sapho)和關於自殺的思考(Réflexions sur le suicide)。在這兩部作品裏,才華出眾但不被人理解的女性最終在愛情和痛苦當中死去。

Remove ads

後記

回到巴黎之後,她會見了一些國王,部長,和將軍。在一個女性影響力還未被人認識到的歐洲,斯塔爾夫人曾經期望成為拿破崙的女參事,是一個真正有政治抱負的女人。她是一個活動家,一個宣傳家。在拿破崙第一次被流放期間,雖然她謹慎地與波旁王朝聯盟,斯塔爾夫人還是向拿破崙通知了一次有預謀的謀殺。她到城堡拜訪病重的約瑟芬·德博阿爾內,向她詢問和拿破崙的一起生活的故事。

文學歷史上,她是一個在愛情和友情上感情用事的,佔有欲強的,專橫的女人的形象。她其實是一個很多領域的開拓者。在文學上,她使由皮埃爾·勒道爾引進的「浪漫主義」這個詞在法國流行。在她的作品中,她向人們展現了那些被社會枷鎖束縛的無法實現自身個性的女性受害者。她為所有女性,以及她自己,訴求幸福的權利。這種幸福的權利與愛的權利相混合,也成為了喬治·桑很多作品中的主體。斯塔爾夫人是在她廣泛遊歷和描繪的歐洲土地上的一位現代女性。

相關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