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條目頁的主題是澳門氣象局所推出的暴雨警告信號。關於香港天文台所推出的暴雨警告信號,請見「
香港暴雨警告信號」。
澳門暴雨警告信號(葡萄牙語:Significado do sinal de chuva intensa、英語:Rainstorm Warning),是澳門一個氣象警告信號系統。每當澳門特別行政區出現或預測將有暴雨時,就由澳門地球物理氣象局發出此警告信號,以提醒及警告市民。暴雨警告信號系統獨立於其他如熱帶氣旋信號或雷暴警告,這些警告可同時發出。但當發出八號或以上風球時,暴雨警告信號不另行發出。[1]
暴雨警告將透過澳門各電台及電視台廣播。暴雨警告訊號目的是及早提醒市民將會下大雨,可能造成嚴重混亂,並確保各緊急服務機構及部門,如澳門民防中心,都已經準備就緒,隨時處理因暴雨可能造成的緊急事故。
- 下表是2020年9月1日起使用的黃色、紅色、黑色暴雨警告信號及其定義與安全提示:
More information 級別, 標示 ...
級別
|
標示
|
意義
|
安全提示
|
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Sinal de chuva intensa amarelo
|
|
預測澳門特區廣泛地區一小時降雨量將達到約20毫米,或澳門特區廣泛地區在過去一小時降雨量已達到20毫米,且預料雨勢持續。
|
- 準備適當的預防措施,防範因暴雨而造成的災害;
- 避免在水浸地區進行活動;
- 留意最新的天氣消息及水浸資訊,以調整戶外活動的安排;
- 留意道路交通資訊;
- 學校、家長及學生應留意教育主管部門發出的最新消息。
|
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Sinal de chuva intensa vermelho
|
|
預測澳門特區廣泛地區一小時降雨量將達到約50毫米,或澳門特區廣泛地區在過去一小時降雨量已達到50毫米,且預料雨勢持續。
|
- 完成適當的預防措施,防範因暴雨而造成的災害;
- 應逗留在安全的室內場所暫避,避免在戶外或水浸地區進行活動;
- 提防塌樹、山泥傾瀉等災害;
- 留意最新的天氣消息及水浸資訊;
- 留意道路交通資訊;
- 學校、家長及學生應留意教育主管部門發出的最新消息;
- 避免逗留在地下空間或無其他出口的空間,因可能出現淹水或物料瀉入之風險。
|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Sinal de chuva intensa preto
|
|
預測澳門特區廣泛地區一小時降雨量將達到約80毫米,或澳門特區廣泛地區在過去一小時降雨量已達到80毫米,且預料雨勢持續。
|
- 完成一切的預防措施,防範因暴雨而造成的災害;
- 應逗留在安全的室內場所暫避,避免在戶外或水浸地區進行活動;
- 遠離山澗及斜坡,提防塌樹、山泥傾瀉等災害;
- 留意最新的天氣消息及水浸資訊;
- 留意道路交通資訊;
- 學校、家長及學生應留意教育主管部門發出的最新消息;
- 避免逗留在地下空間或無其他出口的空間,因可能出現淹水或物料瀉入之風險。
|
Close
- 紅色或黑色暴雨警告信號,可因應天氣情況在較低級別之暴雨警告信號未發出的情況下而直接發出。此外,當八號風球或更高的熱帶氣旋信號生效時,上述三個級別的暴雨警告信號不會另行發出。
- 分級後首個暴雨警告信號於2020年9月3日下午12時08分發出,級別為黃色,首次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時間為2020年9月8日上午7時20分。首次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時間為2021年6月1日上午5時。
- 澳門氣象局局局長梁永權在2021年7月14日表示,氣象局是以「定性預報」和「定量預報」向市民提供服務。「定性預報」是指某時段內可能出現大雨,例如6月1日和22日的暴雨預報;而「定量預報」則是指要準確預報某時段內有多少降雨量,例如1小時有50毫米或以上降雨量。[2]
澳門暴雨警告信號在1992年基於香港天文台建立的香港暴雨警告信號系統而建立,有紅色及黑色標記的暴雨警告信號,但有關性質與香港的有點不同。1994年,因一些家長對於暴雨天氣造成上學上課困境[3],時任氣象台台長馬文傑接受澳門日報專訪稱北部灣夏季風東移引致暴雨,由於澳門的地理環境不同,指澳門不須暴雨警告訊號[4]。因社會及議員對於設立暴雨警告信號的呼聲不斷,政府在1995年12月表示暴雨及水災預警訊號系統研究中,並最終在1996年5月下旬設定暴雨警告有關法規,以保障風雨季學生安全。[5][6][7]
基於澳門的地理環境、實際情況,以及暴雨及雷暴的特點等因素[8],氣象局在2004年7月1日起停止使用紅色及黑色暴雨警告信號,並同時統一為新的暴雨警告信號,無顏色之分,同時政府內部設有「20毫米戒備信號」;第一個發出這個新的暴雨警告信號是於2004年8月11日下午6時[9],當時澳門大部份地區雖然未錄得50毫米雨量,以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站所錄得的雨量最多也只是每小時達41.4毫米雨量,所以由此可見,當時這個警告也有戒備之用。
惟2019年7月氣象局決定重新分級,建議設3個信號:「累積雨量較少,影響出行」、「累積雨量增大、注意安全」及「累積雨量非常多、注意防災」,並將預測降雨量由兩小時內達至50毫米的基準縮短至一小時,以便市民更準確得悉天氣變化,預計於同年內實施。[10]此外氣象局在2019年9月2日下午開始推出「20毫米大雨提示」[11],作為在使用新暴雨警告系統前的過渡措施。當預測澳門一小時累積降雨量將達到約20毫米,或澳門過去一小時廣泛地區累積降雨量已達到20毫米,且預料雨勢持續時氣象局發出「20毫米大雨提示」。[12]
當局在2020年6月1日公佈同年9月1日起實施新的暴雨警告信號系統,分為黃、紅、黑三個級別,分別表示預料或已有每小時20、50及80毫米雨量,且當發出八號或以上風球時,暴雨警告信號不另行發出。而「20毫米大雨提示」同時亦被新的黃色暴雨警告信號取代。[13][14]
氣象局預測到短時間並強度大降雨即將發生,除了按科學依據和經驗判斷外,亦會考慮對社會衝擊和市民需要而發出暴雨警告,有時可能達不到發出警告標準或超出標準沒有發警告,因而產生虛報或漏報情況。若果按新暴雨警告信號3級制,2015年至2019年澳門可發出148次黃色暴雨警告信號,12次紅色暴雨警告信號和1次黑色暴雨警告信號。7成半以上的大雨,持續時間少於80分鐘。[15]
- 下表是1996年至2004年6月30日期間使用的紅色、黑色暴雨警告信號及其定義:[16]
More information 顏色, 意義和注意事項 ...
顏色 |
意義和注意事項
|
紅色
|
當氣象局其中一個觀測站在2小時或以內已錄得有50毫米或以上的雨量,及有可能持續降雨。
|
黑色
|
當氣象局其中一個觀測站在3小時或以內已錄得有100毫米或以上雨量,及有可能持續降雨;而且兩小時或之內會有潮漲出現。
|
Close
2004年7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期間使用的暴雨警告信號及其定義與措施:
- 表示預測在未來兩小時內,澳門特別行政區的降雨量將達到約50毫米時發出。
- 表示大雨可能令道路出現嚴重水浸,令交通嚴重擠塞。
- 市民應留在戶內,並到安全地方暫避。
- 澳門社會工作局的臨時庇護中心會開放,讓有需要人士暫避。
- 如果當天需要上班的人仍需上班,除非有新指示。
- 當懸掛八號或以上風球時,暴雨警告信號不另行發出。[17]
澳門氣象局在2014年10月4日上午一度發出暴雨警告信號,歷時35分鐘。氣象局稱,除雨量之外,當局亦會考慮雨區影響的範圍和移動,雨勢會否加強減弱等因素,氣象局又稱,發出暴雨警告是要保障市民安全,當局預計雨量會達到暴雨的程度時,都會發出警告。[18]
澳門教育暨青年局表示當暴雨警告信號在上午7時至9時或在中午12時至下午2時發出或仍然生效,將會宣佈所有教育階段的班級於上午或下午停課,各中、小、幼及特殊教育的學生無需上學。校方必須確保校舍正常開放,安排必要的人員照顧已返抵學校的學生及應取消或延期舉行停課期間的校內測驗、考試和課外活動。如果延期舉行考試,則各科考試依原定時間表的順序延期舉行。[19]
但由於在2013年5月25日上午暴雨期間,有學生、家長和教師均認為當局在上午約9時發出的暴雨停課通知過遲,而且可能有學生已經在上午7時前離家上學等等的問題。氣象局局長馮瑞權在2013年7月6日表示,經已與教青局檢討暴雨天氣發放信息的機制,在可能涉及停課決定時,雙方將提前在早上6時溝通,6時半前決定是否發佈暴雨警告,比過往提前半小時,有關機制目前經已實施。[20]
當局在2013年11月18日正式批示修改風暴暴雨停課規定中表示,當暴雨信號在上午6時半仍然生效,或在6時半至9時期間發出,所有教育階段及特殊教育全日停課;若暴雨信號在上午11時半前取消,中學下午恢復上課。[21]
當局在2020年7月27日正式批示修改暴雨警告信號停課規定中表示,當黃色暴雨警告信號仍然生效,所有教育階段及特殊教育照常上課;當紅色或黑色暴雨警告信號在上午6時半仍然生效,或在上午6時半至9時期間發出,所有教育階段及特殊教育全日停課;若暴雨信號在上午11時半前取消,中學下午恢復上課;當紅色或黑色暴雨警告信號在上午11時半仍然生效,或在上午11時半至下午2時期間發出,所有教育階段及特殊教育下午停課。而澳門五所公立大專院校,當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將會採取停課措施。[22][23]此規定隨三級制暴雨警告信號啟用當日(9月1日)生效。
2021年6月25日,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優化暴雨信號生效時的上學安排,發出黃雨暴雨警告信號後,家長或學生可因應天氣狀況,自行決定出門時間,學校不視為遲到或缺勤,並將調整或補回倘有的測考和評核,視實際情況酌情處理學生的穿着,並且推出口號為「黃雨可酌情,紅黑正課停,留校皆歡迎」。[24]
- 2010年8月,地球物理暨氣象局表示,推出「暴雨引發水浸提示服務」的提示分兩種信號,分別是「20毫米戒備信號」及「暴雨警告信號」。[25]
- 2010年9月,氣象局正式推出首階段「暴雨引發水浸提示服務」, 短訊提示服務首階段以新橋區及提柯區商戶為試行對象,以3個引發水浸的暴雨個案為試驗期,有150多間新橋及提柯區商戶登記使用,氣象局分別在9月9、11及12日發出水浸提示。 其中兩次發出「暴雨警告信號」短訊。該三次個案在新橋區路面平均出現5厘米水浸。9月22日,「暴雨引發水浸提示服務」進入第二階段的試驗,推廣至其他受水浸影響地區(內港區、下環區、新馬路區、離島區等)的商戶,預料會約有1000個商戶參加。[26]
- 2012年5月,氣象局經吸取商戶意見,短訊內容新增未來雨勢「減弱、維持、增強」的預測。在10分鐘內會將短訊發送完予所有用戶。 有超過1100個商戶登記使用。[27]
「20毫米戒備信號」意思是在過去一小時或一小時內,氣象局其中一個觀測站已錄得20毫米或超過20毫米的雨量,以及可能持續降雨。已登記的商戶屆時收到的短訊內容將出現信號為何時發出、水浸現況(水浸的高度)及預測降雨情況。信號發佈後每小時更新。根據過往經驗,當本澳每小時之降雨量達20毫米以上,本澳某些地區較易出現水浸。因此,當每小時之降雨量達20毫米以上或暴雨警告訊號發出時,氣象局便向已登記的商戶發出相關的短訊通知。[28]。
「20毫米戒備信號」在政府民防架構一直存在[29],過去在政府內部各部門使用,用作清理渠道及行車隧道作出交通管制等。[30] 其中,民政總署收到氣象局發出的20毫米戒備訊號後,隨即啟動緊急應變小組,在全澳各區開展巡查和疏通渠道工作,特別重點關注水浸地區渠道的排水情況。[31]
- 2019年9月2日下午,地球物理暨氣象局正式開始推出20毫米大雨提示,主要目的是在未達發出暴雨警告信號前,更早提醒公眾本澳即將或正受到大雨影響,並對出行有一定影響,公眾應注意安全,調整出行之安排,取代原來的20毫米戒備信號。此亦作為在使用新暴雨警告系統前的過渡措施之一。[32][33]
- 20毫米發出暴雨警告在11月至翌年2月期間效爲罕見。
- 2020年9月1日起被新推出的黃色暴雨警告信號取替20毫米大雨提示。
More information 年份, 發出時間 ...
年份 |
發出時間 |
取消時間 |
持續時間 |
備註
|
2019 |
9月17日03:20 |
04:20 |
1小時 |
首次發出。
|
9月17日19:18 |
20:05 |
47分鐘 |
|
10月7日05:58 |
07:30 |
1小時32分鐘 |
|
10月13日23:53 |
10月14日00:30 |
37分鐘 |
|
2020 |
2月13日09:00 |
10:00 |
1小時 |
|
5月10日18:20 |
19:10 |
50分鐘 |
|
5月18日15:05 |
16:45 |
1小時40分鐘 |
|
5月21日00:50 |
01:20 |
30分鐘 |
因達發出暴雨警告信號而取消。
|
5月22日08:30 |
10:45 |
2小時15分鐘 |
為有記錄以來持續時間最長之一。
|
5月25日09:25 |
10:40 |
1小時15分鐘 |
因達發出暴雨警告信號而取消。
|
5月26日15:45 |
18:00 |
2小時15分鐘 |
為有記錄以來持續時間最長之一。
|
5月30日05:05 |
05:50 |
45分鐘 |
因達發出暴雨警告信號而取消。
|
6月6日03:40 |
03:55 |
15分鐘 |
因達發出暴雨警告信號而取消;同時亦為有記錄以來持續時間最短。
|
6月8日05:15 |
05:35 |
20分鐘 |
因達發出暴雨警告信號而取消。
|
6月28日03:55 |
05:00 |
1小時5分鐘 |
|
8月1日14:35 |
15:20 |
45分鐘 |
|
8月2日10:10 |
11:01 |
51分鐘 |
|
8月3日00:05 |
01:30 |
1小時25分鐘 |
|
8月5日08:40 |
09:35 |
55分鐘 |
因達發出暴雨警告信號而取消。
|
8月5日14:55 |
16:10 |
1小時15分鐘 |
|
8月12日12:50 |
14:00 |
1小時10分鐘 |
|
8月18日12:40 |
13:20 |
40分鐘 |
|
8月19日14:20 |
15:49 |
1小時29分鐘 |
最後一次發出。
|
Close
若非特別註明,本條目所有時間皆為
東八區標準時間(
UTC+8)。
以下是自2000年發出暴雨警告信號的次數:[34]
More information 年份, N/A ...
年份 |
N/A |
紅色 |
黑色 |
備註
|
2000
|
不適用
|
7( 6+1 )
|
1
|
詳細內容
- 4月3日、28日、6月18日、8月23日、10月20日,澳門氣象局曾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35][36][37][38][39]
- 4月14日,澳門氣象局在凌晨2時30分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於凌晨4時改發黑色暴雨警告信號,在上午8時改發紅色暴雨警告信號,最後在一小時後取消所有信號。最高一站(教科文)一小時雨量達到93.2毫米。[40]
|
2001
|
11( 9+2 )
|
2
|
詳細內容
- 7月6日,受颱風尤特影響,澳門氣象局在當天下午6時37分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隨後在下午10時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於下午11時40分改發紅色暴雨警告信號,最後在凌晨4時取消。最高一站(路環分站)一小時雨量達到62.8毫米。[49]
- 7月13日,澳門氣象局在凌晨4時10分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並在凌晨5時10分發出該年第二次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於上午6時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最後在上午7時取消所有信號。最高一站(大潭山)一小時雨量達到79毫米。[50]
|
2002
|
4( 3+1 )
|
1
|
詳細內容
- 8月6日,受與強烈熱帶風暴北冕殘餘相關的活躍西南季候風影響,澳門氣象局曾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51]
- 8月9日,澳門氣象局在上午6時45分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在上午7時30分改發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於上午10時正改發紅色暴雨警告信號,最後在下午1時取消所有信號。最高一站(教科文)一小時雨量達到79毫米。[52]
- 9月29日,澳門氣象局曾經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53]
|
2003
|
6( 4+2 )
|
2
|
詳細內容
- 5月25日、6月9日,澳門氣象局曾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54][55]
- 5月5日,澳門氣象局在上午7時40分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在上午8時40分改發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於上午10時改發紅色暴雨警告信號,最後在下午12時取消所有信號。最高一站(教科文)一小時雨量達到53.4毫米。[56]
- 6月10日,澳門氣象局在下午10時25分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在下午10時58分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於6月11日凌晨1時32分改發紅色暴雨警告信號,最後於凌晨2時55分取消所有信號。最高一站(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一小時雨量達到56.2毫米。[57]
|
2004(上半年)
|
3( 2+1 )
|
1
|
詳細內容
- 5月8日,澳門氣象局於凌晨5時18分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並且在凌晨5時45分發出最後一次發出兩級制暴雨警告信號的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於上午6時30分改發紅色暴雨警告信號,最後在上午8時取消所有信號。最高一站(大潭山)一小時雨量達到91.2毫米。[58]
- 5月28日,澳門氣象局最後一次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59]
- 澳門氣象局在2004年7月1日起停止使用紅色及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統一為新的暴雨警告信號,無顏色之分。[60]
|
總數
|
31
|
7
|
- 年平均數字中,2004年以半年計算,不以整年作計算。
|
年平均(取兩位小數)
|
6.89
|
1.56
|
年份 |
20毫米大雨提示 |
暴雨警告信號 |
備註及相關爭議
|
2004(下半年)
|
不適用
|
2
|
詳細內容
- 8月11日下午6時,澳門氣象局首次發出暴雨警告信號。最高一站(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一小時雨量達到41.4毫米。[61]
- 8月29日,澳門氣象局於上午8時25分發出暴雨警告信號,最後在下午12時52分取消。最高一站(九澳)一小時雨量達到48.6毫米。[62]
|
2005
|
3
|
|
2006
|
7
|
|
2007
|
2
|
|
2008
|
7
|
詳細內容
- 6月25日,受颱風風神影響,澳門氣象局曾發出暴雨警告信號。
- 10月5日,受熱帶風暴海高斯影響,澳門氣象局曾發出暴雨警告信號。
|
2009
|
8
|
|
2010
|
8
|
詳細內容
- 6月9日上午9時05分發出暴雨警告信號,由於暴雨警告發生時,澳門半島大部分地區一小時雨量已錄得超過70毫米以上,並且有4個氣象站錄得創站以來6月份最高一小時雨量。因而被市民質疑暴雨警報延誤,導致廣大澳門市民防範不及,社會秩序受到很大影響,有不少商戶因水浸損失慘重。事後澳門氣象局為未能在今早7時前發出暴雨警告向市民致歉,承諾會完善天氣預報技術,特別是短時間的天氣預報,並且解釋今早7時曾考慮發出暴雨警告,直至8時後,根據實際錄得雨量,亦曾考慮發出暴雨警告,其間氣象局與教青局一直保持緊密溝通,得悉部分學校已經安排考試,不能中斷,大部份學生亦已回校,所以延至9時05分才發出暴雨警告。[63]氣象局局長馮瑞權在面對社會各界的猛烈批評之後,在總結心得的時候表示「寧願虛報都唔願漏報」,這種態度及回應被批評是「以廣大市民的生命財產開玩笑,這種毫不負責任的為官之道,令人心寒意冷。」[64][65]
- 9月20日,受颱風凡亞比影響,澳門氣象局曾發出暴雨警告信號。
|
2011
|
2
|
- 6月23日,受熱帶風暴海馬影響,澳門氣象局曾發出暴雨警告信號。
|
2012
|
3
|
- 7月25日,受颱風韋森特影響,澳門氣象局曾發出暴雨警告信號。
|
2013
|
9
|
詳細內容
- 5月22日發出生效時間最長暴雨警告信號(紀錄在2020年5月30日打破),長達9小時5分鐘。當日最高雨量為323毫米,為1952年紀錄以來第4高的雨量,1982年以來雨量最高的一次。[66]
|
2014
|
6
|
詳細內容
- 10月4日上午10時50分,澳門氣象局一度發出暴雨警告信號,並在當日上午11時25分取消暴雨警告信號,歷時35分鐘,是自2004年7月1日統一為新的暴雨警告信號以來生效時間第二短的暴雨警告信號。大潭山主站在暴雨警告信號生效期間未有錄得任何雨量。澳門氣象局稱,今次的雨區較細和突然,主要集中在北區,當局在2小時內錄得約40毫米雨量,北區路面亦出現輕微水浸。[18]
|
2015
|
2
|
詳細內容
- 7月21日最遲全年首次發出暴雨警告信號。但暴雨警告信號生效期間只錄得不足10毫米的雨量。
- 9月21日早上澳門受達暴雨程度的強降雨影響,早上7時48分大潭山、九澳及路環分站更分別錄得兩小時降雨量達67.2、72.0及84.0毫米,達到甚至超過發出暴雨警告的標準,但氣象局未有發出暴雨警告。其後氣象局解釋「經綜合考量社會的複雜性及對市民的影響後」,因此沒有發出暴雨警告,而並非因實測雨量而發出,惹起爭議[67]。
- 10月4日,受颱風彩虹的螺旋雲帶影響,澳門氣象局因維持懸掛三號風球而發出暴雨警告信號。
|
2016
|
10
|
詳細內容
- 3月22日澳門「暴雨演習」,由於教青局網站、澳廣視及學校通報系統卻顯示暴雨警告生效,並且誤發停課資訊,[68] 加上當時出現了雷雨天氣,當天早上6-8時的兩小時雨量曾錄得44毫米,令不少學生誤以為停課[69],最後氣象局對外稱未有發出暴雨警告信號。
- 4月13日最早全年首次發出暴雨警告信號。但暴雨警告信號生效期間所有氣象站均錄得不足40毫米的雨量。
- 4月22日澳門氣象局兩度發出暴雨警告信號。但在第一次生效前(即上午9時05分)已錄得兩小時雨量達50毫米,被質疑為避開學校停課而拖延發出,而發出暴雨警告後,雨勢已開始減弱。此次暴雨警告歷時半小時,是2004年7月1日統一暴雨警告信號以來生效時間最短。氣象局副局長梁嘉靜就當局未能準確預測暴雨向公眾致歉,並表示氣象局於當日清晨6點已經預測到有雨帶在湛江附近出現並將影響澳門,預計本澳約8時30分開始有雨,9時轉為大雨,所以用這個數據發出暴雨警告。但在早上7時15分,橫琴突然出現微雲團,「迅速直接鏟埋黎澳門呢邊」,殺得氣象局有點措手不及,以致當局發出暴雨警告信號的時間出現落差。 梁嘉靜指,該微雲團主要影影響了港澳碼頭,以及海事博物館一帶有大雨,而北區、氹仔、路環的雨勢都不是太大。[70]而第二次發出後,雷雨區突然減弱,令此次暴雨警告完全不達標準,最高兩小時雨量亦只有5-10毫米左右。
- 5月10日早上有雨區在澳門西北處發展並移向珠江口,並可能在上午8時影響澳門,於是氣象局在約上午6時半宣佈將於8時發出暴雨警告。然而在該次暴雨警告生效期間(上午8時至9時05分)均沒有顯著雨量,只有路環分站錄得0.2毫米,基本上只有毛毛雨。氣象局事後解釋,有關雨區8時抵達澳門上空時已經減弱,但澳門四周仍有其他強雨區繼續發展。在密切觀測下,當局確定雨區引致澳門暴雨的概率明顯降低,故在早上9時05分取消暴雨警告。
- 5月27日澳門氣象局於早上9點10分發出暴雨警告,不少學生冒着大雨上學,而鴨涌河公園站在09:05分的兩小時已錄得50.4毫米[71],引起不少網民、學生及家長激烈討論。氣象局事後解釋稱,當日凌晨零時至早上7點,澳門普遍地區只錄得10毫米雨量,當時預料未來2小時未達發出暴雨警告標準。直至早上8點45分後,本澳雨勢持續增強,因此決定發出暴雨警告信號。[72]
- 歷來發出最多暴雨警告信號的一年之一(與2019年並列)。
|
2017
|
4
|
- 9月4日,受伴隨熱帶風暴瑪娃雲雨帶影響,澳門氣象局曾發出暴雨警告信號。
|
2018
|
8
|
- 6月8日,受熱帶風暴艾雲尼和西南季候風共同影響下,澳門氣象局曾發出暴雨警告信號。
|
2019(1至8月)
|
10
|
詳細內容
- 3月5日最早全年首次發出暴雨警告信號。
- 8月2日,受熱帶風暴韋帕影響,澳門氣象局曾發出暴雨警告信號。
- 8月26日,受強烈熱帶風暴白鹿影響,澳門氣象局曾發出暴雨警告信號。
- 歷來發出最多暴雨警告信號的一年之一(與2016年並列)。
- 9月2日起推出「20毫米大雨提示」。
- 9月17日澳門氣象局首次發出20毫米大雨提示。
|
2019(9至12月)
|
4
|
2020(1至8月)
|
19
|
6
|
詳細內容
- 5月30日發出生效時間最長暴雨警告信號(生效時間為05:50-15:30),長達9小時40分鐘(若連同05:05發出的20毫米大雨提示,更長達10小時25分鐘)。雨勢集中在澳門半島,當日最高雨量為210毫米在污水處理廠監測站錄得,其次是孫中山公園監測站錄得203毫米雨量。而最高兩站(東亞運、孫中山公園)在早上8:40及6:40分的一小時雨量分別錄得80.8及70.2毫米,達到新三級制中的「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標準。受暴雨影響,澳門多處地方包括台山、新橋區、內港至媽閣一帶、氹仔舊城區益陸炮竹廠和松樹尾亦出現輕微水浸,其中氣象局在早上08:06-08:08分於花地瑪水位監測站錄得最高0.39米的水浸,水深一度及滕。受暴雨影響,所有非高等教育階段包括中學階段罕有地全日停課。是次為改制前的暴雨警告信號系統之生效時間最長,打破了2013年5月22日發出時長為9小時5分鐘的紀錄。[73][74]
- 8月5日澳門氣象局最後一次發出暴雨警告信號。
- 8月19日澳門氣象局最後一次發出20毫米大雨提示。
- 9月1日起,澳門氣象局停止使用暴雨警告信號及20毫米大雨提示,轉為使用三級制系統。
|
總數
|
23
|
96
|
- 暴雨警告信號年平均數字中,2004年及2020年分別以半年及⅔年計算,均不以整年作計算。
- 20毫米大雨提示運作只是一年,因此年平均數字與總數一致。
|
年平均 (取兩位小數)
|
5.94
|
年份 |
黃色 |
紅色 |
黑色 |
備註及相關爭議
|
2020(9至12月)
|
10
|
1
|
0
|
詳細內容
- 9月3日,澳門氣象局首次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於下午12時08分到12時50分生效,最高一站(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錄得28毫米雨量。[75]
- 9月4日,澳門氣象局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於下午1時30分到2時29分生效,最高一站(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錄得一小時31.6毫米雨量。[76]
- 9月8日,澳門氣象局首次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澳門氣象局在上午7時05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在上午7時20分改發紅色暴雨警告信號,最後在上午9時15分取消暴雨信號。最高兩站(路環分站、澳門大學)一小時雨量錄得50及49.6毫米。[77]
- 9月9日,澳門氣象局於上午6時正到55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最高一站(澳門大學)一小時雨量錄得39.8毫米。[78]
- 9月12日,澳門氣象局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最高一站(海事博物館)錄得21毫米雨量。[79]
- 9月18日,澳門氣象局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最高一站(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錄得31.6毫米雨量。[80]
- 9月21日,澳門氣象局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於上午9時21分到10時15分生效,最高一站(海事博物館)錄得31毫米雨量。[81]
- 9月28日,澳門氣象局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其中最高一站大潭山站在早上7時一小時雨量錄得30毫米,而該站在早上8時15分兩小時雨量錄得50毫米,達到舊制「暴雨警告信號」標準。[82]
- 9月30日,澳門氣象局於下午7時55分到9時50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最高一站(大潭山、海事博物館)分別錄得一小時雨量為38.6和30.8毫米。[83]
- 10月5日,澳門氣象局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期間,最高一站(外港碼頭)一小時雨量只有5.6毫米。[84]
|
2021
|
41 (35+6)
|
14 (11+3)
|
3
|
詳細內容
- 2月26日澳門氣象局首次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為新三級制暴雨警告信號系統實施後最早發出警告信號的紀錄。
- 6月1日澳門氣象局在三級制暴雨警告信號系統實施後首次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同日二度發出、三度改發黃色暴雨警告信號,以及三度發出、一次改發紅色暴雨警告信號。澳門各區在今次暴雨中曾出現災情。6月28日更發出當年和當月第二個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澳門各區在該暴雨中曾出現少量災情。
- 6月13日受熱帶風暴小熊影響,氣象局曾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 6月22日8時20分,紀念孫中山公園站一小時雨量曾錄得71.4毫米,是有紀錄以來最強的紅色暴雨警告。
- 6月23日澳門氣象局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最高兩站(海事博物館、大炮台山)的一小時雨量只有44.2和41.8毫米。
- 7月17-21日受颱風查帕卡外圍雨帶影響,氣象局曾三度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其中7月19日凌晨的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最高一站(東亞運)一小時雨量只有13.6毫米;但同日下午海事博物館、東亞運及大潭山氣象站的一小時雨量分別錄得26.8、18.6及17.2毫米,氣象局未有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 7月30日澳門氣象局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最高兩站(九澳、路環分站)一小時雨量只有14.2、13.2毫米。
- 7月31日澳門氣象局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期間,各區一小時雨量只有介乎0.0-9.4毫米。
- 8月1日澳門氣象局發出當年第三個黑色暴雨警告信號,雨勢集中在氹仔一帶,其中東亞運氣象站於下午2時一小時雨量錄到78.4毫米。
- 8月20日九澳、路環分站一小時雨量分別錄得20.6及14.4毫米,但氣象局未有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 9月16日澳門氣象局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期間,最高一站(九澳)一小時雨量只有14.4毫米。
- 10月8日受熱帶風暴獅子山影響,氣象局在早上一度發出紅色暴雨警告。當晚21:10分,海事博物館及大炮台山站一小時雨量分別錄得20.4及15.2毫米,但氣象局未有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10月10日凌晨改發三號風球後,氣象局兩度發出、一次改發黃色暴雨警告信號,以及兩度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其中暴雨警告信號總生效時間是歷年來最長。
- 10月13日早上受颱風圓規影響,路環、港澳碼頭、東亞運、紀念孫中山公園及大炮台的一小時雨量分別錄得24.6、22.6、22.0、22.0及21.4毫米,其他站點亦錄得超過15毫米。由於發出了八號風球,因此氣象局不需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
2022
|
29 (27+2)
|
6
|
0
|
詳細內容
- 5月11日至15日受低壓槽影響,氣象局曾發出4次黃色暴雨警告信號和2次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 5月11日,氣象局先於03:20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時長8小時20分鐘。到接近中午時分雨勢增強,氣象局於11:40改發該年首個紅色暴雨警告信號,維持了一小時,到12:40取消所有暴雨警告信號。而教青局罕有地因特殊天氣狀況於前一天(5月10日)晚上宣佈該日停課。[85]
- 5月12日,氣象局於04:45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其後雨勢在中午過後增強,黃色暴雨警告信號維持超過接近10小時後於14:40改發紅色暴雨警告信號。雨勢集中在氹仔和路環一帶,其中路環監測站最高錄得超過187毫米總雨量,紅雨期間氹仔舊城區和路氹連貫公路近石排灣一帶出現水浸,路環荔枝碗馬路發生山泥傾瀉。[86] 本次總生效時間更打破2021年10月上旬受熱帶風暴獅子山的紀錄,長達16小時10分鐘。
- 5月13日,氣象局於當天凌晨和晚上曾經兩度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 氣象局其後在總結中提到本輪暴雨是華南地區出現的近20年來最強的5月暴雨,5月10至14日,全澳各站總累積雨量均超過300毫米,其中鴨涌河公園站錄得最高390毫米。同期大潭山氣象站錄得373.2毫米,降雨量比5月氣候平均整月的累積雨量多出87.2毫米,其中5月12日單日錄得雨量為自 2013年以來5月份單日最高日雨量,另外,5月11日及12日亦連續2日均錄得超過100毫米雨量,而上次出現同類情況是1996年。[87]
- 6月8日, 受一道低壓槽影響,澳門天氣不穩定,氣象局於當天上午9時15分至下午4時05分期間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教青局宣佈非高等教育階段下午停課。大潭山氣象局在早上9時50分一小時雨量錄得72.8毫米,超越去年6月22日,成為有紀錄以來最強的紅色暴雨警告。直至當天下午4時,澳門半島錄得日總雨量182.8毫米,氹仔區錄得234.8毫米,路環區錄得184.4毫米。[88]暴雨期間,蓮花路近九澳隧道出現山泥傾瀉,澳門半島的下環;氹仔望德聖母灣馬路、氹仔馬場;路氹城路氹連貫公路至蓮花路近路環電廠圓形地出現水浸情況。[89][90][91]
- 7月2日早上09:50分受颱風暹芭影響,大潭山、港澳碼頭、東亞運一小時雨量錄得20.2毫米。由於發出了八號風球,因此氣象局不需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 8月10日近午夜,受熱帶風暴木蘭外圍雨帶影響,氣象局於晚上11時55分先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8月11日凌晨1時35分改發紅色暴雨警告信號直至凌晨3時取消。[92][93][94] 當天上午,澳門再受「木蘭」外圍雨帶影響,氣象局於上午10時58分至11時40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95]
- 10月7日,受雷雨區影響,氣象局於晚上9時25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96],後於晚上10時40分改發紅色暴雨警告信號[97];紅色暴雨警告信號生效期間,澳門各區錄得近30毫米雨量,離島部分地區雨量接近50毫米。下環街水位監測站一度錄得0.15米水深,附近一帶出現水浸,水深約至腳眼,行人澗水而行,有店舖則安裝水閘,以免有所損失[98]。10月8日凌晨12時,雨勢減弱,氣象局改發黃色暴雨警告信號,發出30分鐘後取消所有暴雨警告信號[99]。
|
2023
|
41(38+3)
|
5
|
0
|
詳細內容
- 4月19日,澳門氣象局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期間,最高一站(九澳)一小時雨量只有12.4毫米。
- 5月24日,澳門氣象局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期間,最高一站(九澳)一小時雨量只有9.4毫米。
- 6月1日,受廣東省內陸高溫觸發形成的雷雨區影響,氣象局一度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在暴雨警告生效2小時期間,澳門大學錄得共36.2毫米雨量,澳門半島最高雨量為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為共12.4毫米雨量[100]。最高一站澳門大學一小時雨量只有35.8毫米;路環則為30.6毫米。氣象局事後解釋,由於雷雨區發展強烈,因此,安全是暴雨警告發出的首要考量。[101]
- 6月8日,澳門氣象局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期間,最高一站(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一小時雨量只有11.0毫米。
- 6月25日,海事博物館、紀念孫中山公園一小時雨量分別錄得20.6及16.6毫米,但氣象局未有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 8月9日,澳門大學一小時雨量為50毫米,但氣象局未有改發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 9月2日凌晨受超強颱風蘇拉影響,路環、澳門大學、東亞運的一小時雨量分別錄得22.2、22.0及19.2毫米,其他站點亦錄得超過15毫米。由於發出了九及十號風球,因此氣象局不需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 9月7-8日,澳門受海葵殘餘雨帶影響,24小時內曾兩度發出、兩度改發黃色暴雨警告信號,其中9月8日早上更兩度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
2024
|
54(46+8)
|
9
|
1
|
詳細內容
- 4月18日,受低壓槽影響,澳門氣象局發出該年首個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最高一站(東亞運)一小時雨量只有11.8毫米。
- 4月21日,受低壓槽影響,澳門氣象局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最高一站(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一小時雨量錄得21.1毫米。
- 4月23日,受低壓槽影響,澳門氣象局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氹仔東亞運、大潭山氣象站一小時雨量錄得21.4毫米,而澳門多數氣象站錄得15毫米以上雨量。
- 4月30日,受強對流,低壓槽及雷雨區影響[102][103],澳門氣象局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104][105],後於晚上9時10分改發紅色暴雨警告信號[106][107][108][109],直至晚上10時20分改發黃色暴雨警告信號[110][111],最後在晚上11時50分取消所有暴雨警告信號。[112]各區站點都錄得超過每小時25毫米的雨量,澳門最高一站(污水處理廠)錄得一小時33毫米,而最高一站(東亞運)錄得39.8毫米。
- 5月1日,受低壓槽影響,澳門氣象局於凌晨4時05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113],於清晨6時取消。[114]最高一站(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一小時雨量達到24毫米。
- 5月2日,受低壓槽影響,澳門氣象局於晚上8時25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115][116][117],在晚上9時25分取消。最高一站(外港碼頭)一小時雨量達到22.4毫米。[118][119][120]
- 5月3日,受低壓槽影響,氣象局一度在凌晨2時05分到3時正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 5月4日:
- 5月12日:受一股強雷雨帶影響[144],澳門氣象局於下午4時正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145][146],在下午4時22分改發紅色暴雨警告信號[147][148][149][150][151]。由於雷雨帶向東移並且遠離澳門[152],氣象局於下午5時45分改發黃色暴雨警告信號[153][154],最後於下午6時30分取消所有暴雨警告信號[155][156]。澳門和氹仔所有氣象站都均錄得一小時雨量50毫米以上,而路環錄得以下是雨量20毫米以上。其中大潭山氣象站錄得最高一小時雨量為74毫米,外港碼頭錄得每小時71毫米,並且下環街水位站錄得水浸高度27厘米,而氹仔益龍水位站錄得水浸高度0.11米。[157][158]
- 5月19日:受活躍低壓槽影響,澳門氣象局於下午11時55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最後在凌晨2時取消。最高一站(大潭山)一小時雨量達到36.8毫米。[159]
- 5月24日:受活躍低壓槽影響,澳門氣象局於上午9時15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最後在下午2時取消。最高一站(大潭山)一小時雨量達到27毫米。[160]
- 5月27日:受活躍低壓槽影響,澳門氣象局於上午6時45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最後在上午9時25時取消。最高一站(大炮台)一小時雨量達到15.4毫米。[161][162][163]
- 6月1日:受熱帶風暴馬力斯的外圍雨帶影響,澳門氣象局於凌晨2時40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最後在凌晨4時45分取消。最高一站(東亞運)一小時雨量達到19.4毫米。[164]
- 6月3日:受強雷雨帶影響,澳門氣象局於上午8時25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165][166],在上午9時15分改發紅色暴雨警告信號[167][168][169],於下午12時15分改發黃色暴雨警告信號[170],最後在下午12時45分取消所有信號[171]。 雨勢主要集中在澳門半島,其中大炮台氣象站錄得最高一小時雨量為65毫米,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錄得每小時雨量為62.8毫米,九澳氣象站為41毫米,而東亞運氣象站為39.2毫米。[172][173]
- 6月4日:受強雨帶影響,澳門氣象局於上午11時40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174][175],最後在下午2時20分取消。最高一站(大潭山)一小時雨量達到13.2毫米。[176][177]
- 6月7日:受一道低壓槽影響,澳門氣象局於下午3時30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178][179][180][181][182],最後在晚上7時30分取消。雨勢主要集中在氹仔地區,東亞運日總雨量達到88毫米,而大潭山總雨量達到77.2毫米。最高一站(東亞運)一小時雨量達到31.6毫米。[183][184]
- 6月9日:受一道低壓槽影響,澳門氣象局於上午8時55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185][186][187],最後在上午10時取消。最高一站(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一小時雨量達到12.6毫米。[188]
- 6月12日:受強雷雨帶影響,澳門氣象局於下午1時40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189][190][191][192],最後在下午3時45分取消。雨勢主要集中在氹仔地區,最高一站(東亞運)一小時雨量達到25.8毫米。[193][194]
- 6月14日:受活躍西南氣流產生的雷雨帶影響,澳門氣象局於上午7時40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195][196],最後在下午12時30分取消。最高一站(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一小時雨量達到20.2毫米。[197][198]
- 6月15日:
- 6月29日:受強雷雨帶影響,澳門氣象局於下午12時55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219][220],最後在下午2時取消。最高一站(紀念孫中山市政公園)一小時錄得21毫米。[221]
- 7月3日15:20分,港澳碼頭及污水廠一小時雨量分別錄得20.2及16.4毫米,氣象局未有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 7月18日12:09分,最高滾動時雨量為28 毫米,於澳門大學錄得。
- 7月22日9:18分,最高滾動時雨量為19.6 毫米,於港澳碼頭錄得。
- 7月28日19:14分,最高滾動時雨量為19.4 毫米,於海事博物館錄得。
- 7月29日11:55分,最高滾動時雨量為15 毫米,於大炮台錄得。
- 8月13-18日,氣象局連續六日均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其中8月13及15日一日兩度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8月15、17及18日更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 8月15日:受一股西南氣流影響,現時華南沿岸正被一股廣濶雲帶覆蓋,當中有雷暴區發展,並間中影響珠江口一帶,至中午 12時,澳門半島錄得 72.8毫米雨量紀錄、氹仔區錄得 70.4亳米雨量、路環錄得 44.4毫米雨量紀錄。[222] 港澳碼頭及大潭山時雨量分別錄得62.6及60.6亳米雨量。紅雨下,新城 A區濠江圓形地附近的封閉路段出現路陷。[223]
- 8月17日:雨勢主要集中在澳門半島及氹仔區,受一道低壓槽影響,本澳凌晨開始出現大驟雨及雷暴,凌晨 3時 50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並於清晨 5時 33分一度改發紅色暴雨警告信號。暴雨警告生效期間,多區出現水浸,其中下環街水位監測站錄得最高水浸高度 26厘米,氹仔益隆站則錄得最高 22厘米水浸。澳門半島錄得最高 1小時雨量為 66.8毫米、氹仔區 63.6毫米、路環區 45.2毫米。[224]截至中午 12時45分,東亞運氣象站錄得最高的總雨量 135.6毫米,澳門半島最高總雨量是外港碼頭站的 105毫米,路環分站則錄得 63.8毫米。[225]
- 8月18日:清晨的大雨主要集中在路氹區,路環區錄得最高的 58毫米雨量,氹仔區 34毫米,但澳門半島的總雨量僅錄得 4毫米。[226]最高滾動時雨量為45.4 毫米,於九澳錄得。
- 8月20日,氣象局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期間,最高滾動時雨量為14毫米,於九澳錄得。
- 8月28日,氣象局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期間,最高滾動時雨量為26.8毫米,於九澳錄得。
- 8月31日,受低壓區影響下,氣象局兩度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期間,首次黃雨,最高一站澳門大學一小時雨量為22.6毫米;次場黃雨,最高一站九澳一小時雨量只有9毫米。
- 9月3日,受強烈熱帶風暴摩羯外圍下沉氣流高溫觸發午後雷雨,氣象局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最高滾動時雨量為27.4毫米,於港澳碼頭錄得。
- 9月6日:
- 受超強颱風摩羯環流雨帶影響,大潭山、海事博物館、港澳碼頭、九澳、大炮台山、東亞運在早上08:40-08:55之間時雨量分別錄得32.2、32.2、27、26.8、25.4及24毫米,由於氣象局發出八號風球,因此無須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 受超強颱風摩羯外圍環流及雨帶,澳門氣象局於晚上9時45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再於晚上10時23分升級至紅色暴雨警告信號,後於晚上23時45分改發黃色暴雨警告信號,並於翌日2時取消。在紅雨生效期間,九澳、東亞運、路環錄得最高滾動時雨量分別為57.8、54.2及51.4毫米。
- 9月9日,受偏東氣流影響,氣象局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期間,路環及海事博物館最高滾動時雨量分別為23.4、22.2毫米
- 9月14日,氣象局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期間,大潭山、東亞運及澳門大學錄得最高滾動時雨量分別為26、24.6、20.6毫米。
- 9月21日,受低壓區影響,氣象局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期間,路環錄得最高滾動時雨量為16毫米。
- 9月23日,受低壓槽影響,氣象局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期間,各站最高滾動時雨量錄得20.4-28.8毫米,最高一站東亞運錄得。
- 9月28日,受高空擾動影響,氣象局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期間,各站最高滾動時雨量錄得28.2毫米,最高一站澳門污水處理廠錄得。
|
總數
|
149 (134+15)
|
31 (28+3)
|
4
|
|
年平均 (取兩位小數)
|
34.65
|
7.21
|
0.93
|
註釋:
- 數據截至2024年6月15日。
- 黃色及紅色暴雨警告的一欄中,括號內左邊首次發出的數字,右邊為取代較高暴雨警告的數字。
|
Close
排名 |
發出時間 |
取消時間 |
持續時間 |
備註
|
最長 |
2022年5月12日上午4時45分 |
下午14時40分 |
9小時55分鐘 |
後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
第二長 |
2022年5月11日上午3時20分 |
上午11時40分 |
8小時20分鐘 |
後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
第三長 |
2021年6月24日上午5時45分 |
下午12時45分 |
7小時 |
|
第三短 |
2021年7月24日下午2時30分 |
下午2時50分 |
20分鐘
|
因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
2024年4月30日下午8時50分
|
下午9時10分
|
2024年5月4日下午12時15分
|
下午12時35分
|
因取消所有暴雨警告信號
|
第二短
|
2024年8月15日上午9時25分
|
上午9時40分
|
15分鐘
|
因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
2020年9月8日上午7時05分
|
上午7時20分
|
最短 |
2024年5月4日上午11時 |
上午11時10分 |
10分鐘
|
因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同時亦為生效時間最短的單一天氣警告
|
排名 |
發出時間 |
取消時間 |
持續時間 |
備註
|
最長 |
2001年6月7日下午12時30分 |
下午5時 |
4小時30分鐘 |
|
第二長
|
2002年8月6日上午7時40分
|
下午12時
|
4小時20分鐘
|
|
2001年7月6日下午11時40分 |
7月7日上午4時 |
取代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
第三長
|
2000年10月20日上午9時 |
下午12時45分
|
3小時45分鐘 |
|
第三短
|
2002年8月9日上午6時45分
|
上午7時30分
|
45分鐘
|
因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
第二短 |
2003年6月10日下午10時25分 |
下午10時58分 |
33分鐘 |
因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
最短
|
2004年5月8日上午5時18分
|
上午5時45分
|
27分鐘
|
因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
排名 |
發出時間 |
取消時間 |
持續時間 |
備註
|
最長
|
2021年10月10日上午8時05分 |
下午3時05分
|
7小時 |
受熱帶風暴獅子山外圍雨區影響
|
第二長
|
2022年6月8日上午9時15分 |
下午4時05分
|
6小時50分鐘
|
|
第三長
|
2021年6月1日下午2時40分
|
下午6時20分
|
3小時40分鐘
|
|
第三短
|
2024年5月4日上午11時10分
|
上午11時37分
|
27分鐘
|
因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
第二短
|
2021年6月28日上午6時
|
上午6時25分
|
25分鐘
|
取代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
2021年8月1日下午1時35分 |
下午2時 |
因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
最短
|
2021年6月28日上午4時40分
|
上午4時50分
|
10分鐘
|
因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同時亦為生效時間最短的單一天氣警告
|
排名 |
發出時間 |
取消時間 |
持續時間 |
備註
|
最長 |
2000年4月14日上午4時 |
上午8時 |
4小時 |
|
第二長 |
2003年6月10日下午10時58分 |
6月11日上午1時32分 |
2小時34分鐘 |
|
第三長 |
2002年8月9日上午7時30分 |
上午10時 |
2小時30分鐘 |
|
第三短 |
2003年5月5日上午8時40分 |
上午10時 |
1小時20分鐘 |
|
第二短 |
2001年7月13日上午5時10分 |
上午6時 |
50分鐘 |
|
最短 |
2004年5月8日上午5時45分 |
上午6時30分 |
45分鐘 |
|
排名 |
發出時間 |
取消時間 |
持續時間 |
備註
|
最長 |
2021年6月1日上午5時 |
上午7時 |
2小時 |
|
第二長 |
2021年6月28日上午4時50分 |
上午6時00分 |
1小時10分鐘 |
|
第二短
|
2021年8月1日下午2時
|
下午3時
|
1小時
|
|
最短
|
2024年5月4日上午11時37分
|
下午12時15分
|
38分鐘
|
|
註:此記錄由2004年8月11日首次發出暴雨警告信號開始計算至2020年8月31日
排名 |
發出時間 |
取消時間 |
持續時間 |
備註
|
最長 |
2020年5月30日上午5時50分 |
下午3時30分 |
9小時40分鐘 |
|
第二長 |
2013年5月22日上午12時55分 |
上午10時 |
9小時5分鐘 |
|
第三長 |
2017年9月4日上午3時30分 |
上午10時15分 |
6小時45分鐘 |
|
第三短 |
2006年6月19日上午10時20分 |
上午11時 |
40分鐘 |
|
第二短 |
2014年10月4日上午10時50分 |
上午11時25分 |
35分鐘 |
|
最短 |
2016年4月22日上午9時5分 |
上午9時35分 |
30分鐘 |
|
註:此紀錄由發出信號至取消所有信號視為一次,發出更高信號或改發較低信號不會分開計算(含計算20毫米大雨提示)。
排名 |
發出時間 |
取消時間 |
持續時間 |
備註
|
最長 |
2022年5月12日上午4時45分 |
晚上8時55分 |
16小時10分鐘 |
為三級制暴雨警告期間生效時最長
|
第三長 |
2023年9月8日上午3時10分 |
下午3時 |
11小時50分鐘 |
|
第三長 |
2021年10月10日上午4時30分 |
下午3時05分 |
10小時35分鐘 |
受熱帶風暴獅子山影響
|
第三短 |
2020年10月13日下午11時53分 |
2020年10月14日上午0時30分 |
37分鐘 |
20毫米大雨提示
|
第二短 |
2014年10月4日上午10時50分 |
上午11時25分 |
35分鐘 |
|
最短 |
2016年4月22日上午9時5分 |
上午9時35分 |
30分鐘 |
同時亦為統一暴雨警告期間生效時最短
|
- 統一暴雨警告前生效時數最短是2001年6月6日17:10至18:00,維持50分鐘。
- 統一暴雨警告期間連同20毫米大雨提示生效時最長是2020年5月30日05:05至15:30,維持10小時25分鐘。
- (新制)黃色暴雨警告:2021年2月26日19:50至20:40,維持50分鐘。
- (舊制)紅色暴雨警告:2001年3月25日13:15至14:30,維持1小時15分鐘。
- (新制)紅色暴雨警告:2024年4月30日21:10至22:20,維持1小時10分鐘。
- (舊制)黑色暴雨警告:2000年4月14日04:00至08:00,維持4小時。
- (新制)黑色暴雨警告:2024年5月4日11:37至12:15,維持38分鐘。
- 暴雨警告信號:2019年3月5日00:52至02:45,維持1小時53分鐘。
- (新制)黃色暴雨警告:2023年10月18日20:05至22:00,維持55分鐘。
- (舊制)紅色暴雨警告:2000年10月20日09:00至12:45,維持3小時45分鐘。
- (新制)紅色暴雨警告:2021年10月9日08:05至15:05,維持7小時。
- (舊制)黑色暴雨警告:2002年8月9日07:30至10:00,維持2小時半。同時亦為最晚發出全年首次發出。
- (新制)黑色暴雨警告:2021年8月1日14:00至15:00,維持1小時。
- 暴雨警告信號:2011年10月14日07:00至08:45,維持1小時45分鐘。
- (新制)黃色暴雨警告:2022年3月28日03:40至04:40,維持1小時。
- (舊制)紅色暴雨警告:2002年8月6日07:40至12:00,維持4小時20分鐘。
- (新制)紅色暴雨警告:2021年6月1日04:25至05:00,維持35分鐘。
- (舊制)黑色暴雨警告:2002年8月9日07:30至10:00,維持2小時半。同時亦為最晚生效紀錄。
- (新制)黑色暴雨警告:2021年6月1日05:00至07:00,維持2小時。
- 暴雨警告信號:2017年9月4日03:30至10:15,維持6小時45分鐘。
- (新制)黃色暴雨警告:2022年10月8日00:00至00:30,維持30分鐘。
- (舊制)紅色暴雨警告:2003年6月11日01:32至02:55,維持2小時34分鐘。
- (新制)紅色暴雨警告:2023年9月15日21:20至22:35,維持1小時15分鐘。
- (舊制)黑色暴雨警告:2003年6月10日22:58至6月11日01:32,維持1小時23分鐘。
- (新制)黑色暴雨警告:
- 暴雨警告信號:2007年6月10日02:55至04:00,維持1小時5分鐘。
- 兩級制暴雨警告:2001年,共發出9次。(視發出至取消暴雨警告為一次,改發信號不作分開計算)
- 暴雨警告信號(不分顏色):2016年與2019年,分別共發出10次。
- 三級制暴雨警告:2023年,共發出38次。(視發出至取消暴雨警告為一次,改發信號不作分開計算)
- 兩級制暴雨警告:2002年,只發出3次。(視發出至取消暴雨警告為一次,改發信號不作分開計算)
- 暴雨警告信號(不分顏色):2007年、2011年與2015年,分別僅發出2次。
- 三級制暴雨警告:2022年,只發出27次。(視發出至取消暴雨警告為一次,改發信號不作分開計算)
- 暴雨警告信號:2013年9月4日、2016年4月22日,當日曾發出2次,
- 黃色暴雨警告:2021年6月1日發出5次。
- 紅色暴雨警告:2021年6月1日發出4次。
More information 排名, 間距 ...
排名
|
間距
|
首次取消(黃色/紅色)暴雨警告時間
|
再次發出(黃色)暴雨警告時間
|
最短
|
1小時
|
|
|
2024年6月15日下午3時15分
|
2024年6月15日下午4時15分
|
第二短
|
1小時30分鐘
|
2021年10月10日上午3時正
|
2021年10月10日上午4時30分
|
Close
只計算三級制︰
More information 日期, 黃色暴雨警告信號發出時間 ...
日期
|
黃色暴雨警告信號發出時間
|
間距
|
紅色暴雨警告信號發出時間
|
間距
|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發出時間
|
發出所有信號所需時間
|
2021年6月28日
|
04:10
|
30分鐘
|
04:40
|
10分鐘
|
04:50
|
40分鐘
|
2024年5月4日
|
11:00
|
10分鐘
|
11:10
|
27分鐘
|
11:37
|
37分鐘
|
Close
More information 排名,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最高一站60分鐘降雨量之地點
|
最高一站兩小時降雨量
|
最高一站三小時降雨量
|
舊制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
2001-09-05 08:00
|
教科文中心分站
|
40.4mm
|
不適用
|
舊制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
2003-05-05 09:00
|
大炮台
|
87.0mm
|
117.2mm
|
暴雨警告信號
|
2016-05-10 09:00
|
路環分站
|
0.2mm
|
不適用
|
Close
More information 排名,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最高一站60分鐘降雨量之地點
|
最高一站60分鐘降雨量
|
舊制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
|
2001-09-05 08:00
|
九澳分站
|
24.0mm *
|
舊制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
|
2003-05-05 09:00
|
教科文中心分站
|
53.4mm *
|
暴雨警告信號
|
2016-05-10 09:00
|
路環分站
|
0.2mm
|
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
|
2020-10-05 10:10
|
外港碼頭
|
5.6mm
|
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
|
2023-06-01 07:45
|
澳門大學
|
35.8mm
|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
2024-05-04 11:40
|
紀念孫中山公園
|
76.2mm
|
Close
* 按一小時雨量計算
# 如發出更高級別暴雨警告信號,則不計算在內
More information 排名, 最高一站60分鐘降雨量之地點 ...
排名
|
最高一站60分鐘降雨量之地點
|
時間
|
最高一站兩小時降雨量
|
時間
|
最高一站三小時降雨量
|
舊制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
大潭山氣象站
|
2000-04-03 06:00
|
93.4mm
|
2000-04-03 06:00
|
103mm
|
舊制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
教科文中心分站
|
2000-04-14 05:00
|
185.4mm
|
2000-04-14 06:00
|
246.4mm
|
暴雨警告信號
|
紀念孫中山公園
|
2013-05-22 04:00
|
140.8mm
|
不適用
|
Close
More information 排名,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最高一站60分鐘降雨量之地點
|
最高一站60分鐘降雨量
|
舊制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
2000-08-23 20:00
|
大潭山氣象站
|
80.4mm *
|
舊制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
2000-04-14 04:00
|
教科文中心分站
|
93.2mm *
|
暴雨警告信號
|
2013-05-08 20:00
|
海事博物館
|
86.4mm *
|
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
|
2021-08-09 17:35
|
澳門大學
|
50.0mm
|
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
2024-05-12 17:09
|
大潭山氣象站
|
74.0mm *
|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
2021-06-01 06:00
|
大炮台山
|
119.6mm
|
Close
* 按一小時雨量計算
# 如發出更高級別暴雨警告信號,則不計算在內
More information 排名,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最高一站60分鐘降雨量之地點
|
最高一站兩小時降雨量
|
暴雨警告信號
|
2015-09-21 06:58
|
路環分站
|
84.0mm
|
Close
More information 排名,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最高一站60分鐘降雨量之地點
|
最高一站60分鐘降雨量
|
備註
|
舊制暴雨警告信號
|
2015-09-21 06:58
|
路環分站
|
54.2mm[227]
|
|
新三級制暴雨警告信號
|
2021-07-19 13:10
|
海事博物館
|
26.8mm
|
只有該站錄得超過20毫米以上雨量
|
2023-10-09 05:05
|
路環分站
|
42.2mm
|
當時氣象局仍發出八號風球。
氣象局在當天10時正除下八號風球後,同步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
Close
More information 排名,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地點
|
最高一小時降雨量
|
當日發出最高警告信號
|
天氣系統
|
1
|
1964-09-06
|
東望洋山
|
125.1mm
|
三號風球
|
颱風露比
|
2
|
2021-06-01
|
大炮台山
|
119.6mm
|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
低壓槽
|
3
|
1982-05-29
|
大炮台山
|
107.2mm
|
沒有
|
低壓槽
|
4
|
1987-04-05
|
大炮台山
|
100.4mm
|
沒有
|
低壓槽
|
5
|
2021-06-28
|
紀念孫中山公園
|
98 mm
|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
活躍西南氣流
|
6
|
1982-08-18
|
大炮台山
|
94.0mm
|
沒有
|
低壓槽
|
7
|
2000-04-14
|
教科文分站
|
93.2mm
|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
低壓槽
|
Close
More information 排名,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地點
|
最高60分鐘降雨量
|
24小時內發出最高警告信號
|
天氣系統
|
1
|
1964-09-06
|
東望洋山
|
125.1mm
|
十號風球
|
颱風露比
|
2
|
2021-06-01 (06:00)
|
大炮台山
|
119.6mm
|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
低壓槽
|
3
|
2021-06-28 (05:10)
|
紀念孫中山公園
|
115.8mm
|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
活躍西南氣流
|
4
|
1982-05-29
|
大炮台山
|
107.2mm
|
沒有
|
低壓槽
|
5
|
1987-04-05
|
大炮台山
|
100.4mm
|
沒有
|
低壓槽
|
6
|
1982-08-18
|
大炮台山
|
94.0mm
|
沒有
|
低壓槽
|
7
|
2000-04-14 (04:00)
|
教科文分站
|
93.2mm
|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
低壓槽
|
Close
More information 排名,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地點
|
最高日總降雨量
|
發出最高警告信號
|
天氣系統
|
1
|
2021-06-01
|
大炮台山
|
423.4mm
|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
低壓槽
|
2
|
2000-04-14[228]
|
教科文中心分站
|
400.0mm
|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
低壓槽
|
3
|
1972-05-10
|
大炮台山
|
348.2mm
|
沒有
|
低壓槽
|
4
|
1885-06-12
|
摩羅兵營
|
343.7mm*
|
沒有
|
不詳
|
5
|
2013-05-22[229]
|
紀念孫中山公園
|
333.0mm
|
暴雨警告信號
|
低壓槽
|
6
|
1982-05-29
|
大炮台山
|
331.8mm
|
沒有
|
低壓槽
|
7
|
1982-05-28
|
大炮台山
|
329.8mm
|
沒有
|
低壓槽
|
8
|
1923-10-31
|
東望洋山
|
316.6mm*
|
沒有
|
不詳
|
9
|
1890-07-19
|
摩羅兵營
|
317.0mm*
|
沒有
|
不詳
|
10
|
2021-10-10
|
大炮台山
|
316.4mm
|
紅色暴雨警告信號、八號東南風球
|
熱帶風暴獅子山
|
Close
* 備註︰澳門對於1952年之前的單日雨量計算,為早上9時至翌日9時。
More information 排名,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地點
|
最高日總降雨量
|
發出警告信號
|
天氣系統
|
1
|
1982-05-28 (09:00) 1982-05-29 (09:00)
|
大炮台山
|
612.6mm
|
沒有
|
低壓槽
|
Close
2016年3月22日澳門「暴雨演習」,由於教青局與氣象局在演習前一日溝話,並認為即使演習當天有雨,雨勢直接導致停課的機會較微,因此模擬當天早上6:30-6:50分發出暴雨警告信號,然而教青局網站、澳廣視及學校通報系統卻顯示暴雨警告生效,並且誤發停課資訊[68], 加上當時出現了雷雨天氣,在此時進行演習,因而出現真假難分的情況,氣象局沒有在實施演習前,以其專業角度終止是次演習[230],並且當天早上6-8時的兩小時雨量曾錄得44毫米,令不少學生誤以為停課[69],最後氣象局對外稱未有發出暴雨警告信號,澳廣視亦在早上7時多稱這只是「教青局模擬停課演習,要如常上課」,同時教青局網站及手機APP在早上7-8時超過56萬人次訪問,超出網站負荷[231],使市民無法登入進行核實[232]。事件造成當天早上交通嚴重癱瘓。
2020年6月16日,澳門氣象局網站顯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於2020年6月16日10時36分發出,預料雨勢將會維持。」但當時澳門沒有出現落雨,加上還未實施新三級暴雨警告信號,因此此為氣象局錯誤發佈、實際未有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