氹仔[註 1](葡萄牙語:Taipa),別稱窞仔、潭仔、龍頭灣、龍環、雞頸,是澳門的離島及四大組成部份之一。氹仔原為獨立島嶼,現已和路環及路氹城連成一體。位於橫琴島的澳門大學新校區根據法例劃分為氹仔的一部份[1]。
葡名由來
氹仔古稱潭仔,其閩南語讀音Tiap-á演變成葡文Taipa[來源請求]。
也有說法指葡萄牙人於氹仔登陸時,向當地人詢問地名(nome),當地人誤聽成糯米,認為葡萄牙人在詢問當地人會否售賣糯米,於是回答「大把」,葡萄牙人於是把該地方按音寫成Taipa。[來源請求]
歷史
氹仔最初分為大氹、小氹、一粒米三部份,前兩者於明輔《嘉靖香山縣志》作大吉山、小吉山,後因河海沖積被連島沙洲連接起來。大小氹之間的水面稱為龍環,氹仔島英葡文的名稱原來也是指這一帶,1851年被葡人派兵佔領;另有雞頸頭、雞頸洋、雞頭山等地名。舊城區位於大氹南端,而新城區則在大小氹之間的填海地上。一粒米位於大氹東南方,到了1990年代才因填海而消失,現爲澳門國際機場塔台。
1920年代,台山炮竹廠[2]爆炸後,澳葡政府命令全澳的炮竹廠遷至氹仔,直到1980年代炮竹業在澳門息微為止。
地理
氹仔在澳門半島以南,路環島以北,地理位置正好位於澳門的中央。氹仔面積約為7.4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約78,500人[3]。氹仔內既有如龍環葡韻、官也街、地堡街等的葡萄牙式小區風貌,也有如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運動場、澳門賽馬會等的大型現代建設。
現時,路氹連貫公路兩旁已填海成路氹城。澳門蛋、蓮花口岸等都在路氹城。在澳門特區的版圖內可見氹仔和路環已連成一體。
2013年8月9日,民政總署宣佈橫琴島澳門大學新校區劃給嘉模堂區(即氹仔所在的堂區)[4]。
交通
氹仔雖是離島,但與澳門間現有四條大橋連接,分別是嘉樂庇總督大橋(俗稱澳氹大橋、舊大橋)、友誼大橋(俗稱新大橋)、於2004年12月落成的西灣大橋及於2024年落成的澳門大橋(俗稱第四通道)。其中西灣大橋更是澳門首條雙層行車跨海大橋,於颱風來襲時下層通道將會開放,以維持澳氹間的交通不被中斷。而氹仔南面則有路氹連貫公路連接路環島。但由於城市的持續發展,土地資源不足,路氹之間的海域已經填平,連接路氹之間的道路因而擴大,而路氹之間區域劃分為路氹城。
澳門國際機場位於氹仔東面,填海興建而成,於1995年啟用,目前有通往中國大陸和亞洲十多個不同城市的航線。澳門國際機場也是台灣旅客間接前往中國大陸的另一個主要轉運站。
澳門輕軌系統氹仔線已投入營運,由澳門半島媽閣運行至氹仔碼頭。澳氹東線正在興建中,在離開專用海底隧道後,途經新城E1區至氹仔碼頭站,與氹仔線進行換乘[5]。
- 望德聖母灣自動步行系統:全澳首條自動步行系統
- 湖畔花園至龍環葡韻步行徑
- 基馬拉斯大馬路空中走廊
大型建設
教育
- 學校
- 高等院校
公園
屋苑
- 氹仔平民新邨
- 氹仔社屋(日昇樓)
宗教設施
參見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