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在天文學上,「清除鄰近的小天體」(英語:clearing the neighbourhood)或獨佔軌道(orbital dominance)指一個天體因為其引力在公轉軌道內佔據動力系統的主導地位,導致其周圍除了被其束縛的天然衛星或處於拉格朗日點引力平衡的特洛伊天體外沒有同軌道的其它天體存在。根據國際天文學聯會(IAU)2006年正式通過的定義,能否「清除鄰近其他天體」被視為太陽系內古典行星的三個必要標準之一[1],無法做到這一條標準的行星質量天體被定義為矮行星。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0年12月7日) |
擁有這種能力的天體要有足夠的質量才能把它軌道裏的其他星體清除,這就好像在一片鋪平的鐵屑之中,用一塊磁鐵以一條綫掃過這片地帶,使這塊磁鐵越來越大,從而吸取更多的鐵屑,如此類推。太陽系中的巨大氣態巨行星就是這樣形成的:巨大的引力使它周圍的星體都紛紛撞到它的表面上。
史藤-李文森參數(英語:Stern-Levison parameter),記為Λ,以艾倫·史藤和李文森命名,天文學上以此參數描述行星的體量,可表為質量之平方除以公轉軌道半徑。
排序 | 名稱 | 史藤-李文森參數 Λ | Λ/ΛE | Planetary discriminant μ |
質量 (kg) | 天體種類 | Λ = 1 於(au) |
---|---|---|---|---|---|---|---|
1 | 水星 | 1.95 × 103 | 0.0126 | 9.1 × 104 | 3.3022 × 1023 | 第1顆行星 | 60 |
2 | 金星 | 1.66 × 105 | 1.08 | 1.35 × 106 | 4.8685 × 1024 | 第2顆行星 | 2,180 |
3 | 地球 | 1.53 × 105 | 1.00 | 1.7 × 106 | 5.9736 × 1024 | 第3顆行星 | 2,870 |
4 | 火星 | 9.42 × 102 | 0.0061 | 1.8 × 105 | 6.4185 × 1023 | 第4顆行星 | 146 |
5 | 木星 | 1.30 × 109 | 8510 | 6.25 × 105 | 1.8986 × 1027 | 第5顆行星 | 6,220,000 |
6 | 土星 | 4.68 × 107 | 308 | 1.9 × 105 | 5.6846 × 1026 | 第6顆行星 | 1,250,000 |
7 | 天王星 | 3.84 × 105 | 2.51 | 2.9 × 104 | 8.6832 × 1025 | 第7顆行星 | 102,000 |
8 | 海王星 | 2.73 × 105 | 1.79 | 2.4 × 104 | 1.0243 × 1026 | 第8顆行星 | 127,000 |
9 | 穀神星 | 8.32 × 10−4 | 8.7 × 10−9 | 0.33 | 9.43 × 1020 | 第1顆矮行星 | 0.0245 |
10 | 冥王星 | 2.95 × 10−3 | 1.95 × 10−8 | 0.077 | 1.29 × 1022 ± 10% | 第2顆矮行星 | 0.812 |
11 | 鬩神星 | 2.15 × 10−3 | 1.33 × 10−8 | 0.10 | 1.67 × 1022 | 第3顆矮行星 | 1.13 |
12 | 鳥神星 | 2.22 × 10−4 | 1.45 × 10−9 | 0.02[2] | ~4 × 1021 | 第4顆矮行星 | 0.168 |
13 | 妊神星 | 2.68 × 10−4 | 1.72 × 10−9 | 0.02[2] | 4.2 ± 0.1 × 1021 | 第5顆矮行星 | 0.179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