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烏戰爭發生於波蘭第二共和國時期。當時重生後的波蘭共和國與要求獨立的烏克蘭人,在東加利西亞皆有居民,雙方為了爭奪該地的主權,進行了一場歷時八個月的戰爭。這場戰事以一連串的利沃夫衝突為開端,最後以非正式的停戰協議收場。烏克蘭人並沒有放棄獨立的主張,但變更東邊國界對波蘭人來說,也完全不在考量之內。1923年3月15日,大使會議承認了波蘭在東加利西亞的主權,但是波蘭必須讓這個地區擁有自治地位。1922年9月,波蘭針對這個地區頒佈了自治省法,而此法的名稱本身,便說明了東加利西亞地區在波蘭這個國家裏的特殊地位[3]

Quick Facts 波烏戰爭, 日期 ...
波烏戰爭
烏克蘭獨立戰爭的一部分

這張地圖展示了波蘭軍打破利沃夫之圍(1918年11月),奪取東加利西亞(藍色部分)並在戰爭結束時推進至茲布魯奇河的國界
日期1918年11月1日—1919年7月17日
(8個月2周又2天)
地點
結果

波蘭勝利

參戰方

波蘭 波蘭第二共和國


地區支援:
羅馬尼亞 羅馬尼亞王國
(在布科維納波庫蒂亞
匈牙利民主共和國
 捷克斯洛伐克


戰略支援:
 法國

烏克蘭人民共和國

胡楚爾共和國
(在馬拉莫爾英語Maramureș

戈曼薩共和國
(在萊姆維希尼亞英語Lemkivshchyna,直至1919年1月)
布科維納的烏克蘭人
(在布科維納,1919年11月6-11日)
指揮官與領導者
波蘭 約瑟夫·畢蘇斯基
波蘭 約瑟夫·哈勒爾英語Józef Haller
波蘭 瓦茨瓦夫·伊瓦什凱維奇-魯多斯扎尼斯基英語Wacław Iwaszkiewicz-Rudoszański
波蘭 愛德華·雷茲-希米格維
葉夫根·彼得魯舍維奇英語Yevhen Petrushevych
亞歷山大·格列科夫英語Oleksander Hrekov
米哈伊爾·奧梅利亞諾維奇-帕夫連科英語Mykhailo Omelianovych-Pavlenko
西蒙·彼得留拉
葉梅利揚·波波維奇俄語Попович, Емельян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兵力
波蘭 波蘭:
190,000
羅馬尼亞 羅馬尼亞:
4,000
匈牙利:
620+
烏克蘭:
70,000–75,000[1]或100,000以上[2]
西烏克蘭:
35,000
胡楚爾:
1,100
戈曼薩:
800
傷亡與損失
10,000 15,000
Close
描述波烏戰爭場景的油畫

參考來源

參考書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