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奥地利指挥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漢斯·羅斯鮑德(德語:Hans Rosbaud,1895年7月22日 – 1962年12月29日),奧地利指揮家,尤其與二十世紀音樂有關。
漢斯·羅斯鮑德出生在奧地利格拉茨。小時候,漢斯和他的哥哥保羅·羅斯鮑德與教鋼琴的母親一起演出。漢斯繼續在法蘭克福霍赫音樂學院學習音樂,師從伯恩哈德·塞克勒斯和阿爾弗雷德·霍恩,分別學習作曲和鋼琴。
羅斯鮑德的第一個職業崗位是在美因茨,從1921年開始,他擔任該市新音樂學校的音樂總監,其中包括指揮市立交響音樂會。1928年,他成為黑森廣播交響樂團(後來的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的第一任首席指揮。[1]在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他首演了阿諾德·勛伯格和貝拉·巴托克的作品。在納粹時期,他介紹新音樂的自由受到限制。1937年,他成為明斯特市的音樂總監。1941年,羅斯鮑德在斯特拉斯堡擔任同樣的職務,領導愛樂樂團。
1945年,他被美國當局任命為慕尼黑愛樂樂團的音樂總監。1948年,由於市政當局希望樂團的曲目向保守方向發展,羅斯鮑德與慕尼黑樂團的合同被允許失效。[2]同年,羅斯鮑德成為西南廣播電台巴登巴登與弗萊堡交響樂團(SWR)的第一任首席指揮,並在那裏度過了他的餘生。1954年,他在提前8天通知的情況下,首次指揮了勛伯格的歌劇《摩西與亞倫》的演出;這次演出被發行在1957年為飛利浦錄製的商業唱片中。[3]他經常帶着SWR交響樂團參加當代音樂節,如多瑙埃興根音樂節。[4]1962年12月6日至8日,他完成了在芝加哥交響樂團為期六周的駐團演出,與尤金·伊斯托明一起演出舒曼的鋼琴協奏曲和馬勒的第九交響曲。不到一個月後,他於12月29日在瑞士盧加諾去世。
《留聲機》曾評論說,羅斯鮑德「是20世紀中期音樂界的無名英雄之一,他……對儘可能廣泛的音樂進行了徹底的排練和代表性的表演和首演」。[5]在《號角》中,彼得·J·拉比諾維茨指出了他的支持範圍,聲稱「除了伯恩斯坦、舍爾興和斯托科夫斯基之外,他的支持範圍比同時代的任何一位音樂家都要大。
羅斯鮑德最被人記住的可能是他的馬勒、布魯克納、他與第二維也納樂派的合作……尤其是他對戰後先鋒派的承諾。但他也是一位世界級的莫扎特詮釋者(他在20世紀50年代於普羅旺斯地區艾克斯錄製的的莫扎特歌劇在今天看來,遠比格林德伯恩錄製的更著名的布施錄音要好得多)——他也支持早期的音樂(他錄製了格魯克的《《奧菲歐與尤麗狄茜》》和拉莫的《普拉蒂埃》)。更引人注目的是,他能夠賦予他對這些作曲家的演繹以完全不同的鮮明特徵。」[6]
他把自己服務於他所選擇的音樂表演,他得到了20世紀眾多著名作曲家的尊重。在他的遺產中,突出的是布魯克納、馬勒、斯特拉文斯基和布列茲的音樂錄音。他是一位孜孜不倦的新音樂倡導者,與卡爾·阿瑪德烏斯·哈特曼關係密切,曾指揮哈特曼的歌劇《痴兒西木傳》(Simplicius Simplicissimus)、第二和第四交響曲等的首演。
羅斯鮑德掌握五種不同的樂器,來自管弦樂團的各個樂器組。
他最喜歡的消遣是閱讀世界文學原著(古代和現代)和研究科學期刊。
羅斯鮑德是一個文化程度很高的人,他的閱讀面很廣,知識興趣也很多樣。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