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水雷战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水雷戰隊(日語:水雷戦隊すいらいせんたい Suirai Sentai ?),為舊日本海軍的一種驅逐艦中隊編制。在日本海軍內的框架內,水雷戰隊以小型高速作戰艦艇(驅逐艦魚雷艇等)為主力,在夜戰等環境中高速接近敵軍側面,並運用魚雷等大威力武器對敵軍艦船發動攻擊。[a]

快速預覽 大日本帝國海軍, 官衙 ...

概述

日本海軍一直很重視「水雷術」[b]的運用。雷擊部隊一般包括驅逐隊(若干艘驅逐艦組成的小隊),有的也會轄有魚雷艇隊(若干艘魚雷艇組成的小隊)。

1914年(大正3年),日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首度編成水雷戰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包含練習艦隊在內最多包含7支水雷戰隊,在戰爭期間因戰損而陸續有水雷戰隊解散。1945年(昭和20年)7月15日,最後一支殘存的水雷戰隊(第十一水雷戰隊,簡稱十一水戰,其餘類推)解散。

日軍對水雷戰隊的要求,是運用自身高航速的特點,在夜戰中迅速接近敵方,在近距離實施「雷擊」(使用魚雷這種大威力武器進行攻擊)。水雷戰隊為了提高成功率,需要冒着自身承受重大傷亡的風險,抵近至近距離再行發射。[1]

編制形式

日本海軍長期以來非常重視驅逐艦隊伍的建設。《倫敦海軍條約》以來,日軍因大型軍艦的建造受到限制,更是加緊了對驅逐艦和魚雷艇的研究和建造[2]。隨着新式魚雷逐漸投入應用,驅逐艦的單艦作戰能力大增,日軍對如何編制、應用驅逐艦做了一系列的探討。1930年(昭和5年)倫敦會議期間,軍令部計劃在一線部隊組建4支水雷戰隊(旗艦4艘、大型驅逐艦64艘);二線部隊組建2支水雷戰隊(旗艦兩艘、中型驅逐艦32艘)。其中每支水雷戰隊預定轄4支驅逐隊,每支驅逐隊包括4艘驅逐艦。1936年(昭和11年)改定的「國防所要」內,正式確認了6支水雷戰隊(包含旗艦6艘、驅逐艦96艘)的目標[3]

日軍內部對於水雷戰隊的編制問題一直有進行各種探討,比如有人認為一支水雷戰隊內分隊數量太多,難以指揮,認為每支水雷戰隊可以分成兩支驅逐隊,分別交由司令及副司令指揮,每支驅逐隊分兩小隊,每小隊各3艘驅逐艦,整支戰隊共12艘;也有人提議,一支水雷戰隊分3隊,每隊6艘驅逐艦,共計18艘。1925年(大正14年)參謀長會議上,鑑於新式驅逐艦排水量已經逼近2000噸,大型化趨勢明顯,認為有必要進行調整,但又不應破壞原定的主力艦與小型艦艇的比例,結論比較保守:原則上繼續以原有的編制方式(4隊16艘)為主,同時也可以視情況適當編成4隊12艘(每隊3艘)的形式。1929年(昭和4年)吹雪級服役時,依然是組建了一支4艘規模的驅逐隊;在次年(1930年)日軍將兩支吹雪級小隊與一支睦月級小隊(均4艘規模)混合組建了一支水雷戰隊(12艘)。當時二水戰指揮官(裝備了新式的吹雪級)認為,一支水雷戰隊還是4隊比3隊好;即使只有12艘規模,也是4隊比3隊好。理由是:美軍的驅逐艦中隊採用18艘的編制,為了在日間炮擊戰中不落下風,日軍也應保持16艘的規模;而新式的吹雪級比起舊的睦月級,更容易操縱、速度更快,也比睦月級更容易保持編隊。故此日軍最後還是保留了4-4編制,在1941年(昭和16年)9月開始的戰時編制上,一水戰、二水戰均採用16艘4-4編制,而三水戰則因為艦艇數量不足而採取了兩驅逐隊、每隊3艘的形式[4]

Remove ads

水雷戰隊旗艦

水雷戰隊的旗艦作為司令座艦,需要能與麾下各驅逐隊一同進退的運動能力;擁有一定的炮擊能力,為驅逐隊開拓道路;同時能由相應的通信設施,指揮各隊作戰。

明治中期至大正初期,水雷戰隊主要戰力都是些三等驅逐艦和魚雷艇,故日軍通常用舊式軍艦充當旗艦(如參加過日俄戰爭的老艦出雲阿蘇)。隨着櫻級日語桜型駆逐艦二等驅逐艦和海風級日語海風型駆逐艦一等驅逐艦相繼服役,這些老舊艦艇的缺點逐漸暴露出來。1919年(大正8年)3200噸的輕巡洋艦龍田級服役,充當「嚮導驅逐艦」投入使用,多少緩解了這一狀況。從5100噸的北上級開始,日軍就一直都是採用輕巡作為水雷戰隊旗艦了。日軍在萬噸級巡洋艦服役時,也曾考慮過專門設計阿賀野級作為水雷戰隊領艦,但因為太平洋戰爭爆發而擱置了計劃。在開戰初期,第一、第二艦隊下屬的水雷戰隊擁有着最新式的驅逐艦,作為鮮明對比的是其旗艦卻都是過時的舊型巡洋艦。[5]

第一水雷戰隊

1914年(大正3年)8月18日成立,歸屬於第一艦隊旗下。1917年(大正6年)2月7日一度解散,1918年(大正7年)4月25日又重新組建。

1941年(昭和16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時,一水戰在第一艦隊帶領下參加戰爭。此時一水戰主要任務為護衛主力艦隊,故艦艇相對於二水戰而言要舊一些。因第一航空艦隊下屬的驅逐艦較為舊式,續航力不足,一水戰臨時抽調部分艦隻(包括當時的旗艦阿武隈及第17驅逐隊)參加了珍珠港事件。1943年(昭和18年)4月1日,轉入負責北方方向的第五艦隊。1944年(昭和19年)11月中旬二水戰在奧爾莫克灣戰役中遭到沉重打擊,司令部全滅,故一水戰在20日改組為二水戰,原一水戰解散。

編制

1941年12月10日,太平洋戰爭開戰時
1942年4月10日,印度洋空襲
1942年7月14日,中途島海戰
  • 阿武隈
    • 第6驅逐隊:雷、電、響、暁
    • 第21驅逐隊:初春、子日、初霜、若葉
1943年4月1日,瓜島撤退後
1943年7月29日,基斯卡島撤退

其中若葉、初霜、國後、日本丸等到達了幌筵島,但還沒到達基斯卡島就脫離了編隊。

1944年4月1日,戰時編制制度改定
1944年8月15日,菲律賓海海戰
  • 阿武隈
    • 第7驅逐隊:曙、潮
    • 第18驅逐隊:薄雲、霞、不知火
    • 第21驅逐隊:初春、初霜、若葉
Remove ads

歷任司令

  • 岡田啓介 海軍少將:1914年(大正3年)12月1日~
  • 土屋光金 海軍少將:1915年(大正4年)5月1日~
  • 岩村俊武日語岩村俊武 海軍少將:1915年(大正4年)12月13日~
  • 松村龍雄日語松村龍雄 海軍少將:1916年(大正5年)9月1日~
  • 田所廣海 海軍少將:1916年(大正5年)12月1日~1917年(大正6年)2月7日(臨時解散)
  • 中島資朋 海軍少將:1918年(大正7年)4月25日~
  • 島內桓太日語島内桓太 海軍少將:1919年(大正8年)12月1日~
  • 大谷幸四郎日語大谷幸四郎 海軍少將:1921年(大正10年)12月1日~
  • 長澤直太郎 海軍少將:1922年(大正11年)12月1日~
  • (暫代)中村良三日語中村良三 (海軍軍人) 海軍大佐:1923年(大正12年)11月6日~
  • 中村良三 海軍少將:1923年(大正12年)12月1日~
  • 高橋律人 海軍少將:1924年(大正13年)12月1日~
  • 八角三郎日語八角三郎 海軍少將:1925年(大正14年)12月1日~
  • 高橋壽太郎日語高橋寿太郎 海軍少將:1926年(大正15年)12月1日~
  • 岡田郁男日語岡田郁男 海軍少將:1927年(昭和2年)12月1日~
  • 市村久雄日語市村久雄 海軍少將:1928年(昭和3年)12月10日~
  • 後藤章日語後藤章 海軍少將:1929年(昭和4年)11月30日~
  • 岩村兼言日語岩村兼言 海軍少將:1930年(昭和5年)10月14日~
  • 有地十五郎日語有地十五郎 海軍少將:1931年(昭和6年)12月1日~
  • 町田進一郎 海軍少將:1933年(昭和8年)11月15日~
  • 南雲忠一 海軍少將:1935年(昭和10年)11月15日~
  • 齋藤二朗 海軍少將:1936年(昭和11年)12月1日~
  • 吉田庸光 海軍少將:1937年(昭和12年)1月26日~
  • 栗田健男 海軍少將:1938年(昭和13年)11月15日~
  • 河瀬四郎日語河瀬四郎 海軍少將:1939年(昭和14年)11月25日~
  • 大森仙太郎日語大森仙太郎 海軍少將:1940年(昭和15年)10月15日~
  • 森友一日語森友一 海軍少將:1942年(昭和17年)11月5日~
  • 木村昌福 海軍少將:1943年(昭和18年)6月8日~1944年(昭和19年)11月20日(解散)
Remove ads

第二水雷戰隊

二水戰在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歸屬於第二艦隊。二水戰作為前線部隊,要求保持足夠的續航能力,往往首先裝備最新的艦艇。1943年(昭和18年)7月科隆班加拉海戰英語Battle of Kolombangara中二水戰司令部全滅,二水戰與四水戰合併,重建二水戰;1944年(昭和19年)11月中旬奧爾莫克灣戰役中二水戰司令部再次全滅,日軍利用原一水戰司令部轉用為二水戰司令部。1945年4月7日坊之岬海戰旗艦矢矧及4艘驅逐艦沉沒,元氣大傷;4月20日二水戰解散。

編制

1941年12月10日,太平洋戰爭開戰時
1942年4月10日,印度洋空襲後
  • 神通
    • 第15驅逐隊:黑潮、早潮、親潮
    • 第16驅逐隊:初風、雪風、天津風、時津風
    • 第18驅逐隊:霞、霰、陽炎、不知火
1942年7月14日,中途島海戰後
1943年4月1日,瓜島撤退後
1943年9月1日,更換旗艦時
1944年4月1日,戰時編制制度改定
1944年8月15日,菲律賓海海戰後
  • 能代
    • 第2驅逐隊:清霜秋霜日語秋霜 (駆逐艦)早霜日語早霜 (駆逐艦)
    • 第27驅逐隊:時雨、五月雨
    • 第31驅逐隊:長波、沖波、岸波、朝霜
    • 第32驅逐隊:藤波、玉波、濱波
    • 島風
1945年3月1日,菊水作戰
Remove ads

第三水雷戰隊

太平洋戰爭爆發時三水戰隸屬於第一艦隊,職責與一水戰近似。1943年4月1日,編入負責東南方向(所羅門群島一帶海域)的第八艦隊內。1944年(昭和19年)7月上旬,盟軍攻佔塞班島,三水戰司令部全滅[6]。聯合艦隊打算重建三水戰,作為反潛部隊使用。8月20日,以三水戰殘存部隊為基礎,建立了第31戰隊日語第三十一戦隊[7]

編制

1941年12月10日,太平洋戰爭開戰時
1942年4月10日,印度洋空襲後
  • 川內
    • 第11驅逐隊:吹雪、白雪、初雪、叢雲
    • 第19驅逐隊:磯波、浦波、敷波、綾波
    • 第20驅逐隊:天霧、朝霧、夕霧、白雲
1943年4月1日,瓜島撤退後
1944年4月1日,戰時編制制度改定
1944年8月15日,菲律賓海海戰後
Remove ads

歷任司令

  • 岡田啓介 海軍少將:1915年(大正4年)4月1日~
  • (暫代)吉嶋重太郎 海軍大佐:1915年(大正4年)・10月1日~
  • 吉嶋重太郎 海軍少將:1915年(大正4年)12月13日~
  • 荒川仲吾 海軍少將:1916年(大正5年)12月1日~
  • 田所廣海 海軍少將:1917年(大正6年)2月7日~
  • (暫代)小林研藏 海軍大佐:1918年(大正7年)11月10日~
  • 小林研藏 海軍少將:1919年(大正8年)6月1日~
  • 桑島省三 海軍少將:1919年(大正8年)12月1日~
  • 大谷幸四郎日語大谷幸四郎 海軍少將:1920年(大正9年)12月1日~1921年(大正10年)12月1日(臨時解散)
  • 近藤英次郎日語近藤英次郎 海軍少將:1936年(昭和11年)12月1日~1937年(昭和12年)12月1日(臨時解散)
  • 藤田類太郎 海軍少將:1940年(昭和15年)5月1日~
  • 橋本信太郎日語橋本信太郎 海軍少將:1941年(昭和16年)9月1日~
  • 木村昌福 海軍少將:1943年(昭和18年)2月14日~(俾斯麥海海戰負傷卸任)
  • 江戶兵太郎 海軍少將:1943年(昭和18年)3月6日~
  • 秋山輝男 海軍少將:1943年(昭和18年)3月23日~(庫拉灣海戰戰死)
  • 伊集院松治 海軍少將:1943年(昭和18年)7月7日~
  • 中川浩 海軍少將:1943年(昭和18年)12月5日~1944年(昭和19年)7月8日(塞班島戰役戰死)
Remove ads

第四水雷戰隊

一戰爆發初期,日軍鑑於手中潛艇兵力逐漸增強,着手編制相應的潛艇部隊。1915年(大正4年)4月6日,日軍以兩艘潛水母艦和兩支潛水艇隊編成第四支水雷戰隊。這個時代日軍還在摸索如何運用潛艇這一新事物,此時日軍對潛艇的認識局限於「可以潛水的魚雷艇」,因此把潛艇部隊也編為水雷戰隊之一。1919年4月1日,日軍組建專門的潛水戰隊,四水戰解散,原兵力改編為第1潛水戰隊。

1937年(昭和12年)7月28日,日軍再次組建四水戰。太平洋戰爭爆發時四水戰隸屬於第二艦隊,職責類似於二水戰。1943年(昭和18年)7月20日,原二、四水戰解散,合併編為新的二水戰,原四水戰司令部成為新編成的二水戰司令部。

編制

1915年4月6日,第一次組建
1941年12月10日,太平洋戰爭開戰時
1942年4月10日,印度洋空襲後
  • 那珂
1942年7月14日,中途島海戰後
1943年4月1日,瓜島撤退後
  • 長良
    • 第2驅逐隊:春雨、五月雨
    • 第27驅逐隊:有明、夕暮、白露、時雨

歷任司令

  • 岩村俊武日語岩村俊武 海軍少將:1915年(大正4年)6月30日~
  • 松岡修藏 海軍少將:1915年(大正4年)12月13日~
  • 岡野富士松 海軍少將:1917年(大正6年)4月1日~
  • 菅野勇七 海軍少將:1917年(大正6年)12月1日~1919年(大正8年)4月1日(改稱為第1潛水戰隊)
  • 細萱戊子郎 海軍少將:1937年(昭和12年)7月28日~1938年(昭和13年)4月19日~(臨時解散)
  • 栗田健男 海軍少將:1939年(昭和14年)11月15日~
  • 西村祥治日語西村祥治 海軍少將:1940年(昭和15年)11月1日~
  • 高間完 海軍少將:1942年(昭和17年)6月20日~1943年(昭和18年)7月20日(解散)

第五水雷戰隊

五水戰在太平洋戰爭爆發時配屬於第三艦隊參加南方作戰行動。第三艦隊完成任務後,改組為南遣艦隊,編入西南方面艦隊。1942年3月10日,五水戰解散,原下屬的第22驅逐隊在4月10日編入新成立的第一海上護衛隊[8],爾後第5驅逐隊也投入到西南方向的護航作戰中去。

編制

1941年12月10日,太平洋戰爭開戰時

歴代司令官

  • 原顯三郎日語原顯三郎 海軍少將:1940年(1940年)11月15日~1942年(1942年)3月10日(解散)

第六水雷戰隊

1940年(昭和15年)11月15日,六水戰成立,歸入負責內南洋防務的第四艦隊麾下。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原第二航空戰隊日語第二航空戦隊所屬的第23驅逐隊編入第四艦隊,與六水戰共同行動。六水戰初次作戰是在威克島戰役,是役六水戰損失兩艘驅逐艦(疾風、如月)。1942年(昭和17年)4月10日,第23驅逐隊正式編入六水戰。同年7月10日,六水戰解散,所部編入第二海上護衛隊[9][10]。之後第30驅逐隊在7月14日轉入新編的第八艦隊[10]

編制

1941年12月10日,太平洋戰爭開戰時
1942年4月10日,印度洋空襲後
1942年5月25日,第23驅逐隊解散後
  • 夕張
    • 第29驅逐隊:追風、朝凪、夕凪、夕月[11]
    • 第30驅逐隊:睦月、彌生、望月、卯月[11]

歴代司令官

  1. 阿部弘毅 海軍少將:1940年(昭和15年)11月15日~
  2. 梶岡定道日語梶岡定道 海軍少將:1941年(昭和16年)7月21日~
  3. 武田盛治 海軍少將:1942年(昭和17年)7月11日~1942年(昭和17年)7月10日(改編為第二海上護衛隊)

第十一水雷戰隊

1943年4月1日,日軍組建十一水戰作為訓練部隊。1945年7月15日解散。

編制

1943年4月1日,新組建時

1944年4月1日,戰時編制制度改定
1944年8月15日,菲律賓海海戰後
1945年3月1日,菊水作戰前
1945年6月1日,戰敗前夕

歴代司令官

  • 木村進日語木村進 (海軍軍人) 海軍少將:1943年(昭和18年)4月1日~
  • 高間完 海軍少將:1943年(昭和18年)12月15日~
  • 松本毅日語松本毅 海軍少將:1945年(昭和20年)7月1日~1945年(昭和20年)7月15日(解散)

註釋

參考文獻

其他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