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本地話,又稱水源話或蛇話,民間通稱本地話,是廣東省東江流域中上游地區一系列內部頗為一致的方言點的統稱,主要分佈於惠州市和河源市,少數分佈於韶關市的新豐縣,處於客家話的包圍之中。東江本地話在語言分類歸屬上一直存在爭議,現在學術界一般將其歸為客家話的一種次方言。
歸屬
東江本地話的歸屬一直存在爭議,學界主要分為歸客和歸粵兩個派別,其中前者的支持者較多[1]。在粵東自稱本地話的幾種方言,都屬於客家話-粵語或客家話-閩南語混合,區別僅僅在於客的成分多還是粵、閩的成分多;[2][3]「這種混沌性既是嶺南底層語言與早期中原漢語相互接觸滲透的結果,也是宋元以來客、粵、閩幾種漢語方言雜處一地相互競爭影響的結果。」[2]
1987年黃雪貞撰文比較惠州本地話、梅縣客家話與廣州粵語後指出惠州本地話屬於客家話[4]。同年劉叔新在中國語言學會第四屆年會上提出與之相反的觀點,即惠州本地話屬於粵語,並認為河源的本地話與惠州的本地話性質相同,可以合稱「粵語惠河系」。1987年出版的《中國語言地圖集》將惠州境內的本地話歸於客家話惠州片,而把河源境內的本地話歸於客家話粵中片。1990年周日健在《新豐方言志》中將新豐縣的水源話歸於客家話,並指出其與惠州本地話性質相同[5]。1991年劉若雲在《惠州方言志》中再次將惠州本地話歸於客家話[6]。之後提出本地話屬客的還有傅雨賢,劉鎮發,溫昌衍,項夢冰等人[1]。2007年劉叔新出版了《東江中上游土語群研究》,通過對16個本地話方言點的調查與比較,再次指出惠州和河源的本地話,與新豐縣的水源話屬於「粵語惠河系」[7]。次年侯小英在其博士論文中詳細描寫了6個本地話方言點,提出與劉叔新針鋒相對的觀點[8]。之後莊初升對廣東境內的客家話進行界定,分為「老客家話」與「新客家話」兩種,而本地話係一種「老客家話」[9]。2012年出版的《中國語言地圖集(第2版)》則將第1版的惠州片與粵中片取消,前者歸於粵臺片梅惠小片,後者歸於粵臺片龍華小片。
名稱與分佈
本地話得名於其使用者的自稱「本地人」,這些東江流域中上游沿岸平原及河谷的居民大多都以「本地人」自居。本地話在惠州也被稱為惠州話或占米話,在河源被稱為蛇話或蛇聲,在韶關的新豐縣被稱為水源話或蛇聲,學術界一般稱其為東江本地話。
東江話包含惠河話,水源音、畲話、水口話、蘆洲話、汝湖話、橫瀝話、馬安本地話、平潭本地話,秋長話,永湖話,良井話,矮陂話,蘆嵐本地話,陳江畲仔話,瀝林畲仔話,潼僑畲仔話,潼湖畲仔話,鎮隆蛇話,博羅話,羅陽話,龍溪話,龍華話,公莊話,楊村話,觀音閣話,平陵話,路溪東江話,藍田東江話,地派本地話,天堂山本地話,惠東粘米話,惠東本地話,河源話,源城話,龍川話,老隆話,佗城話,林寨話,東水話,隆街水源音,忠信話東江,東水話,三寨東江話,公白東江話,東源話,河東藍口話,河西燈塔話,錫場水源音、古竹畲聲,臨江畲聲、柏埔畲聲、新豐水源話,馬頭水源音,鵝埠話,深圳粘米話。
惠州話,指現今惠州橋西(古稱惠州府城,亦稱鵝城或鵝嶺鎮)、橋東(古稱歸善縣城,亦稱東平或鶴峰鎮)及其近郊原居民所講的本地方言(俗稱本地話),發音相對接近惠城橋東與橋西的主要分佈位置是:惠州城區、水口、汝湖、橫瀝、蘆洲、馬安、陳江、瀝林、潼僑、平潭、秋長、鎮隆、梁化、大嶺、黃埠、鐵涌、羅陽、公莊、觀音閣、河源市區、河源東源縣、河源龍川縣城、深圳龍崗、深圳坪山。
水源音主要分佈在韶關新豐及鄰近的河源市,賀州、贛州等地的「河源聲」也是水源音,梅州市豐順縣也有類似水源音語音及詞彙的方言存在。而惠州沒有水源音這一說法,習慣稱惠州話、惠城話,與河源的水源音有不小的差異。
本地話分佈於12個縣級行政區內,同時亦被客家話包圍。所有本地話都有一個共同點,即都位於東江幹流或支流近旁,在東江中游分佈較密集,上游較稀疏。這些本地話方言點各有自己的特點,雖然相互不同程度地接近,卻都容易區辨開,不易相混同。本地話內部不易分片,但劉叔新[7]和侯小英[8]都認為本地話可粗略細分為中游與上游兩個小片。本地話分佈區域如下[4][5][6][7][8]:
- 惠州市的惠州話。
- 惠城區的惠城話、水口鎮的水口話、汝湖鎮的汝湖話、馬安鎮的馬安話、橫瀝鎮的橫瀝話、矮陂片區的矮陂話、蘆洲鎮的蘆洲話、原蘆嵐鎮的蘆嵐話、仲愷高新區的仲愷蛇話包括瀝林鎮的瀝林話、陳江街道的陳江話、潼僑鎮的潼僑話、潼湖鎮的潼湖話。
- 惠陽區的平潭鎮的平潭話和鎮隆鎮的鎮隆話兩鎮多數村莊,秋長街道的秋長話、永湖鎮的永湖話、良井鎮的良井話等鎮的村莊。
- 博羅縣的羅陽街道的博羅話(羅陽話)、龍溪街道的龍溪話、龍華鎮的龍華話、橫河鎮的橫河話、湖鎮鎮的湖鎮話、泰美鎮的泰美話、平安鎮的平安話、楊村鎮的楊村話、楊僑鎮的楊僑話、石壩鎮的石壩話、公莊鎮的公莊話和觀音閣鎮的觀音閣話。龍華鎮、園洲鎮等鎮的部分村落分佈有河源話。園洲鎮、石灣鎮兩鎮大部,長寧鎮和龍溪鎮(接近東莞塘廈、橋頭方言)個別地區,福田鎮小部和楊僑鎮部分農場分隊的稱為蛇話,是東江話和白話的混合體。可分為4種:石灣話接近東莞話,分佈在石灣圩鎮;鐵場話(梅村)分佈在石灣鎮的部分村落;八坊話分佈在園洲鎮的部分村落;福田話接近增城話,分佈在福田鎮的部分村落。
- 龍門縣的龍城街道的龍門話(土白話底層東江話,也叫蛇話)、藍田鎮的藍田話、平陵街道的平陵話、龍江鎮(舊路溪鎮的區域)的路溪話、地派鎮的地派話、天堂山的天堂山話。
- 惠東縣的平山街道的惠東話(平山話)、多祝鎮的多祝話,鐵涌鎮、吉隆鎮、平海鎮、稔山鎮四鎮使用惠東占米話,大嶺街道、巽寮鎮、梁化鎮、黃埠鎮、黃埠鎮鹽洲管理區、多祝鎮增光社區、白花鎮等鎮的村莊也使用占米話。
- 河源市的河源話(河源音)。
- 源城區的源城話,上城街道、新江街道、源西街道、高埔崗街道、埔前鎮、源南鎮主要講水源音(源城話)。
- 江東新區的江東話。
- 東源縣的東源話,又分為河西口音和河東口音,河西是指位於東江以西的區域,包括燈塔鎮的燈塔話、船塘鎮東北部的船塘話、仙塘鎮的仙塘話、順天鎮的順天話、錫場鎮的錫場話、藍口鎮的藍口話以及上莞鎮東北部、曾田鎮、柳城鎮、駱湖鎮北部偏東、漳溪鄉、雙江鎮、澗頭鎮西北部等鎮屬於本地話口音。新回龍鎮、新港鎮、順天鎮、錫場鎮西部、半江鎮西北部等地的口音接近新豐縣水源話。河東是指位於東江以東的區域,包括康禾鎮的康禾話以及義合鎮、黃田鎮、黃田鎮久社社區、葉潭鎮等鎮口音受客家梅州五華話和紫金話影響較大。錫場鎮治溪村有一種民間隱語雙音話,又稱賊佬話,以河源本地話為基礎,用一組雙音節來表示一個單音節。
- 龍川縣的老隆鎮(縣城)的老隆話、佗城鎮的佗城話、四都鎮的四都話以及鶴市鎮、義都鎮、通衢鎮、豐稔鎮、附城鎮、黃布鎮、黃石鎮、龍母鎮、黎咀鎮、車田鎮等鎮的村莊,因受到龍川新派客家話口音的影響,口音上與河源本地話相比有明顯的差異。佗城鎮勝利村的兩種不同土語用於村落兩頭。
- 紫金縣西北部靠近河源市區的紫金畲聲,臨江鎮的臨江話、古竹鎮的古竹話、柏埔鎮的柏埔話、義容鎮的義容話、下青溪村的青溪話和黃塘鎮的黃塘話五個鎮的多數村莊。黃塘鎮的碏石、錦口、廟前及臨江鎮的前進、聯新、桂林、梧峰等村及柏埔鎮部分村落口音接近源城區本地話,其他口音的受粵語影響比較大。
- 連平縣的忠信鎮的忠信話、隆街鎮的隆街話以及油溪鎮、三角鎮、大湖鎮、繡緞鎮、高莞鎮、田源鎮、溪山鎮、上坪鎮、陂頭鎮等鎮的村莊。其中田源鎮的西南部、隆街鎮、溪山鎮南部的口音接近新豐水源話,忠信鎮、油溪鎮、三角鎮、大湖鎮、繡緞鎮、高莞鎮等鎮口音接近源城本地話。
- 和平縣的東水鎮的東水話和林寨鎮的林寨話以及林寨鎮、彭寨鎮和古寨鎮的三寨話、公白鎮的公白話、禮士鎮、陽明鎮、合水鎮、青州鎮、優勝鎮、貝墩鎮、下車鎮、長塘鎮等鎮的村莊,這些鎮由於在地理上靠近東源河西,口音與河西口音接近。
- 清遠市同時分佈着惠州聲、河源聲、龍川聲。
- 其它省區分佈有一些水源音。
- 廣西賀州市平桂區望高鎮,黃田鎮、沙田鎮、鵝塘鎮、八步區八步街道、城東街道、仁義鎮、信都鎮、蓮塘鎮、鍾山縣兩安鄉(立頭鄉)等鎮的村落分佈有河源聲。
- 廣西貴港市港南區橋圩鎮分佈有少量河源聲。
- 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潭口鎮(蓉江新區)一帶的河源聲。
- 廣東梅州市豐順縣潘田鎮的潘田聲類似水源音的方言。在豐順縣境內徑門鎮(現大龍華鎮)、茶背鎮、(現𨻧隍鎮)、仙洞鎮(現豐良鎮)、東聯鎮、留隍鎮等鄉鎮的部分村有方言接近潘田聲。在粵東山區的大埔縣楓朗鎮、光德鎮兩地的部分鄉村和陸河縣螺溪鎮有與潘田聲相近的方音。據考證,這幾個有着與潘田方言相近方音的地方,當地先民都是從博羅縣、東莞縣一帶遷來。
- 四川內江市威遠縣新店鎮石坪村(原石坪鄉)來自河源、龍川的廣東腔,方言島已呈消亡狀態。
語音
聲母本地話的基本聲母可歸納如下表,一些聲母的音值在不同方言點存在差異[8][10][11]。
|
韻母各地本地話的韻母數量都在50個上下,完整保留了鼻音韻尾[-m][-n][-ŋ]和塞音韻尾[-p][-t][-k][10]。 聲調各地本地話的聲調數量都在6個左右,惠城和紫金聲調達7個,比其他本地話多保留陽去調[10][11]。
|
通過歷時比較,可以得出本地話具有如下特點:
詞彙
以惠州惠城本地話為例,其同時與粵語及客語共享大量詞彙,關係密切[1]。
惠州本地 | 廣州粵語 | 梅州客語 | 類型 | 惠州本地 | 廣州粵語 | 梅州客語 | 類型 | 惠州本地 | 廣州粵語 | 梅州客語 | 類型 | |||
---|---|---|---|---|---|---|---|---|---|---|---|---|---|---|
太陽 | 日頭 | 日頭 | 日頭 | 三者同 | 中午 | 晏晝 | 晏晝 | 晝邊 | 惠同粵 | 黑 | 烏 | 黑 | 烏 | 惠同客 |
月亮 | 月光 | 月光 | 月光 | 舌頭 | 脷 | 脷 | 舌嫲 | 窄 | 狹 | 窄 | 狹 | |||
剛才 | 頭先 | 頭先 | 頭先 | 睡覺 | 瞓覺[註 4] | 瞓覺 | 睡目 | 弟弟 | 老弟 | 細佬 | 老弟 | |||
是 | 係 | 係 | 係 | 給 | 畀 | 畀 | 分 | 祖父 | 阿公 | 阿爺 | 阿公 |
一些晚近時代才從廣州話借入惠城本地話的詞語並不符合惠城本地話的字音演變規律[8]。
如「老竇」的「竇」,廣州讀如不送氣音聲母開頭,惠城本地話按演變規律應為送氣音聲母開頭,但是實際上惠城本地話沒有送氣音的讀法[8]。
本地話有一批內部比較一致,而少見或不見於其他漢語方言的特徵詞[8]。
惠城 | 博羅 | 源城 | 連平 | 龍川 | 和平 | 備註 | |
---|---|---|---|---|---|---|---|
肚子 | 肚胈 | 肚胈 | 肚胈 | 肚胈 | 肚胈 | 肚胈 | 《集韻》:胈,白肉也。肚胈亦見於興寧一地客語。 |
宰殺 | 捋 | 捋 | 捋 | 捋 | 捋 | 捋 | 由宰殺禽類時候的順毛動作引申為宰殺家禽牲畜。 |
踩 | 蹃 | 蹃 | 蹃 | 蹃 | 蹃 | 蹃 | 《廣韻》:蹃,踐也。側重於無意的踩踏動作。 |
抬頭 | 仰 | 仰 | 仰 | 仰 | 仰 | 仰 | 《廣韻》:仰,偃仰也。 |
忘記 | 忘記 | 漏記 | 漏記[來源請求] | 忘記 | 漏記 | 漏記 | 本地話的創新說法。 |
害怕 | 惶 | 惶 | 惶 | 惶 | 惶 | 惶 | 《廣韻》:惶,懼也。 |
舅舅 | 舅爺 | 大舅 | 舅爺 | 阿舅 | 舅爺 | 舅爺 | 亦常見於吳語的方言。 |
我 | 我 | 我 | 我 | 我 | 我 | 我 | 本地話「我」音[ŋɔi]陰去,此外僅見於少數粵語的方言。 |
註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