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民族解放軍(阿拉伯語:جيش التحرير الوطني الجزائري,羅馬化:Jaīš al-taḥrīr al-waṭanī al-jazāʾirī;法語:Armée de libération nationale,簡稱ALN)是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期間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陣線的武裝力量。1962年阿爾及利亞成功自法國獨立後,改組為阿爾及利亞國家人民軍。[1]
民族解放軍 | |
---|---|
جيش التحرير الوطني الجزائري Armée de libération nationale | |
成立時間 | 1954年10月24日 |
解散 | 1962年7月5日 |
國家 | 法屬阿爾及利亞(今 阿爾及利亞) |
動機 | 尋求阿爾及利亞獨立 |
活躍地區 | 法屬阿爾及利亞 突尼斯 摩洛哥 法國本土 |
意識形態 | 阿爾及利亞民族主義 阿拉伯社會主義 |
政治立場 | 大帳篷 |
知名襲擊 | 紅色萬聖節 1962年奧蘭大屠殺 |
人數 | 40,000人(1957年) 90,000人(1958年) 120,000人(1962年) |
隸屬於 | 民族解放陣線 |
盟友 | 突尼斯 摩洛哥 埃及 |
對手 | 法國 |
戰役、戰爭 | 阿爾及利亞戰爭
|
被以下 認定為恐怖組織 | 法國 |
1830年,法國入侵阿爾及爾,並在70多年中將阿爾及利亞征服。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來,阿爾及利亞的穆斯林與殖民者的矛盾愈演愈烈[2],1954年3月23日,阿爾及利亞的民族主義者基於之前被法國殖民當局解散的各類獨立組織(如準軍事組織特別組織)[3]建立了團結與行動革命委員會,10月23日,革命委員會改組為民族解放陣線,其武裝力量民族解放軍亦隨之成立。[4]
隨着1954年11月1日宣言的發佈,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陣線及其武裝力量發動了紅色萬聖節行動,正式打響了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民族解放陣線在成立後的兩年內吸收了幾乎大部分的阿爾及利亞民族主義組織,其後建立了阿爾及利亞共和國臨時政府以對抗法國殖民政府,民族解放軍則由未來的阿爾及利亞總統胡阿里·布邁丁上校領導。[5]
1957年,民族解放軍的規模擴大到了40,000人,而法國則在1956年召集了400,000名法軍應對他們[6]。民族解放軍在突尼斯和摩洛哥邊境建立營地,以便獲得來自外國的武器援助與後勤支持。1962年3月18日,隨着阿爾及利亞與法國政府簽訂《埃維昂協議》,阿爾及利亞在隨後的獨立公投中獨立建國。[5]
1962年7月5日阿爾及利亞獨立日當天,當七個連的民族解放軍士兵進入奧蘭時,遭到了當地黑腳(歐裔人)居民的開槍襲擊。本已大部分離開奧蘭市區的民族解放軍人憤怒地襲擊了當地大約40,000名奧蘭的黑腳居民,造成了20名歐裔人以及數十名當地居民死亡[7],史稱1962年奧蘭大屠殺。這場暴力衝突持續了數個小時,直至國家憲兵出面制止[8]。阿爾及利亞正式獨立後,開國軍隊民族解放軍改組為阿爾及利亞國家人民軍。[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