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桑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柴桑區,原為九江縣,古稱柴桑縣、汝南縣,是江西省九江市市轄區,九江市郊區之一,南北袤57公里,南距省會南昌116公里,北距九江市城區19公里,總面積911平方公里,區政府駐沙河街道廬山北路168號。
柴桑區因境內柴桑山而得名,也稱為潯陽古城,歷史上為江西省十八古縣之一。
柴桑區位於江西省北部,九江市西南角,長江中下游南岸,東倚潯陽區、濂溪區、廬山風景區,南鄰廬山市、共青城市、德安縣,西接瑞昌市,北與湖北省黃梅縣、武穴市隔長江為界,東北部飛地江洲鎮四面環水,為長江沖積島,隔鄱陽湖與湖口縣相望,隔長江與湖北省黃梅縣、安徽省宿松縣為界,常住人口31.2807萬(2020年)[2]。
歷史沿革
- 漢高祖六年(前201年)始置柴桑縣,隸豫章郡。
- 南朝梁太清二年(548年)分柴桑置汝南縣,同屬江州尋陽郡。
- 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為彭蠡縣,直隸江州;大業三年(607年)廢州改置九江郡,改彭蠡為湓城縣。
- 唐武德四年(621年)廢郡復州,分湓城置潯陽縣,次年分湓城置楚城縣,隸江州;武德八年(625年)廢湓城,貞觀八年(634年)廢楚城,俱入潯陽縣。
- 五代南唐升元三年(939年)改潯陽為德化縣,屬江州奉化軍。
- 民國三年(1914年)1月,因與福建、四川轄縣同名,改德化為九江縣,隸贛北道(潯陽道)。
- 1949年6月15日成立縣人民政府,隸九江分區行政督查專員公署
- 1959年1月,撤縣併入九江市(縣級市)。
- 1961年9月,市縣復分治。
- 1968年9月,縣政府駐地遷至沙河街。[3]
- 1983年7月,劃入地級九江市。
- 2017年8月,撤銷九江縣,設立九江市柴桑區,以原九江縣的行政區域為柴桑區的行政區域,柴桑區人民政府駐沙河街鎮廬山北路168號。
- 2017年9月8日柴桑區成立[4]。
行政區劃
沙河街道、獅子街道、城門街道、馬迴嶺鎮、江洲鎮、城子鎮、港口街鎮、新合鎮、永安鄉、湧泉鄉、新塘鄉、岷山鄉、沙河經濟技術開發區、新洲墾殖場、賽城湖水產場和岷山林場。
下轄功能區:
- 沙河經濟技術開發區:鑑於沙河經濟技術開發區開發建設功能已經萎縮,目前更多的是承擔社會事務職能,撤銷其管理機構,納入新成立的潯南街道一體管理。
- 沙城工業園區
- 赤湖工業園區:管委會併入沙城工業園區管委會
- 湧泉綠色建材產業園:管委會併入沙城工業園區管委會
- 獅子物流園
- 電商產業園
交通
柴桑區交通便利,有九江廬山機場、廬山高鐵站、九江南站、九江西站、沙北編組站、
京九鐵路、
昌九城際鐵路、
武九高鐵、
安九高鐵、福銀高速公路、九江繞城高速公路、都九高速公路、
105國道等,北有長江黃金水道54公里。
武九客運專線:柴桑站
人物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