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克·馬蒂耶維奇(「Jake Matijevic」或「Jake M」)是火星埃奧利斯沼表面的一塊金字塔形岩石,位於蓋爾撞擊坑皮斯谷埃俄利斯山(「夏普山」)之間,大致的位置坐標為:4.59°S 137.44°E / -4.59; 137.44

Quick Facts 類型, 坐標 ...
傑克·馬蒂耶維奇岩石
Thumb
火星上「傑克·馬蒂耶維奇」岩石註釋照片—2012年9月22日,「好奇號」火星車阿爾法粒子X射線光譜儀化學相機的目標。紅點是化學相機用激光擊中的地方;紫色圓圈表示阿爾法粒子X射線光譜儀瞄準的位置。
類型岩石
坐標4.59°S 137.44°E / -4.59; 137.44
Close

2012年9月,「好奇號」漫遊車在從布雷德伯里着陸場前往格萊內爾格途中遇到了這塊岩石,測量到它的高度和寬度分別約為25厘米(9.8英寸)和40厘米(16英寸)。[1]

該岩石由美國宇航局以「傑克·馬蒂耶維奇」1947年-2012年)之名命名,他是一位數學家,後來轉行成為火星車工程師,在六輪火星車設計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但就在「好奇號」探測車於2012年8月着陸後數天,馬蒂耶維奇就不幸離世。他是火星科學實驗室項目及「好奇號」探測車地面作業系統總工程師,還是美國宇航局之前所有火星車,包括「旅居者號」、勇氣號」和「機遇號」的首席工程師[2]

Thumb
風對「傑克·馬蒂耶維」岩石產生的侵蝕構造。

漫遊車團隊確認該岩石為首次使用「好奇號」接觸式儀器-火星手部透鏡成像儀阿爾法粒子X射線光譜儀的合適目標[3]

2012年10月,「好奇號」探測車對該岩石進行的分析研究表明,傑克·馬蒂耶維奇岩石是一種岩漿岩,但發現與長石一致的元素含量較高,如等,而的豐度卻比以前在火星上發現的其他類似岩石要低[4]。礦物含量和元素豐度表明,傑克·馬蒂耶維奇岩石可能是一種橄欖粗安岩,一種富鈉奧長石-夾雜玄武質的粗面安山岩(trachyandesite)[5]。類似於傑克·馬蒂耶維奇岩石的岩漿岩被眾所周知,但在地球上很少出現。在地球上,此類岩石的形成,一般發現於從火山中湧出到表面的岩漿。岩漿冷卻並部分固化了某些化學元素,而更多的元素則留在了熾熱的液態岩漿中[4]。非常巧合的是,火星上格萊內爾格地區也是蘇格蘭西北部一處小村莊的名稱,該村莊就位於斯凱島穆格里(Mugeary)農莊橄欖粗安岩典型地區以東25公里處[5]

傑克·馬蒂耶維奇岩石是一種火山質地的風礪石[6],它的金字塔狀外觀形成於流沙顆粒的風蝕作用,其表面的小孔則是由細微起伏處不同流動動力引起的爆炸效應而成[6],在表面上可看到形成傑克·馬蒂耶維奇岩石的主風向痕跡[6]。2013年9月27日,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報告說,傑克·馬蒂耶維奇岩石是一種橄欖粗安岩,與地球上的橄欖粗安岩非常相似[7][8][9][10]

2012年9月22日,「好奇號火星車」正在檢測傑克·馬蒂耶維奇的岩石」。
Thumb
傑克·馬蒂耶維奇岩石的火星手部透鏡成像儀特寫
Thumb
阿爾法粒子X射線光譜儀分析傑克·馬蒂耶維奇岩石

另請查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