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杏仁核(英語:Amygdala,希臘語:ἀμγδαλή)又名杏仁體,位於側腦室下角前端的上方,海馬體旁回溝的外側,頂部與尾狀核的末端相連。
杏仁核是邊緣系統的皮質下中樞,有調節內臟活動和產生情緒的功能。引發應急反應,讓動物能夠挺身而戰或是逃離危險。
杏仁核可以產生情緒激勵,從而增強記憶。會讓人注意到該次經驗中最重要的細節。如:被搶的人通常會記得到犯人持用的刀械,而杏仁核受傷的人就不能記得這些細節。
杏仁核判斷所看見的物體在情緒上的重要性:獵物、天敵、還是配偶、無關緊要。如果杏仁核變得興奮,那麼說明眼前的東西很重要,神經信號就會向下發送到自主神經系統,心跳開始加速,手掌開始出汗(導致皮膚電阻改變),肌肉開始收縮。如果杏仁核判斷看到的是無關緊要的東西,身體就沒有上述反應。
壓力靠着「釋放腎上腺素」和「釋放糖皮質素」來強化學習。這兩種激素都會作用在杏仁核和海馬體的受體上,以增強突觸可塑性;但長期的慢性壓力反而會大大損害學習能力。
一般杏仁核分為兩部,即基底外側核群和皮質內側群。
在一項研究中,刺激右側杏仁核會引起負面情緒,尤其是恐懼和悲傷。刺激左杏仁核會引起愉快的(幸福)或不愉快的(恐懼,焦慮,傷感)情緒[1]。其他證據表明,左杏仁核在大腦的激勵系統中起作用[2]。
右側杏仁核在表達恐懼和處理引起恐懼的刺激中發揮作用。當一個人受到條件性厭惡刺激時,會在右側杏仁核內對其進行處理,從而產生令人不快或恐懼的反應。
就性別差異而言,杏仁核是最容易理解的大腦區域之一。在成年大鼠中,雄性的杏仁核大於雌性杏仁核。
杏仁核體積不大,但對情緒反應十分重要,尤其是恐懼。當動物個體遭遇傷害性刺激,大腦杏仁核的特定區域會「因為學會害怕」,從而產生恐懼的記憶。
杏仁核是情緒學習和記憶的重要結構。和海馬體一樣,杏仁核對新異刺激出現朝向反應,破壞兩側杏仁核的動物,對新異視覺刺激的朝向反應大為降低,缺乏對恐懼事件的辨識和反應。具有情緒意義的刺激會引起杏仁核電活動的強烈反應,並形成長期的痕跡儲存於腦中。
杏仁核與其它皮質下中樞一樣,也是動物神經中樞,它能調節機體呼吸、心血管、胃腸道等的功能,尤其是情緒刺激伴隨的動物神經反應受杏仁核直接調控。它亦參與調節機體的性活動、攝食及調控下丘腦的作用,從而參與控制和調節垂體激素的分泌,調控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
損失杏仁核的人會丟失害怕的情感,但可以正常體會到快樂和悲傷。一位化名SM的女士就是一例。她患有類脂質蛋白沉積症,導致杏仁核逐漸鈣化病變失能。[3]她不怕蛇、蜘蛛、持刀襲擊,甚至沒有自己需要個人空間的觀念。2013年,通過讓他們吸入二氧化碳和氧氣的混合氣體,研究人員成功讓SM和其他兩位杏仁核受損的患者「平生第一次」感受到恐懼,甚至比正常人表現得更害怕。[4]失去杏仁核的SM經常做出對生存不利的決斷。她在極其缺錢無法購買食物時也沒有感到恐慌,還購買了手機鈴聲。[5]
也有切除杏仁核的手術,作為「最後一線方法」,治療嚴重的攻擊性行為障礙和類似行為,包括過度興奮、暴力爆發和自殘。[6][7][8][9]切除對於大部分認知功能都沒有損害,[10]對於人面部表情的記憶和識別有損。[1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