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滉(韓語:이황,1501年—1570年),慶尚道安東人(今慶尚北道安東市),字景浩,號退溪、陶翁、清涼山人、真寶人,朝鮮中期的大臣、儒學思想家。李退溪發展了朱熹哲學,並創立退溪學派,是朝鮮儒學泰斗。在日本稱為東方朱子,學說影響藤原惺窩,使之成為儒學家。
李退溪在韓國家喻戶曉,韓國政府為了紀念這位思想家,將其頭像印在了1000元的韓圓上。此外,首爾特別市鐘路區北部亦有一條退溪路用以紀念他。
生平
李滉1501年出生於今韓國慶尚北道安東市,是家中最年幼的孩子。[1] 李滉自幼聰明,12歲時就開始學習《論語》。他喜愛陶淵明的詩句,18歲時寫有詩句《野塘》。[2][3] 20歲開始學習《易經》和宋明理學。[2][4]
1523年,李滉進入成均館。1528,中考當官。33歲的時候李滉重返成均館後又從官。他曾擔任過140多個官職。由於厭倦朝鮮中宗時期的宮廷紛爭,李滉曾多次辭職,但又多次被任命為地方官員。在此期間,李滉進一步發展完善了朝鮮的紹修書院。[2] 明宗時期,在明宗多次邀請下,李滉67歲時重返朝政。明宗因病猝死後,宣祖任命他為禮曹判書。但李滉卻辭職回鄉。[2][1] 在宣祖多次邀請下,李滉68歲時再次重返朝政。在此期間李滉編纂了《聖學十圖》。70歲時李滉最終退休。1570年逝世。[2]
紀念
1000韓圓紙幣上印有李滉的頭像。[5] 韓國首爾市中心的退溪路,慶尚北道安東市的退溪路,以及跆拳道的退溪套路都是以李滉的字號命名的。[6][7]
許多研究機構和大學的系別也都以「退溪」命名,比如首爾的退溪學研究院,慶北大學的退溪研究院,檀國大學的退溪研究院和圖書館。
著作
- 《退溪全集》
- 《聖學十圖》
- 《朱子書節要》
- 《心經釋義》
- 《宋季元明理學通錄》
- 《四端七情錄》·《四七續篇》
- 《天命圖說》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