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杬(1476年7月22日—1519年7月13日),明憲宗第四子,明孝宗異母弟,明武宗之叔,明世宗之父。母親是邵宸妃,妻為蔣氏。
明武宗朱厚照駕崩以後,祐杬次子朱厚熜入繼大統,是為明世宗。世宗追祐杬為「皇考」,以孝宗為「皇伯考」,與群臣鬥爭,罷黜、拷打二百人,杖斃十數人,是為大禮議。
生平
成化十二年七月初二日(1476年7月22日)生,成化二十三年七月十一日(1487年7月30日)受封興王,弘治七年九月十八日(1494年10月16日),到封地湖廣安陸州(今鍾祥市)就藩,居住在原梁莊王朱瞻垍的舊王府[1]。
正德十四年六月十七日(1519年7月13日)去世,明武宗朱厚照賜諡「獻」,正德十五年四月初三日(1520年4月19日)葬於松林山之原。作有《恩紀詩》。
興趣愛好
興王嗜詩書,好學問,不愛珍玩,不喜女樂,非公宴不設牲醴肉食,尤好施惠賑災恤貧。由於楚地向來風俗崇尚巫覡而輕了醫藥,因此興王乃選布良方,設藥餌以濟病者,又與當地名醫先後編成《醫方選要》、《外科集驗方》、《本草食品便覽》、《本草考異》和《本草食品續編》五部醫書,並親自「躬為校閱」,為其寫序。長史張景明曾經獻所著《六益》於興王,興王賜之金帛說:「吾以此懸宮門矣。」興王宮邸旁有臺曰陽春,興王平日最喜與群臣賓從登臨賦詩。
明顯陵
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親恭睿獻皇帝朱祐杬、母親章聖皇太后蔣氏的合葬墓,在湖北省鍾祥市城北7.5公里的純德山。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開始修建,原為興獻王墓,迄於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正德十六年(1521年),嘉靖皇帝即帝位後,與朝臣爆發「大禮議」之爭,朝臣提議追尊朱祐杬為「皇叔考興獻大王」,但在嘉靖帝的要求下被追尊為「興獻帝」,原興獻王墓也相應按帝陵規制升級改建。嘉靖三年(1524年)三月,興獻帝被尊為「本生皇考恭穆獻皇帝」。七月,去掉「本生」二字。皇陵正式更名為顯陵。
祔太廟
嘉靖四年(1525年),群臣一致反對興獻帝祔太廟,明世宗只好另立祢廟,稱為「世廟」。嘉靖十五年(1536年),更號「獻皇帝廟」。[2]嘉靖十七年(1538年),明世宗給生父興獻帝上廟號「睿宗」,諡號「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聖恭簡敬文獻皇帝」,改祔太廟,此時與明孝宗以兄弟故無分昭穆,並居一廟[3]。
新太廟改建完成,明世宗先前已經否決了睿宗和孝宗繼續同居一廟的廷議[4],於嘉靖二十四年稱「既無昭穆,亦無世次,只序倫理」[5], 「奉睿宗於太廟之左第四,序躋武宗上」[6]。至此,明世宗將父親追尊為帝、列祔太廟的目的徹底達成。
王諱祐杬,乃憲宗純皇帝之第二子,母邵氏。成化十二年七月初二日生,成化二十三年七月十一日封為興王,弘治七年九月十八日之國湖廣安陸州,正德十四年六月十七日以疾薨,享年四十四歲。妃蔣氏,中兵馬指揮蔣斆之女。子一人,女二人。訃聞,上輟視朝三日,遣官賜祭,乃命有司治喪如制。慈壽皇太后、憲廟皇妃及文武衙門皆致祭焉。於正德十五年四月初三日,葬於松林山之原。嗚呼!惟王宗室至親,享有大國,仁厚恭慎,人無閒言,夫何一疾,遽至不起,豈非命耶!爰述其概,納諸幽宮,用垂不朽云。
家庭
延伸閱讀
[編]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